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统计患者在接受射波刀治疗过程中拍摄的千伏级影像的数量,评估影像系统给予患者的剂量。方法对射波刀治疗的患者按照头颈部、胸部、腹部、盆腔和四肢进行分类,统计最少、最多和平均拍片张数。根据每个部位拍片选择的曝光条件,评估影像系统给予患者的剂量。结果头颈部肿瘤患者平均拍片144张,剂量为36~72mGy。胸部肿瘤平均拍片228张,剂量为57-171mGy。腹部肿瘤平均拍片226张,剂量为56.5~452mGy。盆腔肿瘤平均拍片198张,剂量为49.5~148.5mGy。四肢肿瘤平均拍片166张,剂量为41.5-83mGy。结论患者在射波刀治疗的过程中,kV级影像系统给患者带来了不同剂量的额外辐射。  相似文献   

2.
目的 统计分析射波刀金标追踪和金标呼吸跟踪治疗中<3颗金标结合脊柱辅助摆位与≥3颗金标计算旋转偏差的区别,并阐述脊柱辅助摆位在<3颗金标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145例采用金标追踪和金标呼吸跟踪的肿瘤患者执行放疗,其中观察组94例(<3颗金标),对照组51例(≥3颗金标);治疗前对观察组所有病例添加1个脊柱摆位计划,分别统计金标追踪和金标呼吸跟踪在所选脊柱距离下脊柱辅助摆位修正的旋转偏差,分析观察组和对照组计算的旋转偏差结果。结果 金标追踪脊柱辅助摆位结果:金标与所选脊柱中心距离<20、20~40、40~60、60~80和>80 mm旋转统计偏差均值分别为(0.494±0.350)°、(1.291±0.590)°、(1.705±0.739)°、(2.512±0.761)°和(2.796±1.081)°,观察组和对照组旋转总偏差分别为(1.742±0.784)°、(1.805±0.562)°。金标呼吸跟踪结果:在上述情况下旋转统计偏差均值分别为(1.190±0.547)°、(1.956±0.735)°、(2.141±0.670)°、(2.957±0.648)°和(4.027±0.695)°,观察组和对照组旋转总偏差分别为(2.619±0.906)°,(2.233±0.763)°。金标追踪与金标呼吸跟踪的脊柱辅助摆位与金标计算的旋转偏差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金标追踪治疗中,脊柱辅助摆位修正旋转偏差范围随金标与所选脊柱中心距离增加而增大,当金标与所选脊柱距离<60 mm时可以认为脊柱辅助摆位计算的旋转偏差与金标计算的旋转偏差具有同等的肿瘤旋转校正效果;当可使用的金标<3颗且金标与邻近脊柱中心最小距离较近时(<60 mm),可以采用添加脊柱辅助摆位计划计算肿瘤旋转方向的偏差。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比较实验方法与端对端(end to end,E2E)测试结果,探讨建立一种射波刀快速动态追踪精度检测方法。方法 将自动质量保证程序(auto quality assurance,AQA)模体放置在运动平台上,使用水平、垂直两个正交射野,采用同步追踪方式照射,通过AQA软件分析胶片上的射野投影中心和模体内钨球中心的同心度来检测系统的追踪精度,并比较实验方法和动态同步E2E测试的计划执行时间。结果 实验方法与E2E测试数据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方法摆位和建模时间相同,计划执行平均时间分别为144和723 s。结论 实验方法结合了AQA测试和动态E2E测试的特点,缩短了测试时间,可作为AQA测试和动态E2E测试的补充,用于射波刀同步追踪的晨检或周检测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膝关节置换术(TKA)术后最佳摄影条件及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根据不同的曝光方式,分为自动曝光模式组(AEC)、手动曝光模式组(FIXED),以固定kV、依次改变相应mAs的方式,对模体进行曝光,记录各曝光条件下入射剂量(ESD)、剂量曝光指数(DEI)、主观图像质量评价,经统计学分析后得出最优化试验组参数与回顾组进行辐射剂量及主观评价比较。