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2 毫秒
1.
目的采用超声心动图评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早期右心功能异常。 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就诊的稳定期COPD患者44例(COPD组)。其中16例合并肺动脉高压(PH,合并PH的COPD组),28例未合并PH(未合并PH的COPD组)。选择同期该院体检的健康志愿者12名作为健康对照组。所有受检者均行经胸超声心动图常规检查,并参照2010年美国超声心动图学会(ASE)颁布的超声心动图评估成人右心功能的指南(ASE指南)完成所有受试者右心功能指标的测量、计算及录入。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COPD组患者与健康对照组受检者超声心动图常规参数、ASE指南推荐参数;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合并与未合并PH的COPD组患者及健康对照组受检者超声心动图常规参数、ASE指南推荐参数,进一步组间两两比较采用SNK-q检验。 结果COPD组患者右心室前后径(RVD)较健康对照组受检者增宽[(20.68±4.21)mm vs(18.17±1.75)mm],且差异有统计学差异(t=2.92,P=0.005);而COPD组患者与健康对照组受检者右心室流出道内径(RVOT)、肺动脉主干内径(MPA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健康对照组受检者比较,COPD组患者右心室基底段内径增宽[(35.92±8.12)mm vs(27.75±3.17)mm],三尖瓣收缩期位移(TAPSE)减少[(19.61±4.08)mm vs (22.67±2.67)mm],右心室心肌工作指数(RIMP)增加[(0.52±0.10)cm/s vs(0.43±0.04)cm/s],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39,P=0.001;t=-2.44,P=0.019;t=4.31,P<0.001);而COPD组患者与健康对照组受检者右心房面积、E/A、E/E′、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合并与未合并PH的COPD组患者及健康对照组受检者RVOT、RVD、MPAD、LVEDD、LVESD、LVEF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且右心房面积、E/A、E/E′、TAPSE、S′差异也均无统计学意义。合并与未合并PH的COPD组患者右心室基底段内径、RIMP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受检者[(37.99±9.66)mm、(34.47±6.70)mm vs (27.75±3.17)mm;(0.54±0.13)cm/s、(0.51±0.08)cm/s vs (0.43±0.04)cm/s],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6.960、4.905、5.796、4.348,P均<0.05);而合并与未合并PH的COPD组患者右心室基底段内径、RIMP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合并PH的COPD组患者RVWT高于未合并PH的COPD组患者[(5.29±0.69)mm vs (4.54±0.70)mm],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13,P=0.002)。 结论本研究采用的ASE指南所推荐的方法对于右心结构变化的评估较常规测量方法敏感。COPD患者右心受累首先表现为右心室结构的变化,之后才是右心室收缩功能的减退。PH的长期作用使早期右心室趋于发生室壁增厚,而后右心室进行性增大。 相似文献
2.
目的用超声心动图方法检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自然呼吸过程中心脏各瓣口血流速度随呼吸的变化,探讨自然呼吸对COPD患者心功能影响的机制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AcusonSequoia512彩色超声仪记录20例COPD患者和30例健康人自然呼吸时心脏各瓣口血流速度,同步记录心电图和呼吸曲线,计算各瓣口的血流速度呼吸性波动指数(RVI)。结果COPD组与健康对照组均表现为二尖瓣E峰血流速度和主动脉瓣血流速度在呼气相高于吸气相(P<0.001),三尖瓣E峰血流速度和肺动脉瓣血流速度在吸气相高于呼气相(P<0.001)。COPD组心脏各瓣口血流速度RVI较对照组均明显增大[二尖瓣(16.26±8.71)%对(10.53±3.15)%,P<0.03;主动脉瓣(11.61±4.96)%对(4.67±1.79)%,P<0.001;三尖瓣(27.74±8.39)%对(14.89±6.32)%,P<0.001;肺动脉瓣(13.78±4.98)%对(8.55±2.32)%,P<0.001]。结论COPD组与健康对照组自然呼吸时心脏各瓣口血流速度随呼吸时相波动的变化规律一致,但COPD组四个瓣口RVI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进一步证明了呼吸性胸压变化可以导致心脏各瓣口血流速度变化。该结果对COPD患者肺实质损伤程度的判定以及治疗效果的追踪观察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2D-STI)技术评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右心室收缩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58例COPD患者按肺动脉收缩压分为轻度肺动脉高压(MPAH)组和无肺动脉高压(NPAH)组,另选取30名健康志愿者为正常对照组。