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数字化乳腺摄影在小乳癌诊断中的优越性。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小乳癌57例,采用数字化乳腺摄影及普通钼靶摄影方法。结果:数字化乳腺摄影诊断51例,其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89.4%、95.O%、90.9%;普通钼靶摄影术前诊断46例,其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80.7%、85.O%、81.8%。结论:在小乳癌诊断中。数字化乳腺摄影在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方面均优于普通钼靶摄影。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全数字化乳腺钼靶X线摄影和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早期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1月2012年10月173例直径<1cm乳腺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全数字化乳腺钼靶摄影和彩超结果与病理结果对照,比较2种检查方法的诊断准确性。结果:经病理证实173例中128例为早期乳腺癌,全数字化乳腺摄影和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早期乳腺癌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3.8%和76.9%,对>40岁的早期乳腺癌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3.00%和74.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数字化乳腺摄影和超声都是乳腺疾病最常用的诊断方法,全数字化乳腺摄影对早期乳腺癌的诊断准确更高,尤其适合于40岁以上女性患者。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乳腺导管癌的高频超声表现,并评价高频超声联合全数字化乳腺摄影检查对乳腺导管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46例经病理证实的乳腺导管癌的超声表现,与相应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46例患者均行高频超声和全数字乳腺摄影检查。结果:高频超声探及到肿块46例,诊断乳腺癌45例,诊断率达98%。全数字化乳腺摄影诊断乳腺癌46例,诊断率达100%。高频超声和全数字化摄影对乳腺导管癌检出率无差别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频超声与全数字化乳腺摄影联合应用,可提高乳腺癌诊断的敏感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4.
计算机定位活检与摄影对早期乳腺癌诊断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并比较计算机定位活检与摄影对早期乳腺癌诊断的价值。方法2001年11月至2002年9月乳腺数字化摄影2850例,其中直径≤2.0 cm病灶156处(148例患者)。随机对68处行计算机定位活检,以手术病理结果和随访结果为金标准,比较计算机活检法与摄影法对早期乳腺癌诊断的一致性。结果活检明显优于摄影(P<0.05)。结论计算机活检法对早期乳癌诊断有很大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早期乳腺癌的超声和X线摄影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目的 探讨早期乳腺癌的超声和X线的特征性表现,提高其诊断率。材料与方法 50例乳腺癌和20例乳腺良性病变均行B超和X线检查,乳腺摄片时间为月经后10天内,所有病例均经病理证实。结果 B超诊断早期乳腺癌39例,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8.0%和85.0%,准确性为80.0%;X线诊断早期乳癌41例,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2.0%和90.05,准确性为84.3%。二者综合诊断,其敏感性和特异性为96.0%和76.5%,准确性为90.4%。结论 二者综合检查可提高早期乳腺癌诊断的敏感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Colour Doppler Ultrasonography,CDU)在判断乳腺肿物良恶性和腋淋巴结转移的价值。材料和方法:作者分析了58例乳腺实性肿物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和临床怀疑乳腺癌且CDU为阳性的30例病人的腋淋巴结CDU扫查结果。结果:发现34例乳腺癌中26例CDU有阳性表现,而24例良性肿物则均无阳性结果。得出CDU对乳腺癌的敏感性为77%,特异性100%,阳性符合率100%,肿癌直径小于1cm和浸润性小叶癌的CDU阳性率最低。对照术后病理,10例腋淋巴结CDU阳性者均已有淋巴结浸润,另有4例已受累的淋巴结CDU为阴性。CDU对腋淋巴结受累敏感性为71%,特异性100%,阳性符合率100%。