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检测肝硬化伴有不同程度肾功能损害的患者的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探讨其在肝肾综合征(HRS)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测定90例肝硬化病人和26例健康体健者的血清CRP水平,同时检测其肾功能.并分析CRP与肌酐清除率(Ccr)的关系.结果CRP在肝硬化不同程度肾功能损害患者均较正常组明显升高,且随着肾功能衰竭的加重有逐渐升高的趋势,并与Ccr成负相关.结论肝硬化患者血清CRP水平可反映肝硬化肾功能损害的程度,并有助于判断HRS病情及预后. 相似文献
2.
肝肾综合征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在肝肾综合征(HRS)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测定肝硬化患者60例和健康体检者20例的血清CRP水平及其肾功能,分析CRP与肌酐清除率(Ccr)的关系.结果:CRP在肝硬化不同程度肾功能损害患者均较正常组明显升高,且随着肾功能衰竭的加重有逐渐升高的趋势,并与Ccr呈负相关.结论:肝硬化患者血清CRP水平可反映肝硬化肾功能损害的程度,并有助于判断HRS病情及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急性期血清C-反应蛋白(CRP)、血清低密度脂蛋白(LDL)、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浓度变化及其相关性.方法测定ACS患者和对照组血清CRP浓度及LDL、TC、TG含量.结果ACS患者CRP浓度显著升高,其中UAP52.38±4.98、NQMI79.36±8.14、AMI102.58±9.16,与对照组7.50±1.48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ACS患者CRP浓度和LDL、TC、TG含量呈同步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O.05,P<0.01),CRP与LDL、CRP与TC、CRP与TG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血清CRP浓度升高与ACS有极大的相关性,调节血脂水平,达到降低CRP水平的目的是防治ACS发生、发展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4.
5.
C-反应蛋白(CRP)是一种具有免疫球蛋白作用的蛋白质。它在钙离子存在时可与肺炎链球菌细胞壁中的C多糖发生沉淀反应,疾病急性期过后期沉淀能力迅速下降,反应过程很快消失。由于在多种疾病中C反应蛋白均可有不同程度的升高,特别是在某些疾病的急性期数小时即可显著升高,而且反应程度随病情的好转而逐渐下降,因此血清C-反应蛋白测定对许多种疾病的诊断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6.
C-反应蛋白与糖尿病血管病变关系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是一种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疾病,其血管并发症是患者致残、死亡的主要原因。其发生机制十分复杂,近年研究发现,炎症反应在糖尿病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对糖尿病血管病变有一定的预示作用或某种关联。此外,一些具有抗炎作用的药物对糖尿病及其血管并发症的治疗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ACS)患者C 反应蛋白 (CRP)的血清学改变及其与ACS产生机制、冠状动脉病变范围和血脂变化的关系。方法 将经冠状动脉造影后诊断为冠心病的 96例患者分为两组。其中ACS组 5 3例 (急性心肌梗死 2 1例 ,不稳定性心绞痛 32例 ) ;非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NACS)患者组 4 3例 (陈旧性心肌梗死 14例 ,稳定性心绞痛 2 9例 )。以 32例有胸痛症状而冠状动脉造影排除冠心病的患者为对照组。分别测定CRP和总胆固醇 (TC)、甘油三酯 (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 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 C)的浓度 ,并与 32例对照组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ACS组患者血清CRP水平明显高于NACS组 (P<0 .0 5 )和对照组患者 (P<0 .0 1) ,NACS组的CRP水平也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1)。CRP水平的升高与冠状动脉病变累及范围呈正相关性 ,而与血脂水平无关。结论 ACS发生时有炎症表现 ,可能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的因素之一 ,CRP水平的升高不仅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发展有关 ,而且也间接反映了血管病变的范围 相似文献
8.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超敏C-反应蛋白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简称冠心病 )与炎症的关系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反映急性炎症反应的血清超敏C -反应蛋白 (hs-CRP)可能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子之一 [1] ,为探讨hs-CRP浓度与冠心病的关系 ,我们对2002年5月至2002年12月内科门诊或住院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进行hs-CRP测定 ,现报道分析如下。1.1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组共72例 ,男性47例 ,女性25例 ;年龄47~80岁 ,平均 (63.6 +16.1)岁。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诊断标准参考2000年ACC/AHA(美国心脏病学会 )指南[2]标准。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分为3类患者 :1.1.1不稳定心绞痛 (UA… 相似文献
9.
