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患者,24岁.未婚.因阴囊区无痛性肿物3个月于2007年10月15日入院.无尿频、尿急、尿痛、肉眼血尿及坠胀不适感.2年前曾患结核性胸膜炎,化疗3个月;否认外伤史.查体:双侧阴囊对称,右侧阴囊透光试验阴性,近腹股沟区可触及肿物,约2.0 cm×1.5 cm,质实性,无明显触痛,平卧后不消失.  相似文献   

2.
目的 总结联含口腔黏膜和阴囊皮瓣重建尿道一期修复尿道下裂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 2002年3月-2007年12月,联合口腔黏膜和阴囊皮瓣重建尿道一期修复尿道下裂42例.年龄1岁6个月~18岁.阴茎阴囊型21例,阴囊型12例,会阴型9例.34例为既往尿道下裂修复手术失败,初次于术至该次手术时间为6~19个月,平均10个月:8例为初次手术.术中阴茎矫直后尿道缺损3~7 cm,平均4.2 cm.将人小为3.0 cm×1.2 cm~7.0 cm×1.5 cm的口腔黏膜移植于阴茎腹侧白膜,与大小为3.0 cm×1.5 cm~7.0 cm×1.5 cm的阴囊皮瓣对合形成完整尿道.结果 38例术后切口期愈合,无并发症发生.4例术后7 d分别于冠状沟及吻合口端出现尿瘘,其中1例尿瘘于术后2个月自行封闭,3例于术后6个月行尿瘘修补术后愈合.42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48个月,平均18个月.术后排尿通畅,重建尿道口均位于阴茎头远端,无回缩,外形接近正常尿道外口形态.阴茎阴囊彤态较满意,阴茎完全矫直.口腔形态、功能无异常.结论 联合口腔黏膜和阴囊皮瓣重建尿道组织量充裕,形成尿道狭窄率低,是一期修复尿道下裂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55岁。因阴茎阴囊肿痛3天,发热意识模湖1天,于1989年4月5日以感染性休克,阴茎,阴囊皮肤感染性坏死急诊入院。入院后抗休克、抗感染治疗,3天后病情稳定。局部换药,1月后阴茎阴囊坏死组织脱落,肉芽生长,遗留阴茎体创面7.0×3.5cm,阴囊创面7.0×1.5cm。拟行阴  相似文献   

4.
患者,65岁.发现左阴囊皮肤肿块2个月,左腹股沟肿块1周于2010年1月11日入院.查体:左阴囊根部皮肤见直径1.5 cm红色结节;左腹股沟可触及1枚肿大淋巴结,3 cm×2 cm×2 cm大小,质硬,固定,无压痛.CT检查示左腹股沟区域淋巴结肿大,PET-CT示左腹股沟淋巴结转移癌,未发现原发灶.腹股沟淋巴结活检报告转移性癌;左阴囊肿块活检报告阴囊恶性肿瘤.行阴囊肿块扩大切除加左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并切除左睾丸.手术顺利,术后出现淋巴漏,2周后好转.病理报告:阴囊皮肤Merkel细胞癌,肿瘤切缘阴性,左腹股沟淋巴结融合肿大,有癌转移;左睾丸精索未见癌转移.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儿童睾丸肿瘤的临床特点、诊治方法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6月—2018年12月收治的52例儿童睾丸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2个月~13岁,平均4.3岁.发病时间1 d~3年,平均2个月,术前阴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示睾丸肿瘤直径0.5~7 cm,平均1.5 cm.腹盆腔CT或MRI检查均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阴囊基底细胞癌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7例阴囊基底细胞癌患者的资料.患者平均年龄66(50~74)岁.主要症状为阴囊皮肤出现斑块或结节伴瘙痒,病程1~20年.肿瘤最大径1.5~4.5cm.5例曾误诊为湿疹或皮炎.7例均经活检确诊,均无远处转移.7例均行肿瘤广泛切除术治疗.结果 7例术后病理检查见肿瘤为基底样细胞和间质组成的团块,标本切缘均为阴性.1例术后21个月发生左腹股沟淋巴结转移,行双侧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术后随访36个月无瘤生存.1例术后48个月出现双肺转移,予环磷酰胺+表阿霉素+顺铂联合方案化疗6个疗程,获得完全缓解.化疗结束后13个月无瘤生存.其余5例术后未行辅助放、化疗,随访14~72个月均无瘤生存.结论阴囊基底细胞癌临床罕见.手术广泛切除肿瘤有可能获得治愈.部分患者在术后数年会发生转移,术后需要长期随访.  相似文献   

