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喉部血液供应的解剖学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喉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血供形态学资料.方法解剖观察成年尸体动脉乳胶注标本16具(32侧),分别观察了喉上、下动脉的起始部位、管径、分支及其吻合.结果喉下动脉的起点恒定,均起于甲状腺下动脉;喉上动脉84.4%起于甲状腺上动脉,12.5%起于颈外动脉,3.2%与舌动脉共干.喉上动脉男性平均外径1.7mm±0.23mm,女性平均外径1.5mm±0.17mm;喉下动脉男性平均外径1.1mm±0.18mm,女性平均外径0.9mm±0.14mm;喉上动脉穿入喉的部位84.4%经甲状舌骨膜,9.4%经甲状软骨板;喉上、下动脉之间及左、右两侧之间有广泛的交通吻合.结论喉属多来源血供器官,血供丰富,有良好的侧支循环系统.  相似文献   

2.
会厌动脉的显微解剖研究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通过对中国汉族成人尸体会厌滋养血管的显微解剖观察,为喉移植、修复、重建以及会厌相关疾病的研究提供相关的数据和形态学资料。方法采用10%甲醛常规防腐固定的头颈部正常、身体无明显畸形和外伤的成年尸体30具(男27具,女3具),常规颈部解剖下从舌骨至气管2~4环取下喉。在体式解剖显微镜下进行显微解剖,观察喉上动脉及其分支的分布、走行及形态,并将喉上动脉在甲状软骨上缘附近分出的一支分布、走行于会厌的动脉命名为“会厌动脉”。结果30具(60侧)尸体中会厌动脉均起源于喉上动脉。喉上动脉分支处外径平均(x-±s,以下同)为(1·06±0·16)mm,会厌动脉起始处外径平均为(0·79±0·13)mm。男性喉上动脉分支处外径平均为(1·09±0·12)mm,男性会厌动脉起始处外径平均为(0·81±0·11)mm。会厌动脉起始处到甲状软骨上角的垂直距离(27·16±3·85)mm。会厌动脉向上行于会厌前间隙的黏膜下疏松结缔组织和脂肪组织内,于会厌谷或杓会厌皱襞附近形成会厌动脉袢,再发出2~5个分支。动脉袢位于甲状舌骨膜处或会厌谷黏膜下疏松结缔组织和脂肪组织中,呈“M”、“N”、“Ω”“U”等形状。60侧中仅1侧在甲状舌骨膜外侧发出会厌动脉袢。结论会厌动脉袢是手术中会厌动脉最容易损伤的部位,在使用会厌瓣作为喉功能重建时应注意避免损伤。  相似文献   

3.
喉科学     
990866喉血管、神经的应用解剖学研究/彭玉成…//第二军医大学学报一1998,19(4)一373~374 目的:研究喉的血管、神经的走行、分布和变异。方法;在40具(80例)成人头颈部标本上解剖测量喉的血管和神经。结果:喉上动脉的入喉点在甲状软骨上角前下方左侧(14.71士3.92)nlm、右侧(15.86士3.86)mm;喉上神经的入喉点在甲状软骨上角前下方左侧(12.59士4.25)mm、右侧(12.88士3.71)mm;喉下神经入喉点距离甲状软骨下角左侧(5 .50士1.44)mm、右侧(5.31士1.34)rnm。有1具右侧喉上动脉起源于甲状腺上动脉后,在入喉前分为2支入喉。结论:本研究对喉切除手术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甲状腺肿瘤手术中喉上神经的解剖位置及与周围结构的关系。方法  对同一术者手术的100侧甲状腺叶切除中,喉上神经外支的解剖位置、毗邻关系,以甲状腺上动脉前支进入腺体位置为参照点进行解剖测量。结果 参照Cernea分型,I型占43%,IIa型占50%,IIb型占6%,不确定占1%;喉上神经外支从甲状腺上动脉分出后至甲状腺上动脉进入甲状腺间的平均距离为8.54 mm,双侧喉上神经外支的位置没有对称性,与上动脉入腺体的距离也和肿瘤的大小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大部分喉上神经外支(56%)位于容易损伤的位置,手术中应显露神经后再结扎甲状腺上血管。  相似文献   

