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 毫秒
1.
目的了解云南和山西2地无偿献血人群丙型肝炎病毒(HCV)的基因型分布及其差异。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Q-PCR),对所收集的203份ELISA检测抗-HCV阳性的无偿献血者标本(云南102份,山西101份)做核酸检测,对核酸阳性的标本做E1基因扩增和测序;E1基因阴性者,进一步做NS5B基因扩增;采用DNASTAR、Bi-oedit和Mega4等软件对E1、NS5B基因进行分析及分子进化研究。结果203份ELISA检测抗-HCV阳性的无偿献血者标本中,云南102份标本经Q-PCR检测出核酸阳性55份,从中扩增出E1基因43份,补做NS5B基因扩增获得阳性结果8份;山西省101份标本经Q-PCR检测出阳性46份,从中扩增出E1基因33份,补做NS5B基因扩增获得阳性结果6份。云南省献血者HCV基因型(亚型)可分为7种:1b[7.84%(4/51)]、2a[13.73%(7/51)]、3a[17.65%(9/51)]、3b[41.18%(21/51)]、6a[7.84%(4/51)]、6n[9.80%(5/51)]和6v[1.96%(1/51)];山西省献血者HCV基因型(亚型)较简单,可分为3种:1b[89.74%(35/39)]、2a[7.69%(3/39)]和3b[2.56%(1/39)]。结论我国云南和山西2地无偿献血人群中的HCV基因型(亚型)的分布存在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6a亚型与病毒滴度的关系.方法 从2009年11月~2011年8月收集广州地区无偿献血人群中抗-HCV阳性标本527份,对其进行HCV核酸检测(nucleic acid test,NAT).对核酸阳性的标本采用罗氏COBAS AmpliPrep/COBAS TaqMan HCV test进行病毒滴度的定量检测,以及采用NS5B基因扩增和直接测序法进行HCV基因分型的鉴定.对于标本的病毒滴度与基因分型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关联性分析.结果 527份抗-HCV阳性标本中,299份标本成功获得病毒滴度和分型结果.HCV 1型(1a+1b)、2型(2a)、3型(3a +3b)和6型(6a)的比例分别为48.8%,8.7%,12.4%和30.1%.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之间的病毒滴度存在显著差异(F=6.675,P<0.01).HCV 1型和6型的平均滴度分别为6.04,6.15 log10 IU/ml,均高于2型和3型(平均滴度分别为5.66和5.49 log10 IU/ml).结论 HCV 1b和6a是广东地区无偿献血者人群中流行的主要亚型.HCV 1型(1a +1b)和6型(6a)的病毒滴度显著高于2型和3型.HCV 6a在广东地区的流行和传播可能其较高病毒滴度有关.研究HCV基因分型与病毒滴度的关系的研究有助于广东地区HCV的防控策略以及各亚型治疗方案的制定.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广州地区首次参加无偿献血人群HCV的感染状况。方法抗-HCV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使用2种不同厂家的试剂盒),HCV RNA检测采用荧光定量PCR法,ALT检测采用速率法。结果2004—2007年在广州血液中心首次参加无偿献血的559890名献血者中,1617名经双试剂检测抗-HCV阳性,阳性率为0.289%。随机选取435名双试剂检测抗-HCV阳性血液标本进行RNA检测,266名阳性,占61.15%,男女(P<0.01)HCV RNA阳性率有统计学意义(P<0.01)。266名抗-HCV检测阳性献血者中,ALT升高(>40U)的为18名(其中男性17名),不合率为6.77%,男女ALT的不合格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随着无偿献血的开展,献血人群中HCV的阳性率不断下降;不同性别的个体清除HCV的能力不同,女性高于男性。  相似文献   

4.
