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不同生长年限及不同部位川明参红外光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不同生长年限及不同部位川明参Chuanmingshen violaceum Sheh et Shan进行红外光谱及二阶导数图谱研究。方法采用溴化钾压片法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对不同生长年限川明参及川明参根茎和茎叶进行红外光谱及二阶导数图谱进行研究。结果随着生长年限的增长,川明参次生代谢所累积的物质逐渐增多,在3366cm~(-1)、2927cm~(-1)、1634cm~(-1)、1416cm~(-1)、1516cm~(-1)、1080cm~(-1)、1020cm~(-1)和928cm~(-1)等位置出现特征吸收峰,主要化学成为多糖、香豆素、皂苷和甾体等。根茎和茎叶化学成分差异明显。结论采用红外光谱法对不同生长年限及不同部位川明参进行研究,图谱特征明显,方法简便,适合川明参的鉴别与质量评价。  相似文献   

2.
[目的]采用红外光谱技术对金钗石斛原药材及两种提取物所含化学成分的红外谱图进行整体分析。[方法]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法对金钗石斛原药材、水提醇沉提取物、无水乙醇提取物进行结构分析及鉴别。[结果]金钗石斛原药材一维红外光谱图反映出2 923 cm~(-1)、2 855 cm~(-1)、1 738 cm~(-1)、1 155 cm~(-1)、1 081 cm~(-1)、1 019 cm~(-1)等特征峰,推测金钗石斛中含有脂类、芳香类和淀粉类成分。原药材二阶导数谱分析进一步验证了以上结果,同时出现了1 318 cm~(-1)附近以及783 cm~(-1)附近的草酸钙吸收峰。金钗石斛水提醇沉提取物和无水乙醇提取物的红外谱图中均出现了脂类、芳香类和糖类的特征峰,且与原药材相比峰数、峰强都有改变。金钗石斛水提醇沉物一维和二阶导数谱中均出现了较强的淀粉特征峰,说明水提物中主要是水溶性多糖,且多糖主要以淀粉形式存在。而无水乙醇提取物谱图更清楚的出现了脂类和芳香类的相关特征峰,且峰数与峰形和油类标准品比对,重叠性高。[结论]金钗石斛中主要含有多糖类以及脂肪类物质,多糖主要是以淀粉存在,且金钗石斛中的脂肪类含量较高。不同的提取溶剂所出现的谱图存在很大的差异性,完美诠释了"相似相溶"原则。红外光谱适合于金钗石斛的快速鉴别及质量评价与控制。  相似文献   

3.
《中药材》2017,(3)
目的:建立红外光谱快速鉴别羌活和宽叶羌活两种基原植物药材的方法。方法:收集了8份羌活和4份宽叶羌活根茎和根药材,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测定4 000~400 cm~(-1)范围内的一维红外光谱和二维相关红外光谱,计算二阶导数光谱,定量测定峰的强度,并进行光谱解析、主成分分析。结果:羌活与宽叶羌活药材一维红外光谱的特征峰不同。羌活在1 739(吸光度为0.39)、1 428(0.46)、1 076(0.91)、863(0.03)、764(0.08)cm~(-1)处有明显吸收峰,而宽叶羌活在此处的峰不明显(强度小于阈值0.01);宽叶羌活在1 719(0.34)、1 607(0.50)、1 444(0.41)、823(0.06)、775(0.07)cm~(-1)处的吸收峰明显,而羌活在此处的峰不明显。在模式识别-主成分分析聚类图中,羌活与宽叶羌活分布于不同区域。二阶导数谱中两者主要共有峰的强度明显不同,羌活在1 747、1 468、1 159、1 078和988 cm~(-1)的峰强度明显高于宽叶羌活。而宽叶羌活在1 627、1 605、1 568、1 512和1 269 cm~(-1)峰强度明显高于羌活。二维相关红外光谱中两者自动峰的数量、位置及其相互关系不同。羌活样品在850~1 500 cm~(-1)范围内有13个自动峰,而宽叶羌活为9个自动峰。结论:根据一维、二阶导数和二维相关红外光谱,羌活与宽叶羌活两种植物的药材可快速鉴别。