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探讨高血压患者不同时间服用非洛地平对高血压患者异常血压昼夜节律的影响,发现晨起服药和晚上服药对血压昼夜节律异常(由非杓型纠正为杓型)的纠正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晚上服用左旋氨氯地平可以较好地纠正夜间的高负荷血压,使非杓型血压转变为杓型血压,更好地保护靶器官.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左旋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轻中度高血压时对运动中血压的影响。方法:采用自身用药前后对照方法。选取轻中度高血压患者40例,试验前未服用降压药物或停用其他降压药物1周以上,给予口服左旋氨氯地平2.5mg/d,早餐后服用,连续用药4周,每周复查一次,观察其诊所血压(CBP),如降压疗较差,加量至5mg/d。所有患者于药物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进行6min步行运动。40例(男19例)患者均完成试验。结果:治疗4周后平均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分别下降(21.70±9.34)mmHg与(13.50±7.83)mmHg,与治疗前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诊所总有效率为90%。结果:治疗4周后运动后即刻测SBP和DBP分别下降(27.18±9.34)mmHg与(18.70±11.58)mmHg,与治疗前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程度轻可耐受,无患者退出试验。结论:左旋氨氯地平作用于轻中度高血压病人可有效降低诊所血压,同时能降低运动中血压,适合单独用于轻中度高血压患者的降压治疗。  相似文献   

3.
周琴  黄晓春  黄恺 《中国现代医生》2013,51(17):124-126
目的观察老年非杓型高血压患者服用自拟清肝通络方联合左旋氨氯地平对血压昼夜节律、晨峰现象的影响。方法将宁波市鄞州第二医院收集的104例老年非杓型高血压病患者分为服用左旋氨氯地平组(对照组)和服用自拟清肝通络方联合左旋氨氯地平组(治疗组),治疗8周后随访,治疗前、后分别进行动态血压监测,并监测血压晨峰值。结果两组治疗前后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日间和夜间收缩压、舒张压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治疗后夜间血压较治疗前下降,治疗组下降更为明显(P均〈0.05)。结论老年非杓型高血压患者服用自拟清肝通络方联合左旋氨氯地平,不仅能有效纠正异常血压昼夜节律,还能显著降低晨峰血压和白昼血压。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失眠与血压昼夜节律关系。方法  13 0例高血压病人分为睡眠不良和睡眠正常两组 ,用 2 4h动态血压监测其血压昼夜节律变化 ,服用氨氯地平前后 ,分析其血压昼夜节律变化与睡眠不良和睡眠正常两组的关系。结果 高血压病人睡眠不良与血压的非杓型节律相关 ,每d 1次服用氨氯地平 7.5mg能改善睡眠不良的高血压病人的血压昼夜节律和睡眠。结论 氨氯地平可改善睡眠不良的高血压病人的血压昼夜节律和睡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阿折地平与氨氯地平对轻中度高血压病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及动脉硬化的影响.方法:随机、双盲、双模拟、平行对照设计,将76例轻中度高血压(11.97 kPa≤舒张压<14.63 kPa且18.62 kPa≤收缩压<23.94 kPa)分为阿折地平组和氨氯地平组各38例,经服用安慰剂2周后进入8周的试验期,分别每天一次口服阿折地平8 mg或氨氯地平5 mg.每2周复诊1次,4周后如舒张压≥11.97 kPa,则改为阿折地平16 mg或氨氯地平10 mg每天一次口服.安慰剂治疗2周后及12周的试验期结束前分别进行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血常规、尿常规、动态血压监测、踝-臂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统计两组病人给予药物治疗前后杓型血压及非杓型血压的患者人数.结果:①阿折地平组高血压病患者完成试验36例,失访2例,氨氯地平组高血压病人完成试验35例,失访3例;②与治疗前相比,治疗8周后阿折地平组和氨氯地平组高血压病人坐位收缩压及舒张压、动态血压参数及baPWV均明显降低;③与氨氯地平组相比,治疗8周后阿折地平组的24 h平均收缩压及平均舒张压、昼平均收缩压及平均舒张压和夜平均收缩压及平均舒张压、baPWV均无明显差异(P>0.05),但杓型血压人数增加而非杓型血压人数减少,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折地平与氨氯地平均能有效降低轻中度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并改善其动脉硬化程度,而阿折地平能促进其恢复正常昼夜节律.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左旋氨氯地平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 ( SHR)血压和心率以及麻醉犬血压的影响。