我们探索建立一种HCV基因分型方法,用5'非编码区(5'NCR)1,2,3,1b型特异性引物,应用逆转录套式PCR,对HCV RNA阳性血清进行分型 .对65份HCV RNA阳性血清的分型率为90.8%(59/65).59例中混合感染7例,1型50例,其中1b亚型46例;3型2例.从而认为:所用的型特异性引物可成功地对HCV基因分型,分型结果证实南京市HCV流行优势株为1b亚型.  相似文献   

5.
基于丙型肝炎病毒NS5B基因序列分析的基因分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基于丙型肝炎病毒(HCV)NS5B基因序列分析的基因分型方法,对上海地区慢性丙型肝炎进行基因分型。方法:用HCVRNA实时荧光定量检测试剂盒对慢性丙型肝炎患血清标本的HCV RNA水平进行定量分析。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套式-PCR扩增HCV RNA阳性的41份标本的部分HCV NSSB区基因,PCR产物经回收、纯化后直接进行测序分析。从GenBank中下载25份不同基因型的HCV原型序列,用NSSB区222bp的基因片段构建系统进化树,对临床标本相应的HCVNS5B区序列进行分析。结果:基于HCVNS5B基因序列的系统进化树分析,可成功地对本组41份标本进行基因分型。分型结果显示,1b型占85.4%(35/41),2a型占12.20%(5/41),3a型占2.44%(1/41)。结论:基于HCVNSSB区基因序列的系统进化树分析是一种可靠和方便的HCV基因分型方法。上海地区的HCV基因型以1b型为主。  相似文献   

6.
HCV基因分型检测芯片的临床应用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HCV基因分型检测芯片在HCV基因分型中的初步应用及意义。方法对117例抗HCV阳性和33例抗HCV阴性的血清标本同时进行基因芯片分型检测,并与测序结果进行比较。结果HCV基因分型芯片共检测出阳性92例,其中1b型71例(77.2%),2a型8例(8.7%),其它1a型3例(3.2%),3b型6例(6.5%),6型1例(1.1%),1a 1b型2例(2.2%),1b 2a型1例(1.1%)。结论HCV基因分型检测芯片可以用于血清HCVRNA的检测并进行基因分型,拥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可以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有效帮助。  相似文献   

7.
目的 应用基因测序技术检测分析湖北地区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HCV基因型及其分布特点。方法 收集2013年2月~2015年7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感染科447例HCV-RNA阳性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浆标本,通过Sanger测序法测定HCV基因的NS5B区基因序列,然后与NCBI genebank数据库中HCV基因型数据进行比对,分析患者HCV基因型。结果 研究检测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浆中,共检测出11种HCV基因型,分别是1a,1b,2a,3a,3b,6a,6b,1b/2a混合型,1b/2k混合型,6a/1b混合型和6d/6k混合型。其中,HCV1a型为7例(1.57%),1b型325例(72.71%),2a型67例(14.99%),3a型7例(1.57%),3b型20例(4.47%),6a型14例(3.13%),6b型2例(0.45%),1b/2a混合型2例(0.45%),1b/2k型1例(0.22%),6a/1b混合型1例(0.22%)和6d/6k混合型1例(0.22%)。结论 湖北地区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HCV-RNA基因型以1b型为主,其次为2a型,亦可见其他型别,提示湖北地区HCV流行的基因型呈多样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应用基因测序技术检测分析武汉地区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HCV基因型及其分布特点.