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制作一种适用于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操作训练的人工血液灌注离体猪胃模型.方法:取离体6h内的,保留有食管下段、胃周围网膜、十二指肠的新鲜(屠宰后6h内)完整的离体猪胃,分别于胃贲门部小弯侧、胃体部大弯侧、胃窦部小弯侧进行动脉和静脉插管.将离体猪胃套在塑料胃模型外侧,经插管动脉用静脉输液器以120 cmH2 O...  相似文献   

2.
无痛胃肠镜检查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覃剑  梁秀兰 《华夏医学》2008,21(2):409-410
胃肠镜可直接观察消化道粘膜变化,取活组织检查,并准确了解病变范围,是诊断和鉴别诊断消化道疾病的最重要手段之一.胃肠镜检查是一种有创的技术操作,即使对清醒合作的患者,也常难以忍受.对于在病情上需多次反复作胃肠镜检查或在胃肠镜下治疗操作时间较长的手术,患者往往心存恐惧或不能耐受.近年来国内同行们采用静脉注射短效静脉麻醉药的方法使患者在镇静和浅睡眠状态下接受胃肠镜检查,具有安全、无痛苦、无记忆、苏醒快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胃腹腔内镜技术在不明原因腹水患者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12 例经影像学及穿刺液培养和细胞学检查及其它相关检查难以明确原因的腹水患者经胃开口行腹腔内镜检查。结果:12例患者均明确了病因,阳性率100%。患者术后均恢复顺利,创伤小,腹部无瘢痕,无并发症发生。结论:经胃诊断性腹腔内镜技术对不明原因的腹水患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 采用“香蕉”胃术治疗高位小弯胃癌,既能做到切线无癌细胞残留,确保根治,又能同时避免难度大、并发症多的全胃切除等复杂术式。方法 选择高位小弯胃癌且无远处转移患者,先行胃周围淋巴结清扫及韧带分离,然后在癌肿近端4.0cm处取数块组织,行快速冰冻病理活检,对发现癌细胞者,则按“香蕉”胃术的弧形设计,上移切线处,再取活检,如活检阴性,可于平脾下极处胃体置两把kocher氏钳,夹胃宽度4.0cm,从两钳间切断后,沿胃纵轴向近端呈弧形行边切边缝法断离,直至小弯侧,使大弯侧胃体形成“香蕉”形残胃。结果 “香蕉”胃术式(新法)切线残留癌发生率为14.36%,旧法切线残留癌发生率为78.6%,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u=2.378,P<0.01)。对42例患者分别进行了3年、5年生存率随访,其疗效优于常规术式。结论 “香蕉”胃术式治疗高位小弯胃癌,符合肿瘤根治原则,切线癌细胞残留率低,多能保留胃体组织,大部分病人不用行近侧胃切除或全胃切除。该术式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胃肠超声造影诊断胃肠疾病的临床价值.方法 3 196例受检者经口服胃肠超声助显剂,使胃腔内形成中等回声界面,超声依次检查食管下段、贲门、胃底部、胃体(大弯及小弯侧)、胃角部、胃窦部、幽门、十二指肠球部.结果 超声造影可以清晰显示胃肠病变、胃壁层次及周围脏器情况,超声诊断符合率:胃及十二指肠溃疡92.3%,胃癌94.7%.结论 经口服胃肠超声助显剂进行胃肠超声造影检查方便、准确、价廉、无创,是对胃镜和X线钡餐等检查的有效补充,适宜临床上胃肠疾病的大规模检查.  相似文献   

6.
胃巨大溃疡在某种原因影响下,易误诊为胃癌,给患者及家属造成不应有的精神负担,笔者曾遇1例,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42岁,长期上腹部疼痛及消化不良病史,近期症状加重入院。体检除上腹部压痛外,无特殊发现。X线钡餐透视检查,显示胃体小弯近角切迹处有一约2.0cm×2.0cm大小龛影,边缘不规则,部分粘膜呈杵状中断改变,胃壁局部有一不规则的充盈缺损,无蠕动波通过,初诊为溃疡型胃癌或胃溃疡癌变,行胃次全切除术。术中发现该处胃壁较厚,但未见癌样增生及浸润现象,取病变组织进行病理切片检查,发现胃体小…  相似文献   