峰强度定量比较、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增加了鉴别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国内七个地区的9个市售肉桂样品进行鉴定,并对5个样品挥发油中的肉桂醛、咕巴烯等成分进行含量测定。方法采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法(FTIR)和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结果5个样品被鉴定为肉桂,其它样品为桂皮;被测样品挥发油中桂皮醛的含量在33.43%~71.19%。结论采用这两种方法均能准确地鉴定肉桂,GC-MS法能以挥发油中桂皮醛含量为指标很好地控制药材的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远志、卵叶远志的花、茎、木心、筒、叶进行红外光谱进行研究。方法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结合双指标序列法、二阶导数光谱对远志、卵叶远志不同部位红外指纹图谱进行分析,研究远志、卵叶远志不同部位的相似度并进行快速鉴别。结果远志、卵叶远志不同部位红外图谱在3336.44、2920.84、1739.11、1654.01、1373.79、1256.26、1037.82、843.25、602.34 cm~(-1)位置存在明显的共有峰;远志、卵叶远志不同部位共有峰率及变异峰率的存在明显差异,卵叶远志不同部位共有峰率在45.8%~78.9%之间,变异峰率在6.7%~81.8%之间,远志不同部位共有峰率在56.5%~94.4%之间,变异峰率在0.0%~61.5%之间,远志与卵叶远志之间共有峰率在39.3%~93.8%之间,变异峰率在0.0%~90.9%之间;远志、卵叶远志不同部位二阶导数谱在1800~800cm-1之间区分更加明显。结论红外光谱结合双指标序列法和二阶导数可以分析远志、卵叶远志不同部位相似度和图谱特征峰的变化规律,可为远志、卵叶远志不同部位快速鉴别和资源利用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采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法并借助于二阶导数谱以及二维相关红外光谱(2D-FTIR)对蒙药草乌叶原药材及不同溶剂提取物(依次采用乙醚,乙醇和水提取)进行分析与评价,发现在草乌叶原药材中具有明显的多糖类化合物的红外特征吸收峰(767 cm-1),乙醚和乙醇提取物的红外光谱较相似,有较强的羰基吸收峰(1 715 cm-1)和饱和烷基的特征吸收峰(2 921,2 851 cm-1),水提物中含有一定量的脂肪酸(酯)类化合物.红外光谱法结合二维相关红外光谱技术可为中药材的整体成分分析提供大量信息,有助于药材的整体质量控制、有效部位的定性宏观追踪及不同提取工艺的鉴别.  相似文献   

7.
白花丹参不同部位的红外光谱三级鉴定   总被引:6,自引:6,他引:0  
目的:对白花丹参不同部位进行红外光谱分析。方法:采用红外光谱三级鉴定法(红外光谱、二阶导数谱以及二维相关谱),对白花丹参根、茎、叶、花的粉末、脂溶性和水溶性提取物进行分析鉴定。结果:叶在有效成分特征吸收区1 800~1 200 cm-1波段峰强高于根、茎、花。一维图谱中,除花外,脂溶性提取物根、茎、叶均有邻醌C=O特征吸收1 692,1 670 cm-1峰出现;水溶性提取物叶、花的丹酚酸B芳香化合物骨架振动1 610 cm-1峰较根、茎明显。二阶导数谱中,脂溶性提取物和水溶性提取物均出现标准品谱图的特征峰,印证一维谱图结论;二维相关光谱中,白花丹参不同部位自动峰位置及强度均不相同。结论:白花丹参不同部位化学成分种类及含量有所差异,茎、叶、花是值得进一步开发利用的资源。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鹅绒藤茎、叶、果皮不同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鉴别。方法采用傅立叶红外光谱和二阶导数谱、二维相关谱分析方法,对药材鹅绒藤茎、叶、果皮不同部位的红外光谱进行分析。结果叶和果皮的红外图谱较为相似,但与茎的差别较为明显。在二阶导数谱中,鹅绒藤叶1543、1515、1499、1467 cm-1等吸收峰较强,结合1738、1659 cm-1附近的羰基吸收峰,可判定其中黄酮类成分较多,而茎与果皮中相对较少。