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晚发支气管哮喘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肺功能及气道反应性。方法选取晚发支气管哮喘(晚发哮喘组)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组)患者各55例,并检测两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以及气道反应性。结果两组患者的最大呼气流量(PEF)、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最大呼气中段流量(MMEF)、气道阻力(Raw)1、Raw2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功能检查以及气道反应性检测均可用于鉴别诊断晚发支气管哮喘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准确性较高,可指导后期临床治疗,应用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晚发支气管哮喘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功能及气道反应性。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8月~2013年4月收治的54例晚发支气管哮喘患者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每组各27例,对两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进行检测,主要包括1 s用力呼气容积(FEV1.0)、气道阻力(Raw)、最大呼气中断流量(MMEF)、最大呼气流量(PEF)以及残气容积/肺容量(RV/TLC)等。运用潮气量法对气道反应性进行测定,将醋甲胆碱作为激发试剂。结果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MMEF、FEV1.0低于晚发支气管哮喘患者(P〈0.05);晚发支气管哮喘患者的气道可逆性高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P〈0.05)。结论对晚发支气管哮喘患者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肺功能进行检查,对气道反应性进行测定,能够提高诊断准确性和鉴别力,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乔华 《医药论坛杂志》2011,(18):181-182
目的对比分析晚发支气管哮喘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功能及气道反应。方法晚发支气管哮喘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各30例。检测两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0)、最大呼气流量(PEF)、最大呼气中段流量(MMEF)、气道阻力(Raw)、残气容积/肺总量(RV/TLC)。通过潮气量法测定气道反应性,醋甲胆碱(Mch)作为激发试剂。结果与晚发支气管哮喘患者相比,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0)和最大呼气中段流量(MMEF)较低,而气道阻力(Raw)增高,P<0.05,有统计学意义;支气管激发实验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气道阻力(Raw)没有明显变化,而晚发支气管哮喘患者气道阻力(Raw)变化非常明显,这些都表明,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相比,晚发支气管哮喘患者气道可逆性增高,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肺功能检查与气道反应性测定,对晚发支气管哮喘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非常重要,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晚发支气管哮喘(以下简称晚发哮喘)指的是60岁以后开始发作的支气管哮喘,临床表现有时不典型,容易被误诊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晚发哮喘不同于COPD,无论是从气流阻塞的可逆程度还是治疗方法方面均有明显差异。本文对我院呼吸内科及肺功能室2006年8月到2008年6月期间,对晚发哮喘与老年COPD患者检测的肺功能及气道反应性指标进行比较分析,以总结并进一步认识两种疾病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间质纤维化的临床诊断要点。方法选择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间质纤维化患者50例为观察组,并选择同期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5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体征、吸烟比例及吸烟史,肺功能检查中的肺功能1 s用力呼气比、用力呼气容积。结果观察组Velcro啰音、杵状指和桶状胸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叩诊清音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吸烟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吸烟史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1 s用力呼气比低于对照组(P〈0.05),用力呼气容积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长期吸烟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听诊出现双肩胛下广泛Velcro啰音,并伴有杵状指和桶状胸者,应提高对其发生肺间质纤维化改变的重视。  相似文献   

6.
<正>气道高反应是支气管哮喘的高危因素或是支气管哮喘的前期表现,如果支气管哮喘得不到控制,则会出现气道重塑、肺功能下降,进一步发展出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病理改变及临床特点,后期即成为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叠综合征(ACOS)。哮喘和气道高反应性被认为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危险因素,在我国2013年COPD诊治指南中已明确提出。哮喘与COPD是两种临床常见病,但其发病原因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肾上腺皮质激素在呼吸内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7月—2013年6月承德市兴隆县人民医院收治的支气管哮喘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各52例。采用随机抽样法将支气管哮喘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6例。支气管哮喘患者中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氟替卡松吸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丙酸倍氟米松吸入治疗。观察支气管哮喘患者临床疗效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支气管哮喘患者中观察组好转率为92.3%,高于对照组的4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治疗前两组患者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 FEV1)、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 FEV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 FEV1、FEV1%高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FEV1、FEV1%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肾上腺皮质激素在呼吸内科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改善肺功能,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患者支气管管壁厚度与肺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安岳县人民医院2011—2013年住院COPD患者146例( COPD组),其中高危21例,轻度56例,中度35例,重度34例。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为对照组。测量支气管管壁横截面的气道壁外径( D)和内径( L),计算管壁内径与外径比值( T/D),管壁面积占总气道总截面百分比( WA%),分析其与肺功能的相关性。结果 COPD组与对照组T/D、W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COPD 组内比较,中度、重度 COPD 患者比轻度和高危组患者 T/D、WA%高,而轻度和高危组T/D、W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T/D与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 FEV1)呈负相关( r=—0.564,P<0.05),WA%与FEV1呈负相关( r=—0.753,P<0.05)。结论中度和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支气管管壁厚度较轻度、高危及正常对照组显著增厚,且增厚程度与气道阻塞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特征并研究支气管哮喘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诊断与治疗,观察其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支气管哮喘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35例以及单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40例,分别称为合并组及单纯组,收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综合分析并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诊断以及治疗效果等存在的差异性。结果肺部干湿啰音并存主要见于单纯组,而单纯哮鸣音存在主要见于合并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组主要以咳喘为首发症状,而单纯组则主要以咳嗽为首发症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功能测定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敏感程度上,合并组敏感度大于单纯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以干湿啰音并存为主,而支气管哮喘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者常出现单纯哮鸣音且变化复杂多变,这些肺部听诊以及实验室检查项目、临床资料分析等对于鉴别支气管哮喘是否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具有一定的临床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10.
