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降脂颗粒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肝脏脂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降脂颗粒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模型肝脏脂质的影响。方法:高脂饲料制备SD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随机为东宝肝泰组、辛伐他汀组、中药低剂量组、中药中剂量组、中药高剂量组和模型对照组。治疗4周后行肝组织生化和病理学检测。结果:降脂颗粒能明显降低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模型肝脂(TG、TC)的水平,改善脂肪变性,降低肝脏炎症反应。结论:降脂颗粒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肝脏脂质和炎症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
保肝消脂颗粒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肝组织瘦素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通过观察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肝组织瘦素的变化,探讨中药降脂颗粒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辛伐他汀组和保肝消脂高、中、低剂量组。治疗8周后处死,记录肝指数,进行肝组织病理学检测,酶联免疫方法测定肝组织匀浆中瘦素水平。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造模组肝指数、肝组织中的瘦素水平显著升高(P〈0.05),经保肝消脂颗粒治疗后,肝指数、肝匀浆组织中瘦素水平明显下降,其中保肝消脂颗粒中、高剂量组与模型组差异显著。结论:保肝消脂颗粒可有效地降低肝组织匀浆瘦素水平,该作用可能是其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作用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丹参对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大鼠血清瘦素及Ghrelin的影响。方法:采用高脂饲料建立SD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并用丹参进行干预治疗4周,观察药物对大鼠肝脏组织病理变化、TG、TC水平,及血清瘦素、Ghrelin水平的影响。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丹参治疗组大鼠肝脏组织TG、TC的水平显著降低(P〈0.01),同时血清瘦素水平下降,Ghrelin水平升高(P〈0.05)。结论:丹参可以明显改善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大鼠肝脏脂肪沉积,其机制可能与改善瘦素抵抗及升高血清Ghrelin浓度有关。  相似文献   

4.
芪茵颗粒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瘦素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芪茵颗粒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瘦素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从而为芪茵颗粒临床应用提供较好的理论及实验依据.方法:采用高脂乳剂灌胃建立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以易善复(多烯磷脂酰胆碱)作对照,观察芪茵颗粒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瘦素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并观察肝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非酒精性大鼠脂肪肝造模成功<'[1]>.模型组瘦素(LP)和胰岛素抵抗指数(IRI)较空白对照组明显升高,且两者呈正相关;芪茵颗粒低、中、高剂量组及易善复组均可不同程度地降低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血清瘦素和胰岛素抵抗指数,改善胰岛素抵抗状态.结论:芪茵颗粒可促进脂质代谢;降低血清瘦素水平,改善胰岛素抵抗状态,具有良好的防治脂肪肝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电针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作用机制。方法:将32只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22只及空白组10只。模型组喂养高脂饲料制备NAFLD模型。8周后将模型组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11只及针刺组11只。针刺组分别电针"丰隆""足三里""太冲"。治疗4周后检测各组血清甘油三酯(TG)、血清胆固醇(TC),观察肝组织病理学变化,用逆转录酶链聚合反应检测下丘脑组织中瘦素(Lep)及其受体mRNA的表达。结果:造模后空白组与模型组比较,大鼠TC、TG显著升高(P0.01),肝组织出现弥漫性脂肪变。电针4周后,电针组与对照组比较,大鼠TC、TG显著下降,肝组织脂肪变减轻,下丘脑Lep和瘦素受体mRNA表达升高(P0.05)。结论:电针对NAFLD大鼠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下丘脑瘦素及其受体mRNA的表达实现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复方首乌降脂颗粒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小鼠肝脂质沉积的干预作用.方法 造成非酒精性脂肪肝的C57BL6小鼠模型,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复方首乌降脂颗粒组、罗格列酮组,每组10只,空白对照组为正常喂养小鼠,其他三组分别使用生理盐水、复方首乌降脂颗粒、罗格列酮灌胃.治疗4周后测定治疗前后体重变化以及血甘油三酯水平,比较治疗前后的肝脏湿重和病理变化,同时用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脂联素受体2的表达情况.结果 复方首乌降脂颗粒组的动物治疗前后的体重、肝脏湿重较模型组均明显降低(P<0.05),甘油三酯水平较模型组也显著降低(P<0.05),脂肪肝明显较模型组减轻.