结论:CDU对乳腺肿物良恶性以及腋淋巴结转移的判断上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乳腺MR检查对临床乳腺触诊和X线检查均为阴性的腋淋巴结转移癌患者寻找其乳腺内原发病灶的应用价值.方法 分析33例以腋淋巴结转移癌为首诊表现(临床乳腺触诊和X线检查均为阴性)患者的乳腺MR影像资料,依据美国放射学会的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MRI标准对所有病变进行分析,并将MRI诊断结果与病理进行对照.结果 33例腋淋巴结转移癌患者中,30例临床行乳腺根治术,其中17例经病理证实为乳腺癌,乳腺MRI检出其中的16例,包括10例肿块性病变和6例非肿块性病变,肿块性病变直径0.5~2.6 cm(平均1.5 cm),直径≤1.5 cm者6例;非肿块性病变包括4例导管性强化和2例段性强化;另1例病理切片发现乳腺癌但乳腺MRI为阴性.其余13例行乳腺根治术患者病理检查未发现乳腺癌灶,其中9例乳腺MRI亦呈阴性表现,另4例MRI提示可疑癌灶.余3例临床未行手术治疗的患者,乳腺MRI亦为阴性.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MR检出乳腺原发癌灶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94.1%、69.2%和83.3%.结论 相对于一般乳腺癌而言,隐匿性乳腺癌MRI表现更以小灶性的肿块性病变和导管或段性强化的非肿块性病变为常见表现类型.乳腺MR检查对隐匿性乳腺癌的检出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准确度,应作为这类患者的常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乳腺MR检查对临床乳腺触诊和X线检查均为阴性的腋淋巴结转移癌患者寻找其乳腺内原发病灶的应用价值.方法 分析33例以腋淋巴结转移癌为首诊表现(临床乳腺触诊和X线检查均为阴性)患者的乳腺MR影像资料,依据美国放射学会的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MRI标准对所有病变进行分析,并将MRI诊断结果与病理进行对照.结果 33例腋淋巴结转移癌患者中,30例临床行乳腺根治术,其中17例经病理证实为乳腺癌,乳腺MRI检出其中的16例,包括10例肿块性病变和6例非肿块性病变,肿块性病变直径0.5~2.6 cm(平均1.5 cm),直径≤1.5 cm者6例;非肿块性病变包括4例导管性强化和2例段性强化;另1例病理切片发现乳腺癌但乳腺MRI为阴性.其余13例行乳腺根治术患者病理检查未发现乳腺癌灶,其中9例乳腺MRI亦呈阴性表现,另4例MRI提示可疑癌灶.余3例临床未行手术治疗的患者,乳腺MRI亦为阴性.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MR检出乳腺原发癌灶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94.1%、69.2%和83.3%.结论 相对于一般乳腺癌而言,隐匿性乳腺癌MRI表现更以小灶性的肿块性病变和导管或段性强化的非肿块性病变为常见表现类型.乳腺MR检查对隐匿性乳腺癌的检出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准确度,应作为这类患者的常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单独与联合应用X线乳腺摄影(MMG)及彩色多谱勒超声(US)检查对于早期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7例经病理证实的早期乳腺癌(病灶直径≤20mm)病例,回顾性分析经单独采用MMG或US检查以及两者联合应用对于诊断结果的准确程度.结果:X线乳腺摄影及彩色多谱勒超声单项检查对早期乳腺癌的检出率无明显差异(均为85.2%),而联合应用X线乳腺摄影及超声检查对早期乳腺癌的检出率(92.6%)明显优于单项检查的检出率(85.2%),两者检出率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X线乳腺摄影和彩色多谱勒超声联合检查综合诊断可明显降低早期乳腺癌的漏诊率.  相似文献   

10.
乳腺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危害女性健康。目前乳腺癌的影像诊断方法有全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检查、超声、CT、MRI等。而全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检查是当今公认的诊断乳腺癌的有效方法。本文就乳腺癌的临床影像诊断方法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综述,并对全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超声对探测触诊阴性乳腺结节的临床意义。方法328例触诊阴性乳腺结节患者均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其中年龄大于35岁者又经乳腺镏靶X线检查,全部患耆的超声检查结果与病理进行对照。结果在328例触诊阴性乳腺结节患者中,术前超声检出最大直径小于1cm的乳腺结节病灶共465个,其中,单发结节者160例,多发结节着168例,超声诊断良性结节者326例,恶性结节者2例,2例恶性误诊为良性。与病理对照,本组患者超声诊断敏感性为50%,特异性为100%,准确性为99.39%。结论超声提示触诊阴性的乳腺结节多为良性病变;彩色多普勒超声是尽甲发现本病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2.