7.
蔡勇 《临床外科杂志》2007,15(10):713-713
患儿,男,2岁.因发现右侧阴囊无睾丸2年入院.查体:右侧阴囊空虚,会阴部右侧阴囊下方扪及一约1.5 cm×1.0 cm大小包块,无压痛,质稍硬,光滑,与周围组织界限清楚,活动度可.门诊彩超提示左侧阴囊未见异常,右侧阴囊空虚,会阴部见一1.5 cm×1.0 cm大小实质性包块,血流信号丰富.  相似文献   

8.
患者18岁。出生后发现左侧阴囊内双睾丸,近2年觉左阴囊有坠胀感,伴不规则阵发性绞痛,于1997年8月14日入院。检查:阴毛分布、阴茎发育正常。右侧阴囊内睾丸正常。左侧阴囊内可触及与右侧阴囊内大小、形状、质地相同的两个睾丸。表面光滑,相互独立。附睾及精...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多孔负压引流在Fournier坏疽治疗中的临床价值并总结该病诊治方法。方法:回顾2005年1月~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3例阴囊Fournier坏疽患者,总结诊疗经验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2例患者给予阴囊坏疽清创术,术后给予多孔负压引流术。术后患者双侧阴囊恢复正常大小,阴囊可见肉芽组织,渗液及坏死物逐渐消退。1个月后随访,阴囊创面基本愈合,至今未复发。另1例患者因自动出院失去随访。结论:广泛阴囊坏死组织清创+多孔负压引流对治疗Fournier坏疽的效果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13个月,4个月前发现左侧阴囊有一肿物,并逐渐增大,无压痛.从出生至现在无其他异常发现,家族中无类似皮肤或皮下组织病变.检查:肿块大小约2.5cm×1.5cm,肿块固定、不活动,质硬,与左侧睾丸、阴囊无明显边界.阴囊B超示:左侧阴囊实质性肿块,性质不明,与睾丸及附睾附着.肝、胆、脾、双肾、输尿管、膀胱B超未见异常.腹膜后CT未见明显异常.血甲胎蛋白 2.95μg/L,血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0.10mIU/ml.因病变性质不明未行细胞学穿刺.  相似文献   

11.
患者 ,男 ,49岁。因右侧阴囊内肿块2年入院。 2年前患者无意中触及自己右侧阴囊内发现一肿块 ,早期无异常感觉 ,近 1个月来觉肿块逐渐增大且伴有坠胀、疼痛不适感 ,在劳动或长时间行走时 ,上述症状加重。查体 :右侧阴囊体积增大 ,于右侧阴囊上方可触及椭圆形肿块 ,表面光滑、质  相似文献   

12.
患者,38岁.右侧阴囊内肿块5个月,伴局部疼痛1个月、抗生素治疗无效,于1992年6月16日入院.既往无结核病史,3年前行双侧输精管结扎术(未切断).体检:瘦长体型,皮肤黝黑.右侧附睾头部肿块直径约1.5cm,质地较硬,光滑,压痛( ),双侧睾丸大小正常.肝肾功能正常.局部麻醉下行右侧附睾切除术,术中见附睾头部肿块约1.5cm大小,外膜白色,与睾丸轻度粘连,切面呈暗红色,透过外膜可见附睾体尾部内  相似文献   

13.
1临床资料1994年10月~1997年3月为4例感染性大面积阴茎皮肤缺损患者(其中3例伴有阴囊正中部皮肤缺损,2例为全周径,另2例为半周径缺损),应用单蒂阴囊皮瓣修复,并同期应用股内侧真皮下血管网薄皮瓣修复阴囊供区创面。4例均为成人,年龄20~56岁...  相似文献   