5.
前庭学     
20021464迷路动脉的解剖学观测/张奎启…//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一2002,37(2)一103~105 目的:观测迷路动脉的起始、走行及它与面神经、前庭蜗神经之间的关系。方法:解剖和观测了49侧脑干、桥小脑角和内耳道标本,记录迷路动脉的起始、行程、管径。结果:迷路动脉83.6%(41/49)起于小脑下前动脉,12.3%(6/49)起于基底动脉,4.1%(2/49)起于小脑下后动脉。迷路动脉的平均叹士s)管径为(0·18士0.05)mm。迷路动脉55.1%为1条,40.8%为2条,4.1%为3条。在桥小脑角和内耳门处,面神经位于前下,前庭蜗神经位于后上;在内耳道底,面神经位于上方,蜗神经位于前方,前…  相似文献   

6.
头颈外科     
20050713甲状腺外科手术中喉返神经的解剖/王丽…//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2005,19(3).112~113目的:探讨甲状腺外科手术中喉返神经的解剖特点和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甲状腺疾病患者在手术中解剖的63条喉返神经的有关资料。结果:48条喉返神经入喉前分成前、后两支,占喉返神经总数的76.19%。29条(46.03%)喉返神经位于甲状腺下动脉的深部,19条(30.56%)喉返神经位于甲状腺下动脉的浅面,8侧(12.70%)甲状腺下动脉分叉,神经穿行其间,7侧(11.11%)术中未发现甲状腺下动脉。术后喉返神经暂时麻痹1例,永久麻痹1例。结论:充分掌握喉返神经的解剖特点,…  相似文献   

7.
本文作者对30个国人成入尸体喉(男性19个;女性11个)按自行设计径线对诸软骨进行较为详细测量,所测数据均经统计学处理。结果如下:1.甲状软骨径线:①外径线;水平上线36.87±9.38mm,水平下线28.83±6.02mm,左右上结节间距42.07±5.79mm,垂直前线25.21±6.59mm,垂直后线22.25  相似文献   

8.
甲状腺术中喉返神经损伤原因及预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喉返神经损伤是甲状腺手术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我院从1998年1月-2004年4月共实施各类甲状腺手术986例次,发生喉返神经损伤5例,占同期手术的0.5%,现总结报道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5例均为女性,年龄19-53岁,均为单侧损伤,其中左侧3例,右侧2例。损伤性质:切断4例,结扎1例。损伤部位:甲状腺下动脉与喉返神经交叉处4例,环甲关  相似文献   

9.
水通道蛋白1及4在大鼠喉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检测水通道蛋白1(AQP1)及4(AQP4)在大鼠喉组织中的表达,以探讨AQP1及AQP4在喉部的分布及在喉部疾病发病过程中可能的作用机制和意义。方法:正常大鼠喉组织标本8例,苏木精一伊红染色用于常规组织病理学检查,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用于观察AQP1及AQP4的表达部位。结果:AQP1主要表达于大鼠喉黏膜固有层的血管内皮细胞、喉黏膜腺体及肌细胞核膜上。AQP4主要表达于大鼠喉黏膜鳞状上皮、假复层柱状纤毛上皮、固有层黏膜腺体及肌细胞膜上。结论:AQP1及AQP4表达于大鼠喉的不同部位,在喉部水转运中起不同的作用,或许在喉部疾病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作者观察50例喉切除标本,均为广泛喉癌的男性病人,年龄为52~66岁。45例为全喉切除标本,经两侧喉上动脉注射,5例为喉次全切除,经一侧喉上动脉注射。所用的注射物为:墨汁明胶10例;硫酸钡明胶13例;乙烯基多氯化物6例;有色胶乳氨分散混合物6例;硅酮胶15例。另用24件正常喉的尸检标本,以作比较。注射后观察喉部的血管系。发现硅酮胶注射最适于这种观察。  相似文献   

