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者用改良的固相放射免疫法测定了96例慢性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autoimmune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AITP)的抗心脂抗体(anticardiolipin-antibodies),发现30例(31.2%)抗心脂抗体升高,27例(28.1%)为 IgM 抗心脂抗体,14例(14.6%)为 IgG 抗心脂抗体。作者同时又用改良的酶联试验测定了 PAIgG 和 PAIgM,80/96例(83.5%)PAIgG 阳性,45/52例(86.5%)PAIgM 阳性。14例 IgG 抗心脂抗体升高者 PAIgG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抗心磷脂抗体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高血压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110例 SLE 患者和50名健康者血清中抗心磷脂抗体 IgG(IgG-ACA)、抗心磷脂抗体 IgM(IgM-ACA)、抗β_2糖蛋白Ⅰ(β_2-GP1)抗体的浓度水平。结果 SLE 高血压组 IgG-ACA、IgM-ACA、抗β_2-GP1抗体浓度水平高于 SLE 正常血压组、健康对照组(P<0.05),而 SLE 正常血压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LE 患者合并高血压时 IgG-ACA、IgM-ACA、抗β_2- GP1抗体浓度水平升高,提示 ACA 升高与狼疮性高血压的发生有关,抗心磷脂抗体检测对预测狼疮性高血压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抗心磷脂抗体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高血压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110例SLE患者和50名健康者血清中抗心磷脂抗体IgG(IgG-ACA)、抗心磷脂抗体IgM(IgM-ACA)、抗β2糖蛋白I(β2-GP1)抗体的浓度水平.结果 SLE高血压组IgG-ACA、IgM-ACA、抗β2-GP1抗体浓度水平高于SLE正常血压组、健康对照组(P<0.05),而SLE正常血压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LE患者合并高血压时IgG-ACA、IgM-ACA、抗β2-GP1抗体浓度水平升高,提示ACA升高与狼疮性高血压的发生有关,抗心磷脂抗体检测对预测狼疮性高血压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细小病毒B19感染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中细小病毒B19(PVB19)特异性抗体,观察B19 IgM阳性与SLE病情及活动程度的相关性,探讨PVB19感染与SLE之间可能存在的联系。方法采用德国IBL Hamburg公司PVB19-VP2-IgM、IgG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试剂盒,检测51例SLE患者及20名正常人血清PVB19的特异性抗体。结果51例SLE患者中B19 IgM抗体阳性11例(22%)。而正常对照组都为阴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根据B19 IgM阳性/阴性对SLE患者分组后发现,B19 IgM阳性组SLE疾病活动评分(SLEDAI)显著高于阴性组(P<0.05);B19 IgM阳性组与阴性组临床特征相比,除丙氨酸转氨酶(ALT)或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5例B19 IgM阳性的SLE患者随访2年发现,这些患者临床症状显著改善,SLEDAI评分显著下降(P<0.05),但自身抗体水平[抗核抗体(ANA)、抗双链DNA(dsDNA)]无显著性改变(P>0.05),ALT或AST均恢复正常。结论PVB19感染在诱发SLE活动中起作用,但与SLE预后可能无关。  相似文献   

5.
