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肠内营养支持对恶性肿瘤患者术后的影响及其临床价值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支持对恶性肿瘤患者术后的影响及其临床价值。方法:42例伴有营养不良的各种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支持组(EN)和对照组,EN组在手术后第1d开始经鼻胃管或空肠造瘘管输入肠内营养液,对照组常规补液。观察营养相关性指标、术后肠动力恢复、创口愈合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EN组营养相关性指标及胃肠动力恢复明显早于对照组(P<0.05);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术后早期给予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是可行的方法,且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是一种比较实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胃肠道肿瘤患者围手术期不同营养支持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目的探讨不同营养支持途径在胃肠道肿瘤患者围手术期营养状况及恢复中的作用.方法将51例胃肠道肿瘤且伴有营养不良的患者,行根治性手术后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为术后常规补液5~7 d,肠内营养(EN)组术后早期给予肠内营养支持5~7 d,完全胃肠外营养支持(TPN)组术后采用TPN治疗3~5 d,.并检测术前、术后营养状况指标及患者恢复情况.结果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水平各项指标中,EN组、TPN组较术前降低,但差异无显著性,对照组术后较术前显著下降(P<0.05).EN组、TPN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及住院天数均少于对照组.结论术后肠内、外营养支持能够改善胃肠道肿瘤患者营养状况,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住院天数.术后早期施行EN是安全、可行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胃肠道肿瘤术后早期(7至10天内)营养支持的合理途径。方法:分析在我科住院的42例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营养支持途径,其中26例(EN+PN组)为术后1-2天给予肠内营养(加少量肠外营养),16例(TPN组)为术后7天内给予全肠外营养,术后第7天观察患者的营养指标、肝肾功能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给予EN+PN组患者营养指标及肝肾功能方面均优于TPN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少于TPN组患者。结论:胃肠道肿瘤术后患者早期合理给予EN+PN优于TPN,有助于胃肠道功能的恢复、营养状态的改善及减少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胃肠道手术后患者应用全肠外营养 (totalparenteralnutrition ,TPN)的实际临床价值。方法 将 2 36例接受胃肠道手术患者 (非重度营养不良 )随机分为TPN组 (术后给予氨基酸、脂肪乳剂、葡萄糖和电解质 )与对照组 (术后仅给予葡萄糖和电解质 )术后营养状况、空腹血糖、肝功能、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时间。结果 两组均无手术死亡。TPN组与对照组术后氮平衡及血浆蛋白变化无明显差异 ,术后 14天体重丢失分别为 (1.6 3± 2 .6 2 )kg和 (2 .75± 2 .33)kg(P <0 .0 1) ,术后 3天空腹血糖分别增高 (4.96± 2 .86 )mmol/L及 (2 .0 8± 2 .2 2 )mmol/L(P <0 .0 1) ,TPN组术后肝功能指标升高较对照更明显。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TPN组 11.0 2 % ,对照组 9.32 % (P >0 .0 5 ) ,住院时间分别为TPN(2 8± 12 )天 ,对照组 (2 6± 11)天 (P >0 .0 5 )。结论 对术前营养正常或轻中度营养不良患者 ,在接受胃肠道手术后常规应用TPN治疗没有实际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大肠癌术后早期全肠外营养 ( TPN)支持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 60例非重度营养不良的大肠癌患者行根治术后 ,随机分为实验组 ( TPN组 )和对照组。分别于手术前及术后 8d测定体重、肝功能、血糖、血浆蛋白、Hb、免疫球蛋白、C3 、T细胞亚群。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的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及体重丢失。结果 :所有患者在研究期间无死亡、无严重并发症。TPN组血浆前白蛋白和转铁蛋白水平明显升高 ( P<0 .0 5) ,体重丢失减少 ( P<0 .0 5)。 TPN组术后 8d Ig G、Ig A、C3 、CD3 + 、CD4 + 、CD4 + / CD8+ 测定值明显高于对照组 ( P<0 .0 1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TPN组为 2 3 .3 %、对照组为 2 0 % ,差异无显著意义 ( P>0 .0 5)。结论 :对于术前营养正常或轻度营养不良的大肠癌患者 ,术后早期应用 TPN支持不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没有明显实际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大肠癌术后早期全肠外营养 (TPN)支持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 6 0例大肠癌患者根治术后 ,随机分为实验组 (TPN组 )和对照组 (非 TPN组 )。分别于手术前、手术后第 1天及第 7天检测 Ig G,Ig A,Ig M,C3,T细胞亚群 ;以及手术前后体重 ,血红蛋白 ,血清白蛋白 ,血清总蛋白 ,血糖的测定。结果 TPN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 2 6 .7% (8/30 ) ,对照组为 2 3.3% (7/ 30 ,P>0 .0 5 ) ,病死率为 3.3% (1 / 30 )。 TPN组血清白蛋白、总蛋白及血糖水平较术前明显升高 (P<0 .0 5 ) ,体重丢失较对照组减少 (P<0 .0 5 )。大肠癌患者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免疫功能低下 ,手术后第 1天Ig G、lg A、Ig M、C3较术前明显下降 ,术后第 7天 TPN组恢复较快 ,除 Ig M外均达到或超过术前水平 ,与非 TPN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 (P<0 .0 1 )。 CD+ 3、CD+ 4、CD+ 4/ CD+ 8比值术后第 1天下降明显 ,而 TPN组术后第 7天迅速恢复并超过术前水平 ,与非 TPN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 (P<0 .0 1 )。结论 :大肠癌患者术后应用 TPN具有改善营养状态、增加手术耐受能力 ,同时可以有效地改善机体的免疫功能 ,但并不能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食管癌手术后早期肠内营养5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食管癌根治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 10 6例食管癌根治术病人术后营养支持方法 ,随机抽样分为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及完全胃肠外营养 (TPN)组 ,各 5 3例 ,观察其胃肠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肠内营养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为 (5 6.2± 16.92 )h ,出现并发症 3例 ;TPN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 (82 .8± 2 5 .5 8)h ,出现并发症 10例。