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国骨伤》2003,16(11)
目的观察Keller手术治疗外翻疗效.方法对我院1978年1月-1995年12月间因外翻住院并行了Keller矫形术的病人进行随访,共随访到70例(118足)有效病人.术后时间为5~24年,平均9年,对趾及前足部症状改善,畸形矫正程度,足趾功能及术后各种并发症进行统计和分析,同时通过负重足印观察比较Keller矫形术对前足负重点的影响.结果 Keller手术后病人趾及前足症状改善,外翻及叠趾畸形、矫正满意者98足,手术优良率为83%.并发症主要为趾麻木,外翻复发或未矫正,内翻,抓地力量弱,第二趾屈曲挛缩等,部分病人需要再次手术.结论 Keller手术通过跖近节趾骨截骨及跖趾关节成形,以达到外翻矫正的目的.对年龄较大、外翻严重,或同时合并跖趾关节骨关节炎的患者是一个较好的治疗方法.近节趾骨截骨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Keller手术治疗(足母)外翻疗效。方法 对我院1978年1月-1995年12月间因(足母)外翻住院并行了Keller矫形术的病人进行随访,共随访到70例(118足)有效病人。术后时间为5~24年,平均9年,对(足母)趾及前足部症状改善,畸形矫正程度,足趾功能及术后各种并发症进行统计和分析,同时通过负重足印观察比较Keller矫形术对前足负重点的影响。结果Keller手术后病人(足母)趾及前足症状改善,(足母)外翻及叠趾畸形、矫正满意者98足,手术优良率为83%。并发症主要为(足母)趾麻木,(足母)外翻复发或未矫正,(足母)内翻,(足母)抓地力量弱,第二趾屈曲挛缩等,部分病人需要再次手术。结论 Keller手术通过(足母)跖近节趾骨截骨及(足母)跖趾关节成形,以达到(足母)外翻矫正的目的。对年龄较大、(足母)外翻严重,或同时合并(足母)跖趾关节骨关节炎的患者是一个较好的治疗方法。近节趾骨截骨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Keller手术治疗(足母)外翻疗效.方法对我院1978年1月-1995年12月间因(足母)外翻住院并行了Keller矫形术的病人进行随访,共随访到70例(118足)有效病人.术后时间为5~24年,平均9年,对(足母)趾及前足部症状改善,畸形矫正程度,足趾功能及术后各种并发症进行统计和分析,同时通过负重足印观察比较Keller矫形术对前足负重点的影响.结果 Keller手术后病人(足母)趾及前足症状改善,(足母)外翻及叠趾畸形、矫正满意者98足,手术优良率为83%.并发症主要为(足母)趾麻木,(足母)外翻复发或未矫正,(足母)内翻,(足母)抓地力量弱,第二趾屈曲挛缩等,部分病人需要再次手术.结论 Keller手术通过(足母)跖近节趾骨截骨及(足母)跖趾关节成形,以达到(足母)外翻矫正的目的.对年龄较大、(足母)外翻严重,或同时合并(足母)跖趾关节骨关节炎的患者是一个较好的治疗方法.近节趾骨截骨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McBride手术治疗外翻术后5年以上长期随访结果,并分析其疗效。方法自1985年1月~1995年12月,对行McBride矫形术的外翻患者进行随访,共随访50例(90足)。随访时间为5年~10年2个月,平均7年1个月。对畸形矫正程度、局部症状及足趾功能改善情况进行比较和分析,同时在术前、术后对部分患者进行足底负重点变化观察。结果第一跖趾角大小与第一、二跖间角大小有显著的相关性,手术前后相关系数分别为0.84和0.71。两者均与外翻程度有关;手术后足部症状改善、畸形基本矫正者共64足,手术优良率为71.1%。并发症主要有趾及前足疼痛、局部麻木、外翻复发、内翻、仰趾畸形等,部分行再次手术。结论McBride手术能有效地减小已经增大的第一跖趾角;外翻矫正后,第一、二跖间角也会相应缩小。McBride矫形术通过足部软组织力量平衡,能有效地改善患者足部症状、改善足部功能、矫正外翻畸型。对轻、中度及50岁以下较年轻外翻患者是一个较好的、可靠的手术方式。并发症的发生与足部先天性畸形、外翻程度较重及手术中过多的副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5.
再改良Keller与McBride手术治疗拇外翻畸形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本文报告了51例,56足姆外翻患者的改良Keller和MCBride手术治疗,优良率达95%。作者重新分析了其成因与机制,认为与其遗传与穿鞋习惯为主要病因,而解剖上的先天肌力不均为其基础。并分析了两种手术的异同点。认为两种手术的共同点是姆内侧要以舌形筋膜紧缩关节囊等,姆外侧聚拢等第1、2跖骨头捆绑固定,以纠正跖骨内翻;而MCBride手术以彻底松解内侧软组织为手术成功的关键。本文对手术方法也分别作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改良Silver手术切口治疗拇外翻的疗效。方法对60例拇外翻患者应用改良Silver手术切口,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均获得12~36个月的随访,AOFAS功能评分:拇外翻(HVA)术后评分较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2 P<0.01)。随访期间无皮肤坏死、关节感染、拇趾内翻畸形、拇趾皮肤感觉异常、趾蹼间挛缩、跖趾关节僵硬等并发症发生。结论改良Silver手术切口,操作简单,创伤小,矫正力强,复发率低,同时能有效避免对局部血管神经的损伤,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7.
Keller关节成形术治疗拇外翻畸形31例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拇外翻是足部第1跖线的复合畸形,包括拇趾外翻及第1跖骨内翻畸形。自1999年1月~2004年6月,采用Keller术式治疗拇外翻31例39足,取得满意的疗效。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31例39足,其中男10例(10足),女21例(29足);年龄50~71岁,平均61.2岁。左足9例,右足14例,双足畸形8例。术前  相似文献   