本文应用酶标抗 IgG 轭合物法对62例45岁以下心肌梗塞幸存者于急性心肌梗塞后3、12和36个月三次抽血进行抗心脂抗体的测定。研究结果表明,无系统性红斑狼疮或全身性脉管炎的青年心肌梗塞的幸存者,血循环中往往有抗心脂抗体。此抗体可能与再发性心血管疾病有关。7例病人(占11%)三次检测抗心脂抗体水平均升高;另外11例病人(占18%)一次或两次检测抗心脂抗体滴度升高;62例中13例病人(占21%)三次测定至少两次抗体水平升高。这13例病人中8例于首次心肌梗塞后追踪观察36~64个月时,出现其他心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初探血清抗神经节苷脂(GM1)抗体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改良酶联免疫双抗夹心(ELISA)法,对48例SLE患者血清中的抗GM1-IgM/IgG抗体和抗GQ1b-IgM/IgG抗体水平进行检测,同时检测10例类风湿关节炎(RA)、5例干燥综合征(SS)、1例混和性结缔组织病(MCTD)、1例多发性肌炎(PM)及97名健康对照(HC)的血清样品.对其中5例SLE患者随访3个月,比较前后血清抗体水平.48例SLE患者包括7例神经精神性SLE(NPSLE)与41例非神经精神性SLE(non-NPSLE)患者.以健康对照组99%参考值上限作为阳性界值,进行Fisher确切概率法x2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Dunnett t检验.结果 首先确立了中国人血清抗GMI-IgM/IgG抗体与抗GQ1b-IgM/IgG抗体的阳性界值,取99%参考值上限,分别为0.411、0.408、0.481和0.441.SLE患者血清抗GM1-IgG抗体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0.33±0.09与0.27±0.05,P<0.05),而血清抗GM1-IgM抗体、抗GQ1b-IgM抗体、抗GQ1b-IgG抗体水平在各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我们所建立的阳性界值,SLE患者血清抗GM1抗体阳性率为19%(抗GM1-IgM抗体为4%,抗GM1-IgG抗体为15%).血清抗GM1-IgM/IgG抗体、抗GQ1b-IgM/IgG抗体水平与SLE患者是否伴发神经精神性表现、抗dsDNA-IgG抗体阳性与否及治疗3个月前后SLE疾病活动指数均无明显关联(P>0.05).结论 SLE患者外周循环中存在对神经节苷脂GM1的免疫应答,并可能参与了SLE的发病过程.血清抗GM1抗体和抗GQ1b抗体水平和SLE临床特征无明显关联.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促血小板生成因子(TPO)和抗TPO抗体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小板减少中的作用。方法于2016年3月至2017年5月纳入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新疆自治区人民医院、四川省简阳市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住院治疗的SLE伴血小板减少患者50例和SLE血小板正常患者43例,同期选择基线资料匹配的健康体检者27人。采用ELISA法测定受检者血清TPO水平和抗TPO抗体滴度,评估TPO在SLE患者血小板减少中的作用,同时评估受检者血清TPO水平和抗TPO抗体滴度与血小板计数变化的关系。采用MMT法测定抗TPO抗体对体外培养的巨核细胞增生的影响。结果正常对照组、SLE血小板正常组和SLE伴血小板减少组受检者血清TPO质量浓度分别为(63. 7±20. 6)、(98. 5±28. 7)和(80. 0±24. 8) pg/ml,SLE血小板正常组患者血清TPO水平明显高于SLE伴血小板减少组和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03、0. 002)。正常对照组、SLE血小板正常组和SLE伴血小板减少组血清抗TPO抗体滴度分别为0. 476±0. 165、0. 679±0. 300和0. 763±0. 348,SLE血小板正常组和SLE伴血小板减少组患者抗TPO抗体滴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00、0. 007)。SLE伴血小板减少组患者血小板计数与血清抗TPO抗体滴度呈明显负相关(r=-0. 268,P=0. 048),与血清TPO水平无线性相关(r=0. 133,P=0. 393)。SLE伴血小板减少组和SLE血小板正常组受检者血清抗TPO抗体阳性率分别为32. 0%(16/50)和25. 6%(11/43),SLE伴血小板减少组与SLE血小板正常组患者血清抗TPO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 462,P=0. 497)。MTT试验结果显示,随着抗TPO抗体滴度增加,TPO诱导的巨核细胞的增生活力逐渐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1)。结论 SLE患者血清可检测出抗TPO抗体,在TPO分泌相对不足的情况下,抗TPO抗体通过抑制巨核细胞增生而在SLE伴发血小板减少的过程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8.
抗磷脂抗体包括抗心脂抗体(ACA)、狼疮抗凝因子(LAC)等。近来抗磷脂抗体与血栓症的关系引起人们注意。当时这类抗体的发现是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以后非 SLE 患者中也有报告。Harris及 Hugres 最近提出将抗磷脂抗体阳性的血栓症称为抗磷脂抗体症侯群的概念,但未确定其诊断标准。此外,有关抗磷脂抗体在血栓形成中的机理以及抗体阳性患者临床特征也不十分清楚,特别是对没有胶原病为原发疾病的脑梗塞患者的研究极少。本文则测定非胶原病患者抗磷脂抗体之 ACA,对结果阳性与阴性的脑梗塞患者临床及血凝学的差异作研究。研究对象为随机连续入院经 CT 确诊的脑梗塞患者72例,男50例,女22例,年龄29~90岁,平均66±14岁。符合胶原病等诊断者除外。全部病例均用ELISA 法作 ACA(IgM,IgG 抗体)测定,同时进行出凝  相似文献   

9.
