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急性心肌梗塞院前重组链激酶的溶栓与救治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青坡  肖新瑜 《当代医学》2010,16(10):67-68
目的探讨院前溶栓与住院溶栓的急性心肌梗塞(AUO患者临床疗效,并探讨院外AMI患者溶栓治疗的可行性、安全性。方法110例AMI患者被随机分为院前溶栓组54例和入院后溶栓组56例。接受过院外救治的54例诊断AM恬立即给重组链激酶150万U静脉点滴,同期住院治疗的56例AMI患者诊断后按上述方法立即溶栓。结果确诊为AMI溶栓时间:院外溶栓组为(1.48±0.46)h,院内溶栓组为(2.68±1.98)h。按临床标准判断冠状动脉总再通率:院前溶栓组80.8%(42/52),2例死亡;院后溶栓组64,1%(34/53),3例死亡(P〈0.05)。结论入院前溶栓明显缩短AMI患者开始溶栓的时间,增加冠状动脉的再通率,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2.
尹宏磊 《中外医疗》2011,30(27):27-28
目的 评价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和预后.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6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发病时间分为A组(发病6h以内)和B组(发病时间在6~12h),采用尿激酶溶栓治疗后对其冠状动脉再通率进行比较.结果 A组再通率为92.5%,B组再通率为39.3%,A组的再通情况较B组有明显优势(P〈0.01).全部患者发病4周内死亡4例,死亡率为5.9%.其中6h内组死亡1例.结论 静脉溶栓治疗AMI因其方便、快捷,尿激酶溶栓价格低、不良反应少、安全有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刘家灵  王璇 《中外医疗》2014,(26):114-115
目的分析研究不同剂量尿激酶对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溶栓后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来该院进行治疗的48例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小剂量组)和B组(常规剂量组),溶栓后观察溶栓冠状动脉再通率、病死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A组溶栓距发病≤6 h的冠状动脉再通率为29.17%,6-12 h冠状动脉再通率为16.66%,总再通率为45.83%,病死率为33.33%,不良反应脑出血占4.17%,牙龈出血占8.33%,消化道出血者4.17%;而B组溶栓距发病≤6 h的冠状动脉再通率为62.5%,6-12 h冠状动脉再通率为20.83%,总再通率为83.3%,病死率为8.33%,不良反应脑出血占4.17%,牙龈出血占12.5,消化道出血者8.33%。B组溶栓后冠脉再通率显著高于A组,病死率显著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早期应用足量尿激酶治疗效果显著,病死率低,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心肺复苏术后溶栓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63例ST段抬高伴心脏骤停心肺复苏成功的AMI患者,根据是否获得溶栓治疗,随机分为溶栓组和对照组。溶栓组31例,对照组32例。两组患者心肺复苏成功后,均给予扩张冠状动脉或抗休克治疗、抗心律失常、脑保护等对症处理,溶栓组给予尿激酶静脉溶栓。结果溶栓纽23例血管再通,对照组4例血管再通,溶栓组患者血管再通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住院4周平均心脏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溶栓组住院4周死亡1例,对照组住院4周死亡9例,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出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MI患者心肺复苏术后行溶栓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疗效及体会。方法对2010年1月~2012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160例AMI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较之非溶栓组,行溶栓治疗后冠脉再通率明显升高,病死率明显下降,但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溶栓治疗后,再通组(52例)和未通组(28例)的溶栓开始时间分别为(4.2±0.9)h和(7.5±0.6)h,随着溶栓开始时间延长,再通率逐渐下降,病死率逐渐上升;较之未通组。溶栓再通组心率失常发生率明显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AMI,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应早期开展(溶栓开始时间〈6h),可显著提高冠脉再通率,改善患者预后,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尿激酶(UK)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7年10月至2009年10月间在我院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1例,给予尿激酶溶栓治疗。结果本组41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接受尿激酶溶栓治疗,总的再通率63.4%,死亡病例1例。其中〈3h溶栓组再通率为77.8%,而3-6 h溶栓组为64.7%,6-12 h溶栓组为42.9%。〈3h溶栓组与3-6 h溶栓组再通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3h溶栓组和3-6 h溶栓组与6-12 h溶栓组再通率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溶栓后2h内出现心律失常8例(19.5%),溶栓24h有出血者2例(4.87%),其中上消化道出血1例,显微镜下血尿1例,低血压1例,1例因心源性休克死亡。结论尿激酶早期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能有效地使堵塞的血管再通,拯救濒死的心肌,改善患者的预后,因此尿激酶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可行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84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疗效。方法 应用国产尿激酶150万U加生理盐水100ml,30min内静脉滴入。结果 84例AMI总再通率为78.57%,其中发病1~6h、6~12h、〉12~24h溶栓再通率分别为88.33%、57.14%、20%,各时段之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 尿激酶静脉溶栓时间越早,冠状动脉再通率越高,可显著降低AMI住院患者的死亡率,是治疗AMI安全、有效,积极的抢救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AMI )发病后〈12小时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给予国产尿激酶150万 U 加生理盐水100ml,30分钟内静脉滴入,评价治疗效果并进行分析。