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对 5 76例大肠息肉的内镜下及病理特点分析 ,探讨内镜下切除大肠息肉病理检查对早期大肠癌的诊断和治疗价值。 5 76例大肠息肉中伴有不典型增生者 81例 ( 1 4.1 % ) ,癌变者 3 7例 ( 6.4% )。癌变部位以直肠和乙状结肠多见 ( 78.4% ) ,腺瘤息肉癌变率为1 6.3 % ,其中绒毛状腺瘤癌变率为 3 1 .3 % ,而炎性息肉癌变仅 1例 ( 0 .3 % )。大于 2 cm息肉癌变率为 3 1 .4% ,无蒂息肉癌变率达 5 7.1 %。因此 ,对较大、无蒂或腺瘤性大肠息肉 ,应早期内镜下切除及病理检查 ,以便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结直肠非腺瘤性息肉与息肉病的内镜、病理组织学特征与结直肠息肉癌变的相关因素。方法:对结肠镜检出的结直肠非腺瘤性息肉、息肉病患者内镜和病理组织学资料进行分析。结果:8226例肠镜检查出息肉病例891例(1298枚),检出率10.83%,其中非腺瘤性息肉与息肉病488例(715枚),检出率5.93%,化生性息肉210例239枚,化生性息肉病11例61枚,炎性息肉166例210枚,炎性息肉病9例51枚,幼年性息肉75例81枚,幼年性息肉病4例23枚,Peutz-Jeghers息肉4例7枚,Peutz-Jeghers息肉病9例43枚。息肉多见直肠,化生性息肉、炎性息肉以<1.0cm最多见,幼年性息肉以1.0~2.0cm最多,4例幼年性息肉病中1例随访2年后,一枚最大的息肉(3.0×2.5cm)出现癌变,9例Peutz-Jeghers息肉病患者行内镜下息肉摘除术,送检已切息肉,发现3例部分息肉粘膜呈腺瘤样增生伴高级别上皮内瘤样变。结论:结直肠非腺瘤性息肉病具有恶变潜能,随着息肉体积增大,数量增加癌变率递增,大肠镜检查息肉病患者应多部位活检,并定期随访,尽可能予以息肉切除。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大肠息肉的好发年龄、肠镜下表现和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1年1月因腹泻、腹痛、腹部不适等症状于北京朝阳医院内镜中心接受电子结肠镜检查的4800例患者,其中发现大肠息肉者590例。对此590例大肠息肉患者的内镜资料和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肠镜检查大肠息肉的检出率为12.3%(590/4800),其中单发息肉430例(8.96%),多发息肉160例(3.33%),共1128枚息肉。患者年龄8~90岁,平均(48.6±10.3)岁,其中﹥50岁者375例(63.6%)。1128枚息肉中有730枚(64.7%)发生于直肠和乙状结肠;大肠息肉直径﹥2cm有88枚,其中有51枚发生了癌变,癌变率为58%。病理检查:1128枚息肉中716枚为腺瘤性息肉,占63.5%,其中有95枚为癌变息肉,息肉癌变率为8.4%(95/1128)。结论肠镜检查患者中大肠息肉的检出率为12.3%;50岁以上为大肠息肉的好发年龄;好发部位是直肠和乙状结肠;大肠息肉﹥2.0cm者癌变率高;大肠息肉病理多表现为腺瘤性息肉,息肉体积大、绒毛成分含量高及不典型增生重者容易癌变。对年龄超过50岁者建议做肠镜检查,病理诊断为腺瘤性息肉者应给予肠镜下切除治疗。  相似文献   

4.
路亮  许建明  韦俊超 《安徽医学》2008,29(1):29-30,36
目的研究大肠息肉癌变过程中的相关因素,总结高危性腺瘤的内镜及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研究266例大肠息肉的内镜下表现,临床病理特点及癌变的相关因素,对部分患者进行了内镜下治疗及随访。结果266例大肠息肉中,增生性息肉38例、炎性息肉64例,均未发现癌变病例,腺瘤性息肉164例,其中癌变21例,直径1.1-2.0cm及〉2.0cm的腺瘤癌变率高于直径≤1.0cm的腺瘤(P〈0.05),绒毛状腺瘤的癌变率高于混合性腺瘤(P〈0.05)及管状腺瘤(P〈0.05),颗数≥3的腺瘤癌变率高于1颗及2颗的腺瘤(P〈0.05),有蒂腺瘤、亚蒂腺瘤及无蒂腺瘤的癌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直径〉1.0cm的腺瘤、绒毛状腺瘤和颗数≥3的腺瘤为高危性腺瘤,应加强对此类患者的内镜下治疗及随访,直径≤1.0cm腺瘤、管状腺瘤、1颗及2颗的腺瘤为低危性腺瘤,可根据肠镜检查结果进行随访,增生性息肉、炎性息肉可不常规随访。  相似文献   

