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比较硝酸甘油、米力农和尼卡地平3种药物对桡动脉的解痉作用。方法:收集手术后多余的人体桡动脉标本,采用器官浴槽方法,比较上述3种药物对预收缩的离体桡动脉的解痉作用。结果:米力农和硝酸甘油对预收缩的桡动脉的舒张作用明显强于尼卡地平;米力农和硝酸甘油的疗效相似。结论:米力农和硝酸甘油更适用于缓解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桡动脉的痉挛。  相似文献   

2.
李霖  黄创  郭鹏  陈艺钊  林文培  徐鸿远 《广西医学》2012,34(11):1534-1535,1545
目的观察维拉帕米预防经桡动脉路径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预防桡动脉痉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经桡动脉路径行PCI治疗的冠心病患者21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109例和实验组109例。对照组鞘管内注入生理盐水10 ml,实验组注入维拉帕米2.5 mg,观察注药前及注药后2、5、10、30 min患者的血压、心率及桡动脉痉挛发生率。结果对照组发生桡动脉痉挛21例(19.3%),实验组发生桡动脉痉挛9例(8.3%),实验组桡动脉痉挛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注药前后心率及舒张压无明显变化(P>0.05),但注药前后收缩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注药后不同时间点组间收缩压的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维拉帕米在经桡动脉路径行PCI中预防桡动脉痉挛有效和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经桡动脉介入治疗时应用阿托伐他汀钙片联合地尔硫卓针预防桡动脉痉挛(RAS)的疗效,及对血压、心率的影响,进一步了解阿托伐他汀钙和地尔硫卓联合应用在预防桡动脉痉挛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378例经桡动脉路径行冠脉介入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钙和地尔硫卓(130例),阿托伐他汀钙组(120例)和地尔硫卓组(128例),术前6 h口服阿托伐他汀钙片80 mg,成功置入6F动脉鞘管后以"弹丸式"注入地尔硫卓针,分别记录注入药物前,注入后1、3、5、10及30 min的血压、心率,观察局部及全身情况变化。结果:阿托伐他汀钙和地尔硫卓联合组局部及全身情况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明显差异,三组对血压、心率的影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阿托伐他汀钙联合地尔硫卓组有4例发生桡动脉痉挛,地尔硫卓组有12例,而阿托伐他汀钙组有16例,三组相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值:4.992 6,P值<0.05,χ2值:8.0085,P值<0.01)。结论:经桡动脉介入治疗时,阿托伐他汀钙和地尔硫卓联合应用可以有效预防桡动脉痉挛的发生,且对心率、血压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经桡动脉路径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时联用硝酸甘油和维拉帕米预防桡动脉痉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30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鞘管内注入生理盐水10ml;实验组注入硝酸甘油200μg加维拉帕米2.5mg,观察注药前及注药后2、5、10、30min患者的血压、心率及桡动脉痉挛的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发生桡动脉痉挛31例(20.67%),实验组发生桡动脉痉挛7例(4.67%),实验组发生桡动脉痉挛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实验组注药前、后心率及舒张压的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注药前、后收缩压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注药后不同时间点组间收缩压的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硝酸甘油200μg联合维拉帕米2.5mg预防经桡动脉路径行PCI中桡动脉痉挛是有效和安全的。  相似文献   

5.