结果46例AMI患者35例再通,总再通率为76.08%,其中发病≤2小时、〉2~4小时、〉4~6小时、〉6~12小时溶栓再通率分别为88.8%、86.6%、66.66%、50.0%;再通时间依次为(68±4)分钟、(88±3)分钟、(108±3)分钟、(130±4)分钟。≤2小时与〉2~4小时溶栓再通时间差异没有显著性,〉2~4小时与〉4~6小时、〉6~12小时溶栓再通时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死亡6例,占13.04%;5例转上级医院进行治疗,占10.86%。结论尿激酶静脉溶栓时间距发病时间越短,冠状动脉再通率越高,是一种治疗AMI安全、有效、积极的抢救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国产尿激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发病在12小时以内的AMI患者48例,入院临床及心电图确诊后即给予尿激酶150万U溶于5%葡萄糖100ml内30分钟静脉滴注完毕,其余常规治疗。另选未开展溶栓时的21例AMI病人为对照组,本组为采用常规治疗组。结果:发病6小时内溶栓者再通19例再通率59.4%,发病6~12小时溶栓者再通7例,再通率43.7%,其中40~60岁26例,再通21例,再通率达80.8%,60~72岁22例,再通5例,再通率22.7%,预后良好。40天内死亡3例(6.2%)。结论:尿激酶溶栓治疗AMI临床疗效好,能改善患者预后,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酶衍生物(商品名:瑞通立)和尿激酶(UK)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溶栓中的效果。方法我院采用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共70例,其中应用瑞通立溶栓30例(瑞通立组),尿激酶溶栓40例(尿激酶组),对比分析2组的血管再通率、再通时间及岀血发生率。结果瑞通立组血管再通24例,未通6例,再通率80%,再通时间0.5 h~2.0 h,平均(0.95±0.52)h;尿激酶组血管再通23例,未通17例,再通率57.5%,血管再通时间0.90 h~2.7 h,平均(1.95±0.62)h,2组血管再通率与再通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岀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通立作用迅速,血管再通率高,出血风险低,溶栓效果优于尿激酶,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时可优先选用。溶栓后需要密切关注心电变化,及时纠正再灌注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尿激酶溶栓治疗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60例,作为观察对象,一组为溶栓治疗组共28例,给予国产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另一组32例未溶栓治疗,两组进行疗效观察,结果:静脉溶栓组死亡率,严重并发症少,心衰及严重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低于未溶栓(P<0.05),结论:尿激酶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瑞替普酶和尿激酶用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88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根据静脉溶栓方法的不同分为瑞替普酶组46例,尿激酶组42例,观察和分析两组患者2 h血管再通率、4周内出血率、死亡率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瑞替普酶组和尿激酶组2 h的血管再通率分别为86.96%和7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瑞替普酶组溶栓4周内的出血率和死亡率均低于尿激酶组(8.69%、4.35%vs 14.29%、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替普酶治疗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疗效与安全性优于尿激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低分子肝素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于入院后溶栓治疗前30~60 min予低分子肝素5 000 IU腹壁皮下注射,对照组于溶栓治疗后6 h给予低分子肝素5 000 IU腹壁皮下注射,对比两组冠脉再通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冠脉再通率为85%,对照组再通率为6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再通时间为(1.50±0.71)h,对照组为(2.10±0.92)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溶栓治疗前早期应用低分子肝素治疗对于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脉再通率、缩短再通时间有积极意义,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应用超早期应用尿激酶静脉溶栓用于发病≤4.5 h超高龄脑梗死患者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择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于我院就诊的年龄≥80岁,发病时间≤4.5 h的脑梗死患者102例,随机数法分为对照组(51例)和实验组(51例),分别给予对症支持治疗和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治疗后随访1年,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Barthel量表(BI)、改良Rankin量表(mRS)和中文版脑卒中专门生活质量量表(SS-QOL)的差异;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采用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患者死亡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1年死亡率分别为25.49%(13/51)和43.14%(22/51)。实验组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显著低于术前和对照组(P0.05);实验组治疗后90 d和12个月的mRS≤2比例,Barthel指数和SS-QOL量表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COX多因素分析显示,就诊时间和NIHSS评分是超高龄脑梗死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溶栓治疗是高龄脑梗死患者死亡的保护因素;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可以显著降低患者的死亡风险。结论在发病≤4.5 h无绝对禁忌证的超高龄脑梗死患者中超早期应用尿激酶静脉溶栓疗效确切、安全,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5.
