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陈飞 《中国医药指南》2012,(35):166-167
目的探讨有创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严重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50例,给予抗感染和平喘等治疗;采用气管插管进行有创机械通气。患者出窗后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序贯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序贯治疗组出窗后立刻拔出插管,接着采用口鼻面罩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对照组继续行有创机械通气。分别对序贯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总机械通气和住院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治疗病死率进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序贯组各项指标明显较低。结论有创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有创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严重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40例,给予抗感染和平喘等治疗;采用气管插管进行有创机械通气.患者出窗后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序贯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序贯治疗组出窗后立刻拔出插管,接着采用口鼻面罩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对照组继续行有创机械通气.分别对序贯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总机械通气和住院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治疗死亡率进行比较.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序贯组各项指标明显较低.结论 有创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有创与无创呼吸机序贯治疗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并呼吸衰竭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本院于2011年4月~2013年12月收治AECOPD并呼吸衰竭患者62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给予有创机械通气治疗,观察组32例给予有创与无创呼吸机序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呼吸机相肺炎(VAP)发生情况及病死率。结果观察组有创通气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 VAP发生率与病死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以肺部感染控制窗(PIC窗)为指导展开有创与无创呼吸机序贯治疗,可促使机械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有效缩短,降低VAP发生风险,安全性更高,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有创-无创呼吸机序贯治疗疗效。方法选择本院2014年5~11月收治的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序贯组(50例)和有创组(50例)。有创组患者进行有创机械通气至脱机,序贯组患者在有创机械通气后序贯进行无创机械通气。比较两组的疗效,观察两组患者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总机械通气时间、有创通气时间、住院时间。结果序贯组有效率为96.00%,有创组有效率为82.00%,序贯组明显高于有创组(字2=5.005,P<0.05);序贯组的VAP发生率为2.00%,低于有创组的16.0%(P<0.05);总机械通气时间、有创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均少于有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有创-无创呼吸机序贯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发生较少,缩短住院时间,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0年2月2012年2月收治的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无创呼吸机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PaCO2明显降低,PaO2明显升高,且观察组变化更为显著,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通气功能,提高PaO2,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尼可刹米注射液联合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严重呼吸衰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3月—2021年1月我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严重呼吸衰竭79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39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予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观察组予尼可刹米注射液联合有创无创序贯机械...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有创和无创呼吸机序贯治疗和单纯有创呼吸机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效果对比。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6年12月在某院治疗的110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5例,实验组采用有创和无创呼吸机序贯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有创呼吸机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总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呼吸机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再插管率和住院期间死亡率。结果:实验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总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再插管率和住院期间死亡率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创和无创呼吸机序贯治疗对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治疗效果优良,显著缩短机械通气及住院时间,减少呼吸机相关并发症,显著改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有创与无创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效果。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7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采用有创通气治疗,并合理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对照组采用无创通气治疗,选用大小合适的四头式无创呼吸机专用口鼻面罩。结果两组患者显效率、有效率、无效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创机械通气和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均能有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呼吸衰竭。  相似文献   

9.
《临床医药实践》2016,(5):347-349
目的:探讨纳洛酮联合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合并呼吸衰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0月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合并呼吸衰竭患者9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对照组46例,常规治疗联合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研究组46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应用纳洛酮对患者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纳洛酮联合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可提高疗效,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并重症呼吸衰竭的方法与疗效。方法对52例COPD重症呼吸衰竭患者进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出现"肺部感染控制窗"后,随机分为序贯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6例,对照组:继续按常规有创机械通气方法治疗;序贯组:立即拔出气管插管,改用无创口鼻面罩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观察两组患者有创通气时间、呼吸机相关肺炎(VAP)发生例数、总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病死率等。结果两组间有创机械通气的时间和总的机械通气时间、总住院时间、VAP的发生率序贯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并重症呼吸衰竭可明显缩短机械通气,降低VAP发病率,缩短住院时间,是临床有效脱机方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序贯(无创-有创-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左心衰竭伴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我科2007年7月至2012年7月收治的64例左心衰竭伴呼吸衰竭患者,将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2例,观察组采用序贯(无创-有创-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对照组采用有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气管插管难易度低和风险少,呼吸机通气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呼吸机相关肺炎(VAP)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有差异(P<0.05),动脉氧分压早期改善缓慢,远期无明显差别。