常素芹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0):1504-1505
目的 比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与支气管哮喘合并COPD的患者临床特征以及行支气管舒张试验前后肺通气功能指标的异同之处,以利鉴别诊断和合理治疗.方法 收集COPD和支气管哮喘合并COPD患者109例,并对其临床特征和肺通气功能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支气管舒张试验前支气管哮喘合并COPD组气流受限最严重(P<0.05);支气管舒张试验后单纯COPD组气道阻力最大,支气管哮喘合并COPD组的FEV1、MMEF和FVC的改变率明显(t=3.278,2.897,2.869,均P<0.05).结论 支气管哮喘合并COPD和COPD在临床特征上很相似,支气管舒张试验有助于COPD以及支气管哮喘合并COPD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为支气管哮喘合并COPD的临床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纤维化的临床特点。方法 5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以及5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纤维化(PF-COPD)患者的临床资料,最后对两组患者的CT、肺功能改变、临床表现以及血气检查结果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COPD患者均出现肺气肿,有36例患者出现肺大泡;PF-COPD患者均出现了肺气肿,胸膜下有蜂窝状影,其中呈现网络状以及毛玻璃样的有8例,7例患者出现肺大泡。COPD患者表现为呼气性呼吸困难,PF-COPD患者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加重,病情反复。同时还有肺部湿啰音、杵状指等相关体征。在用力肺活量(FVC)方面,COPD组患者高于PF-COPD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的百分比(FEV1%)方面,COPD组患者下降明显高于PF-COPD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方面,降幅相差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OPD以及PF-COPD属于两种疾病,治疗时要进行分类,根据PF-COPD疾病独特的临床特点,治疗时要严格控制污染。  相似文献   

12.
金炬 《安徽医药》2008,12(8):716-717
目的探讨脉冲振荡法(IOS)结合舒张试验在支气管哮喘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鉴别诊断中的意义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78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及8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在吸人支气管舒张剂前后分别进行IOS的测定,比较两组支气管舒张试验前后IOS测得值及其变化差异。结果吸人沙丁胺醇前支气管哮喘组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组IOS值无显著差异(P〉0.05),但吸人沙丁胺醇后支气管哮喘组5Hz和20Hz振荡频率时粘性阻力(R5、R20)、5Hz振荡频率时电抗(X5)及共振频率(Fres)的变化幅度均明显大于慢性阻塞性肺病组(P〈0.05),其中以Fres改善最明显。支气管哮喘组与FEV1增加相关性密切的IOS值依次为Fres〉R5〉X5〉R20。结论脉冲振荡法结合支气管舒张实验有助于支气管哮喘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3.
