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正>1病例介绍患者,男,21岁,湖北十堰郧县人,为上海一公司技术员。受公司委派于2010年1月16日到达苏丹,在苏丹居留16天,1月31日离开苏丹回国,2月2日到达上海。2010年2月8日出现发热,体温39.7℃。2月9日在郧县某镇卫生院就诊,以感冒输液2天,症状稍缓。2月10日至13日,在家自行服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明确1例疑似黄热病病例的诊断,探讨其死亡原因。[方法]对2010年2月15日十堰市人民医院报告的1例郧县籍疑似黄热病病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病例有高疟区暴露史,血检恶性疟原虫阳性,因延误治疗,不治死亡。[结论]这是1例输入性恶性疟疾,延误治疗是导致死亡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汪芝满 《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6):97-98
报道输入性恶性疟传染病1例,提高对各种输入性传染病警惕性.通过分析该疾病散在感染的临床特点及检验病原学诊断方法,建议各级医疗机构应加强对流动人口的疟防知识的宣传,提高劳务出国人员自我防护意识,提高各级医疗机构疟防水平及疫情监管. 相似文献
7.
9.
<正> 郸城县位于北纬33°29′~33°49′,东经115~115°38′,属黄淮平原。建国以来仅有间疟流行,未有恶性疟病例的记载.1986年7~10月份,该县张完集乡刘营和刘胡庄行政村有15名农民,先后到海南岛冒江县石碌镇做工:于11月2~10日陆续返回后,有3人分别于返回后的第6日、8日、26日出现发冷,发烧,出汗等症状,多次用退热药物治疗无效。首例患者胡××,发热3日后出现昏迷,经当地卫生院救治,5日后神志清理,但仍持续高烧〈40.5℃〉,于11月20日镜 相似文献
10.
1987年9月~12月我县有11例恶性疟被误诊。误诊病例均系本县到恶性疟流行区农场或橡胶园做工归来的青壮年男性农民。主要临床表现有发冷、发热、乏力、贫血、头痛、肌痛和肝、脾肿大以及黄疸、全身水肿。血检均检到恶性疟原虫。误诊情况:误诊为肝炎及门脉性肝硬化各2例;感冒、贫血、肾炎和败血症各1例、笼统诊断为疟疾病 相似文献
11.
《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17,(2)
目的了解恶性疟配子体发生、发展原因及检出经过。方法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及疟疾血检结果对1例疟疾案例进行分析。结果报道了1例境外输入性恶性疟病例的诊疗情况。患者非洲务工1年,感染疟疾数次,回国前再次发病并在当地抗疟治疗6 d,10 d后回国再次感到发热、出汗、头痛。到乳山疾控中心采血镜检,后经威海市疾控中心复核及山东省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疟疾诊断参比实验室复核,确诊为恶性疟。因为及时给予患者科泰复药物治疗,痊愈,3个月随访,未见异常。结论由于近几年对疟疾认识的提高,早发现早治疗使得恶性疟很少发展成配子体,因此恶性疟配子体的检出显得弥足珍贵。 相似文献
12.
一例输入性恶性疟病例邹铮宣圣珍王俊(安徽省卫生防疫站230061)疟疾是我国流行历史悠久、传播范围广泛、患病人数众多、危害程度严重的一种主要寄生虫病,尤其是恶性疟对人民身体健康危害极大。我省虽已基本消灭了恶性疟,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深入,流动... 相似文献
13.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2019,(3)
目的对1例输入性恶性疟病例进行实验室检测和临床治疗分析。方法收集该病例的实验室检测结果和临床资料,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对患者进行血涂片病原学检查、疟疾快速诊断检测及荧光定量检测。结果患者在科特迪瓦疟疾高度流行区务工,入境时无不适感;回国1个月以发热、恶心、畏寒、头痛、肌肉及关节疼痛等症状入院。瑞氏-吉姆萨染色见疟原虫环状体,RDT和qPCR检测结果均显示恶性疟原虫感染。给予患者双氢青蒿素哌喹片0.5 g/次,一日服用一次,首剂加倍;伯氨喹40 mg/次,一日服用一次,治疗一个月症状好转。结论镜检、RDT及qPCR三联检测能提高疟原虫的检出率,为患者临床诊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46例输入性恶性疟病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恶性疟目前在我国的海南、云南等地以及非洲、缅甸和泰国等国家广泛流行。福建省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基本消灭了恶性疟,近20年无本地感染病例发现,但随着省内出外到疫区务工人员的增加,近年输入性恶性疟病例数呈不断上升趋势。2003年1~11月共查治输入性恶性疟46例,以下对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15.