PET/CT与增强CT检测乳腺癌及其腋淋巴结转移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显像与螺旋CT增强扫描检测乳腺癌及其腋淋巴结转移的临床价值。方法27例乳腺肿块患者于同日行^18F—FDG PET/CT显像与CT增强扫描。患者俯卧于乳腺专用泡沫垫上接受检查,前者图像由3位核医学科医师采用目测法结合半定量法进行诊断,后者图像由3位影像科医师分析诊断;最后与病理检查结果对照。结果27例患者PET/CT与增强CT均发现31个乳腺肿块,病理检查证实其中21个为乳腺癌,10个为良性病变;发现腋淋巴结91个,共有66个转移(1例有双侧腋淋巴结转移);PET/CT显像检测乳腺癌原发灶的灵敏度为80.95%,特异性为90%,阳性预测值为94.44%;检测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为89.39%,特异性为88%,阳性预测值为95.16%。增强CT检测乳腺癌原发灶的灵敏度为90.48%,特异性为60%,阳性预测值为82.61%;检测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为86.36%,特异性为52%,阳性预测值为82.61%。^18F—FDG PET/CT和增强CT对腋淋巴结状态的诊断与病理检查结果的列联系数分别为0.64和0.37;两者对乳腺癌及其腋淋巴结转移的诊断特异性差异有显著性(P〈0.05);对直径〈2cm的病灶,^18F—FDG PET/CT诊断准确性明显高于增强CT(P〈0.05)。结论^18F—FDG PET/CT对诊断乳腺癌及其腋淋巴结转移的特异性均高于增强CT。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以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超声诊断特征为变量的Logistic回归模型,评价常规超声及实时弹性成像技术对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有无转移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对病理证实的112例乳腺癌患者的113个腋窝淋巴结的常规超声及弹性成像各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建立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通过绘制ROC曲线评价模型的诊断效能。结果在纳入的113个淋巴结中,术后病理证实28个无转移,85个有转移。经过前进法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弹性应变率比值( SR)、弹性评分及形态等3个指标对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诊断有统计学意义的特征变量。 Logistic回归模型对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预报的正确率为93.8%, ROC曲线下面积为0.962。结论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对腋窝淋巴结性质有较好的诊断效能,弹性成像提高了常规超声诊断腋窝淋巴结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钼靶X线与彩色多普勒超声(color Doppler ultrasonography,CDUS)对乳腺结节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26例经钼靶X线、CDUS检查的乳腺结节资料进行分析比较,并与术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126例乳腺结节有76例良性病变,钼靶X线诊断正确66例,CDUS诊断正确68例(X2=0.07,P〈0.05),钼靶X线+CDUS诊断正确71例。有50例恶性病变,钼靶X线诊断正确46例,超声诊断正确36例(X2=3.87,Pd0.05),钼靶X线+CDUS诊断正确49例。结论:在乳腺结节良性病变诊断中,钼靶X线与CDUS无明显统计学差异,但对乳腺恶性肿块的检出,CR钼靶较CDUS有明显优势,二者联合诊断乳腺疾病的准确率高于两种方法单独使用,在乳腺疾病的检查中可以发挥优势互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 MRI评估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0例乳腺癌患者进行术前 MRI检查,评价乳腺内肿瘤最大径、瘤体最大信号增强率(SERmax )及同侧腋窝淋巴结的大小、形态、边缘、信号强度和强化方式,并与术后同侧腋窝淋巴结状态进行对照分析。结果60例乳腺癌患者 MRI显示28例同侧腋窝淋巴结有转移,病理证实22例腋窝淋巴结有转移。MRI 检出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为90.91%、78.95%、83.33%。57例同时行超声检查,超声检查诊断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59.09%、94.29%、80.70%。腋窝淋巴结转移组淋巴结大小(1.20±0.59)cm,无转移组淋巴结大小(0.85±0.24)cm,2组间腋窝淋巴结大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58,P=0.001<0.05)。腋窝淋巴结无转移与有转移组间乳腺内肿瘤 SERmax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67,P=0.000<0.05),转移组 SERmax值大于无转移组。转移性淋巴结多表现为形态不规则,边缘不规整,信号强度及强化不均匀。结论乳腺 MRI能在检出乳腺癌的同时全面评价腋窝淋巴结,是术前评估腋窝淋巴结状态的有效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6.