结论通过红外光谱三级宏观指纹鉴定的方法分析了鹅绒藤茎、叶、果皮的红外谱图,从宏观上比较了三者成分的差异,为鹅绒藤化学成分的研究和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3批雄黄生品及1批雄黄饮片进行红外光谱、拉曼光谱研究.方法:利用傅立叶红外光谱法、激光拉曼光谱并结合二阶导数拉曼光谱对各雄黄样品进行鉴别分析.结果:各样品的红外光谱在3 400,1 630 cm-1附近出现了吸收峰,在1 500~400 cm-1也出现了吸收峰,但均不是雄黄的红外特征吸收峰,各样品的拉曼光谱及其二阶导数谱均在182,234,271,342 cm-1等波数位置出现了特征性较强的拉曼振动峰.结论:红外光谱法不适用于雄黄的特征鉴别,拉曼光谱能较好地反映出雄黄的特征吸收峰,具有快速、简便、准确等优点,该法值得在中药鉴定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来源于胡颓子属的3种药用植物(胡颓子、披针叶胡颓子、宜昌胡颓子)叶进行红外光谱鉴别研究。方法: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及二阶导数红外光谱法研究比较3种植物叶粉末的红外谱图特征。结果:3种植物叶的红外光谱、二阶导数红外光谱整体上虽较相似,但某些吸收峰的峰强度或峰强比有一定差异,其中二阶导数光谱的差异更为明显;披针叶胡颓子大叶类型与小叶类型样品的红外光谱图差异极小;不同采收期同种植物叶样品的种内差异远小于同属不同种之间的种间差异。结论:红外光谱法能较可靠地辅助用于胡颓子属3种药用植物叶的鉴别。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运用红外光谱法和二维相关光谱技术对白芍、赤芍及其醇提物所含化学成分的红外谱图整体变化规律进行解析和鉴别。方法 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和二维相关光谱分析技术,对白芍和赤芍及其醇提物进行鉴别分析。结果 白芍、赤芍原药材一维红外光谱显现了草酸钙特征峰和位于950~1 200 cm-1处的淀粉阶梯峰,但峰形、峰位稍有差异;二阶导数处理后,二者在518/517、989 cm-1等处的特征峰得以显现,另外,赤芍在989、1 015、1 052、1 078、1 105、1 161 cm-1的峰强度均高于白芍,且峰形与白芍也不尽相同,这与两者所含淀粉的量和结构差异有关。白芍、赤芍醇提物一维光谱中都有芍药苷的特征峰(1 716、1 451、1 347、1 277、714 cm-1);图谱经二阶导数处理后可以看出两者的峰形、峰位相差较大,这与两者的糖(苷)类量和结构存在差异有关;在二维相关红外光谱中,两者在887、968、1 008、1 190、1 305 cm-1处均有糖(苷)类化合物的自动峰,不同的是白芍在1 190 cm-1处的自动峰强度最大,赤芍在968 cm-1处的自动峰强度最大,进一步佐证了两者所含糖(苷)类化合物有差异。结论 红外光谱法和二维相关光谱技术提供了大量白芍、赤芍的整体结构信息,递进式地验证了两者所含物质结构和量的差异,可以初步地鉴定白芍和赤芍,为今后系统完整的鉴定工作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基于谱效关系的肉桂(Cinnamomum cassia的干燥树皮)改善肾阳虚作用的质量标志物(quality marker,Q-Marker)研究方法,为其药效物质基础及质量控制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不同产地肉桂水煎液及甲醇提取物的指纹图谱。采用氢化可的松建立小鼠肾阳虚症模型,以体质量增长率、三碘甲状腺氨酸(triiodothyronine,T3)、四碘甲状腺氨酸(tetraiodothyronine,T4)、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drenal cortical hormone,ACTH)、肾脏指数、睾丸指数作为指标评价不同产地肉桂的改善肾阳虚作用。通过灰色关联度分析构建色谱峰与药效指标的相关性,筛选Q-Marker。