方法 收集2013年2月-2014年1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感染科254例HCV-RNA阳性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浆标本,通过Sanger测序法测定靶片段的基因序列,然后与NCBI genebank数据库中HCV基因型数据进行比对,分析患者HCV基因型.结果 研究检测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浆中,共检测出11种HCV基因型,分别是1a,1b,2a,3a,3b,6a,6b,1b/2a混合型,1b/2k混合型,6a/1b混合型和6d/6k混合型.其中,HCV1a型为2例(0.79%),1b型189例(74.41%),2a型35例(13.78%),3a型4例(1.57%),3b型12例(4.72%),6a型6例(2.36%),6b型1例(0.39%),1b/2a混合型2例(0.79%),1b/2k型1例(0.39%),6a/1b混合型型1例(0.39%)和6d/6k混合型1例(0.39%).结论 武汉地区HCV-RNA基因型以1b型为主,其次为2a型,亦可见其他型别,提示武汉地区HCV流行的基因型呈多样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云南德宏地区丙型肝炎(丙肝)患者的丙肝病毒(HCV)基因分型情况,旨在为丙肝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方向.方法 收集2018年12月—2020年9月于云南省德宏州人民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就诊的133例丙肝患者,通过Sanger测序法进行HCV基因分型的测定并进行分析.结果 133份来自云南德宏地区HCV-RNA阳性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基因芯片技术在丙型肝炎病毒(HCV)基因分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HCVRNA阳性血清用基因芯片法和线性探针法进行基因分型。结果 基因芯片法和线性探针法的符合率是100%。结论 基因芯片法的准确率与国外第二代线性探针法试剂盒相同,而操作简单,特别是能准确地检出HCV混合感染,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西北部分地区无偿献血人群中丙型肝炎病毒(HCV)基因型(亚型)的分布。方法收集无偿献血人群中HCV RNA阳性标本,通过RT-PCR扩增NS5B基因,测定其核苷酸序列后,与Genebank中已知序列进行分子进化分析,确定HCV基因型(亚型)。结果对西北部分地区(新疆、陕西、青海)137例HCV RNA阳性血清进行NS5B基因扩增,扩增阳性128例,其中1b占43.00%(55/128),2a占35.16%(45/128),3a占9.38%(12/128),3b占10.16%(13/128),6a占2.34%(3/128)。1b亚型之间同源性最高为99%,最低为93%,2a亚型之间同源性最高为98%,最低为91%,3a亚型之间同源性最高为98%,最低为91%,3b亚型之间同源性最高为98%,最低为93%。结论西北部分地区无偿献血人群中HCV基因分型以1b和2a为主,3a,3b,6a亚型占的比例较低,和中国内陆地区的基因型分布相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广州地区无偿献血人群HCV感染者自然转归的相关因素。方法对ELSIA法检测为抗-HCV阳性的193名献血者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其HCV RNA,半年后随访并再次做抗-HCV和HCV RNA检测。结果 193名未经治疗的抗-HCV阳性献血者随访前后2次检测的HCV RNA及抗-HCV结果无变化;分别按性别、年龄比较其HCV RNA阳性比例:男性为60.5%(69/114)、女性为34.2%(27/79)(P0.01),35~55岁组为60.9%(42/69)、18~35岁组为43.5%(54/124)(P0.05)。结论女性HCV感染者的自然转归明显好于男性感染者,18~35岁HCV感染者的自然转归优于35~55岁感染者,提示性别及年龄均为HCV感染者自然转归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3.
