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郑莹 《中国实用医药》2014,(18):210-211
目的分析对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进行护理的有效措施。方法 47例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24例)和对照组(2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观察对比。结果实验组患者的高度舒适占70.8%;对照组患者的高度舒适占39.1%;实验组患者的高度舒适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采取积极、有效的综合护理,能够增强临床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研究临床护理路径在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6年3月在我院接收的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一共有44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采取临床护理路径,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干预效果。结果干预以后,实验组患者的住院天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其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以后,实验组患者的健康知识评分和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采取临床护理路径,可以使患者住院时间明显缩短,使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明显提高,进而使临床护理质量显著提高,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护理干预措施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头痛的影响。方法将2011年1月—2013年11月期间在该院神经外科住院的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并伴有头痛的患者42例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按照神经外科常规护理给予对照组患者进行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增加特殊的护理干预措施,包括:环境干预、心理干预、疾病认知干预、排便干预、分散注意力干预、行为干预等干预措施。对不同组别的患者在护理前后分别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评估患者疼痛程度,以分析和评判不同护理干预对缓解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头痛的效果。结果实验组的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头痛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头痛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能明显地缓解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头痛,促进疾病转归。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护理干预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0年5月-2013年4月收治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80例,将患者按照入院序号分为两组,对照组(双号)和观察组(单号),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实施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强整体性、针对性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死亡情况以及并发证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患者临床治愈率70.0%,无效或放弃治疗率27.5%,死亡率2.5%;对照组患者治愈率42.5%,无效或放弃治疗50.0%,死亡率7.5%.两组疗效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再出血、脑疝形成、血管痉挛率为27.5%,对照组为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为(40.7±4.6)d,对照组为(52.8±7.6)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加强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临床整体护理干预,可显著降低患者病死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有效缩短住院时间,促进患者尽快康复,最终达到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90例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每组45例,观察组围手术期给予优质护理干预,参考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治疗21 d后对两组患者治疗后脑血管意外发生率、再出血率、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经积极干预后观察组患者脑血管意外发生率4.4%、再出血率为0,均明显低于参考组17.8%、1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GOS评分均出现明显下降,观察组下降程度明显大于参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给予优质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预防再出血、脑血管痉挛的发生,促进患者预后的改善。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脑脊液置换术患者的疗效分析.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87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以及对照组,并对实验组行护理干预.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预后以及相关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对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脑脊液置换术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可提高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研究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护理干预体会.方法 对 5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进行病情观察、护理.结果 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治愈 42例,治愈率为 84%,再出血 5例,再出血率为 10%,死亡 3例,死亡率为 6%,褥疮发生率为0.结论 蛛网膜下腔出血加强病情观察并行整体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临床救治水平,改善患者预后,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尼莫地平不同给药途径防治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痉挛的效果。方法 7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实验组患者给予尼莫地平鞘内注射,对照组患者给予静脉注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及其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者出现颅内血管痉挛1例,再出1例;对照组患者出现颅内血管痉挛6例,再出3例,实验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出现低血压1例;心率增快1例,头痛1例,恶心呕吐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11.11%。对照组出现低血压4例,心率增快3例,头痛2例,恶心呕吐5例,不良反应发生率38.89%。实验组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尼莫地平鞘内注射对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痉挛的防治效果显著,同时其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使用尼莫地平预防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6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蛛网膜下腔出血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尼莫地平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经过治疗后,CT复查观察组患者全部显示正常,对照组6例患者并发脑梗死,3例患者出血吸收不全。观察组患者临床症状缓解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脑血管痉挛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蛛网膜下腔出血治疗方法基础上给予尼莫地平进行治疗,可有效缓解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临床症状,并可降低脑血管痉挛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总结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并发脑血管痉挛(CVS)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对120例CV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按照护理方式的区别分为观察组60例与对照组60例,观察组患者接受系统的护理干预,对照组则仅接受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死亡率为1.6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1.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SAH后并发CVS患者的护理中,早期护理监测与观察,系统的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死亡率与致残率,提高患者预后,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人文关怀式健康教育在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106例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采用随机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53,给予神经外科常规护理)和观察组(n =53,给予人文关怀式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及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对蛛网膜下腔出血相关知识的掌握率为91.9%、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97.7%,与对照组的56.3%、79.3%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x2=5.623、6.892,均P<0.05);观察组显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95.3%、100.0%,与对照组的70.1%、91.9%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4.032、5.032,均P<0.05).