7.
<正> 1.临床资料 我院内窥镜室从1998年4月至1999年8月共发现贲门一点癌3例现报道如下。 例一 患者男性50岁,因上腹部不适1月于1998年4月12日行常规胃锐检查,内镜下见胃粘膜呈慢性或表性胃炎改变,贲门小弯缘见有一约0.4×0.3cm片状充血水肿灶,在此充血灶取活检组织3块病理诊断为:见有少量癌细胞。因患者经济条件等原因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27岁,主诉解黑便5d,呕血1d,经纤维胃镜检查示:胃底粘膜下血管恒径(Dieulafoy病)伴出血。急行剖腹探查,术中于贲门下3cm处切开胃前壁,切缘间断缝合牵引,以带冷光源拉钩置入胃内,仔细检查见胃后壁距贲门3cm左右偏小弯侧有约0.3cm紫红色小隆起,有活动出血,并见胃粘膜浅凹病变.余未见异常。即行胃底、胃后壁局部  相似文献   

9.
胃体憩室1例     
患者 ,女 ,6 7岁 ,上腹隐痛半年。临床曾诊断为胃溃疡。于 1998年 12月来我科作胃肠道钡餐检查 ,发现胃小弯垂直部有一囊袋状影突向腔外 ,壁光滑 ,形态规则 ,随胃蠕动囊袋状影有大小变化 ,并可见有胃粘膜皱襞进入囊袋状影中 ,周围粘膜无聚集、中断、水肿。见附图。X线印象 :胃体小弯憩室。术中见胃体小弯侧有 1cm× 2cm的憩室 ,憩室囊内为正常胃粘膜皱襞 ,胃粘膜水肿 ,证实为胃体小弯憩室。 讨论胃憩室较少见。国外文献[1] 报道约占全部胃肠道憩室的 0 .41%。大多位于胃底贲门部 ,国内文献很少有胃体部憩室的报告。胃憩室主要靠胃钡餐…  相似文献   

10.
患者女性,27岁,上腹部不适伴四肢乏力2个月,饭后恶心呕吐1周。CT检查示胃体部有肿块;MRI和B超检查示肝内有多个结节,考虑为肝转移性癌术前内镜活检组织病理诊断为胃恶性肿瘤。术中胃体小弯侧见8cm×6cm肿块,右肝表面散在5个直径0.6cm的小结节,子宫表面有2个直径0.6cm的小结节,术中冰冻切片诊断为肝转移性未分化癌。行全胃切除术,肝内结节无水酒精注射。术后病理诊断为胃体小弯局限溃疡型低分化鳞状细胞癌伴肝转移,子宫平滑肌瘤。术后行化疗,4个月后死亡。  相似文献   

11.
幽门螺杆菌CagA抗体测定价值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姒健敏  高敏 《浙江医学》1998,20(12):720-721
为了解HP感染后致病性与细胞毒素相关蛋白的关系及细胞毒素相关蛋白A(CagA)检测价值,对经胃镜和病理检查诊断为良性胃疾病患者110例,通过现有HP敏感方法确定是否有HP感染后分组取血清,用ELISA法测定血清CagA-IgG抗体。结果显示CagA-IgG测定敏感性79.5%,特异性28.1%,CagA-IgG在HP阳性的不同严重程度胃病中的阳性率明显不同(P<0.05)。表明血清CagA-IgG抗体的测定虽然对HP感染后疾病严重性的估计有意义,但其特异性较差,需寻求其它高特异性、高敏感性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2.
贲门胃底癌是胸外科常见疾病,由于其特解剖特点,常规钡餐贲门胃底X线检查,对其病变长度、范围、特别是小弯侧肿瘤的胃外浸等,难以提供较确切的X线征象。加上患者吞咽困难出现较晚,临床症状不典型,较其它上消化道肿瘤切除率明显减低。如何提高切除率,减少不必要的手术创伤,是目前探讨的一个课题。我院近几年来共行三重造影检查贲门胃底癌42例,其中38例行术治疗。现将三重造影时有无软组织肿块阴影和手术中所见情况对比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告我院放射科诊断胃扭转5例患者经手法整复成功3例,现将几点体会报告如下: (一)典型病例介绍例1,女,42岁,上腹疼痛,胞胀并有返酸,X线钡餐检查,食道与胃粘膜交叉,且胃大弯侧在上,小弯侧位于下方,十二指肠球倒置X线诊断:胃扭转(纵轴型)。  相似文献   

