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脊髓灰质炎后遗股四头肌。腘绳肌均麻痹时,膝关节失去了稳定性,整个肢体严重丧失功能,称为连枷膝。患者步行困难。我院1982年以来采用腹外斜肌移位重建股四头肌肌力,治疗连枷膝123例,随访1年以上者103例,报告于下。1 临床资料 103例中,男65,女38例。年龄7~15岁17例,16~20岁67例,21岁以上19例。 术前肌力和畸形表现:腘绳肌肌力2级以下,股四头肌肌力0级13例;臀肌肌力3级,伸、屈膝肌力0级6例;股四头肌、腘绳肌肌力均0级,合并臀肌瘫痪23例,合并小腿三头肌瘫痪17例,广泛性下肢肌肉瘫痪3例。膝反曲12例,膝屈曲13例。下肢短缩、足部畸形15例,只能爬行3例,扶凳行走7例,扶单拐行走11,扶双拐行走5例,压膝行  相似文献   

2.
髂胫束翻转替代股四头肌30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报告髂胫束翻转重建股四头肌功能的方法和必要性。方法 :1984~ 2 0 0 0年对 30例股四头肌瘫痪患者施行髂胫束翻转代股四头肌术 ,并对术式和疗效进行分析。结果 :术后半年优者 2 6例 ,肌力增加 3级以上 ,膝关节稳定 ,行走有力不跌跤。良者 4例 ,肌力增加 1~ 2级 ,膝伸直、步态改善 ,弃拐行走 ,但过久行走仍需手压膝。结论 :髂胫束翻转代股四头肌 ,其力距短、作用直接、伸膝有力、关节稳定、创伤小、操作简单 ,对治疗股四头肌瘫痪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郑季南  马国棣 《中国康复》1994,9(3):99-99,101
股四头肌瘫痪是脊髓灰质炎常见的后遗症之一。由于股四头肌是下肢唯一的伸膝肌,其瘫痪后失去伸膝及稳定关节能力,给患者带来许多生活困难,需要作肌肉替代重建功能。我院自1981年至1991年共施行股四头肌功能重建35例,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患者杨某,男,21岁,诊断为脊髓灰质炎后遗症,2007年6月6日行"双踝关节及足弓矫形术",2007年8月入住我院进行康复治疗.入院X线检查显示:①双足呈马蹄内翻矫形术后状态,右足仍有内翻;②右侧距骨发育不全,胫距关节解剖结构紊乱;左侧胫距间隙变窄,距骨向前滑移,呈半脱位状;③左足第5趾骨发育并趾变异.入院评估:按LOVETT肌力分级,双侧躯下肌为3-级,双下肢有明显萎缩,双侧髂腰肌2级,双侧臀大肌2级,双侧臀中肌2级,双侧股四头肌3-级,左股二头肌2 级,右股二头肌2-级,双侧胫前肌2-级,双侧小腿三头肌1级;右侧足内翻5°,不能保持跪立平衡,站立静态平衡0级(不能维持静态平衡),无法步行,轮椅代步.  相似文献   

5.
脊灰后遗症中臀肌、股四头肌和腓肠肌同时瘫痪者,髋、膝和踝关节稳定性差,肢体负重功能丧失,一般称“连枷腿”,处理很困难。我院从1979~1984年收治20例,除2例资料不完整外,18例采用综合性矫形手术,重建患肢功能,经随访,在原有基础上有较大改善,患者感到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小儿麻痹造成股四头肌瘫痪,后遗膝关节屈曲挛缩,是小儿麻痹后遗症的常见病、多发病,常规矫正膝屈曲挛缩是小腿牵引加膝前沙袋加压,或月国窝软组织松解与肌腱延长,往往治疗效果不尽人意犤1犦,甚至损伤神经血管。自行设计螺杆撑开器,矫正屈曲挛缩的膝关节,再行月国绳肌前移或缝匠肌止点不切断前移加强伸膝肌力犤2-3犦,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1对象与方法1.1对象1978~1988年治疗小儿麻痹后遗股四头肌瘫痪引起的膝关节屈曲挛缩31例,34膝,男16例,女15例,单侧28例,双侧3例。年龄14~31岁,平均18岁。膝关节屈曲挛缩25°~85°,平均52°。1.2螺杆撑开…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 392例儿麻后遗股四头肌重建术的疗效。方法 :对 392例股四头肌瘫痪者分别采用腹外斜肌、半腱肌 股二头肌移位及阔筋膜前置术重建股四头肌。结果 :2 76例得到随访 ,随访 3~ 16年 ,平均 9年 8个月。功能恢复优良率达 92 .0 3%。结论 :股四头肌瘫痪采用腹外斜肌 半腱肌 股二头肌等移位代股四头肌术可明显提高下肢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小儿麻痹后股四头肌瘫痪治疗方法的改良。方法游离缝匠肌中、下2/3段,止点不切断前移代股四头肌。结果手术53例,随访34例,随访时间14~45个月,平均28个月。伸膝平均肌力由术前0.89级增至术后2.76级。所有患者膝关节较术前稳定有力,步态改善。结论本方法操作简单、效果确实、时间缩短、功能恢复满意。  相似文献   

