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人参皂甙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人参皂甙(Ginsenodides,Gs)对急性脊髓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改良Allen’s重物打击法制作急性脊髓损伤模型。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损伤组和Gs治疗组。每组36只,分别于术后6h、12h、1d、3d、7d、14d完整取大鼠Tq脊髓段。斜板实验和BBB行为学评分评价大鼠脊髓功能的恢复情况;TUNEL法标记脊髓组织凋亡细胞;Westernblot方法检测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基因-2(Bcl-2)和Bcl伴随蛋白x(Bax)蛋白表达;RT—PCR方法检测半胱氨酸基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3(Caspase-3)mRNA表达。结果损伤组和Gs组大鼠术后14d内脊髓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恢复,Gs组恢复优于损伤组(P〈0.05或P〈0.01);损伤组大鼠脊髓TUNEL标记的阳性细胞数于术后3d达高峰,Gs组于相应各时间点均低于损伤组(P〈0.01);术后各时间点Gs组大鼠脊髓Bcl-2蛋白表达高于损伤组(P〈0.01),术后12h、1d、3d、7d、14dGs组大鼠脊髓Bax蛋白表达均低于损伤组(P〈0.05或P〈0.01);术后各时间点Gs组大鼠脊髓caspase-3mRNA表达低于损伤组(P〈0.01)。结论通过提高Bcl-2/Bax比值并抑制caspase-3mRNA表达减少脊髓损伤后神经元凋亡是Gs对脊髓损伤后具有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对兔脊髓神经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40只健康成年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A组),对照组(B组),小剂量(1000U/kg)rHuEPO组(C组),大剂量(3000U/kg)rHuEPO组(D组),每组10只。建立兔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通过兔耳缘静脉B组注射生理盐水3ml/kg,C、D组注射相应剂量rHuEPO。分别于缺血/再灌注损伤后4h、8h、24h、48h、7d对动物进行后肢运动神经功能评分。7d时处死动物,取L3-5,节段脊髓组织行病理学检查,用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脊髓标本的一般病理学改变及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数量变化;TUNEL法检测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凋亡情况。结果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各时间点,C、D组后肢运动神经功能评分明显优于B组(P〈0.01),但低于A组(P〈0.01)。伤后4h和7d评分C组低于D组(P〈0.05)。伤后7d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脊髓组织病理学改变C、D组明显轻于B组,较A组严重。伤后7d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计数C、D组明显高于B组(P〈0.01),但低于A组(分别为P〈0.01和0.05),D组高于C组(P〈0.05)。伤后7d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凋亡指数C、D组明显低于B组(P〈0.01),D组低于C组(P〈0.05)。结论rHuEPO具有抗凋亡作用,对脊髓由于缺血而引起的神经运动功能损害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坐骨神经挤压伤后血清SOD,MDA表达变化和细胞凋亡的规律及三者之间的关系。方法成年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神经挤压组和假手术组。1,2,3周每组分别处死6只大鼠,用硫代巴比妥酸(thiobarbituricacid,TBA)法测定MDA含量,黄嘌呤氧化酶(xanthineoxidase,XO)法测定SOD,TUNEL法标记凋亡细胞,计算凋亡指数。结果①与假手术组相比,7d,14d大鼠血清中SOD含量下降,MDA含量升高,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7d达峰值,以后SOD逐渐上升,MDA逐渐下降。21d假手术组与手术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②手术组7d,14d大鼠脊髓神经细胞凋亡率比假手术组大鼠相应部位的神经细胞凋亡率增加,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到21d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③神经细胞凋亡率与SOD活性呈负相关(r〈0,P〈0.05),与MDA含量呈正相关(r〉0,P〈0.05)。结论坐骨神经挤压伤后血清SOD,MDA含量变化与脊髓神经细胞凋亡发生发展有关,氧化损伤可能是诱发细胞凋亡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大鼠脊髓损伤后应用二甲胺四环素(minocycline)对caspase-3、053表达及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成年大鼠随机分为脊髓损伤后应用二甲胺四环素的治疗组(A组)和应用生理盐水对照组(B组),损伤后不同时间点(4h、8h、1d、3d、7d、14d、21d)取材,用HE染色观察损伤脊髓组织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染色检测caspase-3、053表达阳性细胞,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法)标记凋亡细胞,及荧光酶联测定法测定caspase-3的活性。