复方首乌降脂颗粒组的脂联素受体2表达较空白对照组和模型组均有升高.结论 复方首乌降脂颗粒对于非酒精性脂肪肝小鼠肝酯质沉积具有较好的抑止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增加脂联素受体2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对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大鼠血清瘦素及脂联素的影响,探讨穴位埋线治疗脂肪肝的作用机制。方法:将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及穴位埋线组,每组8只,以高脂饮食喂养12周建立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造模结束后穴位埋线组选用气海、中脘、天枢(双)穴位埋线治疗8周;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瘦素和脂联素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瘦素水平显著升高,血清脂联素显著降低;应用穴位埋线治疗后,大鼠血清瘦素水平较模型组显著降低,血清脂联素含量较模型组显著升高。结论:穴位埋线可通过调节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血清瘦素和脂联素含量,改善肝细胞脂肪变,这可能是其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丹苘软胶囊对非酒精性脂肪肝( NAFLD)模型大鼠胰岛素抵抗及瘦素抵抗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丹苘软胶囊高、中、低剂量组,易善复组,采用高脂饲料建立SD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丹苘软胶囊各组分别予相当于丹参石油醚浸膏0.456,0.228,0.114 g·kg-1ig,易善复组每天予易善复0.159 g·kg-1 ig,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给药相同体积(1.2 mL·kg-1)的蒸馏水ig.给药4周后测血糖,ELISA法检测血清空腹胰岛素(FINS)、瘦素水平,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肝脏瘦素受体(ob-R)蛋白表达,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空白组、中药各剂量组及西药组血清空腹血糖( FGB),FINS浓度及HOMA-IR,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P<0.05);空白组、中药各剂量组及西药组血清瘦素水平、肝脏ob-R蛋白表达,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P<0.05).结论:丹苘软胶囊具有改善NAFLD大鼠IR及瘦素抵抗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观察疏肝降脂颗粒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的治疗效果,并探讨该方的作用机制,从而为该方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72只SD大鼠随机分为6组:空白组,模型组,多烯磷脂酰胆碱组,疏肝降脂颗粒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2只对除空白组外的其余5组大鼠均予高脂乳剂腹腔注射喂养8周,构建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空白组予以标准饲料喂养,其余5组均继续以高脂乳剂灌胃喂养,并对各治疗组分别给予相应药物灌胃,空白组和模型组给予蒸馏水灌胃,连续12周后处死大鼠.实验过程中观察比较各组大鼠一般情况;实验结束前禁食12h,称取体质量,并计算肝指数;抽取空腹血分离血清后测定肝酶系、血脂,并观察肝脏病理变化。结果:与模型组相比,多烯磷脂酰胆碱组及疏肝降脂颗粒各剂量组均能较好的改善大鼠肝细胞脂肪变性(P〈0.01,P〈0.05),且疏肝降脂颗粒低、中、高剂量组之间的改善率比较呈现出量效正相关;疏肝降脂颗粒中、高剂量组与多烯磷脂酰胆碱组相比,肝脏病变明显减轻(P〈0.05),以高剂量组效果最显著;在肝组织病理学方面,疏肝降脂颗粒各剂量组能减轻肝细胞损害程度,与多烯磷脂酰胆碱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肝降脂颗粒可以改善脂肪肝大鼠肝功能和血脂紊乱,减轻脂肪肝病变程度,从而达到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降脂益肝冲剂对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 coholic fatty liver,NAFL)大鼠肝组织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及硫氧还蛋白(thioredoxin,Trx)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治疗脂肪肝的机理。方法采用高脂胆固醇饮食造成大鼠脂肪肝模型,以降脂益肝冲剂为治疗组,研究降脂益肝冲剂对NAFL大鼠肝组织PPARα及Trx 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模型组大鼠肝组织PPARα及Trx mRNA表达均减少,降脂益肝冲剂能上调二者的表达。结论降脂益肝冲剂促进PPARα及Trx mRNA表达可能是其治疗NAFL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柔肝消癥饮对肝硬化大鼠血清瘦素(Leptin)含量以及肝脏Leptin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复合因素造模法复制肝硬化大鼠模型,实验分组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药(复方鳖甲软肝片)对照组和柔肝消癥饮高、低剂量组.观察柔肝消癥饮对肝硬化大鼠肝组织病理形态学、血清Leptin含量以及肝脏Leptin 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 模型组大鼠出现肝小叶损害,纤维组织增生,假小叶形成;血清Leptin含量显著增加,肝脏Lepfin mRNA表达明显增强.各治疗组肝脏病理损害较轻,血清Leptin含量明显降低、肝脏Leptin mRNA表达明显减少.结论 柔肝消癥饮可显著抑制肝硬化大鼠血清Leptin水平升高和肝脏LeptinmRNA的表达,可能是其抗肝硬化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2.
