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医学文摘:外科学》2008,27(1):32-40
经后路寰椎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融合术治疗颈椎疾患;双侧寰椎椎板挂钩及寰枢椎关节间隙螺钉固定术治疗创伤性寰枢椎不稳;两种下颈椎经关节固定技术的静力学比较;前路单枚空心螺钉内固定术治疗齿状突骨折12例临床报道;椎动脉损伤后颈椎前路减压的疗效评价;前后路联合减压植骨带锁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颈椎损伤的分析;[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中国医学文摘:外科学》2005,24(2):129-137
经口咽前路寰枢椎复位钢板内固定的外科解剖学研究;用Gallie术式治疗寰枢关节不稳定的临床问题研究;枢椎椎体骨折;颈椎前路手术并发食道瘘的诊断与治疗;颈部旋转与侧屈活动对椎动脉血供的影响;颈脊柱姿势及预负荷史对压缩强度影响的生物力学研究;颈椎前路带锁钢板内固定治疗颈椎骨折并四肢瘫痪;前路螺钉固定治疗齿状突骨折脱位合并颈髓不全损伤27例;经寰椎后弓侧块螺钉固定治疗上颈椎损伤;短节段内固定、ACPC椎体成形治疗胸腰椎骨折的围手术期观察;颈椎疾病前后路手术的选择与并发症的防治(附512例报告); 相似文献
3.
《中国医学文摘:外科学》2007,26(4):330-337
经前路颈椎多节段椎管扩大术的实验研究;颈椎后路经关节螺钉钢板内固定术在下颈椎骨折脱位中的应用;后-前路联合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交锁;椎弓根螺钉技术在下颈椎不稳中的安全使用方法;经口咽Ⅱ型前路寰枢椎复位钢板内固定系统在难复性寰枢椎脱位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中国医学文摘:外科学》2007,26(1):28-37
侧块钉固定治疗齿突骨折并寰枢关节脱位;经枢椎椎弓根内固定钉道轨迹的术前三维CT重建;四点内固定技术治疗创伤性寰枢椎不稳;重建钛板枢椎椎弓根螺钉及颗粒状植骨枕颈融合术;一期前后路联合内固定治疗多节段颈椎骨折脱位 相似文献
5.
6.
7.
《中国医学文摘:外科学》2006,25(4):319-328
前路手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12例报告;寰枢椎椎弓根钉板固定融合治疗寰枢关节脱位;不同外科术式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评价;闭合性椎动脉损伤的临床诊断和治疗;颈椎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颈椎管狭窄并颈椎损伤……[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中国医学文摘:外科学》2006,25(6):497-503
寰椎侧块置钉安全区域的建立及其应用;三维固定技术治疗寰枢关节不稳;保留颈半棘肌肌止的椎板成形术的临床应用;应用Solis融合器治疗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前路手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分析;脊髓型颈椎病前路手术的神经学评价和疗效影响因素;大Z形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27例脊髓型颈椎病[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10.
《中国医学文摘:外科学》2006,25(1):34-40
20060305寰椎侧块螺钉与寰椎椎弓根螺钉的解剖与生物力学对比研究,20060306后路寰枢椎经关节螺钉内固定治疗陈旧性齿状突骨折,20060307后路寰椎侧块螺钉结合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寰枢椎不稳,20060308手术治疗寰枢椎不稳,20060309颈枕区融合术后并发症的防治。[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后路寰枢椎融合术后下颈椎前凸曲度降低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2016年4月~2018年4月本院收治的84例寰枢椎脱位患者为研究对象,均采用后路寰枢椎融合术治疗,随访2年,根据术前、术后的下颈椎前凸角变化设为降低组以及不变或增加组,比较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术前枕颈角、下颈椎前凸角、颈椎矢状面轴向垂直距离(C2-7 sagittal vertical axis, C2-7SVA)、T1倾斜角(T1 slope, T1S)、术后C1-2角等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调查术后下颈椎前凸曲度降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 术后下颈椎前凸曲度降低者26例,不变或增加者58例。两组患者年龄、术前枕颈角、下颈椎前凸角、C2-7SVA、术后C1-2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性别、术前T1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 相似文献
12.
《中国医学文摘:外科学》2007,26(6):503-510
关于儿童自发性寰枢关节半脱位的现代诊断和治疗探讨;经寰枢关节间隙螺钉和寰椎椎板钩内固定的力学稳定性;老年人Ⅱ型齿状突骨折的手术治疗;三种手术方法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强直性脊柱炎颈椎骨折的临床特征分析和诊断.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探讨3种寰枢椎后路融合术治疗齿状突骨折并寰枢椎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8例齿状突骨折并寰枢椎脱位患行寰枢椎后路融合术:包括Callie钢丝法7例,Brooks钢丝法7例,Apofix椎板夹内固定法4例。结果:术后16例寰枢椎脱位完全复位,2例大部分复位(复位不满意才另行枕颈融合,不在此列)。经0.5-10年(平均4.5年)随访,除1例术后6个月死亡后,其余17例均获骨性融合,其中钢丝断裂而植骨已融合1例,寰椎后弓钢丝切割断裂移位后融合1例;所有患颈痛全部消失;8例有脊髓病症状中,1例无改善(术前JOA评分分别为5分),其余7例JOA评分均较术前提高,分别为13-17分。结论:3种寰枢椎后路融合术均有其适用性,是治疗齿状突骨折并寰枢椎脱位的有效方法:Apofix椎板夹为寰枢椎后路融合术的首选内固定方式;术前牵引复位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16.