结果在改善肾阳虚方面,肉桂水煎液中肉桂酸为关联度较高的成分(r0.74);肉桂甲醇提取物中肉桂醛、肉桂酸关联度最高(r0.80),邻甲氧基肉桂醛关联度较高(r0.72),初步确认了肉桂醛、肉桂酸、邻甲氧基肉桂醛为肉桂改善肾阳虚的药效物质基础即Q-Marker。结论通过谱效关系研究,探讨了肉桂改善肾阳虚作用的Q-Marker,可为肉桂改善肾阳虚作用的药效物质基础及质量标准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肉桂为我国传统常用中药材,主要分布于热带地区,道地产区包括我国广东、广西2省和越南部分地区。肉桂中化学成分类型丰富,包括挥发油、黄烷醇类、萜类、木脂素类、酚酸类、多糖类等成分,传统认为肉桂挥发油中的桂皮醛和桂皮酸为其主要药效成分。对肉桂资源、化学成分、主要药理活性进行总结,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挥发油、多酚类、二萜类等成分与药效的关系,分析生源途径、传统功效、现代药理作用与化学成分之间的关系。建议对肉桂进行挥发油、多酚类、黄烷醇类、二萜类等成分的定性、定量分析,进一步聚焦其中多酚类、黄烷醇类和萜类等成分化学物质组的深入研究,为明确肉桂的质量标志物(Q-marker)和制定科学的质量标准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结合化学计量学实现獐牙菜属植物快速、准确鉴别。方法:采集川东獐牙菜、青叶胆、紫红獐牙菜、狭叶獐牙菜和西南獐牙菜不同部位(根、茎、叶) 543份样品红外光谱信息,原始数据经标准正态变量(SNV),多元散射校正(MSC),平滑(SG),一阶导数(1D),二阶导数(2D),三阶导数(3D)等处理后删减4 000~3 700,2 799~1 800 cm~(-1)和682~653 cm~(-1)波段,建立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和支持向量机(SVM)模型。结果:5种獐牙菜属植物相同部位平均光谱较为相似,无法区分,同一物种不同部位光谱特征峰有差异,复杂程度为叶茎根;根、茎和叶3个部位PLS-DA和SVM模型均能准确鉴别5种獐牙菜属植物,且MSC+SG+2D预处理效果最佳。PLS-DA模型R~2Y 0. 8,RMSEP RMSECV,所建模型稳定,效果好,Q~2超过0. 6,预测集正确率达到100%,所有预测集样品分类正确,模型预测能力强。根、茎和叶SVM模型最优惩罚参数c分别为22. 627 4,2和1. 414 2,均在正常范围内,预测集正确率均为100%,分类准确率高。结论:FTIR结合PLS-DA和SVM模型能准确区分不同獐牙菜属植物,模型预测效果好,为其他植物鉴别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一种基于肉桂Cinnamomum cassia质量标志物(quality marker,Q-Marker)预测的质量控制方法,并运用化学计量学综合分析不同产地肉桂质量差异。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通过同时测定肉桂中肉桂醛、香豆素、肉桂醇、肉桂酸及邻甲氧基肉桂醛5种Q-Marker含量,建立肉桂药材的指纹图谱,采用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等化学计量学手段对27批肉桂药材质量进行评价。结果建立了一测多评法,肉桂醇、肉桂酸及邻甲氧基肉桂醛与内参物肉桂醛的相对校正因子分别为0.135 7、0.211 5、1.592 7;建立了不同产地27批肉桂的HPLC指纹图谱及共有模式,并进行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结果显示,27批不同产地肉桂可聚为5类,肉桂醛、香豆素是体现3个主产地间样品差异的主要标志性成分,并提示越南产的肉桂成分含量与中国广东、广西产的肉桂存在差异。结论建立的一测多评法能准确、简便地测定肉桂中Q-Marker的含量,不同产地的肉桂药材质量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为肉桂质量控制提供了更为科学、全面的依据和基础。  相似文献   

16.