结论 早期肠内营养能缩短胃肠功能恢复时间 ,减少并发症 ,降低病人的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早期肠内营养的合理性与临床价值。方法 GCS≤ 8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A组 32例 ,早期肠内营养 ;B组 36例 ,早期全胃肠外营养。两组营养支持均在伤后或术后 2 4小时开始 ,观察两组患者营养状况 ,胃肠道并发症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及预后。结果 EEN组的营养状况优于TPN组 ,胃肠道并发症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TPN组 (P <0 .0 5) ,预后亦较TPN组有明显改善 (P<0 .0 5)。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后早期肠内营养可改善患者营养状况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并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在胃肠术后予加入谷氨酰胺的TPN的疗效。方法:32例胃肠道手术患者随即均分为对照组和Gln组,对两组病人胃肠功能恢复情况、术前术后蛋白质合成、氮平衡及等情况进行比较。结果:Gln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低,并有显著性差异(p<0.05);同时,肠功能恢复时间Gln组(58.7±8.7)h短于对照组(60.3±6.7)h,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12d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均有回升,但对照TPN组均明显低于Gl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8d Gln组氮平衡的改善明显优对照组(P<0.05)。结论:加用谷氨酰胺的TPN的疗效是有利于改善胃肠道术后患者营养状况和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0.
胃肠道肿瘤患者围手术期的营养支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在围手术期应用营养支持对胃肠道肿瘤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 :将 72例胃肠道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肠外营养组和对照组。肠外营养组 36例于手术前 7d(手术当天停用 )至术后恢复进食期间实施肠外营养支持 ,对照组 36例未进行肠外营养支持。结果 :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肠外营养组 (11% )低于对照组 (2 5 % ) ;手术后血浆白蛋白值 :肠外营养组为 (35 46± 3 93)g/L ,对照组为 (30 0 7± 5 31)g/L ,两组间差异极显著 (P <0 0 1)。结论 :胃肠道肿瘤患者围手术期的营养支持可减少血浆白蛋白丢失 ,并可预防术后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earlyenteralnutrition,EEN)支持在胃肠道肿瘤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86例胃肠道肿瘤术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术后采用早期全肠外营养(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TPN)支持,治疗组患者术后釆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肠功能恢复时间、预防并发症及平均住院日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肠功能恢复时间及平均住院日的变化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肠道肿瘤术后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能够显著改善肠道功能恢复时间,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缩短平均住院日。  相似文献   

12.
袁超 《吉林医学》2011,(35):7468-7469
目的:探讨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实施办法。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06年以来的52例进展期胃癌行胃癌根治术(D2)的病例,术后全肠内营养(TEN)的28例,肠内营养(EN)加肠外营养(PN)24例,分别于术后24 h后予营养支持,回顾分析营养支持期间胃肠功能恢复情况,观察有无腹胀、腹泻、呕吐等并发症。结果:观察肛门恢复排气时间TEN组较EN加PN组略短(P>0.05),胃肠道相关并发症(腹胀、恶心等)TEN较EN加PN患者多(P<0.05)。结论:胃癌患者术后EN应联合应用PN,逐渐过渡TEN,既能促进患者术后肠道功能恢复,又可减少胃肠相关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结肠癌切除术后全肠外营养的治疗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进展  方喜  陈进新 《海南医学》2005,16(9):112-113
目的了解结肠癌手术后患者应用全肠外营养(totalparenteralnutrition,TPN)的实际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地将42例接受结肠癌手术且符合本研究条件的患者随机分为TPN组(22例)和对照组(20例),TPN组术后5~7天内常规给予氨基酸、脂肪乳剂、葡萄糖和电解质的混合静脉营养液,对照组术后仅给予5~7天的葡萄糖和电解质溶液。比较两组术后营养状况、空腹血糖、肝功能,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时间。结果TPN组与对照组术后血浆蛋白及平均体重变化存在明显差异(P<0.05);术后3天空腹血糖分别为(8.68±1.72)mmol/L及(11.26±2.36)mmol/L(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TPN组9.1%(2/22),对照组20%(4/20);对照组的住院时间比TPN组长(P<0.05)。结论对术前营养正常或轻中度营养不良患者,在接受结肠癌手术后常规应用TPN,可以促进恢复,避免或减少营养不良相关的合并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胃肠道恶性肿瘤术前肠内免疫营养支持的效果。方法 将82例胃癌和大肠癌患者分为常规饮食组 (对照组) 和肠内营养支持组 (EN组),每组 41例。对照组入院后常规饮食,EN 组术前7 d给予肠内营养乳剂 (TPF-T)瑞能口服,两组提供的热量和氮量完全相同。定期检测血清白蛋白、转铁蛋白、前白蛋白、视黄醇结合蛋白及T细胞亚群,记录术后并发症、肠蠕动恢复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和术前术后营养支持的总费用情况。结果 EN 组术前营养状况较入院时普遍提高,转铁蛋白、前白蛋白、视黄醇结合蛋白升高 (P<0.05);免疫功能增强,CD3+、CD4+/CD8+提高 (P<0.05),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术后无死亡、消化道瘘等严重并发症,EN 组术前术后营养支持总费用与对照组相仿 (P>0.05),但EN 组术后肠动力恢复早、术后住院天数减少、术后并发症率低、节约术后营养支持费用 (P<0.05)。结论 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术前应用肠内营养支持能改善患者术前营养状态、增强免疫功能、促进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15.