抗心脂抗体(ACLA)是抗磷脂抗体的一种,包括有IgG和IgM,主要针对存在于血管壁内皮细胞、血小板和神经元中的磷脂成分。是一种自身抗体,与凝血机制有关,在体内具有诱导高凝的作用。近年来发现这一抗体与神经科某些疾病相关,如局限性脑缺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检测抗β2糖蛋白I抗体(β2 glycoprotein I,aβ2GPI)等多种自身抗体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us,SLE)并发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utoimmune hemolytic anemia,AIHA)患者的阳性率,评估aβ2GPI在并发AIHA的SLE患者中的意义。方法收集2008年12月至2013年4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风湿科门诊和病房SLE患者资料,根据有无发生AIHA分为SLE-AIHA组和SLE-non-AIHA组。选取AIHA患者为AIHA组。检测IgM和IgG类的aβ2GPI、抗心磷脂抗体(anticardiolipin,ACL),以及抗Sm抗体、核小体抗体、组蛋白抗体、核糖体P蛋白抗体等多种自身抗体,采用SPSS11.5软件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SLE患者104例,SLE-AIHA组22例,SLE-non-AIHA组82例;AIHA组20例。SLE-AIHA组和SLE-non-AIHA组在年龄、性别、病程、受累器官等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而SLE-AIHA组的IgG类aβ2GPI阳性率达45.5%,显著高于SLE-non-AIHA组的1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的IgM类aβ2GPI、IgM和IgG类ACL、抗Sm抗体、核小体抗体、组蛋白抗体、核糖体P蛋白抗体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SLE-AIHA组和AIHA组患者aβ2GPI和ACL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SLE-AIHA组IgG类aβ2GPI阳性患者肾损害发生率高于该抗体阴性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gG类aβ2GPI在并发AIHA SLE患者和原发性AIHA患者中均表现较高阳性率,可能是SLE并发AIHA的重要血清学特征;同时该抗体可能是继溶血事件后加重狼疮患者肾损害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抗磷脂酰胆碱抗体(aPC)、抗磷脂酰甘油抗体(aPG)和抗鞘磷脂抗体(aSM)检测在抗磷脂综合征(APS)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共纳入98例原发性APS患者(PAPS组),41例继发性APS患者(SAPS组),138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SLE组)和55例健康体检者(HC组)。采用化学发光免疫试验(CLIA)检测血清抗心磷脂抗体(aCL)、抗β2糖蛋白I抗体(aβ2GPI);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aPC、 aPG和aSM。比较分析组间各指标的差异以及其与临床表现的相关性。结果 PAPS组的aPC IgM (1.47 U/mL)、aPG IgM (1.82 U/mL)、aSM IgM (20.97 U/mL)、aPG IgG (1.22 U/mL)、aSM IgG (14.56 U/mL)浓度高于SLE组(0.91、0.67、10.83、0.88、9.54 U/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SAPS组aPC IgM (2.00 U/mL)、aPG IgM (1.59 U/mL)、 aSM IgM (17...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抗血小板生成素(TPO)抗体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中的作用,并探讨其与SLE伴血小板减少及病情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56例SLE患者中的抗TPO抗体,并与20例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及20名健康人对照.同时分析SLE患者临床特点.正态分布的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采用M(Q)表示及Wilcoxon's rank检验.