江大海  刘妍如  王梅  唐志书  宋忠兴  刘峰  陈彦斌  许刚  陈琳  苏瑞 《中草药》2019,50(19):4697-4704
目的结合质量控制成分和生物活性对桂枝药材质量等级的影响,建立一种基于"成分-功效"研究思路的二分类模型,为桂枝的质量分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UPLC),建立质控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以DPPH和羟自由基清除实验来反映桂枝药材体外抗氧化活性,采用Logistic算法,将质控指标和抗氧化指标进行关联分析,最后建立用于桂枝分级的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建立了20批桂枝样品的UPLC指纹图谱,并对其抗氧化活性进行测定。采用主成分分析筛选出了4个质量控制成分香豆素、桂皮醇、肉桂酸、桂皮醛,并对其进行方法学验证。根据回归方程,初步将20批桂枝药材分为优、良、中、差4级。结论基于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来描述桂枝饮片等级与影响因素之间的映射关系是可行的,可以更好地表达投料饮片等级分类标准,为中药桂枝的质量评价标准制定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FTIR)结合化学计量学分析青叶胆及其同属近缘种的亲缘关系,为青叶胆药用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集青叶胆及近缘种共39份样品的红外光谱信息,对光谱数据进行自动基线校正、自动平滑、纵坐标归一化、二阶求导等预处理,结合化学计量学分析光谱数据。结果 青叶胆及其近缘种红外光谱主要吸收区域为900~400、1 310~900、1 500~1 310、1 800~1 500、2 800~3 000、3 000~3 500 cm-1附近。二阶导数图谱在400~1 000 cm-1指纹区吸收峰差异明显,物种之间吸收峰的峰数、峰强、峰形差异较大。对预处理后的红外光谱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PCA)以及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发现,6种獐牙菜的PCA分析优于PLS-DA分析,系统聚类分析表明青叶胆与圈纹獐牙菜、显脉獐牙菜亲缘关系较近。结论 FTIR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能够快速鉴别不同种类獐牙菜属植物,明确青叶胆及其近缘种之间的亲缘关系,为獐牙菜属植物亲缘关系研究提供一种快速、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优选小蓟新型流动性饮片的制备工艺,并与传统小蓟饮片进行比较。方法:以蒙花苷质量分数为指标,选取粉碎度、加水量、滚丸转速为考察因素,采用正交试验优选流动性饮片的制备工艺;利用TLC,HPLC,红外等对小蓟传统饮片和流动性饮片进行比较。结果:优选的制备工艺为粉碎度80目,加1.8倍量水,滚圆转速300 r.min-1,制备的流动性饮片平均粒径(1.94±0.20)mm,圆整度9.09~27.7,堆密度0.394 3 g.cm-3,真密度0.655 7 g.cm-3,平均硬度6.2 N,平均脆碎度0.30%。二者TLC图谱相同,传统饮片和流动性饮片中蒙花苷分别为0.64%,0.72%。二者煎出曲线较为接近,小蓟流动性饮片和传统饮片煎液的红外图谱基本一致。结论:小蓟新型流动性饮片和传统型饮片在药学上具有对等性,可替代使用。  相似文献   

19.
李彦希  李晓朋  顾健  史志龙  李佳川  任艳 《中草药》2020,51(11):3045-3050
目的基于红外光谱法结合化学计量学建立美洲大蠊及其他虫类药材(全蝎、水蛭)粉末的鉴别方法,为美洲大蠊的鉴别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运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采集3种虫药药粉的红外光谱数据,对已得光谱数据二阶求导后运用纵坐标归一化法、标准化法等预处理方法对光谱进行优化,采用化学计量学,包括系统聚类分析(hierarchicalcluster analysis,HCA)、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以及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PLS-DA)进一步对光谱数据进行分析。结果美洲大蠊与全蝎、水蛭的红外指纹图谱有差异。美洲大蠊在1 711、1 410、712 cm-1处吸收峰明显,全蝎在1 753、1 400、1 168、717 cm-1处吸收峰明显,水蛭在1 558、1 457、1 400、669 cm-1处吸收峰明显,且水蛭在1 753~1 711cm-1处明显无吸收峰。3种虫类药材在1 800~1 700 cm-1处峰形差异明显较大。二阶导数图谱中,主要峰的位置相同,但共有峰的强度不同。运用HCA分析方法发现3种虫类药材能够被快速区分,运用PCA与PLS-DA分析方法发现3种虫类药材分布在不同区域。结论本研究能够简便、快速的鉴别美洲大蠊与全蝎、水蛭等虫类药材,为美洲大蠊的质量控制及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