9.
陈秋生  杨建成 《现代康复》2000,4(10):1515-1515
目的探讨小儿麻痹后股四头肌瘫痪治疗方法的改良。方法游离缝匠肌中、下2/3段,止点不切断前移代股四头肌。结果手术53例,随访34例,随访时间14~45个月,平均28个月。伸膝平均肌力由术前0.89级增至术后2.76级。所有患膝关节较术前稳定有力,步成改善。结论本方法操作简单、效果确实、时间缩短、功能恢复满意。  相似文献   

10.
1病例资料男,53岁。因突发双下肢疼痛乏力18 h入院。患者18 h前不明原因突发双下肢疼痛伴乏力,未予治疗来我院。专科检查:双下肢腹股沟以下皮肤针刺痛觉过敏,双侧髂腰肌、股四头肌及背伸肌肌力Ⅲ级,双侧膝反射及跟腱反射减弱,右侧Babinski征阳性,会阴部皮肤针刺痛觉尚可,肛门括约肌功能尚可。  相似文献   

11.
膝关节转换术前在护士的指导下患者进行股四头肌负重练习,提高该肌肉的肌力,对术后膝关节的功能恢复起到积极的作用。1998年6月~2000年12月对20例接受膝关节手术的患者进行观察,现报道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本组20例,其中男8例8膝,女12例14膝,年龄50~70岁。手术方式:全膝置换术。术前1周股四头肌肌力情况:3级16侧膝,4级6侧膝,5级无。1.2 训练方法患者在护士指导下从术前1周开始进行负重股四头肌肌力练习。指导患者坐于床边,双腿自然下垂,在患肢的脚踝处缚1个500g的沙袋,然后做直腿抬高练习,标准为腿提高至床面夹角为…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导应用腹直肌、阔筋膜张肌、髂胫束联合转移以及腹直肌、髂胫束联合转移代股四头肌36例,总优良率达70%。前者优良率较后者高,它的原始动力增加为腹直肌和阔筋膜张肌肌力的几何和。前一术式将髂胫束远端止点移至髌骨骨槽内固定,使之更符合股四头肌作用力线要求。两种术式术后康复治疗均从仰卧起坐开始,逐渐过度到下地活动,前一术式尚需附加其它锻炼。该二术式是治疗伴腘绳肌及其它下肢肌瘫的股四头肌瘫痪病例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3.
1病例报告 患儿,女,2.2岁,因双下肢进行性肌无力1年,加重2个月来我院就诊。曾于外院查头颅CT及血微量元素均无异常,未予治疗。查体:发育正常,神志清楚,心肺无异常,能独坐,双下肢肌力Ⅱ级.肌张力减低,双侧膝、腱反射消失,病理征未引出。肌电图检查:所查双侧胫神经、右俱《腓总神经动作电位波幅降低,运动传导速度正常;左胫前肌、股四头肌、伸直总肌、双侧胫前肌放松时均可见大量纤颤、正尖电位,轻收缩时运动单位电位平均时限均增宽(11.8—13.9ms).波幅增高(1007—2682uV).并可见巨大电位,最大力收缩时双下肢被查肌峰值电压增高.运动单位电位数量减少,呈单纯相。诊断:[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患者男,72岁,2012年5月5日主因“腰痛、左腿放射性痛伴左足下垂8个月,加重半年”收入院。入院查体:T:36.6℃;P:78次/min;R:18次/min;BP:130/80 mm Hg。心、肺、腹(-)。骨科情况:自动体位,腰椎活动略受限。左侧鞍区、左大腿外侧、小腿外侧、足背、足底外侧痛觉减退。上肢肌力:5级。下肢肌力:髂腰肌:右侧5级,左侧3级;股四头肌:右:4级,左:3级;胫前肌:右4级,左0级;伸拇长肌:右4级,左0级;屈拇长肌:右4级,左3级;腓骨长短肌:右4级,左2级。膝腱反射:双侧(-),跟腱反射:双侧(-)。  相似文献   