孙成珍  朱鹏  吴宝东  王龙 《实用全科医学》2010,8(9):1134-1134,1152
目的观察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应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AMI43例,于溶栓后观察血管开通情况,出血、再灌注心律失常(RA)等并发症及病死率。结果溶栓后血管开通率69.76%。并发症:出血表现共5例(11.62%),其中牙龈出血3例,少量柏油样便2例;再灌注心律失常(RA):共6例(13.95%);死亡4例(9.30%),死亡原因为2例心律失常,1例心源性休克,1例老年患者死于急性左心衰竭。其中5例AMI老年患者4例均开通。结论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AMI为一种积极、安全、有效的措施,尤其适合基层医院开展,只要严格掌握适应证,老年患者溶栓治疗也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82例AMI患者按预后不同分为三组,其中溶栓成功组46例,溶栓失败组17例,死亡组19例,溶栓前后分别测定HS-CRP水平.结果溶栓前后三组患者的HS-CRP水平均明显超过正常参考值(0~3mg/L),三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溶栓24h后,溶栓成功组HS-CRP水平开始下降与溶栓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溶栓失败组HS-CRP水平虽有所下降,但与溶栓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HS-CRP水平仍在继续升高,与溶栓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HS-CRP水平的高低与AMI患者的预后有密切的关系.HS-CRP水平越高,静脉溶栓的成功率就越低,而死亡率却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17.
观察40例急性心肌梗塞(AMI)血浆纤维蛋白原(Fg)水平的动态变化。其中尿激酶溶栓治疗18例。结果:AMI血浆Fg水平高,且在一周内进行性增高;溶栓治疗后Fg-过性显著降低,但很快即出现反弹;溶栓组和未溶栓组Fg均在5d左右达高峰,1周病死率分别为5.5%和22.7%;存活组Fg水平的演变与溶栓组一致,死亡组与未溶栓组一致。提示溶栓后接着用抗凝剂是必要的,不适合溶栓者仍可考虑用抗凝剂,抗凝剂维持时间可能应达5d左右,血桨Fg水平的动态观测对估计预后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8.
邝鸿生 《吉林医学》2010,31(15):2166-2167
目的:研究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AMI)发病后,二次尿激酶溶栓治疗对血管再通的影响。方法:将符合溶栓条件的41例AMI患者按溶栓次数分为A组(再次溶栓治疗组)22例和B组(常规溶栓治疗组)19例,比较两组患者血管再通率、再通组与未再通组的死亡率及并发症。结果:A组血管再通率72.73%,B组42.11%,A组再通率高于B组(P<0.05)。再通组死亡率低于未再通组(P<0.05)。结论:首次溶栓治疗没有再通或下降的ST段再次抬高可考虑行再次溶栓治疗,能获得更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基层医院开展急性心肌梗塞 (AMI)静脉溶栓疗法的应用前景。方法 :对本院近 4年入院的AMI患者 1 2 5例 ,选择符合溶栓条件、发病≤ 1 2h的AMI患者 70例 ,应用尿激酶进行静脉溶栓治疗 ,总结冠脉再通、不良反应情况 ,并回顾性选择发病≤ 1 2h的AMI患者 6 4例为对照组 ,对两组入院 4周的心脏事件发生率、死亡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溶栓治疗组的冠脉再通率、不良反应与国内报道相似 ,而病死率、心脏事件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 ,能进行溶栓病例占同期住院AMI患者 5 6 .0 %。结论 :基层医院开展AMI静脉溶栓疗法 ,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 ;能溶栓病例与国内报道比较 ,入选率更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