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0.1~1.0mA电流刺激卡那霉素致聋豚鼠耳蜗3小时。三个月后,经组织学处理用积分吸光度定量测定螺旋神经节神经元(SGN)Na^+-K^+-ATP酶和耳蜗传出纤维乙酰胆碱酯酶(AChE)。实验结果表明0.1mA级可增强上述酶的活性;0.4mA级酶活性无改变;1.0mA级可显著抑制酶的活性。认为0.1~0.4mA级电流对豚鼠耳蜗是安全临界域,在人工耳蜗植入电路设计时,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
Na ̄+-K ̄+-ATP酶在Na ̄+-K ̄+离子主动性跨上皮转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应用对硝基苯酚磷酸(p-NPP)为底物的柠檬酸铅一步法K ̄+-NPP酶电镜细胞化学技术,观察了反映Na ̄+-K ̄+-ATP酶活性的K ̄+-NPP酶在豚鼠内淋巴囊的超微结构定位分布。结果:在透射电镜下观察,内淋巴囊超薄切片上的K ̄+-NPP酶活性反应产物仅分布于上皮细胞底侧面胞膜的胞浆一侧,向上一直延续至上皮细胞间的紧密连接水平,内淋巴腔面胞膜未见反应产物。提示丰富的Na ̄+-K ̄+-ATP酶活性特征性地分布在内淋巴囊上皮细胞底侧面胞膜,表明Na ̄+-K ̄+-ATP酶在内淋巴囊上皮Na ̄+-K ̄+离子交换过程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索Meniere病发病机理,阻塞豚鼠内淋巴囊造成膜迷路积水模型。对膜迷路积水成功的17只动物的左耳分别于术后1、2、3个月在耳蜗第三回开窗,用双管离子选择性微电极插入中阶,测Ca ̄(2+)浓度及内淋巴电位(EP);14只豚鼠健耳(右耳)作为对照。结果证明积水后中阶Ca ̄(2+)浓度增高,与对照耳比较差异有显著性,随积水时间延长Ca ̄(2+)浓度逐渐增高,且1、2、3个月之间差异有显著性。对照耳EP为72.78±1.9mV,积水耳为55.82±3.28mV,差异有显著性。积水时间越长EP下降越明显,与Ca ̄(2+)浓度呈负相关,按Nerstian方程计算电化学梯度的斜率。两者之间差有显著性。对Meniere病听力下降的原因、Ca ̄(2+)浓度与EP的关系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4.
豚鼠膜迷路积水模型耳蜗Ca^2+ATP酶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了解Ca^2+-ATP酶在耳蜗活动位点及膜迷路积水后耳蜗Ca^2+-ATP酶的变化。方法 选成年健康、Preyer反射正常豚鼠14只,左耳装圆窗电极一阻塞肉淋巴,经声反应阈(CAP阀值)证明膜迷路积水形成;右侧为对照耳。用枸橼酸铅细胞组化法测定Ca^2+-ATP酶,在透射电镜下Ca^2+-ATP酶以磷酸铅黑色颗粒显示。结果 对照耳Ca^2+-ATP酶活动部位在蜗管前庭膜内淋巴侧、内外毛细胞皮  相似文献   

5.
观察细胞外环境改变对外毛细胞功能的影响,对揭示神经性耳聋的机理很有意义。用显微机械法分离豚鼠耳蜗外毛细胞,观察到细胞外环境渗透浓度降低(280Osmmol/L)1min即可诱发离体外毛细胞短缩3.14±0.70%(t检验,以下同,P<0.01),伴直径增加。外环境渗透浓度升高(320Osmmol/L)5min可使离体外毛细胞伸长3.34±1.09%(P<0.05),伴直径缩小;交变电场(刺激电流I<0.1mA,刺激频率f=1~10Hz)的变化可使外毛细胞产生伸缩运动,在K ̄+100mmol/L,渗透浓度320Osmmol/L环境下外毛细胞随交变电场变化而产生的运动幅度,负相时减少43.14%(P<0.05),正相时减少46.17%(P<0.05)。外环境恢复正常后外毛细胞形状亦可恢复。讨论了外毛细胞的运动机制和生物学基础。  相似文献   

6.
新生儿畸变产物耳声发射测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GSI60DPOAE仪对20例(40耳)新生儿进行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OPAE)测试。结果显示,在f1≤1kHz时DOPAE检出率很低,而当f1位于1.4 ̄4.0kHz时,检出率大于90%;低频率的DOPAE辐值较低,在f1位于1.4 ̄4.0kHz范围内幅值较高。提示新生儿低频段DP易受噪声、刺激声强度、受试者的自身代谢活动、中耳功能及中耳对耳蜗反应的传输功能的影响。因此,在用DP进行新生儿听力  相似文献   

