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六味地黄丸合归脾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8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莉 《河南中医》2001,21(2):56-57
带状疱疹最易遗留神经痛 ,尤其是老年人易罹患 ,持续时间长 ,治疗上颇为棘手。近 5年来 ,我们用六味地黄丸合归脾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效果肯定 ,现报道如下。1 治疗方法中成药六味地黄丸合归脾丸 (产地不限 ,每丸重 9g) ,各2丸 ,早晚分服 ,15d为 1疗程 ,持续应用 2~ 3个疗程。本组共治疗 8例 ,服药 1个疗程后 ,疼痛消失 1例 ;服药2个疗程疼痛消失 3例 ,明显减轻 3例 ;服药 3个疗程疼痛明显减轻 2例 ;痊愈 2例。2 讨论带状疱疹中医称“蛇串疮” ,又名“缠腰火丹”、“火带疮” ,是以皮疹和神经痛为特征的皮肤病 ,其中以疼痛为主…  相似文献   

2.
仲景金匮肾气丸 ,俗称八味地黄丸 (简称八味 )。钱仲阳《小儿药证直诀》之六味地黄丸 (简称六味 ) ,则由肾气丸化裁而来 ,中寓三补 (熟地黄、山药、山茱萸 )三消 (牡丹皮、茯苓、泽泻 ) ,阴阳互济 ,故而滋补肾阴 ,久服无碍 ,而为千古名方。自宋以降 ,乃至明代张景岳先生变六味丸中牡丹皮、泽泻为枸杞子、炙甘草 ,而成为左归饮 ,其专为阴虚无邪而设。以八味丸化裁复创右归饮 ,专以温补肾阳。八味丸原为阴盛阳虚而设 ,则右归饮专为阴阳两虚而制。其乃“三消”易杜、杞、草而已。张景岳云 :“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故以大队温润滋补之属 ,加…  相似文献   

3.
精浊多由湿热蕴结 ,病久多伤及脾肾。脾气虚则浊难化 ,肾气虚则精易下泄 ,故本病湿热为标 ,脾肾虚为本。治疗湿热者 5 8例 ,肾虚者 14例。基本方是琥珀胶囊 (佛山中医院制剂 ,每粒胶囊内含琥珀末 0 .4g)内服 ,每天 2次 ,每次 5粒 ;湿热者 ,加服知柏地黄丸 (佛山市制药一厂 ) ,每次 6 g,每天2次 ;肾虚者 ,加服肾宝丸 (佛山中医院制剂 ,主要由杜仲、枸杞、当归等组成 ,补益脾肾 ) ,每次 6 g,每天 2次 ,3周为 1个疗程。对照组湿热者 2 7例 ,单纯服知柏地黄丸 ;肾虚者 15例 ,单纯服肾宝丸 ,服法、用量、疗程同前。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 93.0 6 % ,…  相似文献   

4.
六味地黄丸新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业龙 《光明中医》2005,20(2):26-27
六味地黄丸是宋代钱仲阳《小儿药证直诀》所制方 ,用治小儿肝肾阴虚之证。原方是熟地黄 2 4g ,山茱萸 12g ,干山药 12g ,泽泻 9g ,茯苓去皮 9g ,丹皮 9g ,为末 ,炼密为丸 ,如梧桐子大 ,空心温水化下三圆。现代用法 ,每丸 15g ,成人每服 1丸 ,1日 3次 ,空腹时服或水煎服。现有成药浓缩丸 ,成人每服 8~ 10丸 ,1日 2至 3次。主治肝肾阴虚 ,腰膝软 ,头目眩晕 ,耳鸣耳聋、盗汗遗精以及小儿囱门不合之证 ,或虚火上炎而致骨蒸潮热 ,手足心热 ,或消渴 ,或虚火牙痛、口燥咽干 ,舌红少苔 ,脉细数。笔者用六味地黄丸治疗吞酸、吐酸、嘈杂症数十例收…  相似文献   

5.
倪合一 《家庭中医药》2006,13(12):56-56
可能是广告的效应,近年来,不少男人把服用“六味地黄丸”当成保肾壮阳的妙品。还有些中老年人,只要腰酸腿疼,就购服“六味地黄丸”。因为这些人看到周同服“六味地黄丸”的人越来越多,未见不良反应,以为自己有了“肾虚”而腰酸,也就盲从购服“六味地黄丸”。  相似文献   