方法 :经灌胃给药后用 RBP- 1型大鼠血压计测量 SHR血压和心率 ;经十二指肠给药后用 RM- 60 0 0型多导记录仪测量麻醉犬血压。结果 :左旋氨氯地平能明显降低 SHR血压和心率 ,能降低麻醉犬血压 ,与氨氯地平的作用相近。结论 :左旋氨氯地平具有确切的降压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左旋氨氯地平与氨氯地平治疗夜间高血压患者的疗效及其对血压昼夜节律的影响。 方法 :6 0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必须同时具备夜间血压增高 )随机接受氨氯地平 5mg或左旋氨氯地平 2 .5mg(各30例 )治疗 4周。用 2 4h动态血压监测治疗前后血压的昼夜节律变化。 结果 :氨氯地平和左旋氨氯地平降压疗效显著 ,但二药之间比较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均不影响血压昼夜节律。 结论 :氨氯地平和左旋氨氯地平治疗有夜间血压增高的轻、中度高血压患者疗效好 ,而且安全  相似文献   

8.
左旋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动态血压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利用动态血压监测技术观察左旋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轻中度高血压降压疗效。方法 选取 4 0例轻中度高血压患者 ,试验前未服用降压药物或停用其他降压药物 1周以上 ,给予口服左旋氨氯地平 2 .5mg/d ,连续用药 4周。每周观察其诊所血压 ,如降压疗较差 ,加量至 5mg/d。所有患者于药物治疗前和治疗 4周后进行 2 4h动态血压监测。 结果 左旋氨氯地平能明显降低诊所血压 (P <0 .0 5 )。动态血压结果显示左旋氨氯地平有降低 2 4h血压 (P <0 .0 5 )。治疗前后的血压曲线呈分离状态。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5 %。结论 左旋氨氯地平作用于轻中度高血压病人可有效降低诊所血压和 2 4h血压 ,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9.
左旋氨氯地平控制血压晨冲过高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左旋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冲异常升高的疗效.方法 经动态血压监测筛选出血压晨冲异常升高的高血压患者131例给以左旋氨氯地平2.5mg,每日1次睡前服,4周后血压不达标者左旋氨氯地平加量至5.0mg,每日1次;继续治疗4周,疗程共8周,评价治疗前后血压和血压晨冲程度的变化.结果 诊室血压与治疗前相比降低(20±12)/(14±12)mmHg;24小时动态血压与治疗前相比全天、白天、夜间、清晨血压分别降低(10±13)/(8±8)mmHg、(11±14)/(6±11)mmHg、(8±16)/(5±11)mmHg、12±8/10±9mmHg,治疗前后自身相比较24小时动态血压降低差异有显著性.治疗8周末,131例血压晨冲异常升高患者有99例(75.6%)得到纠正.晨冲异常升高幅度下降(16±2)/(11±3)mmHg.血压达标率24小时动态血压达标率80.8%、诊室血压达标率84.0%,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左旋氨氯地平睡前服药不仅能保证24小时平稳降压,而且能纠正或降低异常升高的血压晨冲.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左旋氨氯地平对原发性轻中度高血压患者运动中血压的影响。方法选取轻中度高血压患者40例,试验前未服用降压药物或停用其他降压药物1周以上,给予口服左旋氨氯地平2.5 mg/d,连用4周,每周复查一次,观察其诊所血压(CBP),如疗效较差,加量至5 mg/d。所有患者于药物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进行6 min步行运动试验。结果入选患者均完成试验。治疗4周后平均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分别下降(21.70±9.34)mmHg与(13.50±7.83)mmHg,与治疗前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诊所血压总有效率为90%。运动试验结果:治疗4周后运动后即刻SBP和DBP分别下降(27.18±9.34)mmHg与(18.70±11.58)mmHg,与治疗前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程度轻可耐受,无患者退出试验。结论左旋氨氯地平作用于轻中度高血压病人可有效降低诊所血压,同时能降低运动中血压,适合轻中度高血压患者的降压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及变异性与颈动脉硬化的关系.