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内脂素(visfatin)是一种重要的脂肪细胞因子。近年研究表明,内脂素还具有促血管新生作用,这一发现有助于更好地认识血管新生调控的分子机理,也有利于拓宽内脂素在临床上的应用前景。本文在此对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体脂含量及分布与血清内脂素水平的关系。方法选择2012年10月-2013年9月收治的119例T2D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测定腹内脂肪面积(VFA)、腹部皮下脂肪面积(SFA)、血清内脂素(visfatin)、游离脂肪酸(FFA)、空腹胰岛素(FINS)和相关的临床指标,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和腰臀比(WHR)。根据VFA的四分位数法分为A、B、C和D组。比较4组间的血清内脂素水平,并对VFA与内脂素、FFA等指标行相关性分析。结果C和D组的内脂素、FFA、FINS水平显著高于A和B组,随着VFA增加,内脂素水平也显著增加。内脂素与BMI、WHR、FFA、HOMA-IR、FINS、TG、VFA、SFA均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r分别为0.426、0.501、0.704、0.477、0.465、0.211、0.508、0.185,P〈0.05),在校正SFA、BMI、WHR、FFA、HOMA-IR、FINS、TG的影响后,偏相关系数(r')为0.291(P﹤0.01)。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以内脂素为因变量,以BMI、WHR、FFA、HOMA-IR、FINS、TG、VFA、SFA为自变量,显示VFA、FFA、WHR是内脂素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体脂含量和分布影响血清内脂素水平,内脂素与VFA呈显著正相关(r=0.508,P﹤0.01)。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冠心病患者血清内脂素水平的变化以及辛伐他汀治疗对其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78例合并轻度血脂升高冠心病患者和62名健康对照者,检测2组的血清内脂素水平有无差异。78例冠心病患者再进一步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辛伐他汀组,每组39例,观察2组在治疗前后血清内脂素水平的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冠心病患者的血清内脂素水平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清内脂素与体重指数、收缩压、空腹血糖、胰岛素抵抗指数和三酰甘油呈正相关,而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负相关。治疗4周后,辛伐他汀组的血清内脂素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常规治疗组的血清内脂素水平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辛伐他汀具有降低冠心病患者血清内脂素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胡晟钊  刘建英 《江西医药》2011,46(12):1150-1153
随着社会经济条件改善,人们生活方式及膳食行为的改变,无论是发达或发展中国家,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增加,已成为继肿瘤、心血管疾病之后第三位的严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因此对糖尿病发病机制、病理过程的研究也逐渐深入,脂肪因子在其发生、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内脂素(Visfatin)是近几年发现的一种脂肪细胞因子,近期有研究发现Visfatin参与炎症免疫反应、糖脂代谢、血管病变。  相似文献   

5.
Ⅱ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是导致终末期肾衰、死亡的主要原因。为研究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对DN患者血清内脂素(Visfatin)水平的影响,探讨它们在  相似文献   

6.
钟庆华  郭盛  王海鱼  贺献芝 《中国当代医药》2014,21(15):178-179,182
目的 探究血清内脂素水平与早发冠心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 对28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ACS组),30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SAP组)以及3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分别进行血清内脂素水平检测,分析早发冠心病患者病变程度与血清内脂素的关系.结果 3组的血清内脂素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CS组、SAP组的血清内脂素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ACS组血清内脂素水平、Gensini积分显著高于SAP组(P<0.05).结论 早发冠心病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与血清内脂素水平有关,病变程度越严重,则血清内脂素水平越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血清内脂素(Visfatin)水平的变化及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关系。方法:测定66例DR患者、30例无DR糖尿病患者血清Visfatin、血浆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水平。并观察应用奎那普利治疗后DR患者血清Visfatin、血浆AngⅡ水平的变化。结果:血清Visfatin单纯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BDR)组较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DR)组明显升高(P<0.01)。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组较BDR组明显升高(P<0.01)。血浆AngⅡ水平BDR组较NDR组明显升高(P<0.01),PDR组较BDR组明显升高(P<0.0)。DR患者血清Visfatin与血浆AngⅡ水平呈明显正相关(r=0.698,P<0.01)。应用奎那普利治疗后患者血清Visfatin、血浆AngⅡ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均P<0.01)。