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观察吞咽神经肌肉电刺激仪结合针刺及心理护理治疗脑卒中吞咽障碍效果。方法将93例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分为3组,治疗组采用电针联合并结合心理护理治疗,对照组1仅接受电刺并结合心理护理治疗,对照组2仅接受针刺并结合心理护理治疗,采用洼田实验和VFSS评定对3组疗效进行评价。结果经过1个疗程治疗3组患者吞咽障碍均有显著改善,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1和对照组2。结论应用吞咽神经肌肉电刺激仪配合针刺及心理护理能更好的治疗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  相似文献   

2.
针灸治疗卒中后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头部运动区配合颈项针刺在治疗卒中后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重庆市第九人民医院2008年6月至2010年2月间的卒中后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的患者7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分为对照组及针灸组,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用药,针灸组采用药物治疗加头部运动区配合颈项针刺治疗。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针灸组的临床治愈率及显效率明显提高(P<0.05)。结论与西医常规治疗相比,加以头部运动区配合颈项针刺治疗后显著改善卒中后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针刺联合脑康复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0年8月至2012年8月间收治的8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组(观察组)和单纯针刺治疗组(对照组),每组各40例,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经过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后吞咽障碍得到了显著缓解,治疗总有效率为85.0%,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67.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临床疗效确切,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冰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效果。方法将76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中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针刺及冰刺激训练,治疗前和治疗2疗程后分别采用洼田饮水试验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定。结果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针刺联合冰刺激治疗可明显提高脑卒中后患者的吞咽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针刺联合康复锻炼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2017年1月至2018年10月本院收治的78例中风后吞咽障碍患者分到观察组(n=39例)和对照组(n=39例),观察组患者予以针刺联合康复锻炼治疗,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康复训练治疗,采用洼田饮水试验评价两组患者的吞咽功能,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观察组及对照组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比较,P> 0.05。治疗后,观察组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P <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87%(37/3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4.36%(29/39),两组比较,P <0.05。结论在中风后吞咽障碍患者中施以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可有效缓解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对改善患者的预后及生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张欣  朱旭  张博 《中国当代医药》2015,(2):128-130,133
目的探讨针刺联合冰刺激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引起的假性延髓麻痹吞咽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8例缺血性脑卒中后假性延髓麻痹吞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内科常规处理、吞咽功能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针刺联合冰刺激治疗。比较两组的吞咽能力及肌电活动持续时间。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的吞咽能力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387,P<0.05)。治疗组治疗后的肌电活动持续时间显著短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联合冰刺激综合疗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假性延髓麻痹吞咽功能障碍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综合性吞咽训练对改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 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5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两组均给予冰刺激及针刺治疗.治疗组加用口唇运动功能训练、口腔感知觉训练、吞咽功能训练等综合康复方法.结果 经过1个月的康复训练,对治疗组和对照组进行吞咽障碍评分,采用1999年日本学者藤岛一郎吞咽疗效评价标准,治疗组吞咽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性吞咽训练对改善脑卒中吞咽障碍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吞咽障碍治疗仪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将卒中后伴吞咽障碍的76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用吞咽障碍治疗仪治疗,对照组采用选穴位针刺方法治疗。14天为一个疗程,共2个疗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饮水测试结果。结果与结论两组均能改善吞咽障碍,但吞咽障碍治疗仪的疗效优于针刺(P〈0.05)。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吞咽功能治疗仪配合针刺功能训练药物综合治疗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40例脑血管疾病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治疗组采用吞咽功能治疗仪配合针刺功能训练药物综合治疗,对照组则采用针刺常规治疗,2疗程后对比疗效。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5%,70.0%二者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吞咽功能治疗仪配合针刺功能训练药物综合治疗吞咽功能障碍得疗效优于针刺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综合性吞咽训练对改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5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两组均给予冰刺激及针刺治疗。治疗组加用口唇运动功能训练、口腔感知觉训练、吞咽功能训练等综合康复方法。结果经过1个月的康复训练,对治疗组和对照组进行吞咽障碍评分,采用1999年日本学者藤岛一郎吞咽疗效评价标准,治疗组吞咽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性吞咽训练对改善脑卒中吞咽障碍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手法配合针刺及吞咽障碍治疗仪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治疗效果。方法对6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手法、针刺通以直流电、Vitalstim吞咽障碍治疗仪,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在吞咽功能改善方面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手法配合针刺及吞咽障碍治疗仪治疗可提高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李菡  朱涛 《中国实用医药》2013,(11):235-236
