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唐丽华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22):3388-3389
目的:探讨外科ICU院内感染的原因及护理措施。方法:对2005年1月~2006年12月ICU院内感染24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ICU院内感染中以老年患者居多(尤其为老年男性),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胃肠道、泌尿道常见,疾病以重度颅脑损伤、复合伤的感染最高,并与创伤性操作,机体抵抗力下降,不合理使用抗生素,医务人员缺乏交叉感染意识有关。结论:加强ICU室管理,改善环境因素,认真遵守无菌原则,切断感染途径,提高机体抵抗力,合理使用抗生素等是预防ICU院内感染的有效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发生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我院2011年4月至2012年8月期间ICU患者医院感染情况,通过医院感染上报资料及病房调查,统计干预重症监护室住院患者的感染率,针对问题进行护理干预,对干预情后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以下呼吸道、泌尿道、深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为多见;基础疾病以损伤性疾病、脑血管疾病、消化道疾病及COPD为主;而院内感染发生与患者建立人工气道、插入性操作、机体抵抗力下降、抗生素不合理的应用、医务人员缺乏交叉感染防范意识等有关。经护理干预后,重症监护室医院感染率下降。结论加强ICU病室管理,改善环境,规范落实各管道护理,认真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帮助患者做好心理护理,提高患者机体抵抗力,合理使用抗生素,保持电解质的平衡等是控制ICU医院感染的有效护理对策。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心胸外科ICU院内感染的原因及护理措施.方法 对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间ICU院内感染24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ICU院内感染中以老年患者居多(尤其为老年男性),感染部位以切口感染、下呼吸道、胃肠道、泌尿道常见,疾病以食管癌根治术、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主动脉瓣置换术的感染最高,并与创伤性操作、医务人员缺乏交叉感染意识、医生换药时没有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机体抵抗力下降、不合理使用抗生素有关.结论 加强ICU管理、改善环境因素、认真遵守无菌原则、切断感染途径、提高机体抵抗力、合理使用抗生索等是预防ICU院内感染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mu)院内感染的发生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广东省茂名市人民医院2006年1月-2008年12月ICU患者医院感染情况。结果:84例ICU医院感染患者中以老年患者居多;以下呼吸道、泌尿道、深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为多见:基础疾病以损伤性疾病、脑血管疾病、消化道疾病及COPD为主;而院内感染发生与患者建立人工气道、插入性操作、机体抵抗力下降、抗生素不合理的应用、医务人员缺乏交叉感染防范意识等有关。结论:加强ICU病室管理,改善环境,规范落实各管道护理,认真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强化洗手观念,提高患者机体抵抗力。合理应用抗生素等是控制ICU医院感染的有效护理对策。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通过护理干预降低ICU医院感染率的对策。方法护理干预组的护理人员强化院内感染知识培训,加强病房管理、基础护理,合理应用抗生素等护理措施。结果常规护理医院感染19例,感染率7.2%;护理干预组医院感染12例,感染率4.6%,两组之间感染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通过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以降低医院院内感染率,ICU院内感染是可以防止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综合性ICU院内感染因素和护理干预效果.方法:2008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782例住院病人,对其中发生89例院内感染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院感率11.4%.结果:感染者以老年病人居多,侵袭性操作多、抵抗力低、基础疾病重者,不合理应用抗生素以及医务人员感染控制意识不足易导致院内感染发生;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泌尿道、胃肠道最常见.结论:根据科室的具体情况,指定切实可行的医院感染控制措施并不断完善,加强对医务人员、病人,探视者、物表、空气等医院感染控制各种措施落实,可有效降低ICU院内感染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ICU患者院内感染的原因和护理对策,实施有效护理措施,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提高救治成功率。方法通过查阅中国期刊数据库相关研究,对其进行归纳、分析、总结、概括。结果通过有效的预防措施,更远上切断了医院感染的传播途,使ICU的院内感染的到有效地控制。结论加强ICU病房的管理,改善环境,落实规章制度,提高医务人员自身,强化手卫生,合理使用抗生素等是有效控制ICU医院感染的有效护理对策。  相似文献   

8.
