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调查外科胰腺肿瘤患者营养不足和营养风险发生率。方法 对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因各种胰腺肿瘤入住北京医院普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121例住院患者,根据肿瘤性质分为胰腺癌组和其他胰腺肿瘤组,主要应用营养风险筛查2002方法,前瞻性比较不同胰腺肿瘤患者的营养不足和营养风险发生率以及物理测量、体成分和外周血蛋白质水平等,记录临床结局。结果 121例符合入选标准的胰腺肿瘤患者进入本研究,胰腺癌组90例和其他胰腺肿瘤组31例,平均年龄(61.9±13.6)岁;平均体质量指数(23.20±2.95)kg/m2;上臂围(28.8±3.5)cm;肌肉组织量(44.6±7.4)kg;脂肪组织量(16.8±7.6)kg;两组在人体测量和体成分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胰腺癌组空腹血糖[(6.45±2.47)mmol/L]显著高于对照组[(4.95±0.79)mmol/L](P<0.001),白蛋白[(39.0±4.7)g/L比(42.3±2.9)g/L,P<0.001],总蛋白[(62.8±6.2)g/L比(66.3±2.9)g/L,P<0.001]和前白蛋白[(136.1±85.4)mg/L比(197.8±112.6),P=0.011]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营养不足发生率为4.1%,营养风险发生率78.5%;其中胰腺癌组营养风险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胰腺肿瘤组(91.1%比38.7%,χ2=36.525,P<0.001)。结论 外科胰腺癌患者营养风险发生率较高,蛋白水平低和糖代谢异常,可导致住院时间延长。  相似文献   

2.
目的 调查老年外科患者的跌倒风险和营养状态,分析其相关性。方法 对2015年1至6月在北京医院普外科住院的年龄≥65岁的老年患者,应用Morse 跌倒评估量表评价其跌倒风险,应用人体物理测量指标、人体组分测定和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2002)等方法,评价老年患者的营养状态,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共纳入383例患者,普通老年(65~79岁)患者314例,高龄(≥80岁)患者69例。与普通老年患者比较,高龄患者的握力[(24.53±8.09)kg比(30.57±8.48)kg]和4 m步速[(0.66±0.19)m/s比(0.84±0.20)m/s]显著降低(均P<0.05)。高龄患者营养不足和营养风险发生率显著高于普通老年患者[15.9%(11/69)比7.0%(22/314),56.5%(39/69)比38.2%(120/314),均P<0.05]。总体跌倒高度风险患者占33.9%(130/383),高龄患者中跌倒高度风险者占44.9%(31/69),显著高于普通老年患者的31.5%(99/314)(P=0.036);有跌倒高度风险的老年患者,其体质量指数[(22.33±1.82)kg/m2比(23.76±3.26)kg/m2]和握力[(24.95±8.56)kg比(30.72±8.39)kg]更低,营养风险发生率较高[46.9%(61/130)比38.7%(98/253)](均P<0.05)。结论 老年普外科住院患者存在较高的跌倒高度风险发生率,且与患者的营养状态相关联,应重视老年外科患者的护理和营养干预,预防跌倒发生,提高医疗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 调查老年骨科良性疾病住院患者的营养状态,分析其与临床结局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2002)方法,前瞻性调查2012年4月1日至5月31日因患良性骨科疾病入院老年患者的营养不足和营养风险发生率,并分析其与临床结局的相关性。结果 共纳入520例老年骨科患者,平均年龄为(75 ± 7.09)岁,平均体质量指数(BMI)为(23.20±3.83) kg/m2,平均利手握力为(16.87±19.19)kg,平均上臂围为(25.62±3.81)cm,平均小腿围为(31.92±4.02)cm,其中与普通老年患者比较,高龄(≥80岁)老年患者握力下降明显[(13.58±15.92)kg比(18.48±20.42)kg,P=0.004]。520例患者进行营养风险筛查,营养不足发生率为9.31%(BMI≤18.5 kg/m2),营养风险发生率为45.19%(NRS2002评分≥3分);与普通(65~79岁)老年骨科患者比较,高龄(≥ 80岁)老年骨科患者营养不足和营养风险发生率均显著增加(13.97%比7.21%,P=0.024;52.38%比41.76%,P=0.024),有营养风险者的感染并发症发生率更高(10.21%比5.26%,P=0.044)、住院时间更长[(11.66±5.76)d比(10.42±4.37)d,P=0.016]和住院费用更高[(2.028±1.811)万元比(1.639±1.362)万元,P=0.016]。结论 老年骨科良性疾病住院患者营养不足和营养风险发生率较高,并且可能导致临床结局恶化。