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研究乐脉分散片的制备工艺。方法采用混料设计试验方法以多个指标考察分散片的处方和制备工艺。结果:采用优化条件选择分散片片重为1.6g/片,微晶纤维素(Mcc)25%、交联聚维酮(PVPP)14%、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L-HPC)3.5%、5%PVPK30 40% 乙醇溶液为黏合剂。结论:所制分散片处方合理、工艺可行,溶出快。  相似文献   

2.
目的 优化葛根素分散片的制备工艺及考察其体外溶出度.方法 采用正交试验法,以崩解时限为指标,考察微晶纤维素(MCC)+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L-HPC)的质量分数、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PVPP)的质量分数和硬脂酸镁的质量分数3个因素对崩解时限的影响,以筛选最优处方;并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分散片的体外溶出度进行考察.结果 ...  相似文献   

3.
甲磺酸多沙唑嗪片的处方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筛选甲磺酸多沙唑嗪片的最佳处方组成。方法:以辅料中乳糖、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Ls-HPC)、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为3个因素,每个因素取3个水平,选用L9(34)正交表,以甲磺酸多沙唑嗪片的溶出度为指标进行正交试验,筛选最佳处方组成。结果:辅料中影响片剂溶出度的因素是Ls-HPC(P<0.01)和HPMC(P<0.05)。最佳处方组成为每片含甲磺酸多沙唑嗪2.43 mg(相当于多沙唑嗪2mg),乳糖110 mg,Ls-HPC 35 mg,HPMC 0.8 mg,硬脂酸镁1.5 mg。结论:采用本处方及工艺制得的甲磺酸多沙唑嗪片溶出度符合中国药典要求,与市售甲磺酸多沙唑嗪片Cardura相似,且制备工艺简单,适于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4.
羟甲基烟酰胺分散片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制羟甲基烟酰胺分散片。方法:以崩解时间为指标。比较几种崩解剂的作用,以正交试验设计确立最佳处方,并与普通片进行体外溶出度比较。结果:崩解剂以低取代羟丙纤维素(L-HPC)效果最优,最佳处方崩解时间为78.9S,溶出速度远大于普通片。结论:所研制的羟甲基烟酰胺分散片溶出迅速。  相似文献   

5.
目的:筛选罗红霉素片的最佳处方组成;方法:以辅料中乳糖、羧甲淀粉钠(CMS-Na)、羟丙甲纤维素(HPMC)为3个因素,每个因素取3个水平,选用Lg(3^4)正交表,以溶出度为考察指标,筛选最佳处方组成;结果:辅料中影响片剂溶出度的因素是羧甲淀粉钠和羟丙甲纤维素。最佳处方组成为罗红霉素75mg、乳糖70mg,羟丙甲纤维素0.8mg,羧甲淀粉钠8.0mg,硬脂酸镁1.6mg。结论:本法处方合理,工艺简单,适用于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6.
目的:筛选及考察巴洛沙星分散片的最优处方和制备工艺。方法:本文根据《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对分散片的要求对巴洛沙星分散片处方中的辅料进行调整,使它具有良好的分散性,在单因素考察的基础上用正交实验优化了处方。结果:巴洛沙星分散片的优化处方为:巴洛沙星100mg,微晶纤维素100mg,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PVPP)25mg,硬脂酸镁2mg,水作为润湿剂。结论:巴洛沙星分散片崩解迅速、溶出度高,性质稳定,符合分散片制剂要求。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普卢利沙星胶囊剂溶出度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转蓝法,以1000mL盐酸溶液(9→1000)为溶出介质,转速:100r·min-1,45min取样,274nm波长处分光光度法检测。结果:普卢利沙星在1.2-12.3μg·mL-1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n=5),平均回收率99.7%,RSD为0.37%。结论: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普卢利沙星胶囊溶出度的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能够用于该药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8.
目的:将更年灵胶囊改变剂型制成分散片这一速溶速效新剂型。方法:采用羧甲基淀粉钠(CMSNa)、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LSHPC)、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PVPP)等辅料制备分散片,测定分散均匀度。结果:中药浸膏和化学药物以及辅料经筛选制成分散片,分散均匀度合符中国药典标准。结论:将更年灵胶囊改变剂型制成分散片筛选的处方合理,溶出度增加。  相似文献   