结果 AEC组ESD与kV呈负相关(r=-0.973,P < 0.05),在相同mA条件下,DEI随kV增加呈先减后增的弧线型变化,主观图像质量评价均值为(1.96±0.56),DEI与主观图像评分呈负相关(r=-0.840,P < 0.05)。FIXED组ESD随mAs的增加而成线性增加,呈正相关(r=0.845,P < 0.05),DEI与kV、mAs成正相关(r=0.628、0.674,P < 0.05)。主观图像质量评价均值为(4.33±0.79),与DEI无相关性。选择最优化实验组与回顾组相比,主观图像质量评价分值增加,辐射剂量降低明显。结论 对于膝关节置换假体植入受检患者,采用手动曝光模式,80 kV/1.25~1 mAs、75 kV/2~1 mAs、70 kV/2.5~1.25 mAs、65 kV/3.2~1.6 mAs和60 kV/3.2~2 mAs为最优化区间。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数字乳腺X线摄影中不同曝光模式对影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影响,便于实际工作中在保证影像质量的前提下,通过对曝光模式及曝光条件选择有效降低病人的辐射损伤。方法先采用自动曝光模式(28kV、60mAs)对乳腺模体进行曝光,然后采用相同的压迫厚度和压力,根据自动曝光模式的摄影条件,在手动曝光模式下,分别固定管电压和管电流量,依次改变相应的管电流量及管电压对模体进行曝光,记录各曝光条件下入射剂量(ESD)、平均腺体剂量(AGD)和美国放射学会(ACR)标准的影像评分值。采用SPSS17.0软件中KruskalWallis检验对自动和手动曝光模式产生的各值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手动曝光模式下,当管电压固定为28kV,管电流量由60mAs升至70mAs时,ESD和AGD分别增加了15.4%;当管电流量降至45mAs时,ESD和AGD分别降低了26.1%。当管电流量固定为60mAs,管电压由28kV升至32kV时,ESD和AGD分别增加了47.0%和62.7%;当管电压降至26kV时,ESD和AGD分别降低了22.6%和28.2%。不同曝光模式下影像的整体质量均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自动曝光模式下所得到的ESD与AGD均不是最低剂量。以自动曝光模式为基础,分别固定管电压或管电流量,在一定范围内分别手动降低管电流量或管电压值,在不影响影像质量的前提下,可降低辐射剂量。同时,影像质量达到一定水平后,不再随摄影条件增加而提高。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探讨全数字乳腺摄影系统、计算机乳腺摄影系统及屏/片系统在乳腺摄影中影像质量、辐射剂量的差异.方法 用Giotto 乳腺摄影机对乳腺模体进行屏/片摄影,摄影选用自动曝光控制模式(AEC),曝光采用2档,记录摄影条件和辐射剂量,然后在FFDM上用相同剂量的摄影条件对模体进行摄影,记录摄影条件.并用FFDM对CRM IP进行摄影,记录摄影条件.固定屏/片系统摄影条件的29 kV不变,变动mAs为70、65、60、55 mAs对模体进行摄影摄取模体影像,记录屏/片系统的辐射剂量.固定FFDM摄影条件的29 kV不变,变动mAs为28、32、36、45 mAs对模体进行摄影摄取模体影像,记录屏/片系统的辐射剂量.由4位影像学医师在相同条件下对上述模体影像进行软阅读,并按照美国放射学会(ACR)的评分标准对模体中的钙化点、尼龙纤维、肿块灶进行评分,对所得数据进行方差分析(ANOVA)检验统计.结果 在相同表面入射剂量下,FFDM及SFM影像质量高于CRM的影像质量(P<0.05);在3种乳腺摄影系统的影像质量相同时,FFDM较CRM表面入射剂量低35%,SFM较CRM辐射剂量低29%.FFDM较CRM腺体平均剂量低38%,SFM较CRM腺体平均剂量低27%.结论 全数字乳腺摄影系统和屏/片系统在AEC条件下,影像质量优于计算机乳腺摄影系统.在辐射剂量相同时,全数字乳腺摄影系统的影像质量优于屏/片系统及计算机乳腺摄影系统.  相似文献   

8.