14.
患儿,男,7个月。1988年元月17日,其母发现患儿右侧阴囊破裂,睾丸外露,出血不多,立即送当地医院清创缝合并抗炎治疗。2天后,再次出现裂口而转入我院。患儿无外伤史,足月顺产,出生时腰背部有一个直径1.5cm的半球形肿块,逐渐增大。排尿不能控制。体检:T36.6℃,P110次/分。阴囊皮肤红润、水肿,其底部有一条已缝合的3cm长横行裂口,上方1cm处有一条长1cm的横行裂口。左侧阴囊内空虚,右侧睾丸1.5×0.8cm。腰背部有一个6×6cm的肿块,其底部可触及直径1.2cm的骨缺损。按压耻骨上膀胱区立即有少量尿液滴出。血常规:Hb80g/L,WBC11.2×10~9/L,N53%,L47%。染色体检查未发现异常。诊断:阴囊自发性破裂,右侧隐睾,囊性脊椎裂。予以抗感染治疗,清创缝合,用阴茎套套住阴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阴囊坏疽的诊断、治疗及阴囊重建方法.方法 1992年1月~2004年9月,对15例阴囊坏疽进行临床资料分析,年龄23~80岁.创面细菌培养阳性14例,无菌生长1例,其中血培养阳性1例.均行抗感染、外科清创及引流等治疗.2例行高压氧治疗.清创术后根据情况采用皮瓣转移、植皮、直接缝合等方法行阴茎阴囊修复重建,其中2例高龄患者行睾丸去势术.结果住院时间21~34 d,平均26 d.所有患者术后创面均Ⅰ期愈合.获随访1~3年,平均1.5年.13例保留睾丸者阴囊外观满意,性功能正常,无睾丸萎缩发生.下肢、阴囊及腹股沟区无不适.结论阴囊坏疽确诊后应早期广泛清创并联合应用抗生素治疗,加强局部引流,有条件者可行高压氧治疗,根据具体情况重建阴囊.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新型阴囊内窥镜下绿激光附睾囊肿切除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2021年4月至2022年5月在徐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35例单侧附睾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经新型阴囊内窥镜下绿激光附睾囊肿切除术组(A组, 18例)和开放附睾囊肿切除术组(B组, 17例)。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切口大小、手术时间、术后阴囊疼痛程度、术后阴囊水肿时间以及术后住院天数。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A组患者的手术切口、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小于B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患者的术后阴囊水肿较B组症状轻,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均未出现阴囊血肿、阴囊感染以及切口愈合延迟等并发症。1个月后复查阴囊彩超, A组患者出现1例轻度睾丸鞘膜积液, 随访6个月积液无进展, 所有患者均未见附睾囊肿复发。结论经新型阴囊内窥镜下绿激光附睾囊肿切除术安全有效, 具有手术微创、术后疼痛轻以及术后阴囊水肿消退快的特点, 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患者,13岁。自生后左侧阴囊即位于下腹部,随年龄增长无下降。查体:右侧阴囊、睾丸位置及大小、质地正常。左侧阴囊位于阴茎根部左上方约1.5cm处,体积约为右侧的1/2,上有一阴茎样突起物,睾丸大小、质地同右侧。全麻下  作者单位:277000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医院泌尿外科行左侧阴囊、睾丸下降术,切口自异位阴囊上方至内侧、下方并向下延伸,然后转向阴茎根部及右侧阴囊,游离出左侧睾丸并稍松解精索使无张力降至正常位置,逆时针旋转左侧阴囊90°后向下牵拉与右侧阴囊切口缝合,缝合后切线呈Z形。术后切口一期愈合,随访半年无异常。讨 论 阴囊…  相似文献   

18.
<正>睾丸精母细胞性精原细胞瘤(spermatocytic seminoma,SS)比较罕见,目前国内仅有3篇左右相关报道,且发生双侧者更少见。我科于2011年6月收治1例双侧睾丸SS,现报告并结合文献复习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48岁,因左侧阴囊进行性增大2年伴右侧阴囊进行性增大2个月入院。患者既往无隐睾病史;病程中患者双侧阴囊无疼痛,无血精,无尿  相似文献   

19.
患者 ,2 1岁。于 1年前无意中发现阴囊底部有一 2 .0 cm× 1 .0 cm囊性包块 ,无异常感觉。1 999年1 0月 1 4日长时间骑车后感阴囊不适 ,第 2天阴囊明显肿胀就诊。体检 :右侧阴囊肿胀明显 ,右睾丸触痛 ,其下方质地略硬 ,透光试验± ,阴囊表面可见大量淤斑。B超示右睾丸下方有 1  相似文献   

20.
目的:将基于变胞机构的阴囊术后专用包扎系统应用在阴囊术后的患者中,促进患者手术预后,提高患者舒适度。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48例阴囊术后患者为对照组,2018年7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48例阴囊术后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使用传统包扎换药方法,观察组采用基于变胞机构的阴囊术后专用包扎系统进行包扎换药,观察两组患者阴囊水肿情况、疼痛评分、住院天数、患者满意度、医护人员平均换药总时间等指标的差异。结果:术后24 h,两组患者阴囊水种情况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8 h(1.42±0.5 vs 2.27±0.7)、72 h(1.35±0.2 vs 2.25±0.7),观察组患者阴囊水肿情况明显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2.2±1.0 vs 3.4±1.5)、住院时间[(5.96±1.2) dvs(9.13±2.3) d]、住院患者满意度评分(98.1±1.6 vs 92.8±2.8)相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48、72 h,观察组患者换药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变胞机构的阴囊术后专用包扎系统使用安全有效,包扎简单易行,能有效提升患者康复效率,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