6.
在卫生部颁发的药品标准中 ,浓缩丸占有一定的比例。在检验过程中 ,对其检查项中的重量差异不好掌握。常见的如浓缩六味地黄丸、浓缩补中益气丸、浓缩知柏地黄丸、浓缩逍遥丸等。从部颁标准规定及各生产厂家所制药品包装看 ,有一致的特点 :如×××丸 2 0 0丸。[用法与用量 ]口服 ,一次 8丸 ,一日 3次。[规   格 ]每 8丸相当于原生药 3 g。按 1995年版《中国药典》一部附录 A丸剂检查法检查 ,重量差异无法操作。因为标准规定 :按丸服用的照第一法检查 ,按重量服用的照第二法检查。上述浓缩丸应按第一法检查 ,因无标示总量或每丸标示量 …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六味地黄丸合归脾丸治疗阴虚血亏型经间期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8例经间期出血患者采用六味地黄丸合归脾丸治疗,于月经第7 d服至基础体温上升后3 d,3个月为1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结果总有效率为97.36%,治愈率73.68%。结论采用经典方剂组合,以六味地黄丸合归脾丸治疗经间期出血38例,服用方便且临床疗效理想,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中国药典》(1977年版)所收载的六味地黄丸、归芍地黄丸、耳聋左磁丸、麦味地黄丸、济生肾气丸、明目地黄丸、杞菊地黄丸、桂附地黄丸、锁阳固精丸、知柏地黄丸中均含有熟地黄、山茱萸、牡丹皮、山药、茯苓、泽泻等药物,故本文总称为“地黄丸”。其中牡丹皮所含的丹皮酚是易挥发性成分,在干燥及其他操作过程中易逸散损失。为此我们拟定了上述十种含牡丹皮成药的简便定性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9.
六味地黄丸(汤),是宋·钱仲阳宗仲景《金匮肾气丸》化裁而成。主治小儿“五迟”症。后经历代医家的不断临床实践,在此方基础上,又衍化出知柏地黄丸、麦味地黄丸、杞菊地黄丸等方。这些方剂在临床中不乏使用,对某些病症有较好的疗效,仅就个人管见试析如下:  相似文献   

10.
五位现代名老中医运用经方经验(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方药中教授治疗肾系疾病用肾气丸及其复方肾气丸是补肾主方,后世医家如赵献可、钱乙、薛立斋、张景岳,对本方推崇备至,由本方化裁而成的六味地黄丸、杞菊地黄丸、知柏地黄丸、参麦地黄丸、八仙长寿丸、归芍地黄丸、济生肾气丸以及左归、右归等不少方剂,广泛应用于痰饮、咳喘、肿胀、血证、黄疸诸疾.方药中教授多年来对肾气丸的应用,宗其法而不泥其方,举一反三,灵活化裁,衍化出多种方剂,凡定位在肾与膀胱的疾患,多以此为主.现择其主要者,介绍于后.  相似文献   

11.
张振 《家庭中医药》2019,26(1):64-66
<正>中药地黄丸家族经过一千多年的临床实践,不仅成了补肾良药,而且“人丁兴旺”,有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麦味地黄丸、杞菊地黄丸、归芍地黄丸、金匮肾气丸等多个成员。尤其是六味地黄丸,如今大名鼎鼎,几乎无人不晓,我们不妨就从它开始,介绍一下这个家族的“前世今生”和所适用的症状。  相似文献   

12.
八味地黄丸“蒸动水气”之意最早可追溯到《金匮要略》。《金匮·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脉证并治第十三》曰:“男子消渴,小便反多,以饮一斗,小便一斗,肾气丸主之。”但明确提出八味地黄丸有蒸动水气之功者属明·俞嘉言,俞氏日:“消渴病,饮水一斗,小便亦一斗,。此肾气虚不能摄水,小便恣出,源泉有立竭之势,故急用以逆折其水也……蒸动水气,舍此曷从治哉?后人谓八味丸为治消渴之圣药,得其旨矣。”消渴与糖尿病在临床表现上有许多相似之处,我们对17例按中医辨证分型后属于消渴的糖尿病患者使用八味地黄丸治疗(6例配用黄精、葛根)并分别进行了血脂、血浆胰岛素  相似文献   