贺松其  文彬  侯丽颖  吕志平 《新中医》2007,39(12):99-101
目的:探讨保肝宁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将50只大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秋水仙碱组、保肝宁大剂量组、保肝宁中剂量组,各组均10只。采用复合因素建立肝纤维化大鼠模型。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采用同位素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瘦素(Leptin)水平。观察保肝宁对肝纤维化模型大鼠ALT、AST、AST/ALT及Leptin水平等各项指标的影响。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及各药物组血清ALT、AST、Leptin水平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AST/ALT比值模型组升高显著(P<0.01);而保肝宁中剂量组AST/ALT比值较模型组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保肝宁大剂量组、保肝宁中剂量组血清ALT、AST及Leptin水平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保肝宁大剂量降低AST作用明显优于秋水仙碱,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保肝宁可有效防治大鼠肝纤维化,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通过改善肝功能,降低血清瘦素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补肾化浊方对高脂饲料喂养大鼠肝功、血脂、血糖、胰岛素抵抗、瘦素的影响,探讨补肾化浊方防治非酒精性脂肪肝作用机制。方法:45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水林佳(19 g.kg-1)组和补肾化浊方(含生药20 g.kg-1)组。空白组予普通饲料喂养,其余3组予高脂饲料喂养,水林佳组、补肾化浊方组在高脂饲料喂养的同时进行相应的药物干预,12周后,处死大鼠,计算大鼠肝指数、Lee’s指数、胰岛素抵抗指数(IRI)、胰岛素敏感指数(ISI),检查肝功能、血脂、血糖、胰岛素(INS)、瘦素(LEP),并进行肝脏病理检查。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补肾化浊方组、水林佳组均能明显改善大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LEP水平(P<0.01);在改善大鼠INS,IRI,ISI方面,补肾化浊方组优于水林佳组(P<0.05或P<0.01),水林佳组对INS,IRI无明显改善作用,水林佳组、补肾化浊方组大鼠脂肪染色、糖原染色改善优于模型组(P<0.05或P<0.01)。结论:补肾化浊方通过保肝、调节血脂、改善瘦素及胰岛素抵抗等方面发挥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血清瘦素水平及胰岛素抵抗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相关性,探讨腹部推拿对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血清瘦素水平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选择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99 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在饮食、运动指导的基础上,加用水飞蓟宾葡甲胺片 200 mg口服,每日 3 次,疗程共 30 d.治疗组在饮食、运动指导的基础上,加用腹部推拿1次/d,疗程共 30 d.治疗前后测定血清瘦素水平及内分泌代谢指标.结果:胰岛素抵抗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瘦素水平明显高于非胰岛素抵抗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患者( P< 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血清瘦素水平明显升高(P< 0.05).结论:腹部推拿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与改善高瘦素血症及胰岛素抵抗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三七对酒精性肝病大鼠肝脏瘦素及其受体表达的影响,探讨三七抗酒精性肝病的作用机制。方法:7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三七高剂量组、三七低剂量组和硫普罗宁组,大鼠灌服白酒一玉米油一吡唑混合液造模,三七高、低剂量组和硫普罗宁组大鼠造模的同时予以相应的药物进行干预,14周后HE染色及Masson三色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肝组织病理学改变,免疫组化法检测肝组织中瘦素及其受体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肝组织出现中一重度脂肪肝和不同程度炎症,2例见轻度肝纤维化表现;肝组织瘦素及其受体的表达较正常组明显增高(P〈0.01)。三七高、低剂量组及硫普罗宁组大鼠肝组织脂肪变程度及炎症程度较模型组明显减轻(P〈0.01,P〈0.05),且无明显纤维化形成;肝组织瘦素及其受体表达也较模型组明显减轻(P〈0.01,P〈0.015)。结论:三七防治大鼠酒精性肝病的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抑制肝组织局部瘦素及其受体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结合强肝消脂饮对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患者血清瘦素水平及胰岛素抵抗指数的影响。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穴位埋线结合强肝消脂饮治疗组(A组)、穴位埋线对照组40例(B组)、强肝消脂饮对照组40例(C组)、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对照组(D组)。各组患者治疗前后分别检测肝功能(ALT、AST)、血脂(CHOL、TG)、血清瘦素、空腹血糖及胰岛素、肝脏CT,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结果治疗组ALT、AST明显下降,优于各对照组;与此同时,治疗组CHOL、TG的下降亦优于各对照组。结论穴位埋线结合强肝消脂饮治疗可通过降低血清瘦素水平、改善胰岛素抵抗,增加肝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从而调节血脂代谢,达到治疗NAFLD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占满桂  杨琳 《河南中医》2016,(3):475-477
目的:观察自拟杞荷祛脂方对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血清瘦素及性激素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5月—2014年5月期间在本院接受诊治的非酒精性肝患者8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40例,同时选取4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C组。A组给予自拟杞荷祛脂方治疗,B组给予水飞蓟宾胶囊口服治疗,C组不给予任何药物治疗。结果:A组有效率92.50%,B组有效率75.00%,A组优于对照组(P0.05);A组和B组治疗后ALT、AST、TG、CHOL水平均优于治疗前(P0.01),A组治疗后ALT、AST、TG、CHOL水平均优于B组(P0.05);A组ALT、AST、TG,CHOL水平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疗后LP优于B组(P0.05),与C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治疗后雌二醇及总睾酮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自拟杞荷祛脂方能明显降低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血清瘦素,但性激素水平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