结果HE染色镜检发现脊髓组织病理学改变A组明显轻于B组。A、B两组均发现凋亡细胞及caspase-3、053表达,神经细胞凋亡指数及caspase-3、053表达均为B组〉A组(P〈0.05)。结论二甲胺四环素能抑制大鼠脊髓损伤后caspase-3、053表达及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大鼠脊髓冲击伤后应用低剂量FK506对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表达及神经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方法45只成年雄性wIstar大鼠,根据改良Allen法制备大鼠脊髓冲击伤模型。暴露脊髓T10节段,以重量为10g的铁锤从4cm高处自由落下,造成T10段脊髓冲击伤。假手术组5只、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0只。实验组在脊髓损伤后5min一次性经尾静脉注射FK506(0.3mg/kg),其余两组以相同方法给予0.9%的生理盐水。于伤后不同时间点取材,行苏木精一伊红染色观察损伤脊髓组织病理变化,原位末端脱氧核糖核苷酸转移酶介导dUTP标记技术检测神经细胞凋亡,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iNOSmRNA和蛋白的表达,同时采用BBB评分法进行后肢运动功能评价。结果实验组病理学观察和行为学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P〈0.01);神经细胞凋亡在实验组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i—NOSmRNA和蛋白的表达均于伤后7d迭高峰,两者表达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FK506能抑制大鼠脊髓损伤后iNOS表达及神经细胞凋亡,减轻继发性损害从而改善脊髓损伤后的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选择性环氧化酶一2抑制剂塞来昔布(celecoxib)对大鼠脊髓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单纯损伤组及治疗组。采用改良Allen’s打击法制作脊髓损伤动物模型,分别在伤后12、24、72h测定脊髓标本的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用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损伤脊髓组织病理变化,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标记凋亡细胞。同时采用Tarlov评分和斜板实验观察脊髓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比较各组之间的差异。结果 治疗组较单纯损伤组神经功能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各时间点MDA含量较单纯损伤组明显降低(P〈0.05),SOD含量明显升高(P〈0.05),病理形态改变较轻且凋亡细胞少(P〈0.05)。结论 COX-2抑制剂塞来昔布可减少神经细胞凋亡,对继发性脊髓损伤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骨髓基质细胞(BMSCs)移植对大鼠脊髓损伤(SCI)后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骨髓基质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的机制。方法取大鼠股骨和胫骨骨髓培养BMSCs并传代。参照Taoka's方法制作大鼠脊髓压迫损伤模型。脊髓损伤后30min,进行BMSCs或DMEM培养液损伤周围局部四点注射。在术后3、7和14d,应用TUNEL方法检测脊髓损伤周围神经细胞凋亡情况。结果脊髓损伤后,损伤区周围组织内TUNEL阳性细胞数量明显增加,阳性细胞分布于脊髓灰质和白质内,但以白质内神经细胞为主。与DMEM组大鼠相比,移植术后3、7和14d,BMSCs移植显著减少脊髓损伤周围区凋亡的神经细胞数目(P〈0.05)。结论脊髓损伤后,BMSCs移植能够抑制神经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8.
樊元胜  叶蜀新 《四川医学》2009,30(2):164-166
目的观察甲基强的松龙(MP)和胶质细胞源神经生长因子(GDNF)联合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SCI)后的治疗作用,探讨治疗脊髓损伤的有效方案。方法将大鼠脊髓损伤后,分为单纯脊髓损伤组(A组)、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治疗组(B组)、胶质细胞源神经生长因子组(C组)、甲基强的松龙(MP)和胶质细胞源神经生长因子(GDNF)组(D组),损伤后1、4、7、14、21d对脊髓损伤区进行细胞凋亡的检测(TUNEL)(免疫组化法)以及活性氧表达的测定(流式细胞仪),采用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进行定量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MP和GDNF联合治疗显著减轻炎症细胞的浸润和继发损伤的发生。促进了脊髓运动神经轴索的再生和下肢运动功能的恢复(P〈0.05)。结论MP联合GDNF治疗脊髓损伤,对损伤后脊髓结构和功能恢复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是治疗脊髓损伤的有效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重组强效补体抑制剂TP10对大鼠脊髓损伤组织中性粒细胞浸润程度及脊髓损伤后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制备大鼠急性脊髓损伤模型,观察伤后6,12,24h、3,7d时间点TP10组与对照组大鼠脊髓损伤组织中性粒细胞浸润情况、补体C9阳性表达的部位及时程;测定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采用BBB评分法评定大鼠后肢运动功能。