结论:血清Visfatin水平升高在DR病变中发挥重要作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影响患者血清Visfatin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浆内脂素(visfatin)与2型糖尿病(T2DM)及其大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 90例T2DM患者,根据是否合并大血管病变分为大血管病变组45例和非大血管病变组45例,另选45名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观测所选对象的一般临床指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血浆内脂素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大血管病变组和非大血管病变组血浆内脂素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大血管病变组血浆内脂素水平明显高于非大血管病变组(P<0.01)。两变量简单相关分析显示内脂素水平与体质量指数(BMI)、腰围(WC)、腰臀比(WHR)、收缩压(SBP)、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甘油三酯(TG)呈正相关(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HOMA-IR、WHR、BMI对内脂素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示SBP、内脂素为T2DM大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结论血浆内脂素水平增高是T2DM及其大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在T2DM及其大血管病变的发展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测定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的内脂素表达水平,探讨内脂素与孕期糖尿病间关系。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06月至2012年6月在无锡市第四人民医院足月分娩且具备完整产前检查的初产妇共60例,其中30例为妊娠糖尿病者,30例为正常对照组。所有选取的孕妇均详细记录基本信息,并留取母体孕晚期空腹血检测血糖、胰岛素、血脂水平,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孕晚期体重指数,测定母体孕晚期空腹血内脂素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妊娠期糖尿病组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孕期体重增加值、甘油三酯、胰岛素抵抗指数及孕晚期BMI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期糖尿病组的胆固醇水平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糖尿病组母血内脂素水平明显升高,提示内脂素可能参与了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内脂素(visfatin)与体质量指数(BMI)、血脂[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胰岛素抵抗(IR)的关系。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以及全自动生化仪分别测定52例妊娠期糖尿病孕妇(GDM组)和52例糖耐量正常孕妇(NGT组)的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visfatin水平。计算BMI和胰岛素抵抗指数(IRI)。结果①GDM组孕妇BMI明显高于NG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GDM组孕妇TG高于NG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孕妇T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GDM组孕妇FPG、FINS、visfatin、IRI均高于NG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DM孕妇血清visfatin水平明显升高,与机体针对甘油三酯升高和胰岛素抵抗产生的代偿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检测子痫前期(PE)患者血浆内脂素水平变化,探讨其与子痫前期代谢异常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09年2月至2010年8月在福州市第二医院产科住院的子痫前期患者40例(PE组),其中轻度子痫前期28例,重度子痫前期12例;按照1∶1配对原则选取年龄、孕周相匹配的正常孕妇40例为对照组。检测两组人体参数和糖脂代谢指标;采用ELISA方法检测两组血浆内脂素水平;采用稳态模型评估法(HOMA)评估两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 (1)PE组血浆内脂素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与轻度子痫前期相比,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升高更为显著(P〈0.01);(2)血浆内脂素与孕前BMI、舒张压、空腹胰岛素、HOMA-IR、TG、游离脂肪酸呈正相关(P〈0.05或P〈0.01),与HDL呈负相关(P〈0.05);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孕前BMI(β=0.227,P〈0.05)、HOMA-IR(β=0.164,P〈0.05)为血浆内脂素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 PE患者内脂素水平显著增高,且以重度PE为著;内脂素与子痫前期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刘蓉 《淮海医药》2013,(6):480-482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内脂素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 69例2型糖尿病患者依据有无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分为无动脉硬化斑块组(A组)20例、动脉硬化斑块组49例,后者再根据是否伴急性脑梗死分为不伴急性脑梗死组(B组)30例和伴急性脑梗死组(C组)19例,比较各组血清内脂素水平.结果 B组、C组血清内脂素水平均高于A组(P<0.05或P<0.01).结论 内脂素可能与2型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及脑梗死的发生、发展相关.  相似文献   

13.