应用二维应变软件于剑下四腔心切面测量右心室游离壁基底段和中间段的纵向收缩期峰值速度(Vs)、收缩期峰值应变(S)及收缩期峰值应变率(SRs)。对比各组间常规超声参数及二维应变参数的差异。结果 常规超声参数:与正常对照组比较,MPAH组及NPAH组右心室前壁厚度(RVAW)和舒张末期右心室中间段内径均明显增大,MPAH组收缩末期主肺动脉内径(MPA)增大(P均<0.05);与NPAH组比较,MPAH组RVAW和MPA均明显增大(P均<0.05)。二维应变参数:与正常对照组比较,MPAH组和NPAH组右心室游离壁基底段及中间段Vs、S、SRs均显著减低(P均<0.05);与NPAH组比较,MPAH组右心室游离壁基底段及中间段S及Vs均显著减低(P均<0.05)。结论 2D-STI技术是一种早期、客观评价COPD患者右心室收缩功能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检测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左心室功能和COPD病程的可行性。方法采用Sequoia512彩色超声诊断仪,记录21例COPD患者及50名健康人自然呼吸时二尖瓣口E峰、A峰血流速度,同步记录心电图和呼吸曲线,计算二尖瓣舒张早期E峰血流速度呼吸性波动指数(RVI)及E峰与A峰血流速度比值(E/A)呼吸变化率。结果两组均表现为E峰血流速度、E/A吸气相低于呼气相(P〈0.001);COPD组A峰血流速度吸气相与呼气相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6),而健康对照组A峰血流速度吸气相低于呼气相(P〈0.001)。COPD组二尖瓣E峰血流速度RVI及E/A呼吸变化率均较对照组增大(P=0.002)。结论自然呼吸对COPD患者二尖瓣血流影响具有规律性,进一步验证了呼吸影响心功能机制新假说,同时也为利用多普勒技术评价COPD患者左室功能损害程度和肺实质病变严重程度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更多信息。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12导联动态心电图的改变。方法选取已住院并明确诊断为COPD,且不同时患有其他老年性疾病的患者共98例为病例组,选择同期无明显症状体征及慢性病史的门诊就诊的68例患者为对照组,比较病例组与对照组的心律失常检出率与严重心律失常发生率、心率变异性。结果病例组患者心率失常的诊出率(100%比91.8%)和严重心律失常的发病率(68.4%比8.2%)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82,χ2=4.378,P0.05);两组患者的ST-T改变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男女患者严重心率失常及ST-T改变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患者心率变异性的指标:SDDN、SDNNI、SDANN、r MSDD、PNN50与对照组相比均变化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合并症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严重心律失常的发生率较高,心率变异性指标变化明显。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超声心动图诊断冠状动脉瘘(CAF)的临床价值,观察不同类型CAF对心功能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91例CAF患者与30名健康人(对照组)的超声心动图数据,根据漏入心腔位置,将CAF患者分为冠状动脉-肺动脉瘘型(Ⅰ型)、冠状动脉-右心房瘘型(Ⅱ型)、冠状动脉-右心室瘘型(Ⅲ型)、冠状动脉-左心室瘘型(Ⅳ型)4组。将4组患者的心功能分别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并分析4组心功能的组间差异。按照心脏有无继发改变,将CAF患者分为2组,比较2组分流量及心功能。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Ⅰ型和Ⅱ型CAF患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数(EF)、短轴缩短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及收缩末期容积、每搏输出量 (SV)、右心室横径(RVT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Ⅲ型CAF患者各项心功能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Ⅳ型CAF患者各项心功能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4组CAF患者之间,除RVTD外,各项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心脏有无继发改变CAF患者间分流量的差异、心功能 EF、SV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不同类型CAF对心功能的影响可不同,冠状动脉-左心室瘘型CAF对心功能的影响最为显著,但EF尚在正常范围内;CAF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与分流束学习漏入的位置、分流量有关。 相似文献
7.