目的探讨针刺配合康复训练对中风后吞咽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中风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康复训练方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针刺治疗。每组患者均治疗3个疗程,采用饮水试验评定治疗前后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配合康复训练对脑中风后吞咽障碍疗效显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卒中后发生摄食-吞咽障碍患者的急性期病情、临床表现及对近期预后指标影响。方法连续选择近期在我院住院的急性脑卒中患者159例,入选对象接受了吞咽功能检查及"卒中后发生摄食-吞咽障碍临床表现和近期预后观察表"调查,并按住院经过中是否发生吞咽障碍进行分组比较。结果 159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中,住院期间发生吞咽障碍者71例(44.65%),未发生吞咽障碍者88例(对照组)。吞咽障碍组的CT中线移位例数、急性期合并症数目、平均住院天数和OHS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出院时MMSE评分、MODS评分、NIHSS评分和MBI评分却明显低于后者(P均<0.01~0.05)。结论卒中后发生摄食-吞咽障碍患者的急性期病情较重,临床表现和近期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中西医综合法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将84例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仅给予常规的吞咽训练和低频电刺激疗法,研究组患者则给予推拿方法结合针刺疗法进行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5天。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洼田氏饮水试验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洼田氏饮水试验评分无显著差异( 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洼田氏饮水试验评分均显著降低(P<0.01),且研究组患者的洼田氏饮水试验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t=1.862,P<0.05)。研究组治疗有效率为95.2%,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81.0%,研究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4.086,P<0.05)。结论中西医综合疗法治疗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疗效显著,可显著改善洼田氏饮水试验评分,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对双侧半球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明确tDCS对吞咽区的刺激对吞咽障碍的治疗作用。方法:将24例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t DCS组和对照组各12例,实验组进行t DCS组脑皮质的吞咽区t DCS治疗,而对照组进行t DCS假刺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的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吞咽障碍严重程度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实验组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皮质吞咽区tDCS治疗,可以更为明显地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为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手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64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综合护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96.88%,明显高于对照组75.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吸入性肺炎发生率为6.25%,对照组为15.63%,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改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从而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肌肉效贴联合味觉温度刺激改善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的效果。方法 纳入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收治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给予吞咽功能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肌肉效贴联合味觉温度刺激干预,比较2组的干预效果。结果 干预后,2组标准吞咽功能评定量表评分低于干预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2组藤岛一郎吞咽困难分级量表评分高于干预前,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2组负性情绪评分低于干预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2组吞咽障碍患者生活质量量表评分高于干预前,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6.98%低于对照组的27.91%(P<0.05)。结论 肌肉效贴联合味觉温度刺激,可改善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减轻患者负性情绪和并发症发生率,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针灸结合吞咽言语诊治仪治疗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采用针灸疗法和吞咽言语诊治仪相结合治疗的患者作为治疗组,单纯采用针灸疗法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后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均能改善吞咽障碍,但针刺结合吞咽言语治疗仪的疗效优于针灸治疗组。结论针灸结合吞咽言语诊治仪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能明显提高吞咽功能,且吞咽言语治疗仪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疗效显著,无痛苦,患者易于接受,大大缩短了住院时间,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康复训练及营养支持治疗的疗效.方法 36例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经评分存在营养风险,20例归入实验组进行康复护理及营养支持,16例行神经科常规护理作为对照组.结果 试验组经康复护理后吞咽功能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经营养支持,住院天数较对照组缩短(P<0.01),试验组住院期间并发症的发生率及体重改变均小于对照组.结论对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患者行康复训练及营养支持可改善患者的预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普通针刺联合中医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伴有吞咽功能障碍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1月至2022年6月我院康复科收治88例脑卒中后合并吞咽功能障碍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44例。观察组采用针刺结合康复训练,对照组仅采用康复训练,均为每日1次,每周5次,共治疗4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洼田饮水试验分级、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SSA)评分、总有效率。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饮水试验分级对比经Mann-Whitney U检验后证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饮水试验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SSA评分与治疗前相比显著下降(P <0.05)。在疗程结束后,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3.18%,对照组为81.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应用普通针刺联合中医康复训练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