9.
肉苁蓉总苷胶囊的处方优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筛选肉苁蓉总苷胶囊的最佳处方。方法:采用均匀设计,考察辅料乳糖、L-HPC、淀粉3个因素对溶出度的影响。结果:肉苁蓉总苷胶囊最佳处方组成为:乳糖26%,L-HPC4%,淀粉26%,理论预测Td=1.934min 。结论:通过均匀设计筛选的处方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10.
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的制备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敏 《内蒙古医学杂志》2012,44(9):1025-1027
目的:研究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的制备方法。方法:以制剂的外观、硬度、溶出曲线为指标,筛选片剂处方和制备工艺。结果:最后确定的处方为:苯磺酸氨氯地平6.93 g,微晶纤维素80 g,乳糖80 g,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L-HPC)9 g,5%淀粉浆适量,硬脂酸镁1.5 g。制备工艺为:将处方中的原辅料皆粉碎过80目筛,称取处方量的苯磺酸氨氯地平、微晶纤维素、乳糖、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先将除苯磺酸氨氯地平及硬脂酸镁外的其它辅料混匀,按照等量递增法将苯磺酸氨氯地平与混合好的辅料混匀,加5%淀粉浆制成软材,过20目筛制粒,50~60℃烘干,18目筛整粒,加硬脂酸镁,混合均匀,测颗粒含量,计算片重,7.5 mm浅凹冲压片,即得。结论:本品处方设计合理,工艺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11.
桑黄多糖分散片的制备及质量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确定桑黄多糖分散片的处方,并对其进行质量研究.方法:以崩解时限为主要指标,采用正交法对桑黄多糖分散片的辅料进行筛选,并对其质量控制进行研究.结果:采用20%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为崩解剂,50%微晶纤维素为填充剂,50%的乙醇溶液为粘合剂,硬脂酸镁为润滑剂,湿法制粒压片.制备的分散片每片含桑黄多糖50 mg,崩解...  相似文献   

12.
对挤出滚圆法制备缬沙坦速释微丸的成球促进剂进行筛选,并对缬沙坦速释微丸处方进行优化。通过单因素考察评价并比较微晶纤维素(MCC)、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L-HPC)、交联聚维酮(PVPP)、预胶化淀粉(PCS)及k-卡拉胶5种辅料制得的碳酸钙微丸的质量,初步筛选可用的成球促进剂;进一步评价并比较MCC、L-HPC及k-卡拉胶制得的缬沙坦速释微丸的质量,确定k-卡拉胶为制备缬沙坦速释微丸的最佳成球促进剂。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对该缬沙坦速释微丸的处方进行优化,确定最优处方:k-卡拉胶含量16.98 g,HPMC E5含量2.03 g,SLS含量0.26 g,在此条件下制备出的微丸的收率为91.23%,长径比为1.14,预测值与实际值相符。结果表明k-卡拉胶制得的缬沙坦速释微丸圆整度好、收率高、溶出迅速。  相似文献   

13.
匹卡米隆分散片的制备及质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制备匹卡米隆分散片并评价其质量。方法:以崩解时间为指标,筛选崩解剂的种类和用量,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优化最佳处方和制备工艺,通过初步稳定性考察认证处方组成的合理性。结果:优化处方组成:主药匹卡米隆50?mg、磷酸氢钙120?mg、崩解剂羧甲基淀粉钠和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分别为16?mg,粘合剂2%聚维酮K30水溶液适量。采用内外加法联合使用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和羧甲基淀粉钠,片剂崩解效果最好。最佳处方崩解时间为95?s,10?min溶出百分率明显高于普通片(P<0.05),初步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加速和室温留样6个月制剂质量稳定,各项指标符合质量标准要求。结论:匹卡米隆分散片处方组成合理,工艺稳定,体外溶出速率明显优于普通片。  相似文献   