11.
喉部骨肉瘤     
喉部骨肉瘤首次报告于1942年,喉部恶性肉瘤是罕见的非上皮源性肿瘤,占喉部真性肿瘤的0·5%~1%。本文报告1例69岁女性喉部骨肉瘤,并复习了迄今所见的13例喉部骨肉瘤的文献报道,年龄51~79岁,其中男性12例,女性1例,9例接受了全喉切除手术。对喉部骨肉瘤的病因、临床表现、治疗和预  相似文献   

12.
甲状腺乳头状癌行甲状腺全摘除术 6 6例 ,男 11例 ,女 5 5例 ,年龄 2 4~ 73岁 ,平均 5 1.3岁。将摘除标本矢状方向间隔 5 mm切片 ,确定断面主病灶 ,观察病灶占居部位和测定大小。根据甲状腺外科研讨会有关标准 ,将病灶占居腺叶分为上、中、下 (1亚部位 )和中上、上下、中下、上中下全体 (2亚部位以上 )类型。观察主病灶向对侧腺内转移分布。结果发现 ,主病灶长径最大 80 mm,最小 6 mm,平均 32 mm。主病灶位于腺上 2例 ,中 14例 ,下 6例 ,中上 14例 ,中下 13例 ,腺全体 17例。1亚部位主病灶大小平均 2 1mm,2亚部位以上病灶平均 36 mm。主病…  相似文献   

13.
甲状腺手术中解剖喉返神经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甲状腺手术中解剖喉返神经的意义及预防喉返神经损伤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30例行甲状腺手术患者的资料,所有患者均在全身麻醉下进行,行单侧腺叶切除术109例,单侧腺叶加峡部切除术59例,甲状腺次全切除术44例,甲状腺全切除术18例.术中常规解剖显露喉返神经;根据术中病变情况决定手术切除范围,手术前后分别进行喉镜观察声带活动情况.结果:解剖暴露喉返神经共292条(右侧156条,左侧136条);位于气管食管沟内走行者134条,偏离者158条;神经位于下动脉深面通过197例(67.5%),神经位于动脉浅面通过60例(20.5%).神经在动脉分支之间通过24例(8.2%),神经分支与动脉分支交叉穿过者11例(3.8%).喉返神经入喉前分支者185条(63.4%),未分支直接入喉者107条(36.6%).术后8例出现声音嘶哑,经过治疗7例恢复,1例经6个月后对侧声带超越代偿嘶哑改善,无永久性声音嘶哑和呼吸困难.结论:甲状腺手术中解剖喉返神经是防止术后喉返神经损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喉功能的解剖学基础,为喉癌、下咽癌手术保留喉功能提供解剖依据.方法 对4例成年男性尸体喉部的环杓关节相关肌肉、神经及血管进行解剖观察,根据肌肉的起止点与肌纤维方向分析各肌肉的作用.结果 甲杓肌位于喉腔内,环杓后肌、环杓侧肌、杓横肌及杓斜肌位于喉软骨支架的后外周面;在相关肌肉的作用下,以环杓关节面为核心,杓状软骨可以完成旋转与滑动运动;环杓后肌与环杓侧肌可以开大、缩小声门,对保证正常的喉功能有更重要的作用;喉返神经于气管食管沟内自下而上支配环杓后肌、环杓侧肌、杓横机、杓斜肌及甲杓肌等肌肉;喉下动脉自甲状腺下动脉发出后走行于环杓后肌的背侧,供血于环杓关节相关组织.结论 一侧完整的环杓关节及功能正常的环杓后肌与环杓侧肌是保留喉功能喉部分切除术的最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甲状腺术区喉返神经与甲状腺下动脉及分支的显微解剖关甲状腺手术中喉返神经保护提供解剖学参考。方法对69例(80侧)头颈肿瘤患者甲状腺区的喉返神经和甲状腺下动脉及分支进行显微解剖及观测。结果 38.0%(30/79)的喉返神经在入喉前分为前、后两支,59.5%(47/79)的甲状腺下动脉存在二级分支,40.5%(32/79)的甲状腺下动脉存在三级分支。51.9%(41/79)的甲状腺下动脉二、三级分支与喉返神经相夹持、勾绕或小段伴行,其中24.1%(19/79)的甲状腺下动脉二、三级分支发出明确与喉返神经相勾绕或平行伴行的分支直至入喉处。结论甲状腺下动脉二、三级分支于近入喉处与喉返神经解剖关系密切,是甲状腺手术中喉返神经损伤的主要责任血管。  相似文献   

