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对消化内科老年患者进行营养风险状况调查,为临床营养干预提供依据和建议。方法采用营养风险筛查方法(NRS2002)对500例消化内科老年住院患者进行营养风险筛查,并调查患者在住院期间的营养支持治疗状况,判断目前临床营养支持是否合理。结果纳入观察的50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营养风险筛查,其中NRS≥3分的患者有276例(55.2%),无营养风险(NRS 2002评分<3分)患者224例(44.8%)。有79例患者实施了营养支持治疗,占营养风险患者的28.6%。结论在消化内科老年患者中,患者存在营养不良和营养风险的发生率较高,营养治疗应用较少,应规范实施营养干预。  相似文献   

2.
目的应用微型营养评定简法(MNA-SF)调查我院老年住院患者的营养状况,并观察营养不良患者给予营养干预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65岁以上住院患者400例,对他们进行MNA-SF评估。入组患者按营养不良、有营养不良风险及正常营养状况分组,并对营养不良组进行营养干预。结果 MNA-SF调查显示,营养不良72例(18.0%),有营养不良风险206例(51.5%),正常营养状况122例(30.5%)。其中营养不良组白蛋白、总蛋白及前白蛋白低于正常营养状况组和有营养不良风险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住院患者营养不良及有营养不良风险的发生率较高,通过MNA-SF可较早发现老年患者的营养不良风险并尽早进行干预。MNA-SF是一种适合于老年患者营养状况评价的简单易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脑卒中患者营养评估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脑卒中患者不同时期进行营养评估,并分析营养评估的作用.方法 收集我院急性脑卒中患者60例,均进行营养风险筛查评分,检测营养学的指标来评定其营养状况,对存在营养风险和营养不良的患者均进行常规脑卒中治疗和营养支持,在住院14d、28d后再进行营养风险评分和相应指标的检测,分析营养风险评分与营养评价指标的检测在临床工作中的作用.结果 60例卒中患者,入院时评定有营养风险者15例;营养不良发生率为13.3%;营养不良患者年龄明显高于营养正常者(P<01):14d后营养不良发生率为18.3%;28d后经营养支持后营养不良的发生率降至6.7%,各项营养学的指标均有所改善(P<0.05).结论 卒中患者在住院期间可能发生营养状况恶化,早期及定期对患者进行营养评估均有必要.营养风险筛查评分能简单反映住院患者的营养状况,并能预测营养不良的风险,但对于昏迷、瘫痪及难以准确测量体重指数(BMI)的患者,使用受到限制.在临床仍常采用人体测量和生化指标确定患者是否营养不良.本文认为卒中患者均需进行营养风险评估和营养不良的确定,作为进行合理营养支持的依据和指导.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胃癌手术患者营养风险发生及其营养支持现状,为规范化营养支持提供指导。方法 对2014年2月至2014年7月150例胃癌住院患者术前采用NRS-2002营养风险筛查简表评估其术前营养风险状况。检测患者入院第1~2天和术后第7~10天的体质量、血红蛋白、血清总蛋白、血清清蛋白、血清前清蛋白、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等营养指标以及调查其营养支持情况。结果 150例胃癌患者中,术前有营养不良者72例(占48%),无营养不良者78例(占52%);有营养风险者81例(54%),其中采取营养支持者66例(81.48%),无营养风险者69例(46%),其中采取营养支持者57例(82.61%)。患者术后营养指标除血红蛋白及血清前清蛋白外其他营养指标较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胃癌手术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及有营养风险者比例较高,临床医生对其营养支持不够规范,需采取规范的临床营养风险评估和基于证据的临床营养支持以改善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5.