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急性脑卒中患者营养风险评分与认知功能评分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5年1至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神经内科连续住院急性脑卒中患者共160例,均为自然膳食,无肠内、肠外营养支持,根据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 2002)进行测试,比较有和无营养风险的两个群体入院24 h内和6个月随访时的认知障碍评分[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进行逻辑回归分析,以期了解营养风险对认知的影响。结果 最终145例进入统计,有营养风险72例(49.7%),无营养风险73例(50.3%)。有营养风险患者群体年龄较无营养风险患者高[(67.04±8.95)岁比(63.10±9.12)岁,P=0.027],糖尿病患病率较无营养风险患者群体高(75.0%比49.3%,P=0.001)。入院24 h内两个群体MMSE评分比较,有营养风险群体较无营养风险群体有降低趋势(27.45±2.21比28.09±1.2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09),6个月随访时MMSE评分较无营养风险群体显著降低(24.70±2.16比27.43±2.32,P=0.036)。脑组织病变部位比较,两个群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额叶24.5%比17.5%,P=0.670;顶枕叶40.8%比26.3%,P=0.398;基底节区51.0%比49.1%,P=0.490;脑干小脑53.0%比42.1%,P=0.777)。以是否认知障碍作为结局变量(MMSE评分<27分为认知障碍,定义为1,MMSE评分≥27为无认知障碍,定义为0),将NRS 2002评分、年龄、糖尿病史、体质量指数作为自变量,采用向后逐步回归方法拟合方程,发现年龄(P=0.000)和NRS 2002评分(P=0.004)与是否认知障碍相关,其中NRS 2002评分与认知障碍相对危险度达到2.341。结论 有营养风险的急性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较无营养风险的患者差,6个月时有营养风险群体认知功能较无营养风险群体差,对有营养风险的脑卒中患者,应结合临床及早制订营养计划。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肠内联合肠外营养支持对老年晚期消化道恶性肿瘤化疗的影响。方法 将2006年至2011年本院肿瘤内科收治的79例老年晚期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治疗组(n=42)采用营养支持联合化疗,对照组(n=37)采用单纯化疗,入院后行营养风险筛查,2个化疗周期后比较营养状态、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毒性反应、院内感染率的变化。结果 两个周期化疗后,治疗组的体重指数 [(19.00±3.31)kg/m2比(18.24±1.98)kg/m2,P=0.04]、白蛋白[(33.90±1.50) g/L比(29.90±2.38)g/L,P=0.02]、前白蛋白[(28.19±1.50)g/L比(25.51±8.38)g/L,P=0.01]、血红蛋白[(107.0±6.90)g/L 比(104.20±9.70)g/L,P=0.02]、淋巴细胞[(2.99±0.55)×109/L比(2.63±0.20)×109/L,P=0.03]均显著升高。化疗不良反应方面,治疗组骨髓抑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8.57%比83.78%,P=0.00);治疗组中有营养风险者的骨髓抑制发生率为31.0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95.45%(P=0.00),其他毒性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两次化疗后的院内感染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0比10.81%,P=0.03;2.38% 比27.03%,P=0.02)。结论 老年晚期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化疗期间联合应用肠内加肠外营养支持有利于机体营养状况及体能的改善,减轻毒性反应,是院内感染发生的保护性因素。营养支持符合化疗患者的需求,具有安全、有效、合理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营养咨询联合口服补充高脂肪、高蛋白肿瘤全营养配方食品(倍康素)对食管癌放疗患者营养状况和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80例能够经口进食且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2002)≥3分的食管癌放疗患者,随机数字表方法分为研究组(n=41,营养咨询+口服补充肿瘤全营养配方食品)和对照组(n=39,营养咨询),比较放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能量摄入、营养状况、放疗不良反应发生率等。结果 放疗过程中,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每天口服营养补充能量显著增加[(2 445±686) kJ比(1 747±456)kJ, P=0.003];放疗前后对比,研究组患者前白蛋白和转铁蛋白水平显著升高[(17.35±5.83)mg/L比(20.15±6.02)mg/L, P=0.008;(213.74±52.66)mg/L比(264.19±43.78)mg/L,P=0.002]。