赵洪英  阙铰 《当代医学》2013,(22):130-132
目的探讨利多卡因静脉预处理预防桡动脉穿刺疼痛的效果。方法需行单次桡动脉采血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静脉阻断后对照组静脉预注生理盐水3mL,利多卡因组预注利多卡因30m(g3mL),2min后松开橡皮止血带即行同侧桡动脉穿刺采血。评估两组患者桡动脉穿刺导致的疼痛程度和对操作的满意度。结果利多卡因预处理组桡动脉穿刺所致的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局部静脉阻断后静脉预注30mg利多卡因能有效缓解桡动脉穿刺导致的疼痛,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李红 《河南医学研究》2020,29(19):3530-3531
目的比较不同入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老年冠心病合并慢性左心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尉氏县中医院收治的106例老年冠心病合并慢性左心衰竭患者,按照手术入路分为股动脉组和桡动脉组,各53例。股动脉组患者接受经股动脉入路PCI治疗,桡动脉组患者接受经桡动脉入路PCI治疗。比较两组穿刺时间、手术时间、卧床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两组术前和术后3个月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结果两组穿刺时间、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桡动脉组卧床时间短于股动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桡动脉组LVEF、LVEDD、LVESD分别与股动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3个月,两组LVEF均大于术前,LVEDD和LVESD均小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桡动脉组并发症发生率[7.55%(4/53)]低于股动脉组[35.85%(19/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桡动脉入路与经股动脉入路PCI治疗老年冠心病合并慢性左心衰竭的临床效果相当,但经桡动脉入路能缩短卧床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高浓度A型肉毒素和低浓度A型肉毒素对长期重复肉毒素注射治疗的偏侧面肌痉挛(HFS)患者的远期疗效。方法:对100例HFS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采用局部注射高浓度A型肉毒素治疗,对照组采用局部注低浓度A型肉毒素治疗。记录患者痉挛缓解起效时间和痉挛缓解时间,并记录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6个月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痉挛起效时间和痉挛缓解时间比较,实验组痉挛起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缓解痉挛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3个月、6个月时全显率为84%和40%,实验组3个月、6个月时总有效率为44%和58%,实验组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3及6个月SAS评分显著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治疗后3及6个月SAS评分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浓度肉毒素治疗HFS安全、更有效,起效时间短,缓解痉挛时间长,还能缓解患者焦虑情绪。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缺血预处理(ischemie preconditioning,IP)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心肌线粒体心磷脂(cardiolipin)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清洁级SD大鼠72只,体质量200~300 g,雌雄各半,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对照组、缺血预处理组(IP组)、5-羟葵酸(5-HD)拈抗缺血预处理组(HD组),每组18只.采用Langendorff灌流装置建立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模型,正常组灌注平衡20 min,持续灌注100 min;对照组灌注平衡20 min,持续灌注30 min,缺血40 min,再灌注30 min;IP组灌注平衡20 min后,给予2次间断缺血预处理,每次缺血5 min再灌注5 min,余缺血再灌注同对照组;HD组在预处理前灌注5-HD 10 min,余同IP组.各组分别于灌注平衡末(T1)、缺血前即刻(T2)、再灌注末(T3)记录心率(HR)、左心室发展压(LVDP)和左心室舒张末压(LVEDP),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心肌线粒体心磷脂含量.结果 与T1、T2时比较,各组T3时HR、LVDP明显降低,LVEDP明显升高,心肌线粒体心磷脂含量明显降低(P<0.05,P<0.01);与正常组比较,余3组T3时HR、LVDP明显降低,LVEDP明显升高,心肌线粒体心磷脂含量明显降低(P<0.05,P<0.01);与对照组比较,IP组及HD组T1时HR、LVDP明显升高,LVEDP明显降低,心肌线粒体心磷脂含量明显升高(P<0.05,P<0.01);与IP组比较,HD组T3时HR、LVDP明显降低,LVEDP明显升高,心肌线粒体心磷脂含量明显降低(P<0.05,P<0.01).结论 IP可维护心肌线粒体心磷脂含量的相对稳定,改善大鼠离体缺血再灌注心脏功能,其机制主要与mito-KATP通道的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经桡动脉入径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临床疗效。方法:对146例AMI患者行急诊PCI治疗,其中经桡动脉途径64例,股动脉途径82例。结果:血管穿刺时间桡动脉组为(3.8±1.5)min,股动脉组为(3.6±1.1)min(P>0.05)。心肌获得再灌注时间桡动脉组为(38±16)min,股动脉组为(36±14)min(P>0.05)。建立动脉通路时间和整个手术时间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并发症经桡动脉PCI组为0例,经股动脉PCI组6例(7.3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有桡动脉组中3例因血管扭曲或痉挛严重,指引导管不易到位改行股动脉途径,已归入股动脉组。桡动脉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股动脉组(P<0.05)。结论:对血流动力学稳定的AMI患者,在充分掌握经桡动脉PCI技术的前提下,两种入径的急诊PCI治疗时程和效果相似。但桡动脉PCI组出血并发症少,有利于有效安全的抗凝治疗,且住院时间明显缩短。因此,经桡动脉入径可作为AMI可选择的血管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经桡动脉冠脉介入诊疗术患者进行硝酸甘油和麝香保心丸干预,观察两组药物及联合干预预防桡动脉痉挛的疗效。方法:选择经桡动脉行冠脉介入诊疗的患者636例,随机分为3组(A组、B组、C组):A组予硝酸甘油200μg;B组予舌下含服麝香保心丸67.5mg(3丸);C组予硝酸甘油200μg联合麝香保心丸67.5mg。观察各组之间桡动脉痉挛发生率。结果:桡动脉痉挛发生率分别为:A组(13.1%),B组(14.2%),C组(8.5%),其中A组与B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 >0. 05),C组与A组、B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 <0. 05)。结论:经桡动脉冠脉介入诊疗术前予麝香保心丸降低桡动脉痉挛发生率与硝酸甘油疗效相当,与硝酸甘油合用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1.