13.
六味地黄丸的应用心得与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凯 《时珍国医国药》2004,15(12):851-852
六味地黄丸由金匮肾气丸减味研制而成 ,乃宋·钱乙据《金匮要略》肾气丸减去桂附而得名。功能 :滋补肝肾 ,主治肾阴不足证。笔者用六味地黄丸治疗几种疑难病 ,疗效较好。现将应用本药的经验与心得简介如下。1 顽固性口疮顽固性口疮是口腔粘膜病中最常见的溃疡性损害 ,口腔粘膜上发生的表浅如豆粒大的小溃疡点 ,经久不愈 ,或反复发作 ,中医临床分为实证和虚证两类。实证类似现代医学的阿弗他口炎 ,虚证称为复发性口疮。其证以虚多见 ,虚实多夹杂 ,顽固难愈 ,祖国医学称本病为“口疳”“口糜”“口疮”。笔者从 2 0 0 0年以来用六味地黄丸治…  相似文献   

14.
金匮肾气丸方出汉代名医张仲景《金匮要略》,是温补肾阳的代表方。六味地黄丸则出自《小儿药证直诀》,乃填补肾阴的主方。此两方历代医家取其精髓,衍生出一系列补肾良方,应用于临床各科,效果颇佳。笔者以《素问》“腰者肾之府”、“肾主骨”、“肾生骨髓”、“久病则虚”、“虚则补之”及“治病必求于本”为依据,持续交替服用金匮肾气丸和六味地黄丸治疗慢性腰痛65例,疗效明显,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金匮肾气丸始载于《金匮要略》中,本方由8味药组成:干地黄8两、山茱萸4两、山药4两、泽泻3两、丹皮3两、茯苓3两、桂枝1两、附子1两.仲景用此方治疗脚气、转胞、腰痛、消渴、痰饮五种不同的病证,虽然病证各有不同,但本质都是肾气不实,主水之功失职,致水液运化失调.北宋儿科名医钱乙考虑小儿乃稚阳之体,及“肝常有余,脾常不足”的特点,故去肾气丸中的桂枝、附子而为六味地黄丸.  相似文献   

16.
临床资料:20例患者中,男性13例,女性7例,年龄19~25岁9例,26~35岁8例,36~45岁3例。病程1~3年4例,4~6年7例,7~9年7例,10年以上2例。方药组成及加减:基本方为炒苏子、炒萝卜子各15克,白芥子10克,金樱子50克,陈皮、茯苓各15克,炙甘草5克。日一剂,水煎服。风寒型加桂枝10克;肺热型加鱼腥草;肺虚加炙黄芪;脾虚加服补中益气丸;肾阳虚加服济生肾气丸;肾阴虚加服六味地黄丸。  相似文献   

17.
六味地黄丸是中医著名的经典方剂之一,其最早源自东汉“医圣”张仲景,是从《金匮要略》的“金匮肾气丸”衍化而来。北宋名医、儿科学家钱乙,把金匮肾气丸里面的“附子”和“桂枝”这两种温补的药物去掉,演变成“六味地黄丸”,即熟地黄、山茱萸、LLI药、泽泻、牡丹皮、茯苓六味中药组成,成为滋阴补肾的经典名方。近年来六味地黄丸广泛地运用于临床各科,用于治疗肾、肝、脾之阴不足所引起的多种病证。  相似文献   

18.
六味地黄丸治疗肾脏疾病的实验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六味地黄丸出自北宋钱乙的《小儿药证直诀》,为《金匮要略》中“肾气丸”化裁而成,由熟地黄、山茱萸、山药、泽泻、牡丹皮、茯苓6味中药组成,被誉为“补阴方药之祖”。六味地黄丸在中医临床肾脏病治疗中运用极为广泛,现将其实验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痫症多由痰、食、气、风、火所致,其病主要在肝脾肾三脏,其致病常因惊恐伤及肝肾,或因饮食失节伤及脾胃所引起。笔者自拟“痫疯丸”一方,通过五年临床运用治疗55例收到满意效果。痫疯丸方剂组成:山羊角、水牛角、姜半夏、地龙、砂仁、海浮石各20克,天南星、沉香、牵牛子、制马钱子各10克,煅青蒙石30克,桑椹、枣皮、枸杞各15克,琥珀5克。以上药物轧细过筛,混匀,合蜜为丸。1~3岁每次服2克,5~8岁每次服3克,成人每次服6克,每日早晚空腹服,连续服用一月为一疗程。  相似文献   

20.
肾气丸方出《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症并治第六》,又名八味肾气丸、八味丸、崔氏八味丸、八味地黄丸、金匮肾气丸、桂附八味丸、桂附地黄丸。后世医家称之为补肾之祖方,并在此基础上加减衍变出补阴与补阳的许多方剂。然而,肾气丸的方义迨今解释不一。《中国医学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