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医联体是将同一区域内医疗资源整合在一起,通常由一个区域内三级医院、二级医院、社区医院、村医院构成的医疗联合体,目的是解决百姓看病难问题。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建立大医院带动社区服务模式和康复、医疗、护理有序衔接服务体系,更好发挥三级医院专业技术优势和带头作用,河南省实施医联体模式下的区域分级诊疗制度,以优化医疗资源,促进分工协作,方便群众就医。但在推行过程中,受多种因素影响,存在诸多阻力和不良影响因素,阻碍医联体模式下的区域分级诊疗制度顺利推行。因此,针对河南省区域分级诊疗制度现状进行调查,并深入探究其影响因素,给予相应应对措施,进一步促进医联体模式下的区域分级诊疗制度实施。  相似文献   

2.
<正>2011年,国家发改委向社会公布《关于医疗体制改革的若干措施(征求意见稿)》,希望通过此举来了解公众对于医疗体制改革方面的宿愿和今后公立医院发展方向的提议[1]。在些意见稿中,重点突出的一项就建立"急诊医疗联合体"(以下简称"急诊医联体"),主要目的是为了通过急诊医联体工程的建设,将区域急诊医疗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在区域内实施分层医疗,将更多急诊医疗资源通过医联体的动作提高使用率,基于医联体平台建立的"急诊医疗联合体"互联网  相似文献   

3.
作为医疗资源纵向整合的一种实现形式,医联体以三级综合性医院为核心,联合区域内的三级专科医院、二级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组成了内部统一管理的区域性医院联合体。冈需制宜随着医改的逐渐深入,如何解决患者“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日趋迫切。如此,医联体被拉上了医改的舞台。  相似文献   

4.
医联体现在的概念有些泛化。医联体不是医院间的强强联合,不是简单的医疗关系或双向转诊。镇江为医联体加了一个定义,叫做区域健康服务联合体。伴随中国医疗改革的十几年,我发现管理医疗费用与降低医院成本颇有难度。这个时候提出将患者转到社区仍不能解决问题,于是提出了健康管理。资源配置不合理、资源使用效率不高、健康产出低,如果沿着老路走下去,  相似文献   

5.
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通过加快建设区域内医疗联合体,推进分级诊疗制度,以实现医疗资源优化配置、信息共享互联,提高患者就诊效率。笔者梳理了“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对医联体建设的推进作用,发现“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医院的建设实施,促进了医联体远程医疗的技术实现、扩大了医联体的跨区域建设、提升了医联体内部大数据管理能力。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互联网+”医联体建设有效缓解了患者看病难、排队久、耗时长的传统就诊痛点和慢病患者复诊续方问题,同时降低了交叉感染风险。跨区域医联体内部“组团式”对口帮扶更有效解决了偏远区域缺乏优质医疗资源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以省级大型公立三甲医院托管县级医院模式组建新型区域性医疗联合体,可以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推进双向转诊与病人合理分流,推动医师多点执业,不断提升区域医疗服务水平,实现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医改目标。通过对湖北省人民医院托管两所县级医院的概况进行介绍,分析其运行成效及存在的问题,从推动医疗资源重组;明确各方角色定位;厘清托管医院的内部治理结构;加强政策引导,增强托管内在发展动力;强化配套支持,逐步完善医联体功能等方面提出省级医院托管县级医院构建医联体的发展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自2013年1月全国卫生工作会议召开以来,医联体迅速成为医改热词。按照原卫生部部长陈竺的解读.医联体的理想状态是.按照区域卫生规划.将同一个区域内的医疗资源整合成纵向的医疗集团,由一两家大型公立医院联合若干家二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成。在全国卫生工作会议的分组讨论中,他还号召部管医院带头组建医联体.在战略层面上引领公立医院改革。  相似文献   