肺减容术后早期右心功能及肺功能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肺减容术后早期右心功能及肺功能的变化。方法对26例接受肺减容术患者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于术前、术后5~7d、12~14d、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测定右心功能多项指标,并于术前、术后分次测定肺功能指标。结果①右心功能:术后5~7d右心每搏输出量(RVSV)、右心射血分数(RVEF)、右室面积变化指数(FAC)、舒张早期快速充盈峰值流速(E)、E峰流速积分(ETVI)、E/A降低;舒张晚期快速充盈流速(A)、A峰流速积分(ATVI)增加,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12~14d,RVSV、FAC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3个月RVEF、E、ETVI、A、ATVI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肺功能:与术前比较,术后14d最大通气量(MVV)下降(P<0.01),残气量增加(P<0.05),术后1个月基本恢复至术前水平(P>0.05)。术后3个月MVV较术前增加(P<0.01),残气量减少(P<0.05)。结论肺减容术后5~7d右心功能下降,收缩功能恢复较快,舒张功能恢复较慢。术后早期肺功能一过性下降,术后1个月恢复,术后3个月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8.
目的 应用应变率成像技术检测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右心室功能,探讨该技术评价COPD患者右心室功能的可行性.方法 COPD患者41例,对照组20例,心尖四腔观测量右室前壁舒张末期厚度(RVFT)、右房舒张末期内径(RAEDd)、右室舒张末期内径(RVEDd)、右室舒张末期面积(RVEDa)、右室收缩末期面积(RVESa),计算右室收缩面积变化(RVFA),测量三尖辦13舒张期血流E、A,并计算E/A;获取心尖四腔组织速度成像(TVI)图像,测量收缩期峰值应变率(SRs)、舒张早期峰值应变率(SRe)、舒张晚期峰值应变率(SRa),计算SRe/SRa.结果 根据肺动脉压将COPD患者分为无肺动脉高压组(NPAH)和肺动脉高压组(PAH);与对照组比较,PAH组RVFT显著增厚,RAEDd、RVEDd显著增大,RVFA及三尖辦13 E/A显著减小,与对照组比较,NPAH组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比较,PAH组和NPAH组右室游离壁和室间隔SRs、SRe与SRe/SRa均显著降低,SRa无显著变化;与NPAH组比较,PAH组右室游离壁和室间隔SRs,SRe与SRe/SRa均显著降低,SRa无显著变化.COPD患者右室游离壁SRs与FEV1/FVC、DLco/VA呈显著正相关;而右室游离壁SRe、RVFA、三尖辦口E/A与FEV1/FVC、DLco/VA无显著相关性.结论 COPD患者无论有无肺动脉压增高,其右室功能已经受损;应变率成像技术可便捷、无创检测COPD患者右室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老年人血浆NT-proBNP与心功能的关系,并进一步鉴别是结构性还是功能性异常.[方法]对92例85岁以上老人进行超声心动图(UCG)检查,并抽取其静脉血进行血浆NT-proBNP浓度测定,用线性回归分析NT-proBNP与心功能异常的关系、用ROC曲线分析NT-proBNP诊断心功能异常的准确性.[结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Tei指数评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右心室功能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对92例COPD患者及32例健康对照组行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和肺功能测量,计算右心室Tei指数.结果:COPD患者肺动脉高压组(pulmonary hypertension,PH)右心系统增大,右心室前壁增厚,主肺动脉内径增宽;PH组Tei指数增高,随肺动脉压力增高更为显著;COPD患者的Tei指数与FEV1%和FEV1/FVE等肺功能指标均有明显相关性.结论:COPD患者右心室整体功能已经受损,肺动脉高压患者右心室功能受损更重,Tei指数能有效评价COPD患者右心室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慢性肺原性心脏病患者左室舒张功能的改变。方法DOppler测量52例慢性肺原性心脏病患者二尖瓣的血流频谱。结果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所致肺心病患者二尖瓣血流频谱特征为E峰减低,A峰增高,E/A<1.0,E峰减速时间(DT)正常,左室等容时间舒张(ⅣRT)延长。肺血管疾病所致的肺动脉高压和原发肺动脉高压患者二尖瓣血流频谱为E峰A峰呈正常比例,DT正常,左室ⅣRT明显延长。所有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均正常。结论慢性肺原性心脏病左室舒张功能减低。 相似文献
12.
