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价抗环瓜氨酸肽(Cyclic Citrullinated Peptides,CCP)抗体在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血清标本279例,包括120例RA患者,79例非RA自身免疫病患者,80例健康对照血清。检测抗CCP抗体、抗角蛋白抗体(antikeratin antibody,AKA)和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 factor,RF)比较其敏感性与特异性。结果抗CCP、AKA、RF的敏感性分别为73.3%、52.5%、78.3%。特异性分别为94.9%、91.2%、60.8%。抗CCP抗体敏感性与R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特异性高于AKA,且显著高于RF,抗CCP抗体与AKA联合诊断RA时,敏感度由73.3%提高到84%,且保持高特异性。结论抗CCP抗体在RA的诊断中具有敏感性好、特异性高,有很好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杭州地区成年女性抗核抗体(ANA)、抗核抗体谱(ANAs)特异性抗体的阳性分布趋势及临床价值。方法 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检测15 317例成年女性血清中的ANA,免疫印迹法(LIA)检测ANAs,结合临床资料分析IIF-ANA和LIA-ANAs在不同年龄、不同疾病中的阳性分布趋势及临床价值。结果 杭州地区成年女性IIFANA阳性率为32.25%,LIA-ANAs阳性率为12.99%,IIF-ANA和LIA-ANA检测结果的总体符合率为79.26%。在ANAs中,阳性率最高的指标为R0-52和SS-A抗体,分别为6.08%和6.00%; IIF-ANA和LIA-ANAs的阳性率在≥40岁组患者中最高(P <0.01)。ANA在自身免疫性肝炎(AIH)、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和肌炎(PM)中阳性率最高,ANAs中的各类特异性抗体在SLE、类风湿关节炎(RA)、干燥综合征(SS)、系统性硬皮病(SSc)、肌炎(PM)、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混合性结缔组织病(MCTD)中阳性率有差异。结论 杭州地区成年女性ANA和ANAs阳性率较高,各类特异性抗体主要存在于SLE...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析抗核抗体(ANA)联合抗核抗体谱(ANAs)检测在自身免疫性疾病诊断和筛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7年5月至2018年7月本院接收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AID)60例纳入研究组,将同期健康体检人员60例纳入对照组。研究对象均进行ANA联合ANAs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系统性硬化病(PSS)、混合性结缔组织病(MCTD)、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干燥综合征(SS)、类风湿性关节炎(RA)、系统性红斑狼疮(SLE)阳性检出率分别为50%、60%、50%、66.67%、23.81%及81.67%,对照组阳性检出率为0.00%,组间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AID疾病患者ANAs阳性检出率不同。结论ANA在诊断AID方面具有较高的敏感性,而ANAs特异性较好,两者联合检测可提高AID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就诊儿童患者抗核抗体谱阳性分布趋势。方法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为ANA筛查试验、免疫印迹法(LIA)为ANAs确认试验,检测1544例就诊患儿的抗核抗体谱。结果1544例患儿IIF-ANA总阳性率为8.5%,其中AID组阳性率(67.8%)明显高于对照组(6.2%)(P<0.05)。女性患儿IIF-ANA阳性率(10.7%)明显高于男性患儿(6.9%)(P<0.05),且以女性11岁~16岁最高(24.6%)(P<0.05)。AID组中,IIF-ANA、抗Sm、抗组蛋白、抗ds DNA、抗NUC阳性率随患儿年龄的增加而升高(P<0.05),而其他几种自身抗体在不同年龄患儿中的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IF-ANA^+/LIA-ANAs^+组83例,IIF-ANA^+/LIA-ANAs^-组49例,IIF-ANA^-/LIAANAs^-组1412例,IIF-ANA^-/LIA-ANAs^+组46例。结论就诊儿童患者IIF-ANA阳性率存在性别和年龄差异,多见于年长的女性患儿。抗核抗体谱中部分自身抗体随患儿年龄的增加而升高。IIF-ANA与LIA-ANAs中的自身抗体多见于AID患儿,但其他疾病也会出现,实验室最好同时进行筛查试验和确认试验。  相似文献   

5.