8.
以南京市某眼科医院为主体单位牵头的医联体为例,介绍了从"合作模式""人才培养""信息化建设""学科建设"4个方面人手,提出构建3+2+1(三级医院+二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区域联动、眼病防治服务体系的纵向紧密型眼科医联体联盟新模式,筑牢医联体保障机制,为推动医疗联合体高质量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9.
医联体主要指一定区域内,不同类型、层级的医疗卫生机构共同组成一个医疗联合体,达到医疗信息共享,责任利益共同分担的联合体。近年来,各地均在落实医联体建设工作,这项旨在推进分级诊疗,调整优化医疗资源结构布局,提升基层服务能力,推动卫生与健康事业发展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逐步实现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的目标是明确的,但目前建设过程中,也遇到诸多挑战,为切实增强群众幸福感获得感,需要进一步探索和思考。  相似文献   

10.
建立和完善医疗联合体(医联体)内各医疗机构间信息共享平台,有助于加强医联体内各级医疗机构之间的协作,形成分级医疗、双向转诊、有序就医的新格局。本研究以慢性病中单病种致死、致残率较高的脑卒中为切入点,以北京天坛医院-丰台区医疗联合体为载体,整合疾病诊疗规范、质量管理及信息化管理的关键技术,开发脑卒中系统化干预医疗协同云计算系统,具有插件化和随选即用特点,实现信息共享、区域监测、协同会诊、远程预约等功能,由综合医院优势学科牵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急救中心共同参与,构建脑卒中协同防治医联体模式。借此促进医联体内部医疗资源的纵向整合,形成有序衔接的分级诊疗服务体系和基于信息化手段的脑卒中分级诊疗模式,提高区域化的脑卒中诊治水平和基层诊疗能力,具有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加强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是健全和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服务能力的基础,构建全科医学教育体系是培养合格的全科医学生的关键。本文通过对遵义医学院2010级全科医学生在区域医疗联合体(医联体)内实习的认识及原因分析,结合医疗联合体的功能特点和文献研究,提出依托区域医联体构建全科医学临床教学基地的举措。明确各级医院职责,加强成员单位临床教学管理制度建设和师资队伍培养,建立县级医院临床技能实验教学中心,引导学生开展互助学习以及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等,以保障全科医学生培养质量,促进全科医学临床教学发展。  相似文献   

12.
医疗联合体(以下简称“医联体”),是指一定地域内不同类型、层级的公立医疗机构组合起来,成立协作联盟或组建医疗集团,成为利益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患者在医联体内,可以享受到基层医疗机构与区域医疗中心之间的双向转诊、化验检验结果互认、专家社区坐诊、远程会诊等便捷的优质诊疗服务[1]。建立医联体是推动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推进分级医疗、双向转诊、急慢分治等的有效手段,也是控制医药费用、改进医院服务质量的重要措施,对拓展公立医院改革思路和路径,提高医疗服务体系的整体效率,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和发挥协同服务功能有重要意义[2]。  相似文献   

13.
在生态系统视域下对区域医疗联合体(医联体)共生网络进行隐喻,旨在提供新的解释视角和进一步深入探讨区域医疗联合体的运行规则。基于生态理论框架与社会仿生研究范式,本研究识别和总结了医联体共生网络的4个内在特征属性,分别是集约共生、动态博弈、自适应性及网络开放性,并阐释了医联体共生网络的形成、循环、共生及治理机制。最后,结合当前我国医联体实践发展进程,医联体共生网络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应该尊重系统内主体多样性、强调主体间错位发展及正视系统主体内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杨莉  程伟  张云  颜维华  潘金国  路晓钦  刘宪 《重庆医学》2015,(24):3450-3451
“医疗联合体”(简称“医联体”),是由一所三级医院,联合一定区域范围内的二级医院和社区卫生机构所组成。大型公立医院的技术力量由此可带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能力提升,共同发展,并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推动医生流向基层服务患者。可提升居民对基层医疗机构信任,选择在社区首诊或逐级转诊。现有体制下,“医联体”的运行面临编制、财政、人事、医保等分散部门职能的外部问题,也面临着不同层级的医疗水平、不同的利益诉求,涉及管理、服务、成本支撑运行等的内部问题。本文以重庆市某区的区域医疗中心、三甲医院(下简称“对象医院”)组成区域医疗体系10多年的经营实践为对象,分析“医联体”运行中与上述有关管理、财政补偿、成本运行和绩效考核相关的机制建设问题,为“医联体”的改革发展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中国医院》2014,(1):49-49
2013年12月5日,北京市卫生局召开新闻发布会,详细介绍了该市医联体建设规划。明确到2016年12月之前,北京市医联体的数量将达到50个左右,以期实现辖区居民全覆盖。 医联体结构可采取多种模式:此前,北京市先后在朝阳区和平谷区启动医联体试点工作。试点地区目前多以较松散、非独立法人的联合体为主。但也有一些医联体在尝试建立更加紧密的关系,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交由大医院托管。北京市卫生局相关负责人在发布会上介绍,根据《北京市区域医疗联合体系建设指导意见》,北京市医联体的特点是以区域为界限,跨行政隶属关系、跨资产所属关系,以分工协作为核心,强调明确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医疗机构分工。医联体内各成员单位可保持独立的医疗业务管理,也可以采取统一的医疗质量控制和患者安全管理控制标准等。  相似文献   

