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回顾分析50例腰椎退变性滑脱X线平片,以提高对退变性滑脱的认识。方法50例腰椎退变性滑脱全部病例常规摄片,并进行测量与统计分析。结果滑脱部位以4~5为主,占滑脱椎体90%,滑脱方向,以前滑脱占80%,后滑脱占20%,椎弓峡部和关节炎是完整的。结论X线平片对腰椎滑脱移位的程度,临床治疗及预后评估均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
刘锐 《北方药学》2012,9(8):52-53
目的:比较PLIF与TLIF两种手术方式治疗老年退变性腰椎滑脱合并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近两年收治的28例老年退变性腰椎滑脱合并腰椎管狭窄患者,分别行椎管减压+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经后路椎体间融合术(PLIF)(A组13例)和椎管减压+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加改良的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LIF)(B组15例)。结果:28例患者均达到良好的融合效果;实施PLIF患者,Prolo功能和症状评分分别为1.36和1.48;术前腰椎滑脱角为46.9%,术后恢复至14.6%。实施改良TuF患者,Prolo功能和症状评分分别为1.75和1.63;术前腰椎滑脱角为45.2%,术后恢复至26.3%。结论:应用腰椎后路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治疗老年退变性腰椎滑脱症,牢固稳定,在保持腰椎功能恢复方面,改良TLIF优于PLIF,但临床结果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MSCT诊断退变性腰椎滑脱(DLS)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6例DIS组患者及52例正常对照组患者的小关节退变情况、小关节角、小关节对称度、小关节积气及小关节形态等指标进行多层螺旋CT测量。结果66例DLS患者均有Ⅰ~Ⅱ度的椎体前滑脱,相应的椎体小关节发生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变。和对照组CT资料对比分析,DLS组小关节角明显偏向矢状位,小关节不对称率偏高,小关节积气明显,线形小关节多见,且差异显著。结论MSCT能提供详尽的腰椎形态学及密度方面的改变.具有良好的空间及密度分辨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微创经椎间孔腰椎体间融合术(TLIF)与传统开放手术(PLIF)对退变性腰椎滑脱症腰椎-骨盆矢状位参数的不同影响进行对比研究。方法90例L4单节段退变性腰椎滑脱症患者,其中传统开放手术方法进行治疗的有45例(开放组),微创经椎间孔腰椎体间融合术进行治疗的有45例(微创组),对两组在手术之前和末次随访的众参数变化进行比较,参数包括腰椎前凸角(LL)、滑脱度(SP)、骨盆入射角(PI)、骶骨倾斜角(SS)、骨盆倾斜角(PT)、腰骶角(LSA)、L1铅垂线与S1距离(LASD)以及滑脱角(SA),并分析上述参数之间相关性。结果微创组的末次随访SA(3.24±3.78)°, LL(42.83±12.89)°低于手术之前(5.98±3.84)°、(49.84±13.26)°;微创组的ΔSP是(35.37±50.68)%,明显低于开放组的(68.31±32.34)%;微创组的ΔLASD是(3.25±8.91)mm,比开放组的(-3.97±12.74)mm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之前的SP和LASD以及ΔSA和ΔLL呈正相关,ΔPT和ΔLL呈负相关。结论轻度的退变性腰椎滑脱, TLIF与PLIF都能明显复位, PLIF复位率更高。TLIF使 LL和SA减小,融合的节段出现相对后凸现象, PLIF使LASD减小,可改善矢状位的平衡。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改良经椎体间椎间植骨融合术(TLIF)联合术中椎间隙撑开提拉复位治疗伴有骨质疏松的单节段退变性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分析该术式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2月采用改良TLIF联合术中椎间隙撑开提拉复位技术治疗52例伴有骨质疏松的单节段退变性腰椎滑脱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手术前后患者腰背痛VAS和JOA评分的改善情况,评估滑脱复位及椎间融合情况.结果 全部病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25个月,平均16个月,术前、末次随访腰背痛VAS评分及JOA评分有显著变化(P<0.05);随访腰椎滑移程度术前与术后3、12个月比较有显著变化(P<0.05),滑脱复位满意;腰椎正侧位、动力位片及腰椎CT示腰椎椎间植骨融合达到临床融合标准,内固定系统无松动、拔钉、断裂.结论 改良TLIF联合术中椎间隙撑开提拉复位治疗伴有骨质疏松的单节段退变性腰椎滑脱症安全有效,患者可获得良好的功能改善.  相似文献   

6.