结果TP10组在伤后各时间点中性粒细胞浸润程度均明显轻于对照组;TP10组在伤后各个时间点C9阳性表达均明显轻于对照组,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TP10组在伤后各时间点损伤组织MPO活性弱于对照组,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TP10组在伤后3、7d时间点大鼠后肢BBB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组强效补体抑制剂TP10可通过抑制补体系统激活机制显著减轻急性脊髓损伤组织的中性粒细胞浸润,对脊髓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细胞外三磷酸腺苷(ATP)对大鼠脊髓损伤后微管相关蛋白-2(MAP-2)表达及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健康成年Wistar大鼠110只,随机取10只作为正常对照组,其余100只制作成脊髓打击伤动物模型,然后分为A组(ATP组)和B组(阳性对照组),每组50只。伤后1、3、7、14、28d取材,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MAP-2的表达;并用改良的Tarlov评分观察大鼠脊髓损伤后运动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脊髓损伤后14d和28d。A组大鼠MAP-2表达明显强于B组(P〈0.05);伤后14d和28d,A组大鼠改良Tarlov评分明显优于B组(P〈0.05)。结论细胞外ATP能促进大鼠脊髓损伤表达MAP-2,并能促进大鼠脊髓损伤后运动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大鼠脊髓损伤后应用二甲胺四环素(minocycline)对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表达及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成年大鼠随机分为脊髓损伤后应用二甲胺四环素的治疗组(A组)和应用生理盐水对照组(B组),损伤后不同时间点取材,用HE染色观察损伤脊髓组织病理变化;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iN-OS的表达变化;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法)标记凋亡细胞;采用开放场地试验BBB评分和斜板试验,评价神经功能.结果HE染色镜检发现脊髓组织病理学改变A组明显轻于B组.A、B两组均发现凋亡细胞及iNOS表达,神经细胞凋亡指数及iNOS表达均为B组>A组(P<0.05).治疗组神经功能改善优于B组.结论二甲胺四环素能抑制大鼠脊髓损伤后iNOS表达及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不同时间窗高压氧干预下的大鼠脊髓损伤(SCI)后细胞凋亡和脊髓功能的恢复情况,探讨最佳的高压氧治疗方法(HBOT),为临床治疗SCI提供实验依据。方法:1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HBO-PC组、HBOT组和HBO-PC+HBOT组。采用Allen's打击法建立SCI模型。模型对照组大鼠仅制模,未进行任何干预;HBO-PC组大鼠于高压氧干预10 d后立即制模,制模后未进行任何干预;HBOT组大鼠于制模后立即行高压氧干预;HBO-PC+HOBT组大鼠于高压氧干预10 d后立即制模,制模后继续高压氧干预。各组大鼠分别于制模后第1、2、7和14天取材,免疫组织化学PV-9000二步法检测大鼠Fas和FasL的表达水平,光镜下观察,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指数(AI),神经功能评价采用BBB评分。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HBO-PC组、HBOT组和HBO-PC+HBOT组大鼠各时间点Fas和FasL表达水平均降低,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HBO-PC+HBOT组大鼠各时间点Fas和FasL表达水平比HBOT组和HBO-PC组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OT组大鼠各时间点Fas和FasL表达水平与HBO-P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其他各组大鼠细胞AI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HBO-PC+HBOT组AI低于HBOT组和HBO-PC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OT组AI与HBO-P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和14 d HBO-PC组、HBOT组和HBO-PC+HBOT组大鼠BBB评分均高于模型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BO-PC+HBOT组BBB评分高于HBOT组和HBO-PC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HBOT组BBB评分高于HBO-PC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压氧干预可减少SCI后细胞凋亡,促进脊髓功能的恢复;其治疗时间窗应提前到损伤前,HBO-PC联合HBOT法是治疗SCI的较佳方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Methylprednisolone,MP)对大鼠脊髓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60只Wistar成年大鼠分为MP治疗组与对照组。Allen氏重物坠击法制作T8脊髓损伤模型,治疗组经尾静脉注射大剂量MP,对照组注入等量生理盐水。