7.
为提供一种准确判断单离细胞活性的方法,采用双醋酸荧光素(FDA)-碘化丙啶(PI)双染色,荧光显微镜观察,鉴别了豚鼠耳蜗单个外毛细胞的活性。在激发光下染色后的活细胞显绿色,失活细胞核呈红色。在室温下计数5只豚鼠(10侧听泡)在断头1、2、3、5和7h后的单离细胞平均存活百分率分别为85.0%、78.0%、70.0%、23.5%和0。本方法为一种鉴别细胞活性的客观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应用酶细胞化学技术和计算机图像分析,对豚鼠连续肌注庆大霉素(100mg·kg-1/d)2~15d后内淋巴囊上皮细胞和血管纹边缘细胞的Na+-K+-ATP酶活性变化进行了定量观察。结果发现,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用药2d后两类细胞的Na+-K+-ATP酶活性反应产物没有明显变化,但连续用药5d后二者的产物均明显减少,10d和15d仍呈继续轻微减少趋势。表明庆大霉素既可抑制血管纹边缘细胞Na+-K+-ATP酶活性,降低其分泌功能;同时也能抑制内淋巴囊上皮细胞的该酶活性,减弱其液体重吸收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神经活性物质对耳蜗外毛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Ca2+]i)的影响。方法应用显微荧光测钙技术检测豚鼠耳蜗离体外毛细胞[Ca2+]i在加入乙酰胆碱、ATP、碳酰胆碱之后的变化。结果在含钙的细胞外液中,乙酰胆碱、ATP和碳酰胆碱均可引起[Ca2+]i升高,幅度分别为(0.74±0.129)μmol/L(乙酰胆碱),(0.65±0.11)μmol/L(ATP),(1.16±0.27)μmol/L(碳酰胆碱);而细胞外液中无钙时,ATP仅可引起缓慢而小幅度(0.18±0.05)μmol/L的[Ca2+]i升高。结论同属胆碱能毒蕈碱受体激动剂的乙酰胆碱和碳酰胆碱可作用于受体,打开离子通道,使细胞外Ca2+进入细胞内,导致外毛细胞[Ca2+]i升高;细胞外液有Ca2+时,ATP引致的[Ca2+]i升高,可能是因为引发了内向的Ca2+流,细胞外液无Ca2+时,[Ca2+]i升高则可能源于细胞内钙库的释放。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豚鼠上橄榄外侧核内γ-氨基丁酸(GABA)阳性神经元是否同时支配同侧Corti器和耳蜗核,采用逆行追踪的方法,将Fastblue(FB)和Diamidine黄(DY)两种不同性质的荧光素分别注入耳蜗鼓阶及同侧耳蜗核,观察上橄榄外侧核内GABA阳性神经元的分支投射。结果发现,同侧上橄榄外侧核内FB单标细胞占标记细胞的80.8%;DY单标细胞占12.4%;FB-DY双标细胞占6%;GABA、FB、DY三标阳性细胞占0.7%。对侧上橄榄外侧核内FB、DY单标细胞均较少,未见双标细胞。结果表明,豚鼠上橄榄外侧核内有GABA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向同侧的Corti器和耳蜗核并行投射,但数量较少,支配Corti器和耳蜗核的传出神经纤维,分别来自不同的听觉传出神经核团。  相似文献   

11.
神经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lia cell line-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GDNF)是转化生长因子-β超家族的一个远亲成员,在发育和成熟的耳蜗中均起潜在作用。为了解GDNF转基因表达对庆大霉素所致的耳蜗和前庭毒性的影响,该文作者将32只豚鼠分为6组:(1)人工外淋巴组(4只);(2)Ad.LacZ组(4只);(3)庆大霉素组(4只);(4)Ad.LacZ+庆大霉素组(6只);(5)Ad.GDNF+庆大霉素组(救援组,8只);(6)应用庆大霉素后7天+Ad.G…  相似文献   

12.
ATP对噪声暴露豚鼠耳蜗一氧化氮合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ATP对噪声暴露听力损伤的保护八月作用及对耳蜗一氧化氮合酶活性的影响。方法 制备豚鼠稳态噪声暴露听力损伤模型,应用NADPH-d酶组织化学及免疫组化技术ABC法,结合听性脑干反应(ABR)阈值检测,研究ATP对噪声暴露致聋豚鼠耳蜗一氧化氮合酶(NOS)及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活性的影响。结果 ATP对噪声暴露豚鼠的ABR阈移有明显的抑制作用;ATP对噪声暴露豚鼠耳蜗NOS、iNO  相似文献   