5.
本组收集我院2003年1月~2005年12月经电子结肠镜检查359例,检出大肠息肉88例,检出率24%。本文分析88例大肠息肉的病理特征和内镜治疗结果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88例中,男66例,女22例,年龄23~82岁,平均53.6岁。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便血。2内镜检查息肉分布:直肠39例,乙状结肠12例,降结肠6例,横结肠21例,升结肠8例,盲肠2例。息肉形态:有蒂6例,亚蒂8例,无蒂74例。息肉数目:1枚68例,多发息肉20例。息肉最小0.3 cm×0.3 em,最大2.5 cm×3.5 cm。大肠息肉的部位分布与息肉性质的关系见表1,大肠腺瘤的大小与癌变关系见表2。3病理结果炎性息肉23…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大肠息肉的好发年龄、肠镜下表现和病理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1年1月因腹泻、腹痛、腹部不适等症状于北京朝阳医院内镜中心接受电子结肠镜检查的4800例患者,其中发现大肠息肉者590例.对此590例大肠息肉患者的内镜资料和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肠镜检查大肠息肉的检出率为12.3% (590/4800),其中单发息肉430例(8.96%),多发息肉160例(3.33%),共1128枚息肉.患者年龄8~90岁,平均(48.6±10.3)岁,其中>50岁者375例(63.6%).1128枚息肉中有730枚(64.7%)发生于直肠和乙状结肠;大肠息肉直径> 2cm有88枚,其中有51枚发生了癌变,癌变率为58%.病理检查:1128枚息肉中716枚为腺瘤性息肉,占63.5%,其中有95枚为癌变息肉,息肉癌变率为8.4%(95/1128).结论 肠镜检查患者中大肠息肉的检出率为12.3%;50岁以上为大肠息肉的好发年龄;好发部位是直肠和乙状结肠;大肠息肉> 2.0 cm者癌变率高;大肠息肉病理多表现为腺瘤性息肉,息肉体积大、绒毛成分含量高及不典型增生重者容易癌变.对年龄超过50岁者建议做肠镜检查,病理诊断为腺瘤性息肉者应给予肠镜下切除治疗.  相似文献   

7.
王翠筠  支双芬 《微创医学》2001,20(5):619-620
1995年1月至2000年8月,我院内镜室行纤维及电子大肠镜检查共1681例,共发现大肠息肉284例453个,检出率为16.89%.对223例行内镜下息肉摘除术,共摘除息肉385个,现将结果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 284例大肠息肉患者,男170例,女114例,男女之比为1.49∶1,年龄34~79岁,平均年龄56.5岁,息肉直径0.5~4cm,单发198例,多发86例.有蒂183个,亚蒂122个,无蒂148个.检出息肉分布情况见表1 1.2 病理结果管状腺瘤198个,绒毛状腺瘤45个,绒毛管状腺瘤 21个,炎性息肉 164个,增生性息肉22个,幼年性肉3个.13个癌变息肉,均为腺瘤.其中直径大于2cm的无蒂息肉为8个,占61.54%,各种腺瘤癌变情况见表2.  相似文献   