14.
胃嗜酸性肉芽肿较少见,Kaijser 于1937年首次报告。国内赵氏报道第一例,迄今国内报告仍不多,我院遇到一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现报道如下:患者男性,27岁。于1984年6月14日入院。主诉左上腹隐痛不适五年余。近2月来常感左上腹疼痛,多在饥饿或进食后加重,伴有恶心、食欲减退,体力下降,病人逐渐消瘦。无过敏史,有饮酒嗜好,经对症治疗未能见效。体检慢性病容、消瘦,上腹部偏左有深压痛,未扪及包块。肝脾未触及。实验室检查无异常。X 线钡餐检查:食管未见异常。胃空腹有大量潴留液,胃体大弯侧见约5×5.5cm 充盈缺损,小弯侧示约2×2.5cm 充盈缺损,边缘尚整,局  相似文献   

15.
胃切除术后复发性溃疡的主要原因有分泌酸的粘膜切除不足及不彻底地胃窦切除残留胃窦粘膜。前者通过X线钡餐检查,发现残胃很大,后者常通过纤维内镜在吻合口近端小弯侧或十二指肠残留顶部取粘膜活检,以发现是否残留胃窦粘膜。 “Bombesin”一种可以刺激胃窦G细胞分泌胃泌素的肽类物质,亦可确定有无胃窦粘膜  相似文献   

16.
胃脂肪瘤是一种起源于胃间质细胞的罕见肿瘤,病因不明,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常为体检或因其它疾病偶然发现。随着影像设备的综合应用,影像学检查对该病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本文分析经手术、病例证实的1例胃胃脂肪瘤的CT表现,并整理相关文献,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断。  相似文献   

17.
孙永康 《中外医疗》2009,28(31):188-189
目的研究分析贲门癌的气钡双对比连影的X线表现,提高对贲门癌的X线诊断水平。方法本文对39例经手术后病理检查证实为贲门癌的胃双对比钡餐造影X线表现分析。结果贲门部软组织肿块(35例),表现为结节状、分叶状、半球形;贲门区龛影(5例),多数为浅龛影;食道下段浸润(32例),呈索条状粘膜下浸润;胃体小弯侧僵硬(9倒),小弯侧胃壁僵硬,与正常胃壁闯形成小切迹或凹陷,粘膜变平.消失。结论X线气钡双重造影是诊断贲门癌的首选方法。良好的双对比钡餐造影,取多体位、不同角度,全方位观察,可以提高贲门癌的X线捡出率。  相似文献   

18.
患者男性,58岁,汉族。1984年9月以不规则胃痛1年、加重1个月入院。摄胸片及其它检查无明显异常。上消化道钡餐检查示:食道贲门处可见长约4cm的粘膜破坏,部分粘膜中断,局部可见软组织肿块,胃底小弯侧可见数个大小不等的充盈缺损,诊断为:胃底贲门癌。胃镜检查示:胃体与胃底交界处于小弯侧见数个大小不等、边缘不整形的浅凹状溃疡及糜烂,诊断为:胃底贲门癌。行胃底、部分胃体及贲门切除术,术中见:近贲门胃小弯处有一直径约3cm大小的环堤,侵及范围约4cm,术中做了周围淋巴清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胃癌高发区男性自然人群Hp感染者胃体大、小弯侧内镜病理的差异.方法 选择胃癌高发区6个自然村30~59岁年龄组作为研究对象,先行13C呼气试验,阳性人群1043例全部行内镜检查,并分别在胃黏膜8个位点进行病理和Hp检查,选择胃体大、小弯侧的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胃体大、小弯侧在重度与非重度炎症、活动与非活动性炎症、萎缩与非萎缩炎症、肠化与非肠化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炎症与非炎症、病理染色Hp感染与非感染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胃癌高发区男性自然人群胃体小弯与大弯侧相比,炎症重,活动性炎症多,萎缩与肠化发生几率高,但Hp的分布一致.  相似文献   

20.
胃间质瘤38例临床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胃间质瘤(GST)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 对收治确诊的38例GST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38例GST患者,均接受手术.其中发生于胃底大弯侧13例,胃底小弯侧8例.胃底贲门2例,胃体大弯侧3例,胃体小弯侧4例,胃窦大弯侧3例m胃窦小弯侧5例.病理恶性25例,潜在恶性6例,良性7例.免疫组化结果:CD117阳性率97.4%,CD34阳性率71.1%,SMA阳性率18.4%,S-100阳性率21.1%,vimentin阳性率89.5%.结论 GST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术前确诊困难,病理检查及免疫组化是确诊的依据,手术切除是主要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