16.
管理     
《中国医院院长》2014,(8):22-22
4月16日,由该院牵头、联合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金山医院、市五人民医院等9家医院的儿科医疗联合体正式成立。在医联体内,该院与各医院儿科医生进行轮转、流动,医联体内医院的儿科都有该院医生坐诊,参与诊疗。  相似文献   

17.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作为通州区区域医疗中心,响应国家京津冀一体化发展工作要求,按照北京市和通州区医改工作整体部署,结合首都医科大学“顶天立地”的办院宗旨,主动打破院界,发展医疗联合体建设。向下通过双向转诊、预约挂号、专家出诊、人才培养、慢病管理、信息化联通等方式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诊疗水平,实现偏远地区百姓常见病可就近就医;向上通过引进专家、资源共享、深度合作方式促进医院医疗、科研水平,扩大医院救治疾病谱,填补区域内多项医疗技术空白,科研工作实现跨越式发展;与外阜多家医院的合作,缓解了北京市区就诊压力,打造通州医疗名片。医联体发展模式实施以来,医院医政管理日趋规范,医疗整体水平提升的同时,促进了区域内医疗水平的整体提高,切实解决了百姓就医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8.
3月7日,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雁塔区医联体全科医师培训班在西安开班,标志着陕西启动城市医院分级诊疗试点,通过三级医院、二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下联动,实现患者"小病在社区、大病去医院、康复回社区"的目标。据陕西省卫生计生委副主任黄立勋介绍,医联体是指将同一区域内各种医疗资源进行横向或纵向的整合,将三级综合医院与近域内二级医院、一级医院、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医疗机构组成跨行政隶属关系的医疗联  相似文献   

19.
建立分级诊疗制度,是合理配置医疗资源、促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的重要举措,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立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重要内容。全科医生是居民健康的“守门人”,也是分级诊疗过程的直接参与者。为进一步深化社区医疗卫生改革,构建合理有序的分级诊疗制度,上海市浦东医院联合多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辖区医疗联合体(医联体)内率先启动了以全科医生为核心的全科统筹门诊,并对这一模式进行了实践和探索。本文总结了该模式的特点,分析了实施过程中的优势和不足,并提供可行性建议,以期为医联体内畅通双向转诊、落实分级诊疗,从而引导患者有序就诊、合理分配医疗资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鲍勇  许速  杜学礼 《实用全科医学》2013,(12):1827-1828
(接2013年第11卷第11期) 2.2我国区域医疗联合体的制度设计 2.2.1体制机制区域内居民选择医疗联合体内的社区医院定点签约,实现首诊在社区,随后社区医院可根据病情选择转诊至同一联合体所属的二级、三级医疗机构。医保可根据联合体所签约居民人数实行总额预付,以此解决双向转诊一直难以真正实现的关键点“经济利益”纠葛,可实现“大病去医院,康复回社区”,通过节约医疗资源,也节省了患者的实际支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