10.
最近一期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Danesh及其同事报道,C-反应蛋白(CRP)水平增高与冠心病危险性升高仅有中度的相关性。虽然,近期试验结果与其它一些研究一致,但显示CRP作为冠心病(CHD)独立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明显地弱于过去的一些报告。通过多变量分析,研究们发现,在使用传统危险因子评估冠心病危险的基础上加入CRP检测结果不能明显提高预测价值。相反,一项较小的研究提示,对于冠心病危险性的评估CRP水平比LDL更有价值。这些较新的结果提出以下的问题:CRP检测对于冠心病危险性评估的临床价值到底如何?是否需要进一步研究以澄清CRP检测在临床医学中的地位?需要重新认识是否应该推荐CRP检测作为总体评估10年内冠心病风险的选择性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支原体肺炎患儿血清中降钙索原(PCT)和C反应蛋(CRP)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分别应用放免法和免疫法测定了30例支原体肺炎患儿血清中PCT和CRP,并与26例正常儿作比较。结果在治疗前血清PCT和CRP水平高于正常儿组(P〈0.01—0.001),治疗后与正常儿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测定支气管肺炎患儿血清中PCT和CRP水平对疾病的治疗和预后有十分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中国苏南地区汉族人群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pectoris,UAP)患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基因+1444C/T多态性与其血清CRP水平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包括17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UAP组)和230例非冠心病者(对照组),分别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和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法检测血清CRP水平及CRP基因+1444C/T多态性?结果:①本研究人群存在CRP基因+1444C/T多态性;②UAP患者血清CRP水平(8.269/9.179 μg/ml)显著高于非冠心病者(3.578/2.236 μg/ml)(P < 0.001),且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校正各影响因素后,仍提示血清CRP水平与UAP发病风险相关;③血清CRP水平在UAP组与对照组各基因型之间无显著差异(P > 0.05),进一步按性别和年龄分组后,仍未发现该基因多态性不同基因型间的血清CRP水平有任何差异(P > 0.05)?结论:中国苏南地区汉族人群CRP+1444C/T基因多态性与血清CRP水平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乳酸脱氢酶(LDH)在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急性加重期浓度变化及相关临床意义.方法 测定60例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血清CRP、CK-MB和LDH水平和动脉血氧分压(PaO2),45例健康体检者血清CRP、CK-MB和LDH水平.结果 急性期COPD患者血清CRP、CK-MB和LDH水平与健康体检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COPD急性期患者CRP与CK-MB、LDH之间及CK-MB与LDH之间呈正相关(P<0.05),COPD急性期患者PaO2与CRP、CK-MB、LDH之间呈负相关(P<0.01).结论 COPD急性加重期血清CRP浓度高,机体存在血氧饱和度低、心肌功能异常及严重感染;联合检测CRP、CK-MB和LDH浓度可以为COPD的病情评估、治疗及预后提供相关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肝硬化合并肝肾综合征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我院综合科就诊的肝硬化患者106例,按患者是否合并肝肾综合征将其分为合并组32例和未合并组74例。另选取4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三组受检者的血清PCT水平、总胆汁酸(TBA)、胱抑素C (CysC)、C反应蛋白(CRP)、以及白细胞计数(WBC),计算三组受检者的24 h内生肌酐清除率,分析各生化指标与血清PCT的相关性。结果合并组、未合并组和对照组受检者的PCT [(4.02±1.20)μg/L vs (0.33±0.02)μg/L vs (0.13±0.03)μg/L]、WBC [(6.03±1.03)×109/L vs (3.94±1.82)×109/L vs (5.51±1.29)×109/L]、CRP [(6.24±1.92) g/L vs (5.73±1.24) g/L vs (1.60±0.39) g/L]、Cys-C [(2.34±0.32) mg/L vs (0.79±0.11) mg/Lvs (0.67±0.20) mg/L]、TBA水平[(33.29±3.94)μmol/L vs (23.39±3.04)μmol/L vs (20.39±2.02)μmol/L]比较,合并组上述指标均高于未合并组和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组的24 h-Ccr水平为(62.48±6.02) mL/min,明显低于未合并组的(83.12±8.22) mL/min和对照组的(90.38±8.34) mL/min,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PCT与24 h-Ccr呈负相关(r未合并组=-0.278,r合并组=-0.600),与患者的CRP呈正相关(r未合并组=0.244,r合并组=0.605),与患者的Cys-C水平呈正相关(r未合并组=0.247,r合并组=0.530)。