8.
武成   《中国医学工程》2013,(2):125-125
目的探讨应用内镜治疗大肠巨大息肉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我院2010年3月-2012年3月期间行电子肠镜检查发现的116例患者的124枚大肠巨大息肉进行内镜下治疗,将切除病变取出送病理检查,术后电子肠镜随访。结果本组116例病例共124枚息肉,带蒂息肉84例,其中62例经圈套器直接套扎切除,22例经圈套器分次套扎切除,切除标本病理检查后发现癌变者4例,后追加行根治术。无蒂息肉32例,其中有25例经圈套器直接套扎切除,另7例使用注射针在息肉基底部注射生理盐水后切除,切除标本病理检查后发现癌变者2例,后追加行根治术。本组病例术后复查电子肠镜,4例复发或出现新生息肉予以再次电切,未发现癌变病例。本组病例术中出血者8例,经电凝术或喷洒注射止血药后止血成功,无术后迟发型出血者。术后病理诊断腺瘤样息肉恶变者6枚,癌变率为4.8%。结论内镜下治疗大肠巨大息肉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为观察果胶铋对肠道粘膜的保护及细胞修复作用 ,对 4 8例乙状结肠下段、直肠息肉采用内镜微波治疗后予果胶铋保留灌肠 ,效果满意 ,兹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4 8例均为乙、直肠息肉住院患者 ,其中男 2 1例 ,女 2 7例 ,年龄 12~ 75岁 ,平均 4 2 .6岁 ;乙状结肠下段息肉 2 8例 ,直肠息肉 2 0例 ;单发息肉 4 2例 ,多发息肉 6例 ,最多 1例 4枚 ;广基 2 1枚 ,亚蒂 2 4枚 ,有蒂 11枚 ,共 5 6枚 ;息肉直径 >1.0~ 2 .0cm 4 8枚 ,>2 .0cm 8枚 ,最大 2 .8cm ;组织病理学检查 :腺瘤性息肉 15枚 ,增生性息肉 2 7枚 ,炎症性息肉 11枚 ,…  相似文献   

10.
大肠息肉内镜表现与病理特征及恶变关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大肠息肉的内镜下表现与病理特征及其恶变的关系。方法:对门诊患者大肠镜普查发现的361例大肠息肉的内镜及病理特征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息肉恶变42例42枚(10.5%)。息肉≤5mm者无恶变,6-9mm者恶变率0.9%,10-19mm者恶变率11.8%,≥20mm者恶变率38.5%;腺癌性息肉恶变率9.7%,增生性息肉恶率4.5%,80例炎性息肉有1例恶变。绒毛状腺瘤性息肉是息肉恶变的高危因素,恶变率(19/80)23.8%;恶变的息肉内镜下均表现为宽蒂或无蒂,表达充血或糜烂。结论:息肉恶变与其大小、形态和组织病理类型相关,腺瘤性息肉体积越大,绒毛状结构越多,癌变机会越高;增生性息肉、炎性息肉亦有恶变;大肠息肉不论大小、性质应尽可能予以切除。  相似文献   

11.
杨海发 《中国民康医学》2012,(19):2380-2381
目的:探讨内镜下单环尼龙绳套扎及透明帽辅助高频电切除(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 cap,EMRC)消化道大息肉及平坦型息肉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经内镜下活检证实为消化道息肉49例58枚息肉,46枚为有蒂大息肉均行尼龙绳套扎联合高频电切除,12枚为平坦型息肉,其中10枚抬起征阳性,行内镜透明帽辅助黏膜切除治疗,2例单发平坦息肉非抬起征阳性,行手术治疗。结果:本组49例58枚息肉中56枚一次性完全切除,完全切除率96.55%(56/58),2例单发平坦型息肉非抬举征阳性者转外科手术治疗,术后病理均为腺癌。