17.
目的 调查分析新冠病毒感染疫情期间湖南省某例因恶性疟原虫感染引起的重症疟疾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和临床症状,为输入性疟疾的科学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患者的基本信息、流行病学和临床资料等,采集患者服用抗疟药前的末梢血,血涂片法进行疟原虫的病原学检查与虫种形态学鉴定,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原虫基因。结果 患者有非洲境外务工史,新冠病毒感染疫情隔离期间出现发热、神志恍惚等症状,多次新冠病毒核酸检测为阴性。予以抗疟疾及抗感染等对症支持治疗后病情好转,返乡后复发,高度怀疑脑型疟疾,入院使用注射抗疟药病情缓解。病原学检查显示原虫形态上符合恶性疟原虫的特征,PCR检测结果呈阳性,与形态学结果一致。结论 该病例为一起典型的输入性重症恶性疟感染,症状复杂多变,容易误诊为新冠病毒感染,为我国消除疟疾后输入性的防控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高县首例输入性恶性疟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高县输入性恶性疟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病例进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以患者住地为中心直径500 m开展疫点处置。结果疫情报告1例输入性恶性疟病例,死亡1例,病程14 d。疫点内监测49人,未发现有发热、寒颤等症状病人,无二代病例发生。室内采用氯氰菊酯(20 mg/m2)杀虫剂灭蚊,处理面积13 500 m2,排查疟区返乡人员27名,无异常,1-7月开展三热病人(凝似疟疾、感冒、不明原因)血检监测176例均为阴性,开展疟防知识健康宣传。结论应加强流动人口的管理和输入性疟疾的防控,进一步规范门诊发热病人疟原虫血检监测和健康教育力度,早日实现消除疟疾的目标。 相似文献
19.
《上海预防医学》2018,(10)
【目的】通过对1例输入性恶性疟二次再燃的发病与治疗情况调查,寻证输入性恶性疟出现再燃的原因,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法,进一步推进消除疟疾工作。【方法】对患者进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和疫点调查,患者血样制作血涂片进行疟原虫镜检、疟疾快速诊断实验检测恶性疟原虫特异性抗原(RDT)、巢式PCR检测恶性疟原虫。【结果】该患者从2008年始有明确的多次的非洲和东南亚出差史,具有寒战、高热、出汗后退热等典型疟疾症状,实验室RDT、血涂片、PCR检测均为恶性疟阳性,被确诊为输入性恶性疟;患者2016年12月19日首次发病,经青蒿琥酯治疗后体温正常,但3周后再燃发病,继续青蒿琥酯抗疟治疗后体温正常,本次发病是患者第2次再燃发病,经联合抗疟用药后痊愈。【结论】输入性疟疾比例逐年上升及其再燃病例增多,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安全,加强输入性疟疾的管理,根治传染源防止传播,已成为当前消除疟疾阶段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20.
5例输入性恶性疟死亡病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建省恶性疟曾严重流行 ,仅 1971— 1975年因该病死亡就有 10 0多人[1] 。通过防治 ,1984年后已不再发现当地感染的病例。近年来改革开放、频繁的人群流动 ,输入病例不断发生 ,自1991年至今全省共输入 46例恶性疟。为总结经验 ,对近两年发生 5例死亡病例进行分析。1 病人病史情况死亡 5例均为男性 ,年龄 2 2~ 5 0岁 ,其中 4例为初发病例 ,1例在国外已发作多次 ,并曾 2次出现昏迷等凶险型症状。 5例均为我省劳务人员 ,输出 :缅甸、刚果、赤道几内亚、加纳和坦桑尼亚等疟疾高发国家 ,患者回国的 4~ 15d发病。2诊断和抢救治疗5例中有 3例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