此外,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Ⅲ级放射性食管炎和Ⅲ级放射性皮肤损伤的发生率显著降低(24%比38%,P=0.000;27%比41%,P=0.000)。结论 营养咨询联合口服营养补充可改善食管癌放疗患者的营养状况,降低放疗相关毒副反应发生率,有助于改善临床结局。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早期肠内外营养对急性胰腺炎预后的影响。方法 应用计算机检索1996年1月至2013年8月国内外文献数据库,包括万方数据库、维普(VIP)、知网(CNKI)、PubMed、Cochrane Library、CBM、EMBASE等数据库,对急性胰腺炎进行肠内外营养支持治疗的预后对比,涵盖病死率、感染率,多器官功能衰竭及其他并发症等。结果 早期肠内营养较肠外营养对于急性胰腺炎可降低其病死率[OR=0.37,95% CI(0.23, 0.58),P<0.000 1]、减少感染率[OR=0.24,95% CI(0.15, 0.39),P<0.000 01]、缩短住院时间[MD=-9.87,95% CI(-10.84,-8.89),P<0.000 01]、也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OR=0.26,95% CI(0.12,0.58),P=0.001 0],但发生多器官功能衰竭事件未见减低[OR=0.35,95% CI(0.10, 1.19),P=0.09]。结论 对于急性胰腺炎患者,早期肠内营养较肠外营养能有效降低病死率、减轻感染率、缩短平均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但并未减少多器官功能衰竭等危重症,如可能的话,临床可进行早期肠内营养进行营养支持。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极低出生体重儿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PNAC)的临床特点及高危因素,为该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0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胎龄≤34周、接受肠外营养(PN)支持>14 d的141例极低出生体重儿,按是否发生PNAC分为PNAC组(n=32)和非PNAC组(n=109),回顾性分析并比较两组的临床资料。结果 非PNAC组与PNAC组之间胎龄[(30.84±1.55)周比(29.68±2.04)周,t=2.952,P=0.005]、出生体重[(1 267.92±160.39)g比(1 050.63±229.74)g,t=6.064,P=0.000]、住院时间[(43.26±14.43)d比(66.47±22.25)d,t=-6.622,P=0.000]、禁食时间[(6.30±5.23)d比(11.94±7.92)d,t=-4.723,P=0.000]、PN持续时间[(32.40±13.72)d比(57.59±27.65)d,t=-7.039,P=0.000]、氨基酸最大日用量[(3.61±0.27)g/(kg·d)比(3.78±0.35)g/(kg·d),t=-3.012,P=0.003],合并感染(56.88%比87.50%,χ2=10.046,P=0.002)、肺炎(32.11%比68.75%,χ2=13.790,P=0.000)、坏死性小肠结肠炎(0.92%比9.38%,χ2=6.420,P=0.037)、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55.05%比78.13%,χ2=5.503,P=0.019)、支气管肺发育不良(19.27%比46.88%,χ2=9.918,P=0.002)、先天性心脏病(4.59%比21.88%,χ2=7.405,P=0.007),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33.94%比59.38%,χ2=6.682,P=0.010)、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60.55%比87.50%,χ2=8.085,P=0.004)、机械通气(22.94%比43.75%,χ2=5.356,P=0.021)、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44.04%比81.25%,χ2=13.737,P=0.000)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N持续时间为PNAC的独立高危因素(B=0.069,OR=1.071,95% CI=1.039~1.104,P=0.000)。结论 PNAC为多种因素共同作用所致,其中PN持续时间为其独立高危因素。尽早给予肠内喂养,缩短PN持续时间为降低PNAC发生率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以深度水解蛋白配方粉作为开奶喂养的早产儿相关营养状况。方法 收集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新生儿重症监护室首次以深度水解蛋白配方粉开奶喂养的早产儿共157例,记录相关诊断、出生情况、营养摄入、生长发育等。根据有无喂养不耐受(不耐受组和耐受组)和出生体质量(<1 500 g、1 500~2 500 g和≥2 500 g组)进行分组,分析生长发育情况及其相关因素。结果 共60例(38.2%)早产儿发生喂养不耐受。