14.
目的:参考国外吲哒帕胺片说明书的辅料种类优化出最佳处方及工艺参数。方法:以溶出度作为考察指标,对羟丙甲纤维素、乳糖、硬脂酸镁、微晶纤维素、聚乙烯吡咯烷酮等辅料的处方量进行对比试验,筛选出与进口吲达帕胺片溶出曲线相同的处方工艺。结果:最后确定的处方比例为羟丙甲纤维素1.7%、乳糖69.0%、硬脂酸镁0.7%、微晶纤维素17.2%,聚乙烯吡咯烷酮5.2%时,各项指标相对其它处方的各项指标最好。结论:以本处方工艺制备的吲达帕胺片剂,溶出度符合规定且与进口片剂溶出曲线相近,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口腔崩解片的吸水动力学过程对片剂崩解的影响。方法用自制的实验装置测定不同崩解剂及其用于扑热息痛口腔崩解片的吸水过程,并进行统计学处理,得到吸水动力学方程。将吸水特性常数与片剂崩解时间进行比较,考察水渗透与片剂崩解的关系。结果(1)以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为崩解剂的片剂吸水速度快,很快达到吸水饱和;而以羧甲基淀粉钠为崩解剂的片剂,吸水量远高于前者,但初始吸水速度较慢,吸水达饱和时间长;(2)扑热息痛口腔崩解片水渗透过程符合零级速度方程;(3)口腔崩解片崩解时间与吸水滞后时间呈正相关(r=0.989,P(O.05)。结论口腔崩解片吸水滞后时间是评价其崩解性能的重要参数之一。  相似文献   

16.
危华玲  罗淑萍 《广西医学》2001,23(4):755-757
目的:筛选利巴韦林片最佳佳处方和制备工艺,方法:用正交试验选择适宜的润滑剂以及低取代羟基丙纤维素(L-HPLC)的用量和糖粉的用量。结果:所筛选的适宜润湿剂为75%乙醇,L-HPC和糖粉的最佳用量分别为0.06kg和0.3kg(千片用量)。按最佳处方工艺制备的片剂表面洁白光滑硬度好,各项指标均符合药典规定。结论:用所筛选的处方工艺制备和利巴韦林片符合要求,适合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布洛芬分散片处方筛选并对优选处方崩解度,分散性均匀性及体外溶出度进行实验,方法:用正交设计法,崩解剂,粘合剂,辅助粘合剂的各类及配比为因素,在3个水平上拟合,以崩解时限为指标用L9(3^3)进行实验。结果:优选处方中崩解剂为CMS-Na60g/L,辅助崩解剂MCC150g/L,粘合剂为10g/L PVP(300g/L乙醇水溶液)。结论;按最优处方组成制备分散片均在50s内完全崩解,分散均匀性达到中国药典(2000年版)关于分散片的要求。体外溶出度明显优于普通片。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溃结灵片的制备工艺及质量标准.方法:单因素试验考察溃结灵片的制备工艺;通过薄层色谱法对处方中五味药材进行定性鉴别;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白术内酯Ⅰ和Ⅲ进行定量测定.结果:确定溃结灵片的处方:崩解剂为L-HPC和PVPP各8%,黏合剂为95%的乙醇溶液,润滑剂为0.25%硬脂酸镁.薄层鉴别图谱斑点清晰,分离度好.白术内酯Ⅰ和Ⅲ分别在0.0125~0.1125μg/mL和0.0245~0.2205μg/mL内线性关系良好.溃结灵片成品各项检查均符合药典要求.结论:该处方工艺科学、合理,建立的质量标准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