常亮  徐璐  刘素云  郭炳彦  金鑫  贾妍  李拥军 《河北医药》2020,42(24):3685-3690
目的研究内脂素引起心肌细胞炎性反应相关机制。方法提取2~3 d SD乳鼠原代心肌细胞,培养后按照实验设计分组为(1)正常对照组,10、50、100 ng/ml浓度的重组内脂素,干预24 h;(2)正常对照组,100 ng/ml重组内脂素分别干预12、24、48、72 h;(3)正常对照组、重组内脂素100 ng/ml、SN50(20μmol/L)、SN50(20μmol/L)+重组内脂素100 ng/ml,干预48 h;(4)正常对照组、重组内脂素100 ng/ml、Y27632(10μmol/L)、Y27632(10μmol/L)+重组内脂素100 ng/ml、辛伐他汀(1μmol/L)、辛伐他汀(1μmol/L)+重组内脂素100 ng/ml,干预48 h。(5)正常对照组、重组内脂素100 ng/ml、sirtinol (200μmol/L)、sirtinol (200μmol/L)+重组内脂素100 ng/ml,干预24 h。,并予相应的干预。应用Real time-PCR检测心肌细胞TNF-αmRNA表达,应用MTT法检测心肌细胞活力,Western blot法检测心肌细胞S...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 探讨初发2型糖尿病(T2DM)合并高血压患者血清内脂素、网膜素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初次诊断为T2DM的患者106例,分为T2DM组54例和T2DM合并高血压组(DM+H组)52例。所有受试者测定血压、身高、体质量、血脂、尿酸,并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与胰岛素激发试验,同时取血测定空腹与服糖120 min 血糖、胰岛素、内脂素、网膜素和TNF-α水平。计算体质指数(BMI)和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 (1)与T2DM组相比,DM+H组空腹及服糖120 min血清内脂素和TNF-α水平明显升高,网膜素水平明显降低(P < 0.05)。(2)内脂素和TNF-α均与收缩压、腰围、空腹胰岛素和HOMA-IR呈正相关,而网膜素与舒张压、腰围、空腹胰岛素和HOMA-IR呈负相关。(3)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空腹胰岛素水平是空腹与高糖刺激下内脂素的影响因素,而收缩压则主要影响空腹内脂素水平;空腹网膜素主要受HOMA-IR 和舒张压影响,而腰围、HOMA-IR、血尿酸是高糖刺激下血清网膜素的影响因素;空腹与120 min TNF-α 的影响因素分别为BMI和空腹胰岛素。结论 初发T2DM合并高血压患者血清内脂素、网膜素和TNF-α水平明显改变,其可能通过多种途径参与了糖尿病并发高血压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15.
孕中期血浆内脂素水平与妊娠糖尿病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孕中期血浆内脂素水平与妊娠糖尿病(GDM)患者糖代谢的关系。方法选取108名孕妇被分为GDM组和对照组,分别检测其血浆内脂素、空腹胰岛素、空腹血糖及服糖后1、2、3h后血糖水平,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结果GDM孕妇孕中期血浆内脂素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胰岛素抵抗指数和空腹胰岛素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GDM患者血浆内脂素水平升高,可能是机体针对GDM患者体内血糖增高所发生的一种代偿效应。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研究老年糖尿病(DM)合并高血压(HT)患者血清内脂素(visfatin)水平的变化及与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的关系.方法:选择合并HT和血压正常老年DM患者各60例、正常老年人30例,测定其血清visfatin、NO、NOS水平.结果:与血压正常组比较合并HT老年DM患者血清visfatin明显升高(P<0.01),血清NO、NOS水平明显降低.(P<0.01).合并HT老年DM患者血清visfatin与平均动脉压(MAP)呈明显正相关(P<0.01),血清NO、NOS水平与MAP呈明显负相关(r=-0.587,r=-0.641,均P<0.01).血清visfatin与NO、NOS水平呈明显负相关(r=-0.628,r=-0.663,均P< 0.01).结论:老年DM合并HT患者血清visfatin明显升高,血清NO、NOS水平明显降低,血清visfatin与NO、NOS相互作用在老年DM合并HT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脂联素与动脉粥样硬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靖  杨慧君  李朝晖 《河北医药》2008,30(3):366-367
近年研究发现,脂肪组织不仅是一个能量储存器官,而且也是一个具有内分泌功能的组织,它可以分泌多种调控机体代谢和能量平衡的活性因子,包括瘦素(Leptin)、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抵抗素(Resistin)、白介素-6(IL-6)、脂联素(adiponectin,APN)  相似文献   

19.
脂联素与代谢综合征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对脂肪组织研究的深入进展,发现脂肪组织不仅是一个能量储存器官,而且是一个高度活跃的内分泌器官,可以分泌一系列可溶性细胞因子,包括肿瘤坏死因子(TNF)α、瘦素(leptin)、脂联素(adiponectin)、抵抗素(re sistin)、纤溶酶原激活抑制因子(PAI)1、及C反应蛋白,这些激素通过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