出生体质量和胎龄越小,发生喂养不耐受越多,其中<1 500 g组喂养不耐受为71.1%。与耐受组比较,喂养不耐受组出生体质量[(1 620±440)g比(1 980±421)g,P=0.000]、胎龄[(31.3±2.6)周比(33.0±2.1)周,P=0.000]、出生头围[(28.9±2.2)cm比(30.4±1.9)cm,P=0.000]和出生身长[(41.1±3.9)cm比(43.2±3.4)cm,P=0.000]明显减小,转奶时间[(26.4±17.6)d比(7.9±5.3)d,P=0.000]和达到足量喂养时间[(21.5±10.0)d比(13.8±6.2)d,P=0.000]明显延长。同时,开奶时间[<1 500 g组(6.1±5.1)d,1 500~2 500 g组(3.8±2.5)d,≥2 500 g组(3.3±1.2)d,P=0.002]、转奶时间[<1 500 g组(28.7±18.3)d,1 500~2 500 g组(9.7±8.1)d,≥2 500 g组(7.0±3.8)d,P=0.000]和达到足量喂养时间[<1 500 g组(24.0±10.4)d,1 500~2 500 g组(14.3±6.0)d,≥2 500 g组(11.4±3.5)d,P=0.000]出生体质量越小组越晚。不耐受组和<1 500 g组有更多患儿接受肠外营养支持(93.3%;97.8%),且肠外营养提供热量[<1 500 g组(325.9±59.4)kJ/(kg·d),1 500~2 500 g组(281.2±64.8)kJ/(kg·d),≥2 500 g组(269.9±43.9)kJ/(kg·d),P=0.001]和持续时间[<1 500 g组(27.1±14.5)d,1 500~2 500 g组(13.0±7.0)d,≥2 500 g组(8.7±3.4)d,P=0.000]更多。生长发育方面不耐受组头围增长较快[不耐受组(0.7±0.6) cm/周,耐受组(0.6±0.5) cm/周,P=0.045]。<1 500 g 组体质量增长[(21.8±9.5) g/d]和头围增长[(0.8±0.4) cm/周]均明显高于其他出生体质量组[体质量增长:1 500~2 500 g组(14.2±7.6)g/d,≥2 500 g组(4.9±11.9)g/d,P=0.000;头围增长:1 500~2 500 g组(0.5±0.4)cm/周,≥2 500 g组(0.6±0.8)cm/周,P=0.005]。对是否有喂养不耐受作变量控制后,偏相关分析显示住院期间体质量增长与胎龄(r=-0.666,P=0.035)、出生体质量(r=-0.700,P=0.024)、头围(r=-0.846,P=0.002)以及恢复至出生体质量天数(r=-0.697,P=0.025)呈负相关,与头围增长(r=0.672,P=0.033)呈正相关,而与出生身长、开奶、转奶时间和达到足量喂养时间、肠外营养热量和持续天数,以及住院天数和一些并发症有无无相关性。结论 深度水解蛋白配方粉喂养的早产儿发生喂养不耐受的能获得类似于喂养耐受组早产儿的生长发育,与肠外营养的应用有关。胎龄越小、出生体质量头围越低的早产儿更适于采用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奶作为开奶喂养。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综合干预对接受放射治疗食管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2年10月至2014年12月江苏省南通市肿瘤医院收治的100例食管癌首次放射治疗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饮食指导、补液支持和症状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强化综合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放射治疗前后生活核心量表(QLQ-C30)评分和营养指标的差异。结果 放射治疗前两组患者生活核心量表(QLQ-C30)评分和营养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放射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躯体功能[(75.6±13.1)分比(63.8±12.4)分]、情绪功能[(61.9±14.3)分比(52.5±13.7)分]、疲劳[(36.6±13.2)分比(45.8±15.0)分]、疼痛[(34.8±16.1)分比(44.3±17.0)分]、失眠[(49.2±15.7)分比(57.2±14.3)分]、食欲不振[(50.2±16.2)分比(59.0±15.8)分]、恶心呕吐[(21.5±10.3)分比(29.9±11.3)分]、总体健康[(68.8±13.4)分比(58.2±12.8)分]评分优于对照组(均P<0.05);放射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体质量[(59.3±8.5)kg比(54.4±7.3)kg]、体质量指数[(21.9±2.1)kg/m2比(18.4±2.8)kg/m2]、血红蛋白[(125.9±8.9)g/L比(107.3±9.5)g/L]、血清白蛋白[(35.1±6.9)g/L比(29.0±5.3)g/L]、前白蛋白[(213.54±37.47)mg/L比(174.56±36.26)mg/L]水平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对接受放射治疗的食管癌患者行综合干预,可改善营养不良状况,减轻食管炎、口干、疲乏、食欲不振等症状,改善生活质量,保证放射治疗的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11.