袁媛  许建明  李素文 《安徽医药》2012,16(8):1122-1124
目的旨在通过运用NRS2002对122名肝硬化住院患者的营养风险评估与营养参数分析,为临床医生提供依据,早期发现和早期纠正营养不良,改善患者预后。方法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0年3月到10月诊断为肝硬化的住院病人122例,在住院第一天进行NRS2002营养风险评估、营养参数指标测量,分为营养不良风险组(NRS≥3)和无营养不良风险组(NRS3),同时分析营养不良风险组与无营养不良风险组间营养参数指标的差异。结果 122例中有93例肝硬化住院患者存在营养不良风险,营养不良发生率为76%。其中营养不良风险患者中Child-Pugh A级为10人,营养不良发生率为30%(10/30);Child-Pugh B级55人,营养不良发生率为86%(55/64);Child-Pugh C级28人,营养不良发生率100%(28/28)。营养不良发生率与疾病严重程度成正比。对有无营养不良风险的肝硬化病人进行比较,结果显示2组间肝硬化营养指标测定值均有显著差异。结论 NRS2002可用于肝硬化营养风险筛查,肝硬化患者营养不良程度评价需综合分析。旨在通过对122名肝硬化住院患者的营养参数分析,为临床医生提供依据,早期发现和早期纠正营养不良,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应用营养风险筛查(NRS2002)评定莱芜市人民医院分院外科住院患者营养状况,同时调查住院患者营养治疗率,判断营养治疗的合理性。方法以389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入院后第2天、住院2周(或出院)时进行营养风险筛查(NRS2002)。营养不良判定标准为体质量指数〈18 kg/m2、血清白蛋白〈35 g/L。营养治疗包括肠外营养和肠内营养。结果389例患者中入院时总营养风险发生率为36.76%(143/389),143例存在营养风险患者中共有81例接受营养支持,其中47例为肠外营养支持、34例为肠内营养支持;246例无营养风险患者中35例接受营养支持,营养支持率为14.23%。存在营养风险和无营养风险患者的营养支持率分别为56.64%(81/143)和14.23%(35/246)。入院和入院2周(或出院)时的总营养风险发生率分别为21.4%和49.6%,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营养风险评分〉3分的143例患者中出现并发症23例(16.08%),评分〈3分的246例患者中出现并发症5例(2.03%),存在营养风险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高于不存在营养风险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RS2002具有简单、有效、易行、无创及快速等优点,可有效用于筛查住院患者的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营养风险筛查2002(Nutritional risk screening2002,NRS-2002)在评估直肠癌患者放疗或化疗术前营养状况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1月至2011年11月间直肠癌患者84例,应用NRS-2002标准对进行放疗或化疗患者的营养状况评估,对存在营养风险者提出相应护理对策,并比较放疗或化疗前后BMI、ALB、TLC及PALB的变化。结果 84例患者中存在或有潜在营养风险的占96.4%;直肠癌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率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P<0.05);营养风险组(总评分≥1分)和无营养风险组(总评分为0分)放疗或化疗前BMI、ALB、TLC、PALB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直肠癌患者放疗或化疗前已存在较高的营养风险,应用NRS-2002评估治疗前直肠癌患者营养状况筛查准确、安全、有效,采取肠内外营养护理营养风险患者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8.
夏羽菡  谢小亮  陈静  施磊  李海  张东 《中国药房》2012,(46):4396-4399
目的:调查结直肠癌(CRC)手术患者术前营养风险发生率及营养支持状况,为临床开展合理营养支持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定点连续抽样法,选择2011年10月-2012年4月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的CRC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于入院次日晨使用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2002)对其进行营养风险筛查,并调查其营养支持状况。NRS≥3分判定为有营养风险,体重指数(BMI)〈18.5kg·m-2判定为营养不良。临床营养支持包括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结果:共有120例患者入选并完成NRS评分,NRS-2002适用率为100%;入院时营养不良发生率为8.33%,营养风险发生率为65.00%,其中年龄≥65岁患者营养风险发生率(41.67%)高于年龄〈65岁患者(23.33%)(P〈0.05)。营养支持均在术后进行,肠外营养与肠内营养比例为34.7∶1。结论:NRS-2002适用于CRC手术患者的营养风险筛查。部分CRC手术患者术前存在营养风险,应重视患者入院时的营养风险筛查。肠内营养支持比例明显偏低,存在依赖肠外营养支持的不合理现象。建议通过营养支持小组(NST)协作机制,由医、药、护、营养、检验等专业人员共同完成合理的临床营养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EN)在癌症晚期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营养风险筛查量表评估我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期间收治的晚期癌症患者机体营养状况,将筛选出存在机体营养不良风险的84例晚期癌症患者按照肠内营养治疗和肠外营养治疗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2例。