药物预防桡动脉痉挛(经桡动脉介入治疗)效果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经桡动脉介入术患者进行硝酸甘油、维拉帕米及地西泮干预,观察各组药物及相应药物联合干预的效果。方法选择经桡动脉介入检查或治疗的患者1200例,随机分为4组(A、B、C、D),A组予硝酸甘油200μg和维拉帕米1 mg;B组予硝酸甘油200μg;C组予维拉帕米1 mg;D组为对照组予生理盐水。每组随机分为2亚组(A1、A2;B1、B2;C1、C2;D1、D2),1组术前30 min给予地西泮0.15 mg/kg(年龄>65岁剂量减半),2组不应用地西泮。分别观察各组内和组间患者桡动脉痉挛发生情况。结果实际入选病例数1167例,平均年龄(65.7±8.3)岁,男621例,女546例;桡动脉痉挛发生率A1(3.4%),A2(4.1%);B1(4.2%),B2(5.4%);C1(12.4%),C2(14.8%);D1(23.6%),D2(33.8%),组内无差异(P>0.05);组间比较,A1与B1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各组之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硝酸甘油联合维拉帕米与单用硝酸甘油效果最佳,再次为单用维拉帕米,术前应用地西泮可减少桡动脉痉挛发生率不明确。故主张单独应用硝酸甘油,不必要术前常规应用地西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硝酸甘油、米力农和尼卡地平对桡动脉血流量的影响。 方法 :桡动脉 冠状动脉旁路移置术患者 30例 ,随机分为三组。采用不接触技术取桡动脉并测血流量和血流动力学指标 ,分别给予硝酸甘油、米力农或尼卡地平后再次测量桡动脉血流量和血流动力学指标。 结果 :尼卡地平组用药后血压下降明显 ;硝酸甘油和米力农组术后平均动脉压均有下降 ,但差异不显著。静脉输入硝酸甘油或米力农后 ,桡动脉血流量增加 ,差异显著 ,但手术前后血流量增幅在两组之间并无差异。尼卡地平组给药后的桡动脉血流量无明显变化。 结论 :硝酸甘油和米力农能够增加桡动脉的血流量 ,适合用于缓解桡动脉 冠状动脉移置术后桡动脉痉挛  相似文献   

13.
金修平 《河北医学》2013,19(2):197-198
目的:对利多卡因、硝酸甘油混合液实施局部麻醉给桡动脉痉挛(RAS)带来的预防成效进行观察。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2月至2010年10月经桡动脉冠脉造影(CAG)和介入治疗(PCI)的冠心病患者476例分2组,试验组238例,均采用利多卡因、硝酸甘油混合液进行局部麻醉,该混合液是由从5rag的硝酸甘油注射液再加入50mL生理盐水中选取出来的5mL+5mL的2%利多卡因注射液,配1-2mL的麻醉混合液进行局部浸润;对照组238例,采用l-2mL的浓度为1%的利多卡因注射液进行局麻;当对照组与试验组实施穿刺成功之后,将300ug硝酸甘油、30rag利多卡因、3000iu普通肝素钠经鞘管注入;对手术中RAs发生几率进行观察。结果:试验组RAs8例(3.4%),对照组RAS24例(10.1%),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局部麻醉时,选取利多卡因、硝酸甘油混合注射液,可以大大降低桡动脉痉挛的发生几率,使得手术成功的几率大幅度增加。  相似文献   

14.