结果 抗TPO抗体在SLE组中阳性率为39%,35%的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患者抗TPO抗体阳性,而健康对照中未能检测到抗TPO抗体(x2=11.058,P=0.001).26例伴发血小板减少的SLE患者中,15例(58%)抗TPO抗体阳性,而30例无血小板减少患者中仅有7例(23%,x2=6.894,P=0.009);进一步分析发现抗TPO体抗体阳性患者其血小板下降程度重(t=3.010,P=0.004).对照抗TPO抗体阳性与阴性患者的临床资料显示,关节炎(x2=5.959,P=0.015)、抗双链DNA(dsDNA)抗体阳性(x2=5.959,P=0.015)的SLE患者更易产生抗TPO抗体.结论 在伴发血小板减少的SLE患者中检测出较高阳性率的抗TPO抗体表明该抗体可能在SLE发生血小板减少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在伴发血小板减少的SLE患者中检测该抗体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抗细胞膜DNA(mDNA)抗体测定的方法,研究其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诊断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以及与SLE临床特点及免疫学异常的关系.方法检测SLE患者、疾病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血清中的抗mDNA抗体,并分析SLE患者的各种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指标与抗mDNA抗体的关系.同时研究细胞膜DNA分子在不同细胞表面的表达,用DNA酶、RNA酶及胰酶鉴定抗原性质.结果抗mDNA抗体在SLE中检测敏感性73.3%(152/207),特异性96.4%,疾病对照组阳性率5.4%(9/167),82名正常对照组均为阴性,抗mDNA抗体阳性率在SLE组明显高于疾病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P<0.01).抗mDNA抗体在其他自身抗体阴性的SLE患者中有较高的检出率,在抗双链DNA(dsDNA)抗体、抗Sm抗体、快速狼疮因子(DNP)、抗组蛋白抗体(AHA)、抗核小体抗体(AnuA)阴性的SLE患者中抗mDNA抗体的阳性率分别是73.8%、62.7%、65.3%、57.8%和51.6%.该抗体阳性组SLE患者皮疹,脱发,关节痛,白细胞和C3、C4减低及IgG、IgA、IgM升高较为常见,但与SLE患者病情活动指数无关.本文还证实细胞膜DNA在人B细胞、T细胞上均有表达,以Raji细胞株表达较好.用DNA酶预处理的细胞涂片再行检测后膜荧光图形消失,而用RNA酶、胰酶预处理后并不消失,证实其为膜DNA抗原.结论抗mDNA抗体是一种诊断敏感性高、特异性强的SLE血清学指标之一,尤其对抗dsDNA、抗Sm、抗DNP、AHA、AnuA阴性的SLE的诊断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4.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B细胞激活因子水平的检测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目的建立检测血清B细胞激活因子(B lym phocyte stim ulator,BlyS)水平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并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的血清BlyS水平,初步探讨BlyS与SLE发病机制的关系。方法以商品化的抗人BlyS单克隆抗体、生物素化抗人BlyS多克隆抗体,采用双抗夹心法建立检测BlyS血清水平ELISA方法。对59例SLE确诊患者和40名正常健康献血者的血清BlyS水平、免疫球蛋白(IgG、IgA、IgM)浓度、自身抗体[抗双链DNA抗体(抗dsDNA抗体)]滴度进行检测,比较SLE患者的血清BlyS水平与免疫球蛋白浓度、自身抗体滴度的相关性。结果59例SLE患者的血清BlyS水平为(8.4±1.6)ng/m l,40名正常人的血清BlyS水平为(3.2±0.9)ng/m l,SLE组的BlyS血清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组(P<0.01);且伴随着血清BlyS水平的升高,SLE患者的血清IgG浓度明显升高(r=0.442,P=0.0005);SLE患者的BlyS血清水平与抗dsD NA抗体的滴度也有明显的相关性(r=0.850,P<0.01)。结论本研究所建立的BlyS血清水平ELISA检测方法简便、可靠、准确,为后续研究BlyS与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关系奠定了基础。SLE患者的血清BlyS含量是明显升高的,并伴随着血清IgG浓度、抗dsD NA抗体滴度的升高;提示Blys异常表达可能是SLE发病的重要环节,其对自身反应性B细胞的活化、促进特  相似文献   

15.
