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参苓白术散加减结合针刺四缝穴治疗小儿厌食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厌食症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用参苓白术散结合针刺四缝穴治疗。对照组用妈咪爱和多酶片口服治疗,1个月为1个疗程,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2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参苓白术散结合针刺四缝穴治疗小儿厌食症明显优于妈咪爱和多酶片。  相似文献   

2.
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小儿厌食症80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童桦  童岩 《中医药学刊》2005,23(2):365-365
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小儿厌食症。消食导滞,健脾益气。增加消化酶排出,增强肠道消化吸收功能。并能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3.
乌海华 《新中医》2015,47(7):227-228
目的:观察参苓白术散联合捏脊治疗在小儿厌食症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小儿厌食症患者117例,随机分为3组:参苓白术散组、捏脊治疗组及联合治疗组。治疗前后对所有患儿采用"小儿厌食症临床症状评定方法"进行症状积分评定,然后根据积分对疗效进行评判。结果:治疗后3组患儿症状积分较治疗前均有下降,且联合治疗组下降更为明显,分别与其余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临床疗效比较,总有效率联合治疗组93.88%,高于其余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苓白术散联合捏脊治疗较单独使用可改善患儿厌食症状,提高治疗有效率。  相似文献   

4.
儿小厌食症是指小儿长期食欲不振,不喜饮食,甚则拒食的一种常见病。起病缓慢,病程较长,对小儿的生长发育造成了一定的危害。本病多见于1~6岁小儿。笔者自1996年以来,运用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此症106例,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06例均为门诊病例,其中男75例,女31例;年龄1~2岁38例,3~4岁36例,5~6岁32例;病程最长3年,最短的4个月。曾服西药酵母片,复合维生素B,多酶片者26例。1.2诊断标准本病的标准与辨证分型按全国高等医药院校教材《中医儿科学·厌食篇》(1992年4月第8版印刷)为依据。以长…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针刺董氏奇穴为主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疗效。方法临床50例三叉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用针刺董氏奇穴为主治疗,对照组用常规针刺方法。结果治疗组比对照组能明显缩短疗程。结论针刺董氏奇穴为主治疗三叉神经痛较常规针刺疗法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6.
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小儿厌食症,消食导滞,健脾益气,增加消化酶排出,增强肠道消化吸收功能,并能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7.
参苓白术散联合多酶片治疗小儿厌食症疗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对参苓白术散加减联合多酶片治疗小儿厌食症的疗效进行评价。方法:将86例厌食症患儿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3名,对照组患儿口服多酶片,治疗组在口服多酶片的同时口服参苓白术散加减,对照组和治疗组以7 d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比较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和疗效统计数据,并观察治疗中有无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痊愈24例(55.8%),显效9例,好转6例,无效4例,总有效39例(90.7%);对照组痊愈8例(18.6%),显效10例,好转12例,无效13例,总有效30例(69.8%)。治疗组总有效率和痊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患儿的各主要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较对照组改善显著。治疗组接受治疗后中医症状积分较治疗前有显著差异,且治疗组治疗后各中医症状积分显著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的中医症状积分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过程中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结论:参苓白术散加减联合多酶片治疗小儿厌食症安全有效,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针刺董氏奇穴为主治疗劳损性颈肩痛的疗效.方法:临床120例劳损性颈肩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用针刺董氏奇穴为主治疗,对照组用常规针刺方法.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且能明显缩短疗程.结论:针刺董氏奇穴为主治疗劳损性颈肩痛较常规针刺法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比PICC导管和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以下简称“锁穿”)在消化内科出血病人中临床应用情况比较及利弊。  相似文献   

10.
董氏奇穴治疗小儿腹痛34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正云 《四川中医》2003,21(10):76-76
采用董氏奇穴之四花中穴、四花下穴、四花副穴、腑肠穴治疗小儿功能性腹痛,尤其是急性腹痛,疗效确切。笔者临床观察34例,有效率97.06%。  相似文献   