结论序贯(无创-有创-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左心衰竭伴呼吸衰竭的效果良好,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应用无创呼吸机的疗效。方法:将某院收治的200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无创呼吸机。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和各项观察指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而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患者(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无创呼吸机,减少呼吸肌耗氧情况,对患者有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双水平无创正压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随机平行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吸氧、抗感染、应用支气管扩张剂、止咳、化痰、平喘、及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在以上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无创呼吸机通气辅助治疗,观察患者血气指标变化(PH、PaO2、PCO2),比较插管率,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结果双水平无创正压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对提高PaO2、改善肺通气和降低PCO2效果好,减少气管插管率,缩短住院时间缩。结论双水平无创正压呼吸机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疗效确切,减少气管插管率,缩短住院时间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96例2017年1月至2018年4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采取药物方案治疗,呼吸机组则采取药物方案+无创呼吸机治疗。比较两组疾病疗效;呼吸衰竭纠正、平均住院的时间以及平均费用;治疗前后患者血气分析指标、呼吸和心率;不良反应。结果呼吸机组疾病疗效、呼吸衰竭纠正、平均住院的时间以及平均费用、血气分析指标、呼吸和心率相比较对照组更好,P<0.05。呼吸机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相似,P>0.05。结论药物方案+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效果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科收治的75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36例常规予以止咳化痰平喘、抗感染、补液、激素治疗等,治疗组39例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无创正压通气呼吸机治疗,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率、呼吸频率、血气分析结果及患者临床转归、住院时间、治疗总费用。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心率、呼吸频率及血气分析指标的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患者虽然治疗总费用高于对照组,但治疗组患者临床转归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结论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临床疗效满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有创-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治疗重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重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患者8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n=43)和对照组(n=43),对照组予以持续有创机械通气治疗,试验组予以有创-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治疗.对比两组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治疗前后血气指标[动脉氧分压(Pa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肺功能[呼气峰流速(PEF)、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结果 试验组有创机械通气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试验组PaO2较对照组高,PaCO2较对照组低(P<0.05);治疗后,试验组PEF、FEV1均较对照组高(P<0.05);VAP发生率2.33%与对照组11.63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有创-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治疗重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患者,可改善血气指标,改善患者肺功能,并能缩短机械通气时间,预防VAP,加快患者康复进程,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在急性呼衰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将38例急性呼衰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给予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对照组给予有创机械通气。观察患者病情变化、血气分析、呼吸机相关肺炎、死亡数、机械通气时间。结果两组患者在有创通气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住院患者死亡率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可降低急性呼吸衰竭患者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缩短机械通气和住院时间,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应用无创呼吸机辅助治疗的效果。方法于2016年1月至2018年3月抽取我院收治的11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52例患者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60例患者接受常规治疗联合无创呼吸机辅助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心率、呼吸、血气指标改善情况均好于对照组(P<0.05),总体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疗效显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有创-无创机械通气序贯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呼吸衰竭治疗效果.方法:本研究对象为我院治疗的65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收治入院时间为从2017年2月至2019年5月,将其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33例,参照组32例,参照组采用常规通气治疗,研究组采用有创-无创机械通气序贯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总有效率和血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动脉血pH值与参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与参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的氧分压(PaO2)较高,二氧化碳分压(PaCO2)较低,差异显著(P<0.05).在比较两组总有效率方面,研究组总有效率较高(P<0.05).结论: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时应用有创与无创序贯机械通气,不仅能纠正患者血气分析问题,还能增强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依据血清降钙素原变化率指导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患者机械通气治疗中撤机时机选择。方法选择2017年6月至2018年12月诊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伴有呼吸衰竭患者140例,2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有创呼吸机通气支持治疗。依据患者撤机时机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70例。2组患者入院后均每日给予检测血清降钙素原、血常规与血气分析。以首日检测数据为基准值计算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变化率。观察组患者以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变化率> 50%为拔除气管插管,撤离有创呼吸机支持,换用序贯无创通气支持治疗。对照组患者依据治疗过程中"肺部感染控制窗"时机出现为撤离有创呼吸机支持,序贯无创通气治疗指征。比较两组患者有创通气支持时间、48 h再插管率、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住院时间、治疗费用。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伴随基础疾病等一般资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患者有创通气支持时间、48 h再插管率、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住院时间、治疗费用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以血清降钙素原变化率> 50%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治疗中撤机时机选择,较常规肺部感染时间窗指导撤机时机可以显著减少有创呼吸机支持时间,降低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降低住院时间与治疗费用。二者48 h内再插管发生率相当,值得临床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