对符合院内感染的94份病历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精神科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原因,寻找护理对策。结果医院内感染发生率为7.8%,其中消化道感染44例(占院内感染人数的46.8%)、上呼吸道感染36例(38.2%)、皮肤感染14例(14.9%)。结论精神科患者院内感染率较高,改善精神科病房的管理,提高工作人员的消毒隔离意识,加强住院患者的饮食及生活护理,增强患者机体抵抗力,是降低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病房医院感染的原因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对我科2005年3月~2007年2月医院感染进行病历调查及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生医院感染中以老年、危重患者居多;感染部位占前三位的是下呼吸道、泌尿道、胃肠道;基础疾病以重型颅脑损伤、脑血管疾病的感染率最高;并与创伤性操作、机体抵抗力下降、不合理抗菌药物应用、医务人员缺乏交叉感染意识等有关。结论:加强病室管理,改善环境因素和治疗操作中易导致污染和感染的环节,认真遵守无菌原则,切断感染途径,提高患者机体抵抗力,合理应用抗生素是预防神经外科病房医院感染的有效护理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0.
戴伟群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19):111-112
目的:探讨ICU病房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护理措施,以降低医院感染率。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0年8月本院ICU病房收治的患者196例,发生病房感染5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ICU为院内感染的高危区域,其危险因素多与自身因素、环境因素及长期置管、侵入性诊疗操作、某些特殊药物的治疗等因素有关。结论:对ICU应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消毒隔离、合理使用抗生素及改善环境因素等护理措施,能够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精神病患者院内感染的易感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 对该院762例精神病患者出院病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发生院内感染69例,院内感染率为9.1%,感染部位以呼吸系统多见,其次为胃肠道、皮肤、口腔、泌尿系统.结论 住院精神病患者受病情、病房环境、生活及个人卫生习惯、药物等因素影响,院内感染率高,加强病房管理,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并改善患者生活和卫生状况是降低精神病患者院内感染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院内感染的高危因素,提出预防院内感染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本院ICU院收置的310例患者为对照组,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置的352例患者为治疗组,两组予加强常规护理,治疗组予严格执行消毒隔离无菌操作技术,加强冼手,注意呼吸道的管理,减少有创操作。结果对照组发生院感66例,发生率为21.3%,治疗组发生院感为54例,院感受率为15.2%,χ2=6.25,P<0.05,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 ICU的院内感染主要与消毒隔离不严,没有认真的执行冼手的制度,不合理使用抗生素,以及有创操作有关,针对以上原因,加强护理措施,可有效的降低ICU的院感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前后对比,了解我院ICU采取的综合干预措施对ICU院内感染的影响。方法将2012年480例患者作为干预组,2011年410例患者作为参照组,干预组给予院内感染的综合干预措施进行干预,统计比较干预组与参照组的院内感染发生率。结果干预组的病例感染发病率及患者日感染发病率分别为9.8%、10.8‰,参照组的病例感染发病率及患者日感染发病率为17.6%、17.9‰,干预组明显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尿道插管相关性泌尿道感染、血管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发生率干预后亦有所下降。结论我院ICU采取的院内感染综合干预措施行之有效,可以降低院内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ICU是医院主要科室之一,因患者来自院内各科室,且病情危重,抵抗力较差,加上各种侵入性监测的实施及介入治疗等,这使ICU患者感染的机率较高。积极预防及控制感染是ICU医护人员的重要工作内容。现就预防及控制ICU病房感染的措施总结如下。1ICU发生感染的原因1.1环境因素ICU内患者病情重危、抵抗力差,病原菌和易感人群相对集中,空气中的自然菌和人工感染菌密度增加,  相似文献   

15.