术后1、3、7、14、28 d取脊髓组织分别进行HE染色、TUNEL法检测凋亡细胞、SABC法检测bcl-2和bax的含量,并对大鼠神经功能评分。结果:大鼠脊髓损伤后神经细胞发生凋亡,1 d后出现,3 d达高峰,28 d下降明显。MP组凋亡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其bcl-2/bax比例增加,大鼠双下肢运动功能改善明显。结论:大剂量MP通过增强大鼠脊髓损伤后bcl-2/bax比例,抑制神经细胞凋亡,从而减轻损伤后的继发性损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胰岛素对急性脊髓损伤后细胞凋亡及相关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探讨胰岛素对脊髓损伤保护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 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损伤对照组和胰岛素治疗组,建立SCI模型;术后8 h、1d、3 d、7 d、14 d处死动物取材,采用原位末端标记(TUNEL)和免疫组织化学观察脊髓细胞凋亡及iNOS、COX-2表达变化,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术后各时相胰岛素治疗组TUNEL阳性细胞的数目明显少于损伤对照组;胰岛素治疗组iNOS、COX-2的表达率明显比对照组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结论 初步研究表明胰岛素对急性脊髓损伤有保护作用,抑制炎症因子iNOS、COX-2的表达是其可能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脊髓全横断损伤对脊髓前角细胞Beclin-1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假手术组,建立大鼠第2腰髓全横断损伤模型,分别于损伤后6h、1d、3d、7d、14d、21d取3-4腰髓,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法观察大鼠脊髓前角细胞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的表达情况。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损伤后各时间点大鼠脊髓前角Beclin-1免疫阳性细胞数明显升高(P<0.01,P<0.05)。脊髓损伤后3d脊髓前角细胞Beclin-1免疫阳性细胞数达到高峰,21d最低。结论:Beclin-1可能参与了神经元自噬状态的改变。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BYHWD)及其四类有效部位(生物碱、苷、多糖、苷元)对脊髓损伤(SCI)大鼠大脑运动皮质神经元的影响,探究其神经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 SD 雄性大鼠48只,随机分为8组:正常组、假手术组、SCI 组、BYHWD组、生物碱组、苷组、多糖组、苷元组。通过在T3-T4之间横断右侧半脊髓制备SCI模型,分别于术前1 d及术后1 d、1 w、4 w、8 w运用BBB评分评定大鼠后肢运动功能;术后8 w用TUNEL法检测神经细胞凋亡。结果 SCI组与药物干预各组BBB评分均明显低于同期正常组、假手术组(P<0.01);术后4 w,BYHWD 组和生物碱组大鼠的BBB 评分高于SCI组(P<0.05);术后8w,BYHWD组、生物碱组和苷组大鼠的BBB评分高于SCI组(P<0.05)。术后8 w, SCI组及药物干预各组大鼠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P<0.01)。BYHWD组、生物碱组和苷组大鼠的细胞凋亡率低于SCI组(P<0.01或P<0.05);生物碱组、苷组、多糖组、苷元组的细胞凋亡率高于BYHWD组(P<0.01或P<0.05)。结论 BYHWD具有改善SCI大鼠后肢运动作用,其有效部位中的生物碱、苷可能为起效的主要物质基础,该作用机制可能与拮抗SCI大鼠运动皮质神经元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丙戊酸钠对鼠坐骨神经切断后脊髓运动神经元凋亡及Bcl-2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清洁级SD大鼠30只,行右坐骨神经横形切断后即刻原位吻合术,制成周围神经损伤模型后,随机分为丙戊酸钠口服组(A组)、生理盐水对照组(B组)。分别于术后1,4,7,14,28 d取材,应用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数,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脊髓运动神经元Bcl-2的表达,并对脊髓凋亡细胞以及阳性运动神经元进行计数。结果:坐骨神经切断后4,7,14 d,实验组脊髓运动神经元Bcl-2吸光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坐骨神经切断后7,14 d,实验组脊髓神经元凋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丙戊酸钠对鼠坐骨神经损伤后脊髓神经元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BYHWD)对脊髓损伤(SCI)大鼠脊髓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3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SCI模型组、假手术组和BYHWD组,每组10只大鼠。SCI模型组和BYHWD组建立大鼠SCI模型, BYHWD组大鼠给予BYHWD(20ml/kg)灌胃2周。用药结束后处死大鼠,采用TUNEL法检测脊髓神经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与假手术组大鼠比较,模型组大鼠神经细胞凋亡指数明显升高(P <0.05);与模型组大鼠比较,BYHWD组大鼠神经细胞凋亡指数明显降低(P <0.05)。结论:BYHWD可通过抑制SCI大鼠脊髓神经细胞凋亡对SCI时脊髓损伤发挥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