在日常生活中,有人一提起"风湿"就"色变",认为"风湿病是不死的癌症","得了风湿病就会残疾"。还有一些人甚至错误地认为"风湿病分风湿和类风湿两种,抗‘O’和类风湿因子高可分别诊断风湿和类风湿","狼疮是脸上长斑的传染病"等。人们的这些错误观念和认识,使江湖郎中有了生存的土壤,他们自制  相似文献   

6.
陈敏  李明  刘小伟  赵晶  龚伟 《医疗装备》2023,(11):48-51
目的 探究抗突变型瓜氨酸波形蛋白(MCV)抗体在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9年8月至2021年7月吉安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纳入类风湿关节炎组,另选择同期吉安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40例骨关节炎患者纳入骨关节炎组。采集所有参检者的静脉血,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抗类风湿关节炎(RA)33抗体、抗MCV抗体,应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测定类风湿因子(RF)。对比两组抗CCP抗体、抗RA33抗体、抗MCV抗体、RF水平;比较两组抗CCP抗体、抗RA33抗体、抗MCV抗体、RF单项及联合检测的阳性检出率;分析抗CCP抗体、抗RA33抗体、抗MCV抗体、RF单项及联合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中的诊断价值。结果 类风湿关节炎组抗CCP抗体、抗RA33抗体、抗MCV抗体、RF水平均高于骨关节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类风湿关节炎组抗CCP抗体、抗RA33抗体、抗MCV抗体、RF单项及联合检测的阳性检出率均高于骨关节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检测的灵敏度高于抗CCP抗体、抗RA33抗体、RF单项检测,...  相似文献   

7.
李金文  刘毅  赵莉 《中国卫生产业》2013,(22):106-106,108
目的分析抗角蛋白抗体对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6月—2012年6月在该院就诊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100例,将其设为观察组,选择30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患者血清中的抗角蛋白抗体和类风湿因子,抗角蛋白抗体以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类风湿因子以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对比二者单独检测与联合检测对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意义。结果观察组患者抗角蛋白抗体与类风湿因子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二者联合检测使敏感性略有降低,但特异性达100.0%,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角蛋白抗体与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关节侵蚀有密切的关系,类风湿结节、C反应蛋白、抗角蛋白抗体是类风湿性关节炎关节侵蚀的重要因素,抗角蛋白抗体与类风湿因子联合检测能够有效提高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比采用抗核抗体、抗核抗体谱联合检测在自身免疫性疾病诊断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期间于本院接收的200例确诊为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抗核抗体检测、抗核抗体谱检测、抗核抗体联合抗核抗体谱检测结果,比较上述三种检测方法在自身免疫性疾病诊断中的准确率.结果:经分析,...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抗角蛋白抗体(AKA)和类风湿性关节炎因子(RF)在类风湿性关节炎(RA)诊断中的意义。方法:127例RA患者、80例其他疾病患者和40例健康对照组血清检测上述项目,比较单独或联合检测对诊断RA的评价。结果:抗CCP、AKA阳性均出现于RA组,但也出现于其他疾病者组,RF除出现于上述两组外,还出现于健康对照组;故单独一项诊断RA,特异性很低。三种抗体联合检测诊断RA组,特异性可达到98.33%。结论:抗CCP、AKA、RF联合检测有利于诊断RA。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抗核抗体(ANA)及抗核抗体谱(ANAs)诊断自身免疫疾病的可行性。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5月就诊的135例自身免疫疾病患者,根据临床诊断分为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组45例,类风湿性关节炎(RA)组45例,混合型结缔组织(MCTD)组45例。