15.
矫正屈膝畸形与重建伸膝肌力一期手术17例体会新化县人民医院曾乘风,朱细成小儿麻痹后遗症中,膝关节屈曲畸形极常见,常由股四头肌麻痹、膝部屈肌和伸肌肌力不平衡、屈肌无伸肌对抗所引起。当膝关节屈曲畸形大于15°时,就会因生物力学的改变出现明显的短肢跛行步态...  相似文献   

16.
由于脊髓灰质炎病毒的感染损害了脊髓前角中的运动细胞,从而引起了不同程度的肌肉瘫痪致肌力不平衡。我院1989年5月~1991年3月施行代股四头肌术50例与1991年4月后施行代股四头肌术并术后根据我们自行设计的功能康复程序进行训练的105例患者进行比较,随访结果后者明显优于前期单纯手术矫治者。1资料与方法1.l对象儿麻后遗症患者共155例,男89例,女66例。平均年龄20.3岁(10~34岁),左侧76例,右侧79例。其中胭绳肌代股四头肌100例,腹肌代股四头肌55例。将1991年3月前的50例作为对照组,其中胭绳肌代股四头肌38例,腹肌代股四头肌12…  相似文献   

17.
1989年以来,收治小儿麻痹后遗症致股四头肌瘫痪161例,随诊观察102例,经矫治手术,取得良好效果,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与方法102例中男60例,女42例。年龄平均12.5岁(7~22岁)。左侧53例,右侧49例。股四头肌肌力0~1级,并合并下肢其他肌肉不同程度的瘫痪和关节畸形。非手术康复治疗技术的应用为(1)功能锻炼:主要是术前有针对性地加强被替代肌(股四头肌)和替代肌(月国绳肌、腹肌)的功能锻炼。术后加强肌肉收缩相的功能锻炼,以促进肌肉的相转移。如采用主动或被动仰卧起坐锻炼腹肌,抗阻力屈膝…  相似文献   

18.
正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54岁,因“双下肢麻木无力30年余”入院。患者于30多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下肢无力、麻木,就诊于当地医院行颈胸后路手术治疗,未见明显好转,27年前出现双下肢瘫痪伴二便失禁,现胸闷不适。查体:躯干部双侧乳头水平以下皮肤感觉减退,剑突水平以下皮肤感觉消失,双下肢各肌群肌力0级,双侧膝腱反射及跟腱反射未引出,双侧  相似文献   

19.
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治疗小儿脑瘫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 (SPR)治疗小儿脑性瘫痪 (CP)的疗效。方法对我院获取 1年完整随访资料的62例SPR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按Ashworth 5级肌力标准判断 ,术后下肢肌张力平均下降 2 4级 ,上肢肌张力平均下降0 4级。术后 1年患肢肌张力缓解 62例 (缓解率 10 0 % ) ,行走功能和步态改善 48例 (77 4% )。伴随症状部分改善。结论SPR能有效缓解CP患儿肢体肌张力 ,改善康复条件  相似文献   

20.
2002年1月~2004年5月,我们对36例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的患者采取了一系列康复护理措施,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36例,男31例,女5例,18~57岁,平均30岁;运动性损伤24例,交通意外损伤12例;单纯前交叉韧带损伤23例,合并膝关节内其他结构损伤(包括半月板、后交叉韧带及内、外侧副韧带)13例。手术均在关节镜下等长技术重建。用骨-膑腱1/3-骨结构重建前交叉韧带23例,半腱肌与股薄肌重建前交叉韧带及内(外)侧副韧带11例,股四头肌-骨重建后交叉韧带2例[1]。2护理2.1一般护理术后患肢采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术腔留置引流管,防止关节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