核素心血池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右心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稳定期右心功能的改变。方法:采用多门电路血池平衡法核素心血管造影技术对不同损伤程度的COPD患者右心室收缩功能和舒张功能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右心室射血分数(RVEF),高峰射血率(PER),收缩期前1/3射血分数(1/3EF),1/3射血率(1/3ER),舒张末期到收缩天期的时间(TES),高峰充盈率(PEF),前1/3充盈分数(1/3FF),前1/3充盈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评估测试(COP Dassessment test,CAT)评分与肺功能和6min步行试验的相关性。方法应用CAT(中文版)对170例稳定期COPD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估,同时测定常规肺功能、支气管扩张试验、6min步行试验。根据CAT评分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分级,同时根据肺功能、支气管扩张试验、6min步行试验进行分级,对结果进行符合度及相关性分析。结果170例COPD患者CAT分值在各级分组中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AT评分与COPD全球倡议(GOLD)分级、6min步行试验间呈正相关(r=0.339,P=0.000;r=0.334,P=0.000),重度、极重度患者的符合度较高。结论cAT评分与肺功能、6min步行试验相关性低,适用于评价重度、极重度COPD患者。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华法林辅助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肺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1月至2018年12月我院呼吸内科收治的87例CO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成对照组(44例)和观察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对症治疗措施,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华法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8.37%(38/4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6.82%(25/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急性加重期发生率为11.63%(5/4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3.18%(19/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FEV1、FVC、FEV1/FVC、D-D、Fib水平及6 min步行距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FEV1、FVC、FEV1/FVC、D-D、Fib水平及6 min步行距离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华法林用于COPD患者中的疗效可靠,能明显改善患者肺功能指标、凝血指标水平,并增加6 min步行距离,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Echocardiographic predictors of outcome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下载免费PDF全文
Ivan Stankovic MD Robert Marcun MD PhD Aleksandra Janicijevic MD Jerneja Farkas MD PhD Sasa Kadivec PhD Ivan Ilic MD Aleksandar N. Neskovic MD PhD Mitja Lainscak MD PhD 《Journal of clinical ultrasound : JCU》2017,45(4):211-221
16.
目的 探讨延续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稳定期患者肺功能及负面情绪的影响。方法 将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期间住院治疗的112例AECOP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6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常规护理基础上附加进行延续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肺功能及负面情绪。结果 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不明显,具有可比性(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的肺功能各指标、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SDS)评分相比,差异均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延续护理2周后观察组患者的肺功能各指标、SAS和SDS评分与护理前及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常规护理相比,对患者开展延续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患者的肺功能,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负面情绪,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 检测血清脑钠肽(BNP)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代偿期、失代偿期治疗前后的变化,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沛县人民医院2011年6月至2012年12月呼吸科收治的COPD急性加重期、COPD合并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代偿期、失代偿期各50例患者,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其血清BNP水平.结果 COPD急性加重期组BNP稍高于正常值,而COPD合并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代偿期、失代偿期血清BNP明显升高,与COPD急性加重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治疗后临床症状好转,血清BNP水平随之下降.结论 血清BNP水平的检测可作为COPD合并肺源性心脏病的早期诊断、严重程度的判断及治疗效果评价的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噻托溴铵联合茚达特罗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效果及对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9月至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COPD患者50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其分为联合组(250例,噻托溴铵联合茚达特罗治疗)和对照组(250例,茚达特罗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动脉血气指标、炎症因子水平及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后,两组FVC、FEV1、FEV1%pre、FEV1/FVC、PaO2、SaO2较治疗前均增高,PaCO2、TNF-α、IL-8、IFN-γ、NF-κB水平及SGRQ各项评分较治疗前均降低,且联合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噻托溴铵联合茚达特罗治疗COPD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和动脉血气指标,减轻患者的气道炎症反应,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