分析ANA及ANAs在不同疾病组中的分布情况,并分析ANA荧光型及ANAs不同抗体组合在各疾病组中的表达情况,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种方法对SLE、RA敏感性最高(P﹤0.05),可以有效地对其诊断。而两种方法诊断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抗n RNP抗体对SLE测定无效,抗sm抗体只对SLE敏感,抗SS-A抗体可有效地测定3种疾病,抗SS-B抗体对RA测定无效,抗核小体抗体、抗组蛋白抗体只对SLE测定有效。结论不同抗体的使用可有效地诊断各组不同的疾病,ANA及ANAs在不同免疫疾病中表达的特殊性及针对性可为该病的诊疗提供更多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郭琳嘉 《中国保健》2009,(17):804-805
目的:探讨血清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在类风湿性关节炎(RA)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50例RA患者和50例正常对照的血清ANCA。结果:50例RA患者中,35例ANCA阳性,阳性率为70%,其中核周型(P—ANCA)21例,阳性率为42%,胞浆型(C—ANCA)14例,阳性率为28%;50例正常对照者无一例ANCA阳性。RA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ANCA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ANCA参与了类风湿性关节炎(RA)血管病变的发病机制,可作为RA的辅助诊断指标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在类风湿关节炎(RA)中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查阅353例资料完整的风湿病患者的住院病历,其中RA患者259例(RA组),非RA患者94例(非RA组).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检测抗CCP IgG型抗体,类风湿因子(RF)检测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计算抗CCP抗体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并对两组患者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RA组:259例RA中抗CCP抗体阳性率为95.75%,RF阳性率为74.90%;抗CCP抗体与RF共阳性188例,抗CCP抗体阳性而RF阴性者60例,抗CCP抗体特异度为95.74%,敏感度为71.39%.非RA组:抗CCP抗体阳性4例;RF阳性27例.结论 联合检测抗CCP抗体、RF有利于早期确诊;抗CCP抗体是区别类风湿关节炎与其他关节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成年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相关性血管炎患者贫血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72例成年ANCA相关性血管炎患者临床资料,患者根据年龄分成中青年(< 65岁)组(43例)及老年(≥65岁)组(29例);应用Logistic分析探讨发生贫血的危险因素.结果 在72例成年ANCA相关性血管炎患者中,47例(65.3%)出现贫血,中青年组贫血发生率为55.8%(24/43),老年组贫血发生率为79.3%(23/29),老年组贫血发生率明显高于中青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校正其他混杂因素后,年龄(每增加10年,OR=1.23,95% CI 1.12~ 1.95,P=0.001)、糖尿病(OR=1.34,95%CI 1.14~ 1.89,P=0.013)及大量蛋白尿(OR=1.11,95% CI 1.05~1.76,P=0.011)是总体ANCA相关性血管炎患者发生贫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老年ANCA相关性血管炎贫血发生率要明显高于中青年患者;治疗前年龄(每增加10年)、糖尿病及大量蛋白尿是成年ANCA相关性血管炎患者发生贫血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类风湿因子(RF)、抗Sa抗体检测对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72例RA患者组,115例自身免疫性疾病组和102例正常对照组人群血清进行同时测定RF(速率散射比浊法)、抗CCP抗体(ELISA法)和抗Sa抗体(免疫印迹法),并对三者之间检测的一致性以及与其他临床指标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 RF、抗CCP抗体和抗Sa抗体对RA的敏感性分别为83.3%、80.6%和33.3%,特异性分别为83.4%、97.2%和98.6%.三种指标两两联合检测对RA的诊断都具有较好的特异性,而敏感性以抗CCP抗体+RF最高(77.8%). 结论抗CCP抗体和抗Sa抗体均是RA特异性血清学指标,但两者与RF可相互补充,选择适当的指标联合检测有助于RA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5.