乳腺X射线摄影在乳腺癌的筛查和诊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X射线的使用在提高乳腺癌检出率的同时也会增加乳腺癌的发病风险, 这种风险随着辐射剂量的增加而变大。乳房腺体组织是辐射敏感组织, 国际社会非常关注乳腺X射线摄影检查中受检者平均腺体剂量的评估。传统的二维乳腺X射线摄影和数字乳腺体层合成摄影中受检者剂量学研究已较为成熟, 较新的乳腺锥形束CT扫描中受检者剂量的评估方法尚在研究阶段。本文对不同类型乳腺X射线摄影检查设备中受检者辐射剂量的评估方法及辐射剂量相关影响因素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和探讨。  相似文献   

9.
乳腺计算机X射线摄影曝光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通过比较乳腺摄影屏-片系统与计算机X射线摄影(CR)系统的曝光条件,以及不同曝光量对乳腺CR影像的影响,探讨乳腺CR摄影条件的优化原则。方法应用屏-片组合和CR,分别采用26、28、30 kV对fluke NA 18-220 乳腺模体采用自动曝光控制(AEC)模式进行摄影,并记录曝光量数值(mAs),对CR影像进行处理。同时CR采用上述相同kV、照射野,以及不同的曝光量对模体进行摄影,并对CR影像进行不同的处理。所获图像由4位放射医师进行双盲阅片,按照美国放射学会(ACR)的评分标准评价打分。结果采用自动曝光模式,乳腺CR摄影的曝光量明显高于传统屏-片组合的曝光量;乳腺CR摄影的曝光量降低到标准自动曝光模式的1/2~1/3时仍能满足诊断要求,此时的曝光量较屏-片组合采用自动曝光模式的曝光量低。结论乳腺CR摄影采用不经重新校正的自动曝光模式时,曝光量明显增加;符合诊断要求的乳腺CR摄影所需曝光量可低于屏-片组合,合理使用CR是降低乳腺CR摄影剂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能谱CT扫描模式和不同噪声指数扫描模式在CT肺动脉成像(CTPA)中影像质量和辐射剂量的比较研究.方法 将体质量指数(BMI)为20~25 kg/m2的200例患者随机分成4组进行CTPA扫描,扫描范围为270~320 mm.第1组扫描模式为能谱CT扫描模式;第2~4组使用普通扫描模式,但噪声指数不同,分别为26、36、46,扫描参数为120 kV,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Auto mA)和智能管电流调制技术(Smart mA);记录4组扫描模式的CTDIvol及DLP并取平均值,将DLP转换为有效剂量.计算上述扫描条件影像的信噪比(SNR)及对比度噪声比(CNR)并取平均值,请3位影像学专家对影像进行双盲法评分,用Kappa检验比较观察者评分的一致性;采用双因素方差分析比较4组患者的SNR、CNR、评分值及有效剂量.结果 不同扫描模式下4组扫描模式产生影像的SNR平均值分别为25.55 ±3.13、23.32±2.63、22.38±1.83、20.11 ±2.88;CNR平均值分别为27.71 ±3.78、25.91 ±2.38、24.87±3.38、24.28±2.36;3位影像学家对上述影像主观评价平均值分别为4.52±0.52、4.55±0.22、4.51 ±0.16、4.21 ±0.32;不同扫描模式的CTDIvol平均值分别为(17.77±2.26) mGy、(7.11±1.78) mGy、(6.07±1.16) mGy、(5.56±1.22) mGy;DLP平均值分别为(489.89±25.68) mGy、(235.69±20.68) mGy、(178.23±19.56)mGy、(160.08±19.67)mGy,并将DLP转换为有效剂量值分别为(7.33±0.36) mSv、(3.52±0.22) mSv、(2.67±0.31) mSv、(2.41 ±0.18)mSv.4组间影像的SNR和CNR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4.52,P>0.05),3名影像学专家的评分一致性较高(Kappa=0.859,P<0.01);第4组的有效剂量较第1组低67.12%,二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29.56,P<0.01);第4组的有效剂量较第2组低31.53%,二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23.32,P<0.01).结论 CTPA能谱CT扫描模式和不同噪声指数(26、36、46)的普通扫描模式影像质量没有明显区别,普通扫描模式较能谱CT扫描模式的辐射剂量低;不同噪声指数扫描模式的影像质量没有明显区别,但其辐射剂量却有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两种脊柱全景X射线成像技术对受检者产生的辐射剂量。