结果两组实施营养治疗前机体营养状况、日常生活功能康复指标状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营养治疗后2周研究组机体营养指标状况、日常生活功能康复指标状况均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2%低于对照组23.9%(P<0.05)。结论肠内营养在癌症晚期患者营养治疗中的应用,能够有效改善患者机体营养状况,促进患者功能康复,且营养治疗过程中的并发症发生率低,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儿童住院患者营养状况及营养风险调查状况。方法使用STAMP对住院儿童进行营养状况的调查,将STAMP评分≥4分作为高营养风险标准。结果 1600例住院患儿中营养不良高风险患儿占31.31%,消瘦患儿占13.50%,生长迟缓患儿占10.88%,超重患儿占8.69%;不同病因患儿营养不良发生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存在高风险患儿进行院内干预后营养不良高风险患儿检出率降低,与入院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STAMP评分法对于住院儿童的营养风险进行评估,能将患儿的营养状况客观地反映出来,为儿科患者进行合理营养支持提供依据,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抑郁患者中营养不良的风险进行筛查评估。方法随机选取2009年10月-2011年10月住院期间COPD患者92例,行抑郁自评量表(SDS)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D)测评,营养风险筛查(NRS2002)评分进行营养风险筛查。结果患者营养状况对不同抑郁状态的COPD患者影响有差别,无营养不良的COPD患者与合并无营养不良的COPD患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存在营养风险的COPD患者更易罹患抑郁,要对患者的营养不良及抑郁状态的改善进行长期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应用微型营养评定法简表(MNA-SF)评价老年脑卒中患者营养状况,探讨MNA-SF在老年脑卒中患者营养评估中的可行性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方法,选取2018年4~10月在某三甲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320例老年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运用MNA-SF和传统营养指标测定对其营养状况进行评价。并应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老年抑郁量表(GD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对老年脑卒中患者进行评估,分析其与营养状况的相关性。结果 应用MNA-SF评估结果营养不良者占5.62%,存在营养风险者占39.38%,营养良好者占55%。18<体重指数(BMI)<23占67.9%,BMI、血红蛋白(HB)、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红细胞计数(RBC)作为传统评价指标,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分别为2.19%、4.69%、13.13%、8.75%、11.56%。MNA-SF与患者自理能力、认知能力、抑郁状态、睡眠状态呈显著相关(P<0.05)。结论 老年脑卒中患者营养不良及营养风险率高,临床中应对老年脑卒中患者进行营养筛查,为临床...  相似文献   

13.
张静  陈格亮  花超  温晓丽  刘璟 《世界临床药物》2013,34(6):356-358,368
目的调查我院内科住院患者应用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2002)方法的适用率、营养风险发生率以及营养支持使用情况,为营养支持在内科老年住院患者中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新入长宁区中心医院内科的老年患者共500例,应用NRS 2002方法进行营养风险筛查,并调查营养支持的使用情况。结果患者的营养筛查适用率为95.20%,营养不足和营养风险发生率分别为18.8%和31.09%。有营养风险者115例接受营养支持(77.70%),无营养风险者38例接受营养支持(11.59%)。结论 NRS2002方法对内科老年住院患者营养风险筛查有较高的适用率。内科老年住院患者存在一定的营养风险或营养不足,目前临床可能存在营养支持的某些不合理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运用患者主观整体评估法(PG-SGA)对361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营养现状调查,分析原发性肝癌患者营养状况与临床结局、生活质量的关联性。方法本研究为描述性研究。采取定点取样的方法,运用营养现状评估工具 PG-SGA 量表,对符合纳入标准的361例患者从体重、身体功能、症状、摄食情况、活动和疾病与营养需求的关系、应激状况、体格检查、综合评价8个方面评估其营养状况,判断患者是否存在营养不良,分析其存在营养不良的原因,运用近期临床结局指标、健康状况自我评分(KPS)、肿瘤患者生活质量量表(EORTC QLQ-C30 V3.0中文版)分析原发性肝癌患者营养状况与死亡率、住院时间、住院花费及生活质量的关系。结果原发性肝癌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高,性别、年龄、肝功能各项指标在各级营养不良的分布存在差异。各级营养不良者病死率、住院时间及住院花费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生活质量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原发性肝癌患者的肝功能指标与其营养不良程度体现出一致性,本研究仅显示年龄、性别是影响原发性肝癌患者营养不良的相关因素,虽未证实其营养状况和病死率、住院时间及住院花费存在相关性,但却表明营养状况与其生活质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刘爱平  黄鹏  张慧敏  薛伟 《河北医药》2024,(4):578-580+584