早期肠内营养对严重脑损伤后胃肠道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对严重脑损伤后胃肠道功能的影响。方法将颅脑外伤患者随机分为EEN组(20例)和TPN组(16例),观察治疗前后胃肠道功能的变化。结果与TPN组对比,早期肠内营养能减轻胃肠功能障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结论早期肠内营养能促进胃肠道功能的恢复,对改善预后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周肃梅 《中国乡村医生》2010,12(16):199-199
目的:通过循证探讨老年胃癌患者术后早期实施营养支持及其对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将手术治疗的38例老年胃癌患者,术后按序随机分为循证护理组(肠外营养PN+肠内营养组EN)14例与对照组(全肠外营养组TPN)24例。术后24小时分别于营养支持,观察营养支持期间胃肠功能恢复情况以及有无腹胀、腹泻、呕吐等不良反应。结果:PN+EN组在肛门恢复排气时间以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方面较TPN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老年胃癌患者术后肠外营养应联合应用肠内营养,逐渐过渡到全肠内营养,可减少胃肠相关并发症,有利于肠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EEN)对结肠癌患者术后康复进程和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至2019年10月手术治疗后转入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的107例结肠癌患者的病例资料,按照营养方式分为对照组(53例)和观察组(54例)。对照组接受全肠外营养(TPN)支持,观察组接受EEN支持。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观察两组患者恢复期间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结肠癌患者术后应用EEN,可进一步缩短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降低相关并发症,加速患者术后康复进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术后肠内免疫营养支持疗法在伴有营养不良的胃肠道肿瘤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依据标准选择研究对象,对112例营养不良的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分别采取肠内免疫营养支持(观察组)和普通肠内营养支持(对照组)方式进行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免疫学检测指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平均住院时间。结果:术后1d,患者的淋巴细胞、NK细胞、CD3、CD4、CD4/CD8、IgA、IgG、IgM、IgE、C3、C4、CH50免疫学指标与术前比较明显下降,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9d,观察组淋巴细胞、NK细胞、CD3、CD4、CD4/CD8、C3、C4、CH50几项指标回升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CRP迅速下降,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平均住院天数为(8.6±1.4)d,对照组为(10.2±1.1)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合并营养不良的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选择肠内免疫支持疗法进行治疗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与普通肠内营养治疗相比,在恢复机体免疫功能、减少术后并发症及缩短平均住院时间等方面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9.
胃癌术后实施肠内营养的合理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胃癌术后实施肠内营养的合理方案。方法将35例胃癌术后随机分为全肠内营养组(TEN)16例,肠内营养(EN)+肠外营养(PN)组19例,分别于术后24h后予营养支持,临床观察营养支持期间胃肠功能恢复情况,有无腹胀、腹泻、呕吐等并发症。结果临床观察肠道功能恢复时间TEN组较EN+PN组略短(P>0.005),胃肠道相关并发症TEN高龄患者(年龄>60岁)较EN+PN高龄患者多(P<0.05),但TEN组非高龄患者与EN+PN组非高龄患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高龄胃癌患者术后EN应联合应用PN,逐渐过渡TEN,可减少胃肠相关并发症。  相似文献   

20.
邹瞭南  林展宏  朱首伦  万进 《广东医学》2011,32(17):2320-2322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围手术期使用脂肪乳氨基酸葡萄糖注射混合液(卡文)与自配全肠外营养混合液营养支持情况比较.方法 将36例结直肠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应用卡文)和(对照组应用自配全肠外营养混合液),给予等氮等热量治疗方案,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营养恢复情况以及术后住院时间、费用等.结果 术后5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