广州市无偿献血者中抗-HCV阳性人群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广州市不同性别、年龄以及不同职业的无偿献血者抗-HCV阳性率情况。方法对从2000年1月~2010年12月的2 520 179(人)份广州市无偿献血者的血液标本,采用ELISA做抗-HCV双试剂检测并对检测结果做统计学分析。结果广州地区无偿献血者抗-HCV阳性率为0.42%(10 570/2 520 179),且在不同性别、年龄、职业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抗-HCV阳性率(0.29%)低于男性(0.52%);35岁[18~25岁(0.40%);25~35岁(0.36%)]较≥35岁[35~45岁(0.54)%,45~55岁(0.52%)]的献血者的抗-HCV阳性率低;工人(0.56%)和无职业者(0.76%)的抗-HCV阳性率比较高,医务人员血样中未检出抗-HCV阳性。结论广州市无偿献血人群中抗-HCV阳性率较低,符合献血条件的≤35岁的人群积极献血将有利于保障临床输血安全;宜加强对工人和无职业者献血安全和输血相关病毒知识的宣传和教育。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乌鲁木齐地区无偿献血者HCV感染及合并HIV感染状况及流行病学特点,探讨血液质量和无偿献血人群特点的关系,为减少HCV经血液传播、预防和控制HCV输血风险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8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在乌鲁木齐血液中心的献血者的一般资料及指标抗-HCV、抗-HIV血液检测结果。结果共调查140 665例献血者,其中男86 179例,占61.27%,女54 486例,占38.73%,年龄范围18~55周岁。血液检测指标不合格率分别为抗-HCV 5.52‰和抗-HIV 2.34‰。结论建立一支固定的无偿献血队伍、加强临床科学用血等是提高血液安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茂名市无偿献血者 HCV 感染人群特征,为无偿献血者招募和 HCV 感染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选取茂名市中心血站无偿献血者标本,采用不同厂家试剂、不同操作人员进行 HCV 抗体检测。对初次检测具反应性标本采用双孔进行复试确认,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茂名地区无偿献血者 HCV 感染率为0.74%;女性感染率略高于男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公务员及医务人员感染率相对较低;重复献血者 HCV 感染率明显低于首次献血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茂名地区无偿献血人群 HCV 感染率处于较低水平,符合献血条件的小于35岁人群 HCV 感染风险较低,建立一支固定的无偿血者队伍,有利于保障临床用血安全。宜加强对于公务员和医务人员之外的群体进行 HCV 知识的宣教和防控,有效控制人群 HCV 感染。  相似文献   

16.
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芯片的研制和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制丙型肝炎病毒 (HCV)基因分型的寡核苷酸探针芯片 ,并用此方法对 76例HCVRNA阳性的肝炎患者进行检测。方法 根据HCV 5′ 非编码区和核心抗原区序列设计聚合酶链反应 (PCR)引物和寡核苷酸探针 ,探针经一定修饰后固定到尼龙膜上 ,即成为HCV基因芯片。采用PCR参入法标记地高辛分子 ,其中 6份标本PCR产物同时进行测序分析。结果 此芯片可分析HCV 11个基因型的 15种亚型。 76例HCV肝炎患者芯片杂交结果均阳性 ,而 2 0名健康对照血清均阴性。 76例患者阳性标本的分型结果 :1b型 6 4例 ,2a型 11例 ,3a型 1例 ,未见混合型感染。 6份标本的序列分析表明 ,芯片杂交和测序的分型结果完全一致。结论 此芯片可初步用于检测血清HCVRNA ,并对HCV基因 (亚 )型进行准确分析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了解和掌握青岛地区无偿献血人群HIV感染情况,比较分析3种检测方法的结果,为加强血液管理提供决策依据。方法将本中心2013年6月14日-2014年6月14日采集的血液样本100 885人份进行血清学检测,其中99 637例ALT正常,TP抗体阴性的献血者样本进行了NAT,抗-HIV初筛阳性样本送往市疾病控制中心做确证实验,对3种方法的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抗-HIV反应性59例(阳性率为0.06%),其中抗-HIV和核酸同时反应性16例(阳性率为0.016%),43例抗-HIV单项反应性,未检出HIV核酸单项反应性样本,59例经确证阳性18例(感染率为17.84/10万),1例不确定,其中16例抗-HIV和核酸同时反应性样本经确证全部HIV阳性,43例抗-HIV单项反应性确证阳性2例,1例不确定。在16例血清学反应性(S/CO值大于15)、NAT阳性样本中,核酸检测的阳性预测值为100%。流行病学调查发现18例确证阳性献血者全部为男性,未婚11例(61.11%),已婚6例(33.33%),1例不祥;首次献血者8例(44.44%),重复献血者10例(55.56%)。结论 NAT的假阳性率远远低于血清学检测方法,针对HIV感染检测准确度高。为了保证血液质量和输血安全,除了加强实验室管理,提高HIV检测水平,我们应积极普及无偿献血知识和艾滋病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加强未婚男性青年的艾滋病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