目的 探讨2种不同营养评估法在老年长期卧床患者预后评价中的应用对比。方法 选择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接治的80例老年长期卧床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均采取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2002)、微型营养评估简表(MNA-SF)对患者预后营养状况评估,以膳食回顾、人体测量(BMI<18.5 kg/m2)和体成分分析(或白蛋白<35 g/L)等营养评定指标作为评定营养不良的标准作为金标准,并对NRS2002、MNA-SF量表与金标准评估情况进行对比,明确适合老年长期卧床患者预后营养状况的筛查方法。结果 80例患者经金标准评估,其中49例判定为营养不良;NRS2002判定45例为营养不良,MNA-SF量表评定49例营养不良,与金标准对比,2组评估结果并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2种营养评估方案评估营养不良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RS2002、微型营养评估简表对患者预后营养状况评估结果显示,2种评估方案与传统血液检验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疾病长期卧床老年患者预后NRS2002评分对...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河源地区上消化道穿孔患者营养状况及营养风险筛查。方法采取连续定点抽样法,对124例上消化道穿孔患者的营养状况、营养风险筛查及营养支持进行分析。结果年龄<60岁组与≥60岁组的营养不足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跃0.05)。年龄<60岁组的营养风险发生率显著低于年龄≥60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营养风险组的BMI、HB、PA及ALB水平显著高于营养不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营养风险组的肠内营养联合肠外营养、仅肠内营养、仅肠外营养支持率显著高于无营养风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营养支持组的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费用显著低于未实施营养支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上消化道穿孔患者进行营养状况评估与营养风险筛查,且对存在营养风险的患者采取积极营养支持治疗,能够明显降低患者的医疗费用,缩短住院时间,具有一定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目的:明确营养风险筛查方案( NRS2002)、老年营养风险指数( GNRI)两种营养筛查工具对高龄肿瘤患者进行营养风险筛查的适用性。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3月住院的高龄(年龄≥80岁)肿瘤患者80例,分别应用NRS2002和GNRI进行营养风险筛查,χ2检验比较两种筛查方法的评估结果及对应用营养支持与营养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用Kappa值、敏感性及特异性比较分析2种营养筛查工具的评定效果。结果 NRS2002、GNRI对80例高龄肿瘤患者营养风险检出率分别为56.25%(45/80)、38.75%(31/80),2种营养筛查评定结果及应用营养支持与营养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GNRI作为一个简单易行的客观评价指标,与高龄肿瘤患者的营养状况密切相关。在评估高龄肿瘤患者营养风险中,2种量表灵敏性相差不显著,准确性以GNRI最高,适用于高龄肿瘤患者营养风险筛查。  相似文献   

18.
陈怡  杨沁 《现代临床医学》2015,41(5):367-368
描述艾滋病伴腹泻的住院患者的营养风险、营养不良现况,分析营养风险、营养不良、并发症之间的相关性。应用NRS2002对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50例艾滋病伴腹泻患者进行营养风险筛查,测量体质量指数(BMI)、血清白蛋白(ALB)、前清蛋白(PA)作为营养不良的判别指标,并观察住院过程中患者的并发症及住院时间。50例患者中营养风险阳性率92.00%,营养不良阳性为68.00%,营养风险、营养不良、并发症3者之间呈显著正相关。艾滋病伴腹泻的住院患者存在严重的营养风险和营养不良情况,并发症多,应加强对此类住院患者营养风险的筛查,积极配合营养支持,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老年肝硬化患者的营养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月我院的肝硬化患者102例,其中老年组(≥60岁)51例,非老年组(<60岁)51例,对老年组和非老年组营养不良及影响因素进行对比,分析老年肝硬化患者营养状况同住院时间、Child等级、并发症及与临床相关因素的相关性。结果:老年组营养不良及营养风险发生率均明显高于非老年组(P<0.05);老年组营养不良者及营养风险者平均住院时间均明显长于无营养不良及无营养风险患者(P<0.05);老年组ChildA及C级人数少于非老年组(P<0.05)。结论:通过分析,老年组营养不良状况的概率高于非老年组,在治疗的过程中,需要的营养支持要更合理些。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评价NRS2002营养风险筛查在神经内科病房的应用。方法选取在我院神经内科进行治疗的9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对患者不采取NRS2002营养风险筛查,不进行营养状况的评估;实验组:对患者采取NRS2002营养风险筛查,评估患者的营养状况,期间密切观察患者的身体状况等,并进行比较。结果通过NRS2002营养风险筛查,明确营养不良风险情况的实验组能得到更规范的临床治疗并利于疾病转归,实验组患者营养状况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进行NRS2002营养风险筛查后,不仅提高了患者的治疗质量更降低了患者因营养不良而发生的死亡风险,减少了患者家属与医护人员之间的纠纷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