BACKGROUND & AIMS: Nutritional support teams (NST) have been demonstrated to be an excellent mechanism for identifying patients in need of nutrition support, improving the efficacy of nutrition support in a variety of hospital environments. Focus of this study was the investigation of function, structure and organisation of NST in Germany (D), Austria (A) and Switzerland (CH). METHODS: Prospective investigation of the function, structure and organisation of NST in D, A and CH, using standardised questionnaires. RESULTS: From a total of 3071 hospitals in D, A and CH, NST have been established at 98 hospitals (3.2%). Their main activities were creating nutritional regimes (100%), education (87%) and monitoring nutrition therapy (92%). In general, the NST are not independently operating units but are affiliated to a special discipline. Seventy-one per cent of the physicians, 40% of the nurses and 69% of the dieticians in the NST held a nutrition-specific additional qualification. A total of 12% of the physicians, 37% of the nurses and 46% of the dieticians are exclusively responsible for the NST. A reduction of complications (88%) and cost saving (98%) were indicated since their establishment. The NST received in 32% funding support. CONCLUSION: In D, A, CH neither a uniform nor comprehensive patient care by NST existed in 2004. Standards of practice, development of guidelines in clinical nutrition and better documentation in NSTs are necessary. Special efforts should be aimed at education of NST members and financing of teams.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医护人员“临床营养诊断与治疗适宜技术”教育前后对病人营养评价和治疗合理性的改善情况. 方法:调查医护人员营养教育前后病人营养不良发生率、营养风险发生率、营养支持率和营养支持方案的合理性. 结果:营养教育前后肿瘤病人营养不良发生率、营养风险发生率、营养支持方案的合理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营养支持率在营养教育前后无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营养教育可有效地提高医务人员的营养知识水平,有助于改善病人的营养风险和营养不良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普通外科住院病人术前营养风险、营养支持与医师营养风险筛查相关知识的关系。方法:采用营养风险筛查方法(NRS2002)和自设问卷对普通外科1个月内217例住院病人和同一科室41名医师进行调查。结果:术前营养风险的检出率为15.7%,以胃肠道疾病和恶性疾病病人最多见(P0.001)。在有营养风险者中营养支持率为14.7%,在无营养风险者中为2.2%。肠内和肠外营养支持比例为1∶2。医师对营养风险筛查和营养支持有效性的认识存在误区,且其所具备的知识与临床实践不够一致,希望提供相关培训。结论:普通外科胃肠道疾病和(或)恶性疾病病人术前营养风险较高,临床营养支持普遍不足,医师缺乏营养风险筛查相关知识。建议加强培训,推广使用NRS2002,提高临床营养支持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4.