MR乳腺线圈对腋窝淋巴结的评价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研究正常与异常乳腺腋窝淋巴结的MRI表现 ,探讨MR乳腺线圈对术前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评估。方法 应用MR乳腺线圈对 2 4例健康志愿者、2 3例乳腺良性疾病患者和 43例乳腺癌患者共 119个腋窝进行扫描 ,对比分析MRI片内各组腋窝淋巴结的形态、边缘、大小、数目和信号变化 ,并将乳腺癌组淋巴结表现与组织病理学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3 1.2 5 %的正常健康人腋窝可以检出淋巴结 ,乳腺良性疾病、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无转移者 (LN -)淋巴结的形态、边缘、大小、数目和信号变化与正常健康人无显著差异 ,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者 (LN + )淋巴结的形态、边缘、大小和强化方式与前三者有显著差异。结论 MRI是术前评估腋窝淋巴结状态的有效检查方法 ,为临床手术和治疗提供有价值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比较高频超声、X线钼靶单独及两者联合应用对早期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体检发现乳腺包块、怀疑乳腺肿瘤的258例患者,行高频超声、X线钼靶的单独检查和联合检查,并行手术治疗.对照分析手术病理与影像学表现.结果 258例患者,手术病理证实早期乳腺恶性肿瘤135例,良性乳腺肿瘤123例.对于诊断早期乳腺癌,联合检查的敏感性优于单独的高频超声检查或X线钼靶检查(P<0.05),准确性优于X线钼靶检查(P<0.05),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假阳性、假阴性等指标3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均>0.05).对于早期乳腺癌患者,高频超声和X线钼靶相比,检出的钙化灶较少(18.3% vs 36.5%,P<0.01),能够发现更多的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69.0% vs 33.3%,P<0.01).结论 高频超声与X线钼靶的单独和联合检查对于早期乳腺恶性肿瘤均为可靠的影像学诊断方法,联合应用诊断早期乳腺癌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8.
乳腺癌前哨淋巴结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sentinellymphnodebiopsy ,SLNB)的必要性、可行性、准确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利用脂质体 亚甲蓝混合物对本院 2 0 0 1年 6月~ 2 0 0 2年 12月收治的 32例T1~ 2 N0 M0 乳腺癌患者进行SLNB。随后常规行腋窝淋巴结清扫(axillarylymphnodedisescetion,ALND)。将切除的前哨淋巴结 (SLN)和腋窝淋巴结 (ALN)同时送病理检查 ,了解其符合率 ,并评价SLNB在早期乳腺癌中的可行性及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成功确定患者SLN 31例 ,共 5 7枚 ,成功率为 96 .9% (31/ 32 ) ;SLN阳性 9例(2 9.0 % ) ,SLN阴性 2 2例 (70 % ) ;ALN阳性 10例 (31.3% ) ,ALN阴性 2 2例(6 8.8% ) ;SLNB的灵敏度为 90 .0 % ,准确性为 93.8% ,假阴性率为 10 .0 % ,假阳性率为 0。结论 SLNB可以准确地预测乳腺癌患者ALN的组织学特征 ;利用脂质体 亚甲蓝混合物作为显示剂可以提高SLNB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9.
超声诊断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多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乳腺癌原发病灶与腋窝淋巴结的灰阶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探讨声像表现与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资料与方法 120例乳腺癌患者及其132个腋窝淋巴结,观察原发病灶的血流分布、最大径、数目、微钙化及淋巴结的血流特征、横径/纵径和皮质厚度。采用单因素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检验观察指标与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所有影像学观察指标与LNM有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原发病灶的最大径、数目、丰富血供和淋巴结的皮质厚度、血流分布与LNM有相关性(P<0.05)。结论依据乳腺癌原发病灶和腋窝淋巴结声像图特征评判腋窝淋巴结的性质,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超声综合检查,包括经皮超声造影(CEUS)和常规超声检查,或99Tc^m-硫胶体前哨淋巴结检测对乳腺癌前哨淋巴结(SLN)的诊断价值比较。方法选取本院进行乳腺癌检查的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患者均行常规超声、CEUS、99Tc^m-硫胶体前哨淋巴结检测,并以手术病理结果为标准,以ROC曲线分析常规超声、CEUS、99Tc^m-硫胶体前哨淋巴结检测对乳腺癌前哨淋巴结的诊断价值。结果120例乳腺癌患者中,经病理学诊断共检出168个淋巴结,其中转移性62个,非转移性106个。且以病理检查为标准,常规超声检查对乳腺癌前哨淋巴结转移的敏感度为69.4%,特异度为95.3%;CEUS检查的敏感度为83.9%,特异度为97.2%;99Tc^m-硫胶体检查的敏感度为88.7%,特异度为98.1%;三者联合检查的敏感度为93.5%,特异度为99.1%。另ROC曲线分析显示,常规超声、CEUS及99Tc^m-硫胶体检查及三者联合诊断的乳腺癌前哨淋巴结转移的AUC为0.823、0.905、0.934、0.963,联合诊断价值更高。结论CEUS、99Tc^m-硫胶体前哨淋巴结检测对乳腺癌前哨淋巴结的诊断价值均高于常规超声,且三者联合诊断敏感度、特异性更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