结论 对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实施人文关怀式健康教育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讨论使用尼莫地平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6例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方式进行治疗,而实验组,则使用尼莫地平进行医治。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一般情况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状况。结果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方式治疗后,治愈、有效和无效的患者分别为21例(39.6%)、16例(30.2%)和16例(30.2%);而实验组分别为34例(64.2%)、15例(28.3%)和4例(7.5%)。即实验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2.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6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实验组治疗后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低于对照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患者使用尼莫地平进行治疗的效果明显,且引起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较小,具有临床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与分析护理干预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恢复效果。方法选择本院教学医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接收治疗的10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患者50例;实验组患者进行针对性护理;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结果经干预性护理,实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6.6%,痊愈率为81.5%,与对照组患者恢复情况相比,效果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恢复效果,值得在临床应用中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整体护理干预在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早期脑损伤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整理分析2020年1月~2022年1月本院收治的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早期脑损伤患者314例临床资料。根据护理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152例(常规护理干预)和观察组162例(整体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Hunt Hess分级、炎性因子[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 (IL-6)]及并发症发生率、两组对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GCS评分高于对照组,Hunt Hess分级中Ⅰ~Ⅱ级所占比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CRP、IL-6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7.41%),对照组(18.42%),差异(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更高(P<0.05)。结论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早期脑损伤患者临床治疗期间予以整体护理干预在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及炎性反应上优势佳,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5.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非手术治疗与护理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刘松飞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19):2730-2731
目的探讨采取非手术方法治疗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疗效及护理方法。方法168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在知情同意下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84例,两组均采用保守药物治疗,如降颅压、止血、解痉等,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由病区经过培训的护士给予指导并实施舒适护理。观察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及舒适度相关的心理、生理指标,主要包括腰酸背痛、头痛、失眠、便秘等。所有病例随访6个月。结果随访6个月,干预组死亡O例、植物生存1例、重度致残1例、中度致残2例、良好8例、治愈72例,对照组分别为3例、4例、4例、6例、7例、60例,两组治疗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4.26,P〈0.05)。干预组术后出现腰酸背痛、便秘、失眠等症状分别有7例、14例、9例,对照组分别有2l例、29例、23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2、13.7、12.5,均P〈0.01);干预组工作满意度(99.1%)明显高于对照组(80.3%)(x2=20.1,P〈0.01)。结论对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采用非手术治疗及舒适护理可明显改善临床治疗效果,提高患者舒适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总结蛛网膜下腔出血与脑出血患者护理干预要点,为患者良好预后奠定基础。方法 54例蛛网膜下腔出血和脑出血患者设为观察组,实施全面护理干预。选择同期55例蛛网膜下腔出血和脑出血患者设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效果和患者生活质量改善程度。结果 随访6个月,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及脑出血患者实施全面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提高患者预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两种疾病在护理干预时,存在一定相同点和异同点,应注意区分。  相似文献   

17.
王义兰 《中国药业》2014,(11):97-99
目的观察尼莫地平结合综合护理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11年3月至2013年10月行尼莫地平结合综合护理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82例的临床资料,其中对照组40例行尼莫地平结合基础护理治疗。治疗组42例行尼莫地平结合综合护理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对照组和治疗组有效率分别为87.50%和9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2.50%和1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尼莫地平结合综合护理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可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尼莫地平注射液联合6-氨基己酸在蛛网膜下腔出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4年7月赫章县人民医院收治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5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25例。对照组单独使用尼莫地平注射液治疗,治疗组应用尼莫地平注射液联合6-氨基己酸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分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00%)高于对照组(64.00%),再出血发生率(16.0%)低于对照组(3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 GOS 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尼莫地平注射液联合6-氨基己酸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效果好,可显著降低再出血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介入手术患者快速康复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择我院收治的100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介入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在手术治疗中行一般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手术治疗中行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对比分析两组经护理干预后对快速康复的影响。结果观察组经护理干预后,其住院时间相比较对照组明显缩短,且并发症发生率更低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介入手术患者在治疗中展开临床护理路径干预,能够明显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促进患者尽早恢复健康,并缩短住院时间,可在临床中普及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实施介入栓塞治疗术后的护理探讨。方法对我科收治的42例实施介入栓塞治疗的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进行护理干预。结果实施手术并进行护理干预的患者效果良好,并发症较少。结论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术后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患者术后恢复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