腰椎滑脱的MSCT诊断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腰椎滑脱的MSCT表现及临床意义。方法对107例腰椎滑脱的MS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7例腰椎滑脱中,椎弓崩裂性滑脱27例,退变性滑脱80例。所有患者的各种滑脱程度在矢状位重组图像中可以得到类似普通X线侧位片的直观显示,椎弓崩裂性滑脱在旁矢状面重建中可见直接的峡部不连征象。结论应用MSCT诊断腰椎滑脱可大大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为选择正确治疗腰椎滑脱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无脊柱滑脱的腰椎峡部裂的四种影像学诊断比较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崔健  邸军  栾广 《河北医药》2004,26(11):868-869
目的选择一种对无脊柱滑脱的腰椎峡部裂诊断率最高的影像学检查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0年7月至2003年8月收治的21例无脊柱滑脱的腰椎峡部裂患者的四种影像学检查结果,对比其诊断率。结果在21例无脊柱滑脱的腰椎峡部裂患者中,腰骶侧位片阳性率72%,腰骶双斜位片阳性率48%,普通腰椎CT阳性率9.5%,反角度CT扫描阳性率100%。结论上述四种影像学诊断方法中,反角度CT诊断率最高,腰椎侧位片比双斜位阳性率更高;反角度CT扫描不但提高诊断率,而且能更准确的显示病变部位的病理变化,可作为一种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几种内固定装置在腰5椎体滑脱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近年来腰5椎体滑脱应用三种不同内固定装置治疗的效果,包括A组(RF-Ⅱ型+椎间植骨)25例、B组(STEFFEE钢板+椎间植骨)23例和C组62例(SRS+椎间植骨)。结果三组108例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1~5年,A、B、C三组在腰椎稳定性及临床疗效方面均比较理想,但在操作方便、手术创伤、远期疗效方面,C组均优于A、B组。特别在腰骶角大的L5椎体滑脱治疗中更能突出其特点。结论SRS是治疗腰5椎体滑脱较理想的复位固定装置。  相似文献   

9.
周建鸿  祝乾清  杨光 《贵州医药》2010,34(9):822-823
退变性腰椎滑脱是指椎弓根完整的脊柱滑脱,常伴有腰椎管狭窄症,是由于长期的椎间盘、关节突、周围关节关节囊的退变而导致的椎间关节不稳,脊柱对抗剪力的能力下降,是导致腰腿痛的常见原因之一.过去仅行全椎板减压,侧隐窝松解术来治疗,虽然收到了一定的临床效果,但破坏了脊柱的稳定性,可能导致了滑脱椎体的进一步加重.自椎弓根技术应用以来,滑脱复位与植骨融合使疗效得到了明显的提高.我院从2006-12-2010-05对17例退变性腰椎滑脱症患者应用前椎板减压,横突间植骨,椎弓根系统内固定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退变性腰椎滑脱的手术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退变性腰椎滑脱(DLS)是指由于退行性变使椎体失稳,以致上位椎体在下位椎体上方向前移位,但椎弓完整无峡部崩裂,又称为"假性腰椎滑脱"。退变性滑脱的病变基础是椎间盘,在其退变的基础上,脊椎的关节突关节及其韧带发生相关的变化,出现椎间盘塌陷、腰椎的失稳与滑动、神经根的压迫,从而产生各阶段的临床症状。那些最初无神经功能损害,症状不随时间变化而加重的病例可以保守治疗,  相似文献   

11.
退变性腰椎滑脱是中老年常见病之一,其病理特征为一个腰椎体于下位椎体之上发生向前移动,而滑脱椎弓峡部是完整的。目前认为退变性腰椎滑脱的病人采用减压加融合术优于单纯减压术,但对是否应用内固定器械达到牢固融合仍存在争议。我科自1997年5月至2003年12月共收治退变性腰椎滑脱56例,其中资料完整获随访者48例,采用单纯减压加融合术者29例,采用通用脊柱内固定系统(universal spine system,USS)治疗19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究退变性腰椎滑脱症患者髓核和血清中AGEs、RAGE、sRAGE表达变化的相关性研究及其预后的关系.方法 随机选取80例退变性腰椎滑脱症患者作为试验组,选取8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对患者髓核和血清中治疗前后的AGEs,RAGE、sRAGE表达变化水平进行统计,分析退变性腰椎滑脱症患者髓核和血清中AGEs,RAGE、sRAGE表达变化的相关性及其预后的关系.结果 退变性腰椎滑脱症患者髓核和血清中AGEs,RAGE水平显著增加(P<0.05),而sRAGE水平显著降低(P<0.05);患者的髓核和血清中AGEs和RAGE表达变化水平与退变性腰椎滑脱症水平呈正相关(P<0.05),sRAGE水平与退变性腰椎滑脱症水平呈负相关(P<0.05);患者的髓核中AGEs,RAGE和sRAGE表达变化水平与血清中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 退变性腰椎滑脱症患者髓核和血清中AGEs,RAGE与病症呈正相关,sRAGE表达变化水平与病症呈负相关.髓核和血清的AGEs、RAGE和sRAGE水平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腰椎退变性侧凸合并骨质疏松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及其术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12月~2009年12月收治的28例腰椎退变性侧凸合并骨质疏松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获得2年以上随访。ODI、VAS以及患者临床特点在术前和末次随访时进行评价。评价功能恢复和影像学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术后随访结果显示VAS平均评分由术前的(8.3±1.4)分改善为末次随访的(3.6±1.1)分;ODI平均评分由术前的(56.26±9.13)分改善为末次随访的(34.13±9.15)分。患者满意度为75%。术后影像学参数包括Cobb角和椎体稳定与ODI评分满意度相关联。结论本研究表明腰椎退变性侧凸畸形合并骨质疏松患者可以通过强化椎弓根螺钉固定及椎体间和后路融合进行治疗,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4.