林文果  刘丽  何江  梁超 《四川医学》2010,31(5):592-593
目的对比研究经桡动脉路径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经桡动脉应用硝酸甘油、地尔硫及联合地尔硫和硝酸甘油防治桡动脉痉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220例经绕动脉路径行冠状动脉诊疗患者,成功置入动脉鞘管后在鞘管内注入硝酸甘油200μg,地尔硫5mg,联合硝酸甘油200μg和地尔硫2.5mg,用心电血压监护仪记录注入药物前、注入后患者最高(或最低)心率、最低血压、心电及观察桡动脉痉挛、局部和全身症状发生情况。结果①联合药物组桡动脉痉挛发生率、局部和全身症状发生率均低于硝酸甘油组和地尔硫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②联合药物组对心率和心电的影响低于硝酸甘油组和地尔硫组,但3组间对血压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经桡动脉介入治疗时,局部联合应用硝酸甘油和地尔硫可以更有效防治桡动脉痉挛的发生,并且对心率、血压和心电无明显影响,且患者耐受能力好,并发症少,比单一应用硝酸甘油或地尔硫具有明显的优越性,易为患者所接受。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血管解痉药乌拉地尔和硝酸甘油对桡动脉痉挛的效果。方法 选取2005年1月~2006年12月Au。。实验阳性并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180例,其中男性160例,女性20例;平均年龄68±11(37~78)岁。将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两组间年龄、性别差异无显著性(P〉0.05)。A组为乌拉地尔组(90例),B组为硝酸甘油组(90例)。桡动脉穿刺成功后,A组常规鞘入乌拉地尔12.5mg,B组常规鞘入硝酸甘油200μg,然后行CAG和PCI术,观察桡动脉痉挛发生率。结果 A组桡动脉痉挛发生率2.22%(2/90),B组桡动脉痉挛发生率12.22%(11/90),两组间桡动脉痉挛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乌拉地尔对缓解桡动脉痉挛作用效果好。  相似文献   

16.
在缺氧和高碳酸条件下测定肺、脑动脉对乙酰胆碱(Ach)、硝普钠(SNP)、硝酸甘油(NTG)的反应性(EC_(50)),以研究其生成一氧化氮(NO)及对NO反应的改变。结果:缺氧和高碳酸都降低肺动脉对SNP、NTG、Ach的反应性,缺氧提高脑动脉对SNP、NTG的反应性,而高碳酸降低其对SNP的反应性;提示缺氧可能降低肺动脉对NO的反应性并抑制Ach诱发其内皮细胞产生NO,但提高脑动脉对NO反应性,而不影响Ach诱导其内皮产生NO;高碳酸则抑制二者对NO的反应性,但抑制Ach诱发肺动脉内皮产生NO而不影响Ach诱发脑动脉内皮产生NO。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经不同穿刺途径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的优缺点。方法选择冠心病患者132例,随机分为3组,肱动脉组、桡动脉组和股动脉组,比较3组患者平均术后住院时间、插入冠状动脉成功率、穿刺部位血肿发生率、迷走反射发生率等指标。结果肱动脉组和桡动脉组平均术后住院时间与股动脉组间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肱动脉组和桡动脉组血肿及迷走反射发生率较股动脉组少(P<0.05)。3组患者插入冠状动脉的成功率间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经肱动脉、经桡动脉与传统的经股动脉途径一样安全可行,且并发症更少,经济实用,更易为患者所接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兔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痉挛前后基底动脉中PDEⅤ的表达变化。方法:制作脑血管痉挛动物模型,空白对照组、实验对照组与SAH组均于制模后第3天行TCD与选择性椎-基底动脉造影,检测兔脑血管痉挛的发生及变化,检测完后,取其基底动脉,制成病理切片备用。通过免疫组化检测兔基底动脉中PDEⅤ的表达。结果:各配伍组中TCD测得的基底动脉血流速度、DSA测得的基底动脉管径值及免疫组化阳性表达产物的SUM值不等或不全相等(P〈0.05),经Student-Newman-Keuls检验对各配伍组数据进行两两比较,SAH组与空白对照组、SAH组与实验对照组TCD测得的基底动脉血流速度、DSA测得的基底动脉管径值及免疫组化阳性表达产物的SUM值不等(P〈0.05),空白对照组与实验对照组TCD测得的基底动脉血流速度、DSA测得的基底动脉管径值及免疫组化阳性表达产物的SUM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兔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痉挛后PDEⅤ在其基底动脉中明显表达,推测PDEⅤ表达可能与脑血管痉挛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