11.
笔者有幸聆听胡光教授讲授董氏奇穴之神奇功效 ,深受启发 ,遂研读董门弟子左常波辑订之《董氏奇穴针灸精华讲义》,按图索骥 ,将学习董氏奇穴之点滴体会应用于临床 ,治疗小儿腹痛 ,取得立竿见影之疗效 ,在此介绍给大家。1临床资料34例患者均为本院儿科门诊患儿 ,明确诊断为小儿机能性腹痛。其中男19例 ,女15例 ,年龄最小5岁 ,最大12岁 ,病程最短4h ,最长2个月。2治疗方法董氏奇穴 ,取穴 :1)四花中穴 :四花上穴 ,在膝眼下三寸(同身寸 ,下同)胫骨外廉直下四寸五分 ;2)四花副穴 :四花中穴直下二寸半 ;3)四花下穴 :四花副穴直下二寸半 ;4)腑肠穴 …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针刺董氏奇穴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针刺董氏奇穴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 33%(28/30),对照组为73. 33%(22/3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2组生活质量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针刺董氏奇穴联合西医常规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能有效减轻症状,改善生活质量,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林海 《湖南中医杂志》2012,28(2):52+54-52,54
三叉神经痛是临床常见病,对该病的治疗方法繁多,疗效各一.笔者于2006 ~2010年采用董氏奇穴为主治疗该病84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笔者运用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小儿厌食症患者36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手掌皲裂是手部皮肤由于多种原因所造成的皮肤干燥和裂开的一种皮肤病,多见于老年人及妇女。董氏奇穴治疗手掌皲裂的取穴方法与现行的针法不同,它在临床中对某些疑难病确有可靠疗效,并且具有取穴少,见效快的特点。作为现行传统针灸方法的补充,是比较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16.
“董氏奇穴”针刺法治疗痔疮简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董氏奇穴”是由山东省平度县人董景晶先生根据祖传经验发展而成的一家之学,本文重点介绍针刺“董氏奇穴”治疗痔疮的两个常用处方,包括穴位,针刺法及其特点-不看患部,不在患部针刺,不开刀,不吃药,见效快。  相似文献   

17.
周拓疆  董文阁 《光明中医》2020,(18):2875-2877
目的观察参苓白术散辅助治疗小儿厌食症的疗效及对食欲调节因子、胃肠激素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9年2月收治的82例小儿厌食症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患儿给予葡萄糖酸锌,观察组患儿在其基础上使用参苓白术散。比较治疗前及治疗14 d后,2组食欲调节因子[血清瘦素(leptin)、神经肽Y(NPY)],胃肠激素[血清胃泌素、神经降压素(NT)]水平变化及2组中医症状积分(食欲不振、肢体困重、倦怠乏力)差异。结果治疗14 d后,2组各项中医症状积分、leptin、NT水均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儿血清胃泌素、NPY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上升,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同一时间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苓白术散辅助治疗小儿厌食症的疗效好,能促进患儿产生食欲,加快胃排空,利于患儿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针刺董氏奇穴治疗肠易激综合症的疗效。方法:选择30例肠易激综合症患者采用针刺董氏奇穴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症状变化,并按症状进行分级记分评估。结果:30例肠易激综合症患者经用针刺董氏奇穴治疗后总体改善率达70.13%,且治疗中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针刺董氏奇穴是一种治疗肠易激综合症的安全、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董氏奇穴针刺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2月我院收治的104例肩周炎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予体外冲击波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予董氏奇穴针刺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评分指标[McGill疼痛问卷(SF-MPQ)评分、肩关节活动度(ROM)...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针刺四缝穴治疗脾胃气虚型小儿厌食症的疗效,研究该疗法对小儿厌食症患儿血清瘦素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纳入患儿60例,均用针刺四缝穴治疗,每15d一次,治疗时间为3个月,对照组不进行治疗,治疗后对两组患儿食欲、食量及治疗前后的血清瘦素水平进行比较。结果:针刺四缝穴治疗脾胃气虚型小儿厌食症总有效率为86.7%。治疗前后主要症状总积分及血清瘦素水平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刺四缝穴可明显改善患儿临床症状并降低小儿厌食症患儿血清瘦素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