重症监护室内患者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预防重症监护室(简称ICU)内患者院内感染的有效预防措施和方法。方法对ICU发生的院内感染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ICU医院感染的发生率为8.9%,显著高于普通病房。其中呼吸道感染占79.1%,侵入性操作中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患者发生的医院感染占其中的59.09%,是ICU发生医院感染最危险的因素。结论加强环境管理,降低环境污染,避免交叉感染,严格洗手制度,严格管理侵入性操作以及合理使用抗生素,并定时进行效果监测,发现不合标准者及时查找原因,及时整改。通过这些措施的落实,可以有效地控制与预防ICU的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对入住危重症病房(ICU)患者院内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的分析,总结有效降低ICU院内感染率的对策.方法 综合ICU 2004年1月~2007年1月收治患者合并院内下呼吸道感染52例,对其病原菌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综合ICU病原菌以G-杆菌为主,G 球菌、真菌感染呈上升趋势,条件致病茵已成为重要致病茵.结论 合理科学使用抗生素,严格掌握侵入性诊疗的适应症,注重医护人员的手部清洁及彻底消毒医疗仪器,是降低ICU患者院内感染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7.
万晓珍 《中国当代医药》2014,21(36):172-174
目的探讨改变ICU病房结构对鲍曼不动杆菌院内感染的影响效果。方法查阅本院2012年6月-2014年6月ICU病房收治的1241例病例资料,按照入院时间不同进行分组,其中2013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652例患者作为研究组,2012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589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仅根据以往工作经验对ICU病房结构进行布局,研究组对ICU病房结构进行适当调整,目的在于有效降低ICU病房患者发生鲍曼不动杆菌院内感染率。记录两组ICU病房患者发生鲍曼不动杆菌院内感染率、住院时间、治疗费用、因鲍曼不动杆菌院内感染所致死亡率、患者或家属满意度等,给予统计学分析并得出结论。结果研究组鲍曼不动杆菌院内感染率仅为1.69%、因鲍曼不动杆菌院内感染致死率仅为0.1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4.09%、2.89%(P〈0.05);研究组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治疗费用低于对照组,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合理改变ICU病房结构可显著降低鲍曼不动杆菌院内感染发生率,有利于患者尽快恢复健康,保障其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利于维持良好的医患关系。  相似文献   

18.
李海珍 《河北医药》2012,34(14):2215-2216
重症监护病房(ICU)是一个集中救治危重患者的特殊场所,ICU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危险性要比普通病房患者高5~10倍,这主要与患者病情危重、自身抵抗力和免疫力均低下、侵入性操作多、大量应用广谱抗生素等因素有关[1],同时也与手卫生、消毒、灭菌、无菌技术、隔离等环节有关.院内感染使患者住院时间延长,影响预后,耗费医疗费用巨大同时增加病死率.为解决这一问题,我科自2011年使用了持续质量改进(continuous quality improvement,CQI)方法,针对感染因素,及可引起感染的环节,制定完善的感控制度和有效的护理措施,并强调了监督照顾全过程,以不断改进结果.实施1年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重症加强护理病房院内感染的护理干预对策。方法:选自某院2013年4月~2014年3月所收治的132例重症加强护理病房患者,按照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各66例。实验组患者采取综合护理干预,参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感染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感染发生率为4.55%,参照组患者的感染发生率为19.70%,实验组明显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在重症加强护理病房实行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降低院内感染的发生率,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20.
王欢  原娟  王丽 《中国医药指南》2012,(34):665-666
目的探讨ICU老年患者医院感染特点及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2011年医院ICU老年住院患者652例的院内感染情况。结果 652例ICU老年住院患者,其中发生院内感染58例,感染以下呼吸道感染最常见;与人工气道、输尿管插管等侵入性操作密切相关。结论针对ICU老年患者,应更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合理使用抗生素及改善环境因素等护理措施,以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