完全切除病灶再次病理检查53枚息肉均为良性病变,其中20枚伴轻度异型增生,3枚为腺瘤性息肉顶部部分癌变。4枚息肉术中出血,经内镜止血成功,未发生穿孔、感染等并发症。1月后复查内镜,所有病例创面愈合,3例腺瘤部分癌变者随访延迟12个月无复发。结论:内镜下尼龙绳套扎及透明帽辅助高频电切除消化道大息肉及平坦型息肉是一种创伤小,切除完整,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结肠息肉的临床、病理及内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结肠息肉的好发部位、大小、临床表现、病理特征与息肉癌变的相关因素。方法对4326例电子结肠镜中检出的528例结肠息肉患者的临床表现、内镜资料及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结肠息肉检出率为12.21%,64.64%发生于直肠和乙状结肠,好发年龄为51~70岁,病理类型以腺瘤性息肉为主,占51.11%,84枚癌变息肉均为腺瘤性息肉,息肉癌变率为7.75%。结论结肠息肉好发于直肠、乙状结肠,腺瘤性息肉易癌变,其恶变与体积大小、绒毛成分含量及不典型增生的程度有关,对内镜下发现的息肉,如无禁忌证,均应摘除。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息肉恶变的病理与内镜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0年内电子结肠镜检出的大肠息肉的部位、大小、形态、病理及内镜特征与癌变关系分析。结果4197例肠镜检查中检出大肠息肉718例(944枚),检出率为17.11%,腺瘤性息肉占75.94%,癌变47例,总癌变率为6.75%,其中管状腺瘤510侧,绒毛管状腺瘤141例,绒毛状腺瘤47例;增生性息肉占20.02%;炎性息肉占6.04%。息肉分布以直肠、乙状结肠和升结肠为最多;息肉癌变均为腺瘤性息肉,腺瘤体积越大、呈分叶或菜花状、无蒂或广基、含绒毛成分多者越易发生癌变。结论腺瘤癌变与体积大小、形态、绒毛成分含量及不典型增生的递增等因素相关,息肉不论大小均应切除,掌握息肉的癌变特征,对提高大肠息肉恶变的检出率、降低进展癌的发生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796例大肠息肉的临床、内镜及病理观察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大肠息肉患者的年龄,息肉的发生部位、大小和息肉的病理类型以及息肉癌变的相关规律。方法:对电子肠镜检查中检出的大肠息肉患者的临床表现、内镜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在7276例肠镜检查患者中,发现大肠息肉796例,其中男性521例,女性275例,检出率10.94%;年龄30~69岁占82.29%;腺瘤性、炎性、增生性、幼年性息肉分别占43.84%,42.09%,11.06%,1.51%;息肉部位分别为盲肠3.29%、升结肠11.88%,横结肠4.89%,降结肠11.58%,乙状结肠26.05%,直肠42.32%。796例中有35例发生癌变,癌变率4.4%。绒毛状腺瘤、混合性腺瘤、管状腺瘤癌变率为29.73%,11.11%,4.86%;息肉直径≤0.5cm,未发现癌变;0.6~1.0cm,癌变率1.3%;1.1~1.9cm,癌变率7.4%;≥2.0cm,癌变率25.6%。结论:30~69岁大肠息肉发病率较高,男性较女性更易患大肠息肉;息肉好发部位为左半结肠;病理类型以腺瘤性息肉、炎性息肉较常见;左半结肠息肉、直径≥2.0cm息肉、绒毛状腺瘤容易癌变;大肠息肉不论大小应尽可能予以切除,全瘤送检。内镜切除大肠息肉可预防息肉癌变。  相似文献   