16.
关于声门下区的边界(尤其是上界)文献上意见不一。为了较好地确定声门下区的解剖关系,有利于喉癌的治疗,作者们搜集了50具成人喉标本,男女各半,均于死后24小时内取出,标本未经固定,生前曾作过喉插管或颈部外伤的喉均摒弃不用,测量结果如下: 从声门至甲状软骨下缘的距离(均数):男性为12.28mm;女性为9.64mm。从声门至环状软骨下缘的距离(均数):男性为25.96mm;女性为23.12mm。成人声门下的长度随年龄的变  相似文献   

17.
通常认为,甲状腺手术中,喉返神经损伤的最常见部位是喉返神经进入喉部的穿入点以及与咽下缩肌的环咽部有关的那段喉返神经。为此,作者对25个人尸标本块就喉返神经进入喉部的穿入点、穿入点与正中矢状面和环状软骨下缘横断面的距离,以及喉返神经与甲状腺的关系进行了解剖分析。每一尸标本块均包括:舌、咽、喉、食管、气管及左、右侧喉返神经。喉返神经的解剖从第10气管环高度开始向其在喉部的穿入点的方向进行。结果表明,喉返神经以两种类型穿入喉部。Ⅰ型:喉返神  相似文献   

18.
继鼻内镜手术和耳内镜手术之后 ,喉内镜手术治疗喉部病变同样具有优越性。我们从 2 0 0 2年 8月以来采用支撑喉内镜电视显示系统下手术治疗喉部病变 35例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一、临床资料1 使用设备 :桐庐尖端医疗器械厂支撑喉内镜电视显示系统以及德国RUDOLF电视显示系统。内镜为 0°和 10°。2 患者 35例 :男性 2 7例 ,女性 8例 ;年龄 8~ 5 8岁。声带息肉 (单侧或双侧 ) 2 1例 ,声带小结 6例 ,声带血管瘤 1例 ,肥厚性喉炎 4例 ,炎性增生性病变 3例。二、手术方法和结果一律采用全身麻醉 ,口腔插管 ,仰卧位 ,不垫肩。常规消毒后 ,上…  相似文献   

19.
甲状腺手术喉返神经解剖198例报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术中观察甲状腺患者的喉返神经和甲状腺下动脉的解剖及其毗邻关系,为指导临床手术操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198例甲状腺疾病需行腺叶或全甲状腺切除的患者,术中解剖喉返神经201侧,记录喉返神经与甲状腺下动脉的关系,根据术中喉返神经是否容易损伤将其分为“安全型”和“危险型”两大类。结果:117侧右侧喉返神经与甲状腺下动脉的关系中“安全型”和“危险型”分别为84.6%(99/117)和15.4%(18/117);82侧左侧的“安全型”和“危险型”分别为92.7%(76/82)和7.3%(6/82)。196例共199侧喉返神经由胸腔或右锁骨下动脉返回在甲状腺下及水平后方进入气管食管沟内,沿该沟上行,于环状软骨与甲状软骨下角之间入喉。有2例术中证实为“喉不返神经”,直接自迷走神经水平发出入喉。结论:右侧喉返神经与甲状腺下动脉的关系中“危险型”的发生率高于左侧,术中应特别注意以防损伤喉返神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正常人群喉的声门比例(GP)及性别差异.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9年12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就诊的200例喉部结构正常的患者作为实验组,其中组1包括100例女性,组2包括100例男性;选择Pontes文章中的对照组60例,30例女性设为组3,30例男性设为组4.结果:组1的GP值为0.78~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