方法 使用仿真体模进行实验,摸索出该体模在日本岛津Sonialvision safire17设备Slot scan脊柱全景成像的适宜成像条件,然后在GE Discovery XR650型DR系统上对该体模进行不同曝光条件的DR脊柱全景成像,3位有经验的放射科医生对两种成像技术的图像进行评分,选择图像质量评分均值最接近的对应成像参数为实验成像参数。将相关成像参数及X射线机信息输入PCXMC 2.0软件,计算受检者脊柱全景成像的器官吸收剂量和有效剂量。结果 Slot scan脊柱全景成像的适宜成像条件为高质量全景成像模式(HQ模式)、SID 150 cm、100 kVp和2 mAs, DR手动曝光模式脊柱全景成像相当图像质量的成像条件为SID 200 cm、100 kVp和3.2 mAs。Slot scan HQ模式、DR手动曝光模式和DR自动曝光模式脊柱全景成像的有效剂量(E)分别为(0.118 7±0.001 4)、(0.084 7±0.000 8)和(0.158 0±0.001 5) mSv,DR手动曝光模式的有效剂量明显低于其余2种模式(F=3 007.293,P<0.05);除乳腺以外,DR手动曝光模式的器官剂量均低于Slot scan HQ模式的器官剂量(P<0.05);除甲状腺、食管、肺以外,DR自动曝光模式的器官剂量均高于另外两种成像方式的器官剂量(P<0.05)。结论 两种手动全景成像技术的辐射剂量均处于较低水平,合理选择全景成像技术的曝光参数和模式可实现低剂量全景X射线成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儿童在X线体检中减少照射剂量的方法。方法:应用东芝500mA遥控X线机、FJ-427型热释光剂量仪等设备,对100名3~5岁儿童体检时,随机分成两个对照组、每组50名,分别接受胸透或平片检查,对检查测得数据均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胸透时胸部接受的照射剂量是平片的22倍多,其它部位接受的X线散射剂量平均值之比亦在20~30倍之间。结论:在儿童X线体检中应采用常规胸片替代胸透,可以有效地降低其辐射危害。  相似文献   

13.
BackgroundThe importance of bolus tracking (BT) regarding total effective radiation dose (ERD) in the era of advanced coronary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 (CTA) has been ignored. We aimed to investigate whether adjusting BT parameters reduces ERD.MethodsAdults consecutively referred to CTA (n = 289) in a 320 detector-row scanner were distributed into four BT protocols according to delay time and time between intermittent scans, as follows: A (n = 70, delay 10s, intermittent scans 1s); B (n = 79, delay 10s, intermittent scans 2s); C (n = 68, delay 15s, intermittent scans 1s); and D (n = 72, delay 15s, intermittent scans 2s). Image quality was assessed.ResultsThe overall ERD in BT and AP were 0.32 ± 0.14 mSv and 6.06 ± 0.66 mSv, respectively. ERD in BT was different among protocols (A:0.44 ± 0.14 mSv; B:0.32 ± 0.10 mSv; C:0.28 ± 0.14 mSv; D:0.23 ± 0.09 mSv; p < 0.001), with no loss in image quality. Adjusted for potential confounders (heart rate, tube current and acquisition window), protocol D provided the highest reduction in total ERD (β = −0.33, p = 0.004).ConclusionDelaying initiation of BT images (and acquiring them less frequently) reduces radiation dose and does not impair image quality.  相似文献   

14.