15.
20 0 1年 9月至 2 0 0 2年 2月 ,我院开展内镜下射频治疗大肠息肉 2 7例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 临床资料 本组 2 7例 ,男 1 5例 ,女 1 2例 ,年龄 1 5~ 71岁 ,平均 48岁。息肉部位 :直肠 1 8例 ,乙状结肠 2例 ,降结肠 3例 ,横结肠 5例 ,升结肠 4例。大小 :直径 <0 .5 cm2 5枚 ,0 .6~ 1 .0 cm1 1枚 ,1 .1~ 1 .5 cm 1枚 ,1 .5~ 2 .0 cm3枚 ,共检出息肉 40枚。单发息肉 2 3例 ,多发息肉 4例 ,最多 1例 1 0枚。按山田分类 :广基 ( 、 ) 1 4枚 ,亚蒂 ( ) 1 6枚 ,有蒂 ( ) 1 0枚。病理类型 :腺瘤 2 5枚 (管状 2 0枚 ,绒毛状 4枚 ,…  相似文献   

16.
结肠息肉为常见病变 ,腺瘤性息肉有恶变倾向 ,备受临床及内镜医师关注。现统计 31 6例 (62 4个 )结肠息肉内镜下治疗结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31 6例病人有不同程度腹痛、排便次数增多、血便等症状。结肠镜检查诊断为结肠息肉 ,病理诊断为良性息肉。男性 1 85例。女性 1 31例。单发 1 0 4例 ,多发 2 1 2例。息肉大小 :<1cm 40 6枚 ,1~ 2cm 1 90枚 ,≥ 2 .1cm 2 8枚。息肉形状按山田分类 :Ⅰ型 83个、Ⅱ型 2 2 5个、Ⅲ型 2 0 7个、Ⅳ 1 0 9个。结肠息肉分布如下 :盲肠 31 (5 % ) ,升结肠 42 (6 9% ) ,肝曲2 4 (3 7% ) ,横结肠 2 3(3 …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胃腺瘤性息肉的内镜和病理特点,探讨其癌变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总结北京大学第三医院2005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的胃腺瘤性息肉患者的内镜和病理特点,并分析癌变的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胃腺瘤性息肉患者125例,女性占51.20%,平均年龄为(66.7±12.3)岁,≥65岁的患者占64.80%,<45岁者仅占5.60%。腺瘤性息肉多分布在胃体和胃窦,分别占40.80%和32.80%,以单发(90.40%)、无蒂(76.81%)为主。65.94%的腺瘤性息肉直径≤1.0 cm。23.20%(29/125)的患者合并增生性息肉和/或胃底腺息肉,其中,合并多发息肉者占58.62%(17/29),1.60%(2/125)的患者同时存在两种病理类型的息肉,1.60%(2/125)的患者伴发G1期的胃神经内分泌肿瘤。13.60%(17/125)的腺瘤性息肉患者伴发胃癌,以进展期(70.59%)、未分化型(66.67%)癌为主。伴发低级别上皮内瘤变者为18.40%(23/125)。52.80%的背景胃黏膜是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生,自身免疫性胃炎占11.20%。幽门螺杆菌的阳性率为21.60%。胃腺瘤性息肉的癌变率为20.80%(26/125),癌变以分化型为主,但有的癌变为印戒细胞癌。直径>1.0 cm(OR=5.092,95%CI: 1.447~17.923,P=0.011)、表面形态不平伴有糜烂(OR=13.749,95%CI: 1.072~176.339,P=0.044)是癌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胃腺瘤性息肉伴发胃癌的比例高、癌变率高,直径和表面形态是癌变的独立危险因素。内镜检查时应重视内镜下息肉病理类型的鉴别,并重视全胃黏膜的评估。  相似文献   

18.
本院近 2年来在胃镜下行微波及高频电切治疗胃息肉38例 ,5 2枚疗效确切 ,现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38例中 ,男 2 8例 ,女 10例 ,年龄 2 0 - 76岁 ,平均年龄 4 8岁。病理检查 :腺瘤样息肉 10例 ,乳头状息肉 4例 ,增生性息肉 18例 ,炎性息肉 6例。 38例息肉病人共发现息肉 5 2枚。直径 <1.0cm者 2 8枚 (5 3.85 % ) ,1.1- 2 .0cm者 16枚 (30 .77% ) ,>2 .1cm者 8枚 (15 .38% )。分布在胃底 16枚 ,胃体 15枚 ,胃窦 2 1枚。息肉无蒂 2 6枚 (5 0 % ) ,亚蒂 16枚 (30 .77% ) ,有蒂 10枚 (19.2 3% )。1.2 治疗方法 :术前化验…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大肠息肉患者的年龄、息肉发生部位、大小和息肉病理类型及癌变的相关规律。方法分析我院2005年1月-2010年12月电子肠镜检查中检出的大肠息肉患者的临床表现、内镜特点及病理资料。结果在4 630例肠镜检查患者中,发现大肠息肉824例,检出率为18%,其中,腺瘤性息肉495例,占60.1%;炎症性息肉193例,占23.4%;增生性息肉125例,占15.2%;幼年性息肉11例,占1.3%。不同病理分型的息肉分布部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混合性腺瘤平均直径明显大于绒毛状腺瘤和管状腺瘤。本组共有25例息肉发生癌变,癌变率为3.03%。癌变患者息肉病理组织学均为腺瘤型,直径≥1.1 cm者21例,占84%。结论中老年人大肠息肉发病率较高;病理类型以腺瘤性息肉、炎症性息肉较常见;息肉直径≥1.1 cm或混合性腺瘤容易癌变;建议要重视36岁以后人群的肠镜检查。  相似文献   

20.
高频电刀切除结肠息肉7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平 《当代医学》2011,17(25):41-42
目的探讨内镜下高频电切结肠息肉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对75例结肠息肉患者共109枚息肉进行高频电切除术,其中对2.0cm~4.0cm的息肉及〉1.0cm的无蒂息肉先在病变基底部的粘膜下层分点注射1:1000的去甲肾上腺素生理盐水溶液,使病变明显隆起,然后在内镜下用圈套器切除。结果 75例患者共检查发现息肉109枚,单发息肉59例;2枚息肉8例;3枚息肉5例;5枚息肉的2例;9枚息肉1例。无蒂息肉31枚;有蒂息肉78枚;0.5cm~0.9cm的息肉61枚,1.0cm~1.9cm的息肉36枚;2.0cm~3.0cm的息肉12枚。病理证实腺瘤性息肉48枚、炎性息肉42枚、增生性息肉19枚。本组未发生出血或穿孔等并发症。半年后随访病例56例、一年后随访病例42例,均未发现有复发。结论内镜下治疗结肠息肉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