8.
严重拇外翻畸形手术矫治的远期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矫形手术治疗严重拇外翻畸形的远期疗效结果,分析拇外翻手术的特殊性及相应治疗措施。方法:对矫形手术治疗严重拇外翻畸形206例病例,随访2~4年以上,测外形,拍X线片,观察术后治疗效果及趾跖骨间角度变化。结果:206例中,优136例,良58例,有效12例;外形美观,拇指外翻角正常,术后保持在8°~12°。结论:根据拇指外翻角、第一跖骨间角,趾拇关节退行性程度及病人年龄,选择最佳手术方式矫正拇外翻畸形,是治疗成功的重要因素;个体不同,外翻畸形角度不同选择不同手术,并关注第一跖骨内翻角度,籽骨移位,骨赘等因素是保持良好远期疗效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拇外翻是前足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拇外翻后引起的畸形和疼痛影响患者的行走,同时对足的其他关节也会产生不良影响,如拇外翻后,足内侧柱的负重减少,外侧足趾负重增加,引起外侧足趾的畸形和疼痛。患者就医的目的常常是解除疼痛和纠正畸形。虽然非手术治疗有时可以减轻疼痛,在一些患者也可以延缓畸形的加重。但对于大部分较严重的拇外翻,手术仍然是主要的治疗方法。由于拇外翻病理的多样性,因此出现了众多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回顾分析改良Keller手术联合可吸收棒治疗中/重度老年性母外翻的应用疗效。[方法]对中重度老年性母外翻患者采用改良Keller手术以"V"型截骨方法切除第一跖骨远端、趾骨近段多余骨赘,同时术中紧缩内侧关节囊,切断内收肌,截骨端以可吸收棒交叉固定第一跖趾关节,术后辅以短腿石膏固定4周。[结果]23例(33足),随访6~20个月,平均13个月。患足伤口除2例出现组织液化坏死,后经换药/理疗等处理痊愈,余31足皆一期愈合,1例(1足)诉偶有疼痛外,其他均无不适感,母外翻角(HVA)平均改善(15.89±4.52)°;第1、2跖骨间角(IMA)平均改善(7.90±1.25)°,与术前HVA和IMA相比明显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美国足踝外科协会母趾-跖趾-趾间关节评分由术前的(69.28±6.71)分提高到术后的(93.05±6.72)分(P≤0.05)。[结论]改良Keller手术联合可吸收棒治疗中/重度母外翻的疗效可靠,尤其对老年性患者适用,可避免金属物对软组织的刺激,安全有效,避免了二次手术取出内固定给老年患者带来的痛苦。  相似文献   

11.
12.
足拇外翻是一种常见病,临床上发现部分患者第1楔骨远端内侧缘塌陷,第1跖骨内收,其轴线与第1楔骨纵轴线夹角增大,此夹角简称跖楔角。笔者通过第1楔骨远端截骨,经内侧楔形植骨矫正第1楔骨远端内侧缘塌陷,减小跖楔角治疗足拇外翻2例,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 病例1,男,52岁,发现右足拇外翻10余年,第1趾内侧肿胀、疼痛3年,曾行强的松龙局部封闭及小针刀治疗,但疗效欠佳,且外翻逐渐加重,行走时疼痛加剧。X线片测量,右拇趾向外倾斜35°,第1、2跖骨头部间距23cm,跖楔角25°。病例2,女,46岁,发现双足拇外翻5年,逐渐加重…  相似文献   

13.
14.
15.
Of 54 patients, we reviewed 26 with 28 operations for hallux valgus according to the Viladot-Regnauld technique. Follow-up was 18.7 (12-26) years. In 26 operations, the score according to Kitaoka and modified by Calder was excellent or good, and in two, fair. There were no complications. Average valgus angle correction was 15 degrees (8 degrees-29 degrees) and average intermetatarsal angle correction was 7 degrees (4 degrees-12 degrees). Sesamoids were medialised, on average, by at least 25% compared to the pre-operative situation. The results confirm the validity of this surgical procedure.  相似文献   

16.
微创治疗拇趾外翻手术时机与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微创治疗拇趾外翻手术时机与疗效关系。方法对采用微创治疗的200例患者(375足)术前和术后8周外翻角(HVA)和第1、2跖骨间角(IMA)进行分组比较。结果随着年龄增大,拇趾外翻逐渐加重。不同程度拇外翻患者微创手术疗效不一。结论40岁以后年龄对本微创手术疗效影响不大,而与拇趾外翻严重程度关系密切。中重度拇趾外翻且年龄在50~60岁者为较好的手术时机。  相似文献   

17.
探讨微创治疗拇趾外翻手术时机与疗效关系.方法 对采用微创治疗的200例患者(375足)术前和术后8周外翻角(HVA)和第1、2跖骨间角(IMA)进行分组比较.结果 随着年龄增大,拇趾外翻渐加重.不同程度拇外者微创手术疗效不一.结论 40岁以后年龄对本微创手术疗效影响不大,而与拇趾外翻严重程度关系密切.中重度拇趾外翻且年龄在50-60岁者为较好的手术时机.  相似文献   

18.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