<正>图1 患者术前腰椎正侧位片和腰椎MRI检查影像1A 腰椎正侧位片,受伤当日腰2椎体爆裂性骨折 1B 受伤当日腰椎MRI矢状面,腰1至腰3椎体水平椎管内硬膜外腹侧血肿 1C 受伤当日腰椎MRI平扫,椎管内硬膜外腹侧血肿 1D 受伤后2天腰椎MRI矢状面,腰1至腰3椎体水平椎管内硬膜外腹侧血肿较受伤当日未见减小 1E 受伤后2天腰椎MRI平扫,椎管内硬膜外腹侧血肿较受伤当日未见减小椎管内硬膜外血肿可分为创伤性椎管内硬膜外血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绝经后女性退行性腰椎滑脱与腰椎骨密度的关系。方法选取2011年5月至2012年5月来我院门诊就诊并确诊为退行性腰椎滑脱的绝经后女性55例,年龄48~77岁,平均58岁;另选取同期50例非退行性腰椎滑脱绝经后女性患者作为对照组,年龄49。72岁,平均61岁。所有患者均行腰椎正、侧、双斜位x线检查,并测量其腰椎L1~L4椎体骨密度。结果不同腰椎滑脱程度患者间的骨密度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腰椎滑脱组与非腰椎滑脱组间的骨密度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退行性腰椎滑脱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有一定的关系,呈正相关,而滑脱严重程度与骨密度值无关。预防骨质疏松症有助于预防退行性腰椎滑脱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栾静  刘怀军 《河北医药》2010,32(24):3526-3526
膝关节退行性变是一种老年人常见的疾病,病因较复杂,临床表现较多。腰骶角的增大导致腰椎稳定性下降,从而间接引起腰椎间盘突出,腰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根可以引起膝关节疼痛。本文通过对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2009年3至11月179例膝关节退变的患者进行X线检查,通过对比、分析,旨在探讨膝关节退变患者其腰骶角值的变化规律及其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腰椎多节段退变性滑脱的生物力学稳定性差,多数人需手术治疗.我们收治9例成人多节段腰椎峡部崩裂性滑脱患者,经保守治疗无效后行后路椎弓根钉复位内固定,全椎板切除神经根减压,椎体间植骨融合治疗,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8.
王卫国  张智东  桂平 《江西医药》2008,43(11):1180-1181
目的探讨下腰椎不稳症的骨科治疗。方法50例下腰椎不稳症患者,其中腰椎峡部裂致脊椎真性滑脱患者15例,退变性腰椎不稳症患者35例。38例患者行手术治疗,包括:有限复位,内固定,植骨融合,后路椎管减压,12例患者行保守治疗。结果45例患者获随访,时间5~24个月,手术患者优良率82.5%。结论下腰椎不稳症手术治疗主要为短节段融合术,合并腰突症及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者应同时治疗,下腰椎滑脱症者还须行复位术及内固定术,内固定是手段,融合是目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选择性减压融合、椎弓根螺钉矫形术治疗严重退变性腰椎侧凸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9年3月-2011年8月收治的23例严重退变性腰椎侧凸患者,采取选择性后路减压并植骨融合、长节段椎弓根螺钉矫形固定。测量记录患者术前、首次随访和末次随访的侧凸Cobb角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 ODI),并对测量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患者术后随访18~27个月,平均21.3个月。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ODI功能评分、Cobb角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随访期间无明显矫形度的丢失和内固定失败发生。结论对严重退行性腰椎侧凸患者行选择性减压矫形内固定术疗效满意,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20.
腰椎滑脱症是腰腿痛常见原因之一,据统计占腰腿痛患者的4%~5%,常见病因有退变性及峡部裂性,常见合并症有腰椎管狭窄及腰椎间盘突出。目前治疗方法是滑脱椎体复位,马尾神经及神经根的减压,固定和植骨融合不稳定椎体。自2004年2月-2008年12月来我们应用后路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并圆周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42例,获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