鲁端 《健康生活》2014,(10):20-20
康医生:我妹妹今年45岁。十年前,她突然出现手指肿胀、疼痛,拍X光片、查抗O和类风湿因子等多项检查均正常,曾按类风湿关节炎治疗效果不佳。十余年来,她的病情不断反复并有加重的趋势,现已累及双手指及手背,疼痛、脚胀多在夜间发生,白天会自行缓解,经2~3天自行消失,肿痛消失后手指活动自如。  相似文献   

16.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是一种与免疫、遗传、感染、内分泌、环境等多种因素相关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累及外分泌腺体,表现为大量淋巴细胞浸润、腺体导管腔扩张和狭窄等.若延误最佳治疗时机可累及全身多系统、多脏器,临床诊断的准确性对于pSS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对于pSS的诊断主要依靠唇腺活检、腮腺造影等有创检查结合主要临...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可用于类风湿关节炎(RA)早期诊断的自身抗体。方法对60例早期RA患者(RA组)、65例非RA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非RA组)和60例正常对照者(正常对照组)的血清APF和RF进行了测定比较。结果RA组中APF阳陛50例,阳性率83.3%。APF的特异性为100%,RF的特异性为86.2%。经统计学处理,APF的特异性显著高于RF的特异性(P〈0.01)。结论APF是RA的特异性血清指标,对RA的早期诊断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中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及抗核抗体(ANA)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技术(IIF)检测并回顾性分析84例SLE患者和52例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血清ANCA阳性率及荧光免疫模型,同时采用酶标免疫吸附法(ELISA)进行抗核抗体(ANA)检测。结果:84例SLE患者中,ANCA阳性28例(33.3%),正常对照组无ANCA阳性。28例AN-CA阳性组中,狼疮活动18例(64%),56例ANCA阴性组中狼疮活动22例(39.3%),两组阳性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84例SLE患者中ANA检出58例(69.0%),正常对照组52例中2例ANA阳性,阳性率为(3.84%)。ANCA与ANA联合检测,ANCA阳性ANA阳性共70例,敏感性为83.3%,显著高于两者单独检测时的敏感性(P<0.01)。结论:联合ANCA、ANA检测有助于提高SLE的诊断的敏感性,ANCA与狼疮活动力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抗Sa抗体和抗角蛋白抗体 (AKA)对早期类风湿关节炎 (RA)放射学破坏的临床意义。方法 检测 4 2例早期RA患者的抗Sa抗体和AKA ,结合手、足X线片的病情分期和改进的Sharp评分分析。结果 初诊时及随诊 2年后抗Sa抗体、AKA阳性组X线分期较阴性组高。随诊 2年后抗Sa抗体、AKA阳性组Sharp评分较阴性组为高。随诊 2年后与初诊时相比较 ,抗Sa抗体、AKA阳性组X线分期、Sharp评分明显增高 ,抗Sa抗体阴性组增高。两种抗体同时阳性患者随诊 2年后Sharp评分明显增高。结论 抗Sa抗体、AKA可作为早期RA患者放射学破坏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20.
抗中性粒细胞浆抗体在川崎病中诊断与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ANCA检测对川畸病(KD)的早期诊断、病情判断和预后转归等临床意义。方法收集115例确诊川崎病患儿的实验室免疫学相关指标、彩色超声心动图检查和临床资料,采用SPSS11.0统计学软件比较ANCA阳性组与阴性组发病年龄、平均病程、冠状动脉损伤、复发情况及在丙球蛋白治疗前血清免疫球蛋白和补体浓度。结果78例KD患儿血清中检测到ANCA,阳性率为67.8%。ANCA阳性与阴性组间在男女性别比例、疾病复发率上无明显差别,但是ANCA阳性组的平均发病年龄要早于阴性组,而平均病程则比阴性组要长;ANCA阴阳两组的补体C3、C4和免疫球蛋白IgA、IgM平均含量均处于正常参考范围内,且组间无差异,然而ANCA阳性组IgG平均含量(15.7±10.9g/L)明显高于阴性组。随着冠状动脉损伤程度的加重,ANCA阳性率也显著性提高。结论ANCA为该病的一种常见自身抗体,有助于该病的早期诊断,同时对急性期的病程估计具有指导意义。ANCA与冠状动脉损伤程度的轻重密切相关,可能是通过激活补体系统以外的途径参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