方法 纳入2014年1-9月在我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443例,其中男性250例,女性193例,年龄(60.36±12.11)岁,根据动态血压监测(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ABPM)结果分为:正常血压组(n =158)、杓型血压组(n=59)和非杓型血压组(n =226),比较3组间血压、血压变异性(采用血压标准差表示)及颈动脉硬化检出率,以有无颈动脉硬化为因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非杓型血压组颈动脉硬化检出率(60.6%)明显高于杓型血压组(42.4%)(P<0.01);非杓型血压组24 h平均收缩压、24 h平均脉压、夜间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舒张压、夜间平均脉压均高于杓型血压组(P<0.01或P<0.05);非杓型血压组24 h平均收缩压标准差高于杓型血压组(P<0.01);Logistic回归分析夜间舒张压下降率与颈动脉硬化独立相关[OR=0.952(95% CI:0.929~0.975);P<0.01].结论 非杓型血压促进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硬化,夜间舒张压下降率是颈动脉硬化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老年血压正常高值者血压昼夜节律变化与靶器官损害之间的关系。方法:入选正常高值血压受试者86例,根据24 h动态血压结果分成杓型组55例和非杓型组31例,分别测定两组的尿微量白蛋白(mAlb)、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和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并对两组数据进行比较。结果:非杓型组的mAlb、IMT及LVMI均明显高于杓型组(P<0.01和P<0.05)。结论:血压昼夜节律改变与老年正常高值血压者早期靶器官损害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老年心功能不全患者24h动态血压昼夜节律的变化,探讨动态血压监测在老年心功能不全患者病情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将108例老年心功能不全患者根据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进行准确分级并记录,同时选取同期83例有基础心脏病但无心功能不全的老年患者作为对照组,分别予24h动态血压监测(24 hABPM),比较各组的动态血压参数.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老年心功能不全患者中血压昼夜节律消失的比例明显升高,且心功能Ⅲ、Ⅳ级患者昼夜节律消失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心功能Ⅱ级患者(均P <0.05).结论 老年心功能不全患者血压昼夜节律消失的发生率增高,并与心功能不全的严重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给药时间对非杓型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及清晨血压的影响。方法人选非杓型老年高血压患者98例,随机分成两组,分别在清晨及晚上给予苯磺酸氨氯地平5mg治疗12周,并于治疗前后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记录治疗前后两组白天、夜间平均血压变化,并计算出血压昼夜差值百分比,并于治疗期间通过家庭自测血压方法测量清晨血压,并计算出清晨血压平均值及达标率。结果12周后晚上服药组血压昼夜差值百分比高于清晨服药组(P〈0.05),且家庭自测清晨血压无论是SBP还是DBP,晚上服药组均低于清晨服药组,且达标率较好(P〈0.05)。结论晚上服药组能更好地调整非杓型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并降低清晨血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老年人心衰动态血压昼夜节律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将心力衰竭患者按年龄分为老年心衰组69例与中年心衰组49例(各组内按心功能Ⅱ、Ⅲ级分为A、B两组),并设老年对照组(老年非心衰组)56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动态血压监测,观察最低、最高、平均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压及心率,计算昼夜节律百分率.结果 (1)老年心衰组血压昼夜节律异常发生率(91.30%)明显高于老年对照组及中年心衰组(分别为71.42%和63.26%,P<0.01和0.005),其中节律消失发生率(39.13%)明显高于中年心衰组(18.36%,P<0.05);节律存在(8.69%)则明显低于老年对照组及中年心衰组(分别为28.57%与36.73%,P<0.01和0.005).(2)老年心衰A、B组与中年心衰A、B组血压昼夜节律异常有显著差异(分别为89.74%和93.33%对66.67%和53.85%,P<0.01和0.05),但老年与中年心衰患者A、B两组内的血压昼夜节律异常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血压昼夜节律减弱或消失与年龄增大及靶器官损害有密切关系,提示血压昼夜节律异常可作为评价老年心衰患者靶器官损害的一项较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6.