对74例Budd-Chiari 综合征(BCS)患者和41例健康者分别抽取外周静脉血,离心分离血浆,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抗心磷脂抗体IgG和IgM.发现BCS患者IgG抗体阳性率为5.4%, 对照组无IgG抗体阳性,二者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所有受试者均无抗心磷脂IgM阳性者.认为我国BCS主要病因可能不是抗磷脂抗体综合征造成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人重组B细胞刺激因子(rhBlys)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B细胞增殖和分泌功能的影响. 方法 分离22例SLE患者和20名健康志愿者的外周血细胞,分为3组:rhBlys 加抗IgM抗体组、抗IgM抗体组和培养基组.培养72 h收集B细胞及培养上清.MTT法检测B细胞增殖,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IgG、IgM和抗ds-DNA抗体浓度. 结果 ①SLE患者外周血B细胞在rhBlys与抗IgM抗体的协同作用下,增殖显著增强(0.36±0.15对比0.21±0.05,P<0.01),强于单用抗IgM抗体组(0.36±0.15对比0.24±0.08,P<0.05);②SLE患者外周血B细胞在rhBlys与抗IgM抗体的协同作用下,IgG、IgM和抗ds-DNA抗体分泌显著增强,强于培养基组(1 207.04±200.84对比801.16±116.22,P<0.01;375.11±78.20对比208.15±47.96,P<0.01;159.27±42.65对比102.21±32.54,P<0.01);也强于单用抗IgM抗体组(1 207.04±200.84对比926.54±134.64,P<0.05;375.11±78.20对比236.50±53.72,P<0.05;159.27±42.65对比114.16±33.25,P<0.05);③SLE患者B细胞的增殖和培养上清IgG、IgM和抗ds-DNA抗体的分泌均高于健康对照者. 结论 本实验结果进一步证实Blys是B细胞强共刺激剂,Blys与抗IgM抗体对B细胞的增殖和分泌功能有协同增强的作用.SLE患者与健康对照相比可能存在B细胞数量上的异常或本身免疫耐受的缺陷.这为干预Blys在SLE患者B细胞增殖和分泌功能中的作用,寻找新的治疗方法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C3、C4、IgG、IgA、IgM、抗核抗体(ANAS)、可提取的核抗原(ENA)和抗双链脱氧核糖核酸抗体(ds-DNA)联合检测对于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价值。方法选取非活性期SLE 26例作为SLE非活动组、活性期SLE 24例作为SLE活动组、体检健康者48例作为对照组,对3组患者进行免疫学检验,然后将检测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SLE活动组的IgM、IgA、IgG水平高于对照组,C3、C4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LE非活动组IgA、IgG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C3、C4和IgM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单一的免疫学检测不可能完全准确地诊断SLE,采用多种血清学指标进行联合检测才可以准确地对SLE的病情发展、活动性、临床疗效和预后效果进行诊断,尽可能减少假阴性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88例病人(肺结核33例、肺癌12例、其它肺部疾病43例)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抗 PPD 抗体测定结果表明:结核组光密度(OD)均值为0.94±0.65;肺癌组为0.73±0.52;其它组为0.35±0.29。前两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而肺结核组明显高于其它组(p<0.01),3组间 OD 值分布有广泛重叠。其中48例(结核15例、肺癌4例、其它29例)同时作了BALF 中免疫球蛋白测定,各组 IgG 及 IgM 均明显升高,而 IgA 较低,提示肺结核病人的下呼吸道局部抗体反应主要是 IgG 及 IgM。  相似文献   

19.
本文检测47例肝病患者血清IgM型丙型肝炎抗体(IgM抗HCV)和IgG型丙型肝炎抗体(IgG抗HCV)。IgG抗HCV阳性的9例急性肝炎、10例慢性肝炎、12例肝炎后肝硬化中IgM抗HCV阳性者分别为9例(100%)、8例(80.0%)及10例(83.3%),表明IgM抗HCV对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有早期诊断意义及提示预后的作用。20例输血后HCV感染者IgM抗HCV阳性或IgM与IgG抗HCV同时阳性,说明多次输血造成HCV反复感染,其中11例(55.0%)为HCV与乙型肝炎病毒(HBV)重叠感染,提示乙型肝炎患者多次输血或血制品是造成HCV感染的一条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抗神经节苷脂抗体在神经精神性狼疮(NPSLE)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68份血清(包括NPSLE患者33例.无神经精神症状的狼疮患者35例)和18例脑脊液(包括NPSLE患者10例,非NPSLE的狼疮患者8例)中的抗神经节苷脂抗体IsG和IgM.结果 血清中抗神经节苷脂抗体IgG、IgM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的阳件率分别为21%、24%,在NPSLE患者中的阳性率均为18%,在无神经精神症状的狼疮患者中的阳性率分别为22%、29%,二者在抗体水平和阳性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脊液中抗神经节苷脂抗体IgG、IgM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的阳性率分别为10/18、9/18,在神经精神性狼疮患者中的阳性率均为7/10、8/10,在非NPSLE的狼疮患者中的阳性率分别为3/8、1/8,二者在抗体水平和阳性率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脊液中AGA与NPSLE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