结论肝硬化患者的血清PCT升高,则其患有合并肝肾综合征的概率较高,血清PCT在诊断肝硬化合并肝肾综合征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糖化血红蛋白(HbAlc)、尿微量蛋白(mALB)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将2009年11月-2011年1月我院确诊的68例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其中发生糖尿病肾病38例,其余30例为非DN患者,另选择同期32例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分别检测各组血清CRP、HbAlc、mALB水平。结果DN组、非DN组的CRP、HbAlc、mALB均分别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DN组的CRP、HbAlc、mALB均明显高于非D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血清CRP含量与mALB含量呈正相关,血清HbAlc含量与mALB含量也呈正相关(P〈0.05)。结论通过检测C反应蛋白、HbAlc、mALB水平可以早期诊断糖尿病、监测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和发展,对延缓糖尿病肾病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颅脑损伤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及前白蛋白的动态观察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患者的血清C反应蛋白(CRP)、前白蛋白(PA)水平和损伤严重程度及恢复情况的关系。方法:选取95例颅脑损伤患者,根据GCS评分分为轻、中、重型三组,以免疫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患者伤后第1,3,7,14天上午8时血清CRP和PA值。结果:中、重型组在伤后当天血清CRP即升高,第3天达到最大值,而轻型组除第3天CRP高于正常值外其他各天检测值在正常范围。CRP的检测值在不同组别有差异。第3天中、重型组的PA值和轻型组之间,第7天重、轻型组之间有差异,但均在正常值范围。以两周后的GCS评分评价患者的短期恢复情况,恢复良好组和恢复欠佳组之间各天CRP值均有显著差异,而PA值均在正常范围。结论:CRP的检测对颅脑损伤患者的伤情、疗效和预后估计较PA更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肝硬化伴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患者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探讨各指标预测预后的能力。方法收集肝硬化伴 SIRS 患者56例,依预后分为好转组39例,死亡组17例,出现 SIRS 后第1、3、7天检测 CRP、PCT、IL-6水平,观察 CRP、PCT、IL-6与预后的关系。结果第1天两组比较 CRP、PCT、IL-6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第3天两组相比较 PCT、IL-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好转组 CRP 明显下降(P <0.05);第7天两组CRP、PCT、IL-6比较,好转组均明显低于死亡组(P <0.05)。同组相比,死亡组 CRP、PCT、IL-6第1天、第3天、第7天检测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好转组 PCT、IL-6第3天与第1天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CRP 第3天、第7天明显下降(P <0.05),好转组 PCT、IL-6第7天与第1天相比显著下降(P <0.05)。结论CRP、PCT、IL-6的持续高水平提示预后不良;与PCT、IL-6相比,CRP 更能迅速反应病情改善。 相似文献
18.
作者对109例胎膜早破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进行了测定。结果为:C-RP<5mg/L组,绒毛膜炎的发生率明显低于5~10mg/L组,(P<0.05);C-RP>10mg/L的29例有28例(96.55%)发生绒毛膜炎,C-RP<5mg/L组的胎心率异常,羊水混浊的发生率明显低于5~10mg/L组和>10mg/L组(P<0.01),而新生儿窒息的发生卒<5mg/L组和5~10mg/L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10mg/L时则差异显著(P<0.01)。胎膜早破至分娩时间,<24h的C-RP无明显变化,而≥24h组C-RP值5~10mg/L者明显高于<24b组(P<0.01),C-RP>10mg/L者从24h后逐渐增高(P<0.01),其绒毛膜炎的发生率则随着破膜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加((P<0.02~0.005),当≥48h,其发生率为92.86%。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