肾性高血压的动态血压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通过应用动态血压监测仪来观察肾性高血压的动态血压变化。以及血压的变化与肾功能变化之间的相关。方法 对76例肾性高血压患者及46例健康志愿者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同时检测高血压患者的肾功能。结果 肾性高血压组的24hSBP、24hDBP、dSBP、dDBP、nSBP、nDBP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而对于max-minSBP、max-minDBP、d-nSBP、d-nDBP值,在肾性高血压组较  相似文献   

17.
血压自身存在昼夜节律性变化,但异常的血压波动易引起高血压并发症,非杓形血压较杓形血压更易引起高血压靶器官损害.降压治疗不仅要血压数值达标,更应恢复正常的血压昼夜节律,减少血压波动,实现平稳有效的降压.高血压的时间生物治疗,就是依据个体的血压昼夜节律,根据不同降压药的作用特点,调整用药时间,实现合理、优势、平稳、精准降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男性高血压患者血压节律异常与良性前列腺增生间的相关性.方法:对198例(45~92岁)高血压合并良性前列性增生的患者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根据夜间血压下降率分为杓型组(100例)和非杓型组(98例),比较两组患者低密度脂蛋白、糖化血红蛋白、踝臂指数、收缩压、舒张压、前列腺抗原及前列腺体积.结果:非杓型组和杓型组昼间收缩压[(130.2±9.4) mmHg vs(128.6±7.5) mmHg,(1 mmHg=0.133 kPa)]、昼间舒张压[(76.0±6.1) mmHg vs(75.8±5.5) mmHg]无明显差异,但夜间收缩压[(134.8±9.7) mmHg vs (115.6±3.0) mmHg]及夜间舒张压[(78.8±6.5) mmHg vs(67.5±2.7) mmHg]有显著性差异(P<0.05),非杓型组和杓型组患者前列腺体积有显著性差异[(44.8±11.6) ml vs(35.4±9.9) ml,P<0.05].结论:血压患者血压节律异常与前列腺增生程度可能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静息心率增高对原发高血压患者的预测价值,以及其与血压昼夜节律的改变有无相关性。方法:选取在门诊健康体检中首次查出血压增高者138例,另选择同期门诊健康体检血压正常者120例作对比。按静息心率(resting heart rate,RHR)水平将两组对象再分为3组,即甲组为RHR〈70次·min-1,乙组为70次·min-1≤RHR〈80次·min-1,丙组为RHR≥80次·min-1。对门诊初次查出血压增高的138例患者,继续跟踪检查24 h动态血压(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ABPM),根据ABPM结果分为杓型组、非杓型组、反杓型组。结果:(1)初筛血压增高组RHR为(78.24±9.13)次·min-1,较正常对照组RHR的(70.56±10.05)次·min-1显著增高,而且RHR≥80次·min-1的患者在初筛血压增高组所占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2)动态血压结果:初筛血压增高组除12例患者总平均血压在正常范围内外,其余患者平均血压均增高;随着静息心率的增加,24 h动态血压昼夜节律正常的比例越来越低,即血压曲线呈杓型的比例在减少,非杓型和反杓型的比例在增加。结论:静息心率增高可作为预测高血压发病的一个独立因子,且与血压昼夜节律的改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动态血压监测(ABPM)评价厄贝沙坦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老年性高血压的疗效。方法:通过口服厄贝沙坦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老年性高血压82例,记录用药前、后24h平均压、白昼平均压、收缩压负荷值以及杓型曲线的变化,经统计学处理前、后之间的差异。结果:治疗前、后24h平均压、白昼平均压、收缩压负荷值以及杓型曲线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厄贝沙坦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老年性高血压是有效、安全的,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