呼吸衰竭患者的营养状态及营养支持疗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介绍呼吸衰竭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率,类型及发病原因,营养不良对患者免疫,呼吸肌功能,通气驱动等生理功能及预后的影响。呼吸衰竭患者营养状态的评价及进行营养疗法的指征。营养支持疗法的原则及呼吸衰竭患者营养疗法的特殊要求。营养支持疗法可能产生的危害与处理以及营养疗法的疗效。认为正确估价呼吸衰竭患者的营养状态,给予恰当的营养疗法,是提高此类患者存活率和生活质量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厦门市孕妇孕期营养状况,分析日常饮食对体内营养素的影响,评价营养干预措施的效果,为制定合理的孕期膳食计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6年1月~2008年8月间,在厦门市妇幼保健院营养科接受营养咨询的孕妇571例,分别在孕20周前、孕26~27周、孕35~36周进行3次前3天的膳食调查,同时检测体内营养素水平,探讨日常饮食与体内营养素变化的关系,评价孕期营养。随机选取同一时期在本院分娩、孕20周前正常者,但未接受孕期营养指导的产妇254例,作为对照组。追踪随访两组孕妇的妊娠结局,评价营养干预措施的效果。结果:①两组孕妇在日常膳食中,脂肪摄入占总能量的比例均达营养素推荐摄入量(RNI)的要求,88.3%的孕妇摄入过高,超过了RNI的要求。孕中、后期,孕妇钙、铁的摄入不足,尤其是孕末期,钙、铁摄入量达到RNI的孕妇分别占29.8%及8.5%。孕中、晚期,锌、维生素C、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2摄入量达到RNI的孕妇分别占40.9%、36.2%、44.8%、22.7%、45.9%。②孕期同时增加补充铁及维生素C,能较好地延缓血清铁蛋白浓度下降的趋势(P0.05),增加维生素B2的摄入是孕期胆固醇水平升高的保护因素(P0.05),而脂肪摄入过高,则是危险因素(P0.05)。③孕期能量摄入水平控制在1900~2600kCal/d,蛋白质摄入水平控制在70~115g/d时,新生儿出生体重异常的发生比例最低。④孕期接受过营养知识健康教育和指导的孕妇,其孕期营养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剖宫产率、新生儿出生体重异常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厦门市孕妇膳食结构有待于进一步改进,建议孕妇注重蛋白质、各类矿物质和维生素补充,减少脂肪摄入,能量与蛋白质摄入应在适宜范围内。同时大力提倡孕期营养咨询与指导,要加大孕期营养知识健康教育力度,普及营养知识,提高孕妇营养知识水平,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6.
方铭  WU Jun-xia 《实用预防医学》2008,15(4):1078-1079
目的了解镇江市京口区中小学生的营养状况,为制订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设计与分层整群抽样法,于2003—2007年连续5年对京口区20所中小学学生的身高、体重进行调查,利用WHO推荐的身高标准体重法作出营养评价。结果京口区中小学生5年平均营养不良检出率为25.89%,平均超重、肥胖检出率分别为4.37%、3.41%。营养不良检出率呈下降趋势,超重、肥胖检出率呈上升趋势。不同性别的营养状况不同。结论京口区中小学生营养问题仍较严重,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  相似文献   

17.
18.
医药类高职学生营养知识、营养状况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学生对营养知识的掌握情况及其对学生营养状况的影响,为今后开展在校学生营养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抽取987人进行营养知识问卷调查及营养状况检查,营养状况评价采用体质指数(BMI),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93.16%的营养不良学生营养调查问卷得分低于4分,学生的营养知识与营养状况有相关关系。结论提高营养知识知晓率,是改善目前学生营养现状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9.
结直肠癌病人多出现营养不良,其原因主要是恶性肿瘤本身的消耗和手术的影响,营养不良又会增加病人手术后的并发症和病死率,由此对这类病人进行营养支持显得尤为重要。以下对结直肠癌病人围手术期的营养状况评定、营养支持的指征、时机、原则和方法等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营养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山东省中西部农村居民的膳食营养状况,为改善农村居民膳食结构,提高居民健康水平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山东省中西部8个县(市、区),每个县(市、区)随机抽取2个乡镇,每个乡镇随机抽取2个村,每个村按系统抽样方法共调查11987人。膳食调查采用食物频率法收集调查对象过去一年中各种食物消费频率及消费量。结果山东省中西部地区农村居民平均每标准人日粮谷类食物摄入量为553.9g,新鲜蔬菜为310.6g,水果为58.2g,畜禽肉类为36.3g,蛋类为50.1g,奶类为16.7g,豆类34.4g,油脂为44.8g,食盐为12.3g;每标准人日能量摄人量为12095.6kJ,碳水化合物为451.8g,蛋白质为85.6g,脂肪为78.8g,膳食纤维为18.7g;粮谷类食物供能占总能量的66.1%,动物性食物供能占6.6%;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供能分别占总能量的63.2%,12.0%,24.8%;来源于动物性食物的脂肪占24.o%,来源于植物性脂肪占76.0%。结论山东省中西部地区农村居民能量、蛋白质、脂肪摄入量充足,蔬菜水果、豆类、动物性食品摄入量偏低,而植物油、食盐的摄入量偏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