呼吸训练对缓解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呼吸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缓解期患者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COPD缓解期患者(肺功能测定为2~4级)46例,个别或集体给予为期6个月的呼吸功能训练,观察训练前后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结果36例完成试验,呼吸训练后最大肺活量(P〈0.05)、1s用力呼气量、1s用力呼气量/用力肺活量、呼吸峰值流速比训练前有明显改善(P〈0.01):生存质量评定4项因子均值显著下降(P〈0.01)。结论 呼吸训练能改善COPD缓解期患者的肺功能,提高COPD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布地奈德联合氨茶碱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共64例,上述患者均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标准,均处于稳定期,中重度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每次1吸,每次吸入0.1mg,吸入2次/d。观察组患者在吸入布地奈德基础上给予氨茶碱口服,0.1g/次,3次/d,布地奈德用法和剂量同对照组。两组均治疗3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改变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和对照组治疗后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和用力肺活量分别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和用力肺活量分别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布地奈德吸入联合氨茶碱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中的治疗效果显著,有助于改善患者肺功能,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社区康复治疗对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治疗依从性及肺功能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社区68例COPD患者(治疗组)进行社区康复治疗,与同期68例未进行社区康复治疗的COPD患者(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两组的治疗依从性及治疗前后肺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按时进行复查、按时服用药物、按医嘱进行呼吸训练、按医嘱改变不良生活习惯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3个月用力肺活量(FVC)、1 s用力呼气量(FEV1)、1 s量比用力肺活量(FEV1/FVC)、最大呼气中段平均流速(MMEF)和呼气峰值流速(PEF)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各项指标改善程度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COPD患者实施社区康复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肺功能,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和比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与其合并支气管哮喘患者肺功能检查的结果。方法病例选取年限: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一共15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支气管哮喘患者,同期选择单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150例进行对照研究,两组患者均接受支气管舒张试验,采用沙丁胺醇进行吸入,比较两组患者肺功能水平。结果组间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FVC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前合并组FEV、FEV1/FVC、MMEF明显低于COPD组,治疗后合并组FVC更高,数据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FEV、FEV1/FVC、MMEF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支气管哮喘患者和单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临床特征与基础肺功能指标具有相似性,通过支气管舒张试验能够有效地鉴别二者,具有一定的临床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17.
张皓炜 《云南医药》2010,(5):515-519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3在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正常组30例,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急性发作期、缓解期各30例,取静脉血,用ELISA方法分别测定血清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培养的上清夜中IL-13的水平。同时测定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及改变率(FEV1、FEV1改变率),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哮喘急性发作期血清及外周单个核细胞(PBMC)诱生的IL-13、FEV1改变率显著高于哮喘缓解期(P〈0.01)。两组均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直线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急性期血清和PBMC诱导的IL-13水平与FEV1改变率的关系(r=0.708和r=0.866,P〈0.01)。缓解期血清和PBMC诱导的IL-13水平与FEV1改变率的关系(r=0.862和r=0.928,P〈0.01)。COPD组急性期血清和PBMC中的IL-13水平、FEV1改变率显著高于缓解期(P〈0.01),两组与正常组之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直线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急性期血清和PBMC诱导的IL-13水平与FEV1改变率的关系(r=0.396,P〉0.05和r=0.647,P〈0.01)。缓解期血清和PBMC诱导的IL-13水平与FEV1改变率的关系(r=0.347和r=0.331,P〉0.05)。结论 IL-13参与了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形成,它可能是气道高反应性形成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8.
陈真如  尹静萍 《江苏医药》1998,24(9):647-648
用体描仪对57例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进行气道阻力和最大呼气流量—容积曲线测定,结果显示:(1)随着气道阻塞程度加重,Raw逐渐增高,在中、重度组之间,Raw、PEF、V75、FEV1、FVC、VTG/TLC均有明显差异,而V(50)、V(25)、FEF(25%~75%)无明显差异;(2)Raw与FEV1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舒利迭联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呼吸衰竭临床效果。方法 84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44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仅采取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雾化吸入舒利迭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术后肺功能指标[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FEV1/FVC)、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差异。结果两组治疗后FEV1、FEV1%、FEV1/FVC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且实验组三项指标改善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同期(P〈0.05)。结论无创正压通气联合舒利迭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疗效确切,可显著改善患者肺功能,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 hs-CRP)与肺功能、血气分析的关系。方法收集海南省人民医院和琼海市人民医院2008年10月-2013年3月COPD患者85例,其中急性加重期45例( AECOPD组),COPD稳定期40例( COPD组),另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40例为正常对照组。应用Immage特定蛋白分析仪及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测定各组血清CRP的浓度,并对入选COPD患者进行肺功能和血气检查。结果 AECOPD组患者血清hs-CRP浓度显著高于COPD组和正常对照组(均P〈0.05),COPD组患者血清hs-CRP浓度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 AECOPD组患者肺功能及血气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FEV1/FVC)及氧分压(PaO2)显著低于COPD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二氧化碳分压(PaCO2)显著高于COPD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COPD组患者FEV1、FEV1/FVC及PaO2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PaCO2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 AECOPD组、COPD组患者血清hs-CRP浓度与肺功能及血气指标中的FEV1%、FEV1/FVC及PaO2均呈负相关(P〈0.05),而与PaCO2呈正相关(P〈0.05)。结论血清hs-CRP浓度可作为判断 COPD 急性加重期患者炎症反应程度的辅助诊断指标,且与患者的气流受限、肺功能下降及动脉血气分析恶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