Magerl技术联合单侧椎板夹固定融合术治疗可复性寰枢椎脱位的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后路经寰枢椎侧块关节螺钉(Magerl技术)联合单侧椎板夹固定融合术治疗可复性寰枢椎脱位的早中期临床疗效.方法:2004年5月~2010年12月对8例可复性寰枢椎脱位患者采用Magerl技术联合单侧椎板夹固定融合术治疗,其中男6例,女2例;年龄35~63岁,平均41.6岁.急性外伤性脱位2例,陈旧外伤性脱位3例,先天性畸形致脱位3例.术前枕颈部疼痛5例,斜颈4例,有高位脊髓受压症状5例.术前脊髓功能Frankel分级:D级5例,E级3例.术前动力位X线片显示寰枢椎不能复位者3例,行常规颅骨牵引,隔日行床旁X线片检查显示,1例获得复位,2例纵向牵引至最大重量仍复位不佳,再换成双向牵引,复位满意后再行手术治疗.均采用UCSS螺钉进行Magerl手术;4例同时采用Apofix椎板夹固定,4例同时采用Vertex椎板夹固定.结果:手术时间75~160min,平均106min;术中出血量80~550ml,平均200ml.术中和术后无脑脊液漏发生,无神经损伤加重;术后切口延迟愈合1例.术后颈痛、斜颈消失;5例术前Frankel分级D级患者中,术后2例恢复至E级,3例仍为D级.随访10~35个月,平均16.8个月.所有患者均获骨性融合,融合时间为4~8个月,平均5.6±0.5个月.随访期间无螺钉断裂和椎板夹松脱.结论:对可复性寰枢椎脱位患者采用Magerl技术联合单侧椎板夹固定融合术,操作相对简单,早中期疗效较满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寰枢椎脱位(atlantoaxial dislocation,AAD)患者行寰枢椎后路融合手术后的下颈椎曲度变化情况,并分析其潜在的预测因素.方法 纳入本院自2012年1月~2019年3月采用寰枢椎后路固定融合手术治疗的31例AA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统计所有患者的性别、年龄和手术前后的下颈椎曲度(C2-C7角)、其他颈椎矢状面参数[包括:枕颈角(C0-C2角),C1-C2角,颈椎前凸角(C0-C7角),颈椎矢状面轴向垂直距离(C2-C7 sagittal vertical axis,C2-C7 SVA),T1倾斜角(T1 slope,T1 S),颈部倾斜角(neck tilt,NT)和胸廓入口角(thoracic inlet angle,TIA)]变化情况.随访观察术后C2-C7角变化情况,若有所减小,则视为下颈椎曲度减小(A组);若有所增加或不变者,纳入B组.对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人口学资料,以及手术前后的相关颈椎矢状位参数进行单因素分析;并以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对相关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31例AAD患者均顺利完成后路寰枢椎固定融合术,术后获访9~15个月、平均(12.1±2.8)个月,术后出现下颈椎曲度减小者9(29.03%)例.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前C2-C7角、术后C1-C2角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C2-C7角≥20°(OR=8.276,P=0.001)和术后C1-C2角≥20°(OR=6.754,P=0.013),均是AAD患者术后下颈椎曲度减小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 下颈椎曲度减小在AAD患者行寰枢椎后路固定融合手术后并不少见,术前C2-C7角≥20°、术后C1-C2角≥20°可增加其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8.
齿状突骨折约占颈椎骨折的10%~15%,以往对需要手术治疗者多采用后路寰枢椎固定融合术。我科2004~2006年对3例AndersonⅡ型齿状突骨折的患者进行了颈前路直接螺丝钉内固定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寰枢椎骨折脱位后路内固定植骨融合术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目的]探讨寰枢椎骨折脱位后路内固定植骨融合术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在气管插管全麻下对26例寰枢椎骨折脱位的患者施行后路内固定植骨融合术。对有椎体后弓和椎板骨折者采用枕颈内固定(Aixs)植骨融合术,对无椎体后弓和椎板骨折且无需行椎管减压的寰枢椎骨折采用椎板夹(Apofix)内固定。[结果]随访5~60个月,平均16.8个月。全组病例未发生椎动脉或脊髓损伤等并发症。术后临床症状均得到较好改善,X线片复查提示椎体侧块关节突和枕骨髁部螺钉位置良好,无松动或断钉现象,植骨3个月均达到骨性融合。[结论]Aixs内固定植骨融合术或Apofix内固定术是治疗寰枢椎骨折脱位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介绍一期颈前咽后入路松解后路复位固定融合治疗难复性寰枢椎脱位的手术技术与初步疗效.[方法] 2016年3月~2019年1月应用颈前咽后入路寰枢松解后路复位固定融合治疗难复性寰枢椎脱位患者38例.患者首先取仰卧位,经Smith-Robinson入路显露寰枢关节腹侧结构,去除寰枢关节周围瘢痕韧带等实现寰枢松解;然后...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