合理应用X射线检查 优化辐射剂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X射线的影像学检查是现代化精准医疗中的重要环节,在诊治疾病和判断疾病转归及手术方案制定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数字X射线和CT检查的广泛应用,重复的和过度的X射线检查时有发生,使受检者接受了过多的或额外辐射剂量,引起辐射损伤。如何优化辐射剂量,达到既满足疾病的诊断,又能降低受检者的辐射损伤,是研究者和设备研发者关注的重要课题。以致X射线的辐射损伤引起了政府、社会、受检者和X射线检查工作者的高度关注。本文探讨了降低辐射剂量的方法,评述其进展。  相似文献   

15.
16.
《Radiography》2021,27(4):1105-1109
IntroductionWhen comparing the radiation dose to the patient, the lumbar spine has one of the highest dose values in general radiography, therefore the procedure needs to be optimised.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a non-optimal tube potential (66 kV) during anteroposterior (AP) lumbar spine radiography on the radiation dose received by the patient compared with the radiation dose when an optimal tube potential (79 kV) is used, in accordance with European guidelines.MethodsThis retrospective study involved 100 patients referred for lumbar radiography in two different diagnostic departments. Half of the patients were admitted to a department which used optimal tube potential and the other half to the department which used non-optimal tube potential for AP lumbar spine radiography protocols. The height and weight of the patients were collected to calculate the body mass index (BMI) of the patients. The image field size and dose area product (DAP) values were collected after each imaging session. The effective dose and selected organ dose were calculated using the PCXMC 2.0 program.Result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 non-optimal tube potential resulted in a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the DAP value by 360% (p < 0.001) and a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the effective dose by 160% (p < 0.001). Dose to selected organs due to non-optimal tube potential increased from 107% (breasts) up to 631% (prostate) (p < 0.001). The images were not assessed using visual grading characteristics (VGC) analysis, but the radiologists evaluated all the images appropriate for diagnostic reading.ConclusionBased on our study's stated results, we can conclude that optimal tube potential use is essential to achieve the ALARA principle.Implications for practiceThe study shows the effect of a non-optimal tube potential on the radiation dose received by the patient during radiography of the lumbar spine. This could influence possible diagnostic departments to consider protocol optimisation due to the high radiation dose received by the patient.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辐射剂量结构化报告(RDSR)及关键影像的自动收集,比较不同年龄段未成年人在胸部CT检查中的体型特异性剂量估计(SSDE)的差别。方法 应用Teamplay软件通过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PACS)自动抓取了404例年龄在0~18岁的胸部CT检查的辐射剂量结构化报告,并通过CT断面影像计算出水等效直径(WED)及SSDE。应用方差分析比较SSDE等剂量参数在不同年龄段的差异,应用Pearson相关分析探讨SSDE与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的关系。结果 所有研究对象的SSDE平均值为(4.70±3.29)mGy,且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在各年龄段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6.11,P<0.01)。SSDE与CTDIvol在1岁至18岁年龄段呈高度线性相关(|r|≥0.92,P<0.01)。结论 在日常工作中应用SSDE进行扫描质量控制,部分年龄段的SSDE水平可以用CTDIvol线性转换而成,转换因子随年龄段不同而变化。随着年龄的增加,SSDE与CTDIvol差别逐渐减小,因此SSDE比较适合评估未成年人CT检查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分析比较眼科病房住院患者X射线检查部位及辐射剂量构成, 探讨近年X射线检查模式的变化与推行的技术优化对患者辐射剂量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回顾性调取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2019年7月1日至2019年11月31日及2020年7月1日至2020年11月31日眼科病房住院患者的影像学资料, 共516例, 根据检查时间选取2019年258例、2020年258例。依据前期研究成果并结合低剂量CT筛查的相关文献, 项目组在2020年对CT扫描参数与流程进行了一系列优化, 统计优化前后单次检查剂量, 统计两年数字X射线摄影(Digital Radiography, DR)和CT检查的人次、人均检查次数、CT与DR的构成比、人均X射线受检剂量。结果 2020年眼科住院患者胸部CT、眼眶CT的平均有效剂量分别为2.587±1.586 mSv和0.877±0.733 mSv, 明显低于2019年(F=0.52、0.72, P<0.05), 分别降低34.82%、37.13%;胸部DR与头颅CT的平均有效剂量2020年与2019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6.01、1.81,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