13.
观察豚鼠同时注射二甲基亚砜(DMSO)与庆大霉素(GM)及单独注射GM等几组动物后,耳蜗听功能、扫描电镜所见及耳蜗和血清中脂质过氧化物(LPO)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GM+DMSO组动物AP阈值较GM组明显降低,AP(N_1)潜伏期GM组较GM+DMSO组显著延长,耳蜗扫描电镜显示GM+DMSO组毛细胞受损程度较GM组明显为轻。耳蜗中MDA检测表明,GM组耳蜗中MDA含量较GM+DMSO组明显增高(P<0.01)。提示自由基引起耳蜗LPO可能是GM耳毒性机制之一;DMSO可减轻GM的耳毒性。  相似文献   

14.
用竞争蛋白结合分析法及放射自显影法对豚鼠血管纹肾上腺素α2受体进行了定性定位定量测定,结果显示:加入去甲肾上腺素组(A组)中cAMP量仅为1.389±0.852pmol/40μl,较对照组(C组)7.7008±0.867pmol/40μ显著低(P<0.05);先加入育亨宾再加去甲肾上腺素组(B组)中cAMP量又复回升达6.954±0.962(P<0.05),但仍较对照组低(P<0.05)。在经3H-育亨宾孵育的切片中,血管纹中下部银粒数为96±14个/视野,呈条带状分布,与血管纹走向一致,血管纹之外的组织银粒散在均匀,银粒数为28±7/视野。经细胞立体计量法计算,血管纹中α2受体的含量大约为1.25×109个/mm3。作者认为,豚鼠血管纹边缘细胞存在α2受体,并推想该受体是通过膜受体-cAMP途径影响细胞膜上Na+-K+-ATP酶的活性,从而参与内淋巴的平衡。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豚鼠耳蜗核一氧化氮合酶(nitricoxidesynthase,NOS)神经元在白噪声损伤过程中可能的作用,采用硫辛酰胺脱氢酶(NADPH-d)组织化学方法及半定量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研究白噪声暴露后豚鼠耳蜗核NOS神经元及NOSmRNA含量的变化以及与听阈的关系。结果表明,噪声暴露后耳蜗核NOS阳性神经元的数量及染色强度明显增加,2周达高峰,3~4周持续高表达,5周有所恢复,但仍高于正常水平。耳蜗核NOSmRNA含量的变化规律与形态学观察结果一致,2周组NOSmRNA含量最高,是正常的5.02倍。噪声暴露后ABR阈移与耳蜗核NOSmRNA含量呈正相关(r=0.9655,P<0.01)。提示耳蜗核NOS阳性神经元可能参与了耳蜗神经损伤修复的调节,NOS基因的高表达是噪声性聋发病机制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6.
要引导耳蜗电图、必须安置好耳蜗电极。而成品的耳蜗电极、常常不能使操作者快速有效地安置,这与电极盘较大、与电极盘相连的导线太僵硬有关。因此,设计了能推广应用的自制耳蜗电极。现介绍如下:1-修剪一宽0-5mm,直径约3mm的银盘一片,其周围上带一厚0-5mm,长约1cm的银线并与银盘成80度锐角;2-取一根长20cm,直径0-1mm的银丝线或铜丝线(后者普通电线内均有),两端分别焊在上述银线的末端及插头上3-用电解法氯化电极银盘,用指甲油绝缘银线或铜丝线;4-从记录电极上并联引出一长30cm,直径1…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耳蜗内、外毛细胞基本电生理特性,建立了经耳蜗外侧壁入路在体记录耳蜗毛细胞电反应的方法,120只豚鼠(120耳)中成功记录到18个细胞的胞内反应,对耳蜗第三回内毛细胞(IHC)、外毛细胞(OHC)的电生理特性进行了观察。IHC、OHC的静息膜电位均值分别为-35±8.83mV(n=3)和-71±7.44mV(n=7);支持细胞负值更大。毛细胞感受器电位有交流和直流两种成分,交流反应峰-峰均值IHC和OHC分别为12.4mV和5.6mV,直流成分IHC平均为2.16mV,OHC平均为1.99mV。胞内记录失败的常见原因为微电极质量较差和耳蜗外侧壁手术等造成耳蜗功能损伤。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谷氨酸类受体激动剂卡因酸(KA)对豚鼠耳蜗的毒性作用。方法:健康杂色豚鼠8只,每只动物经圆膜给予60mM KA1μl,于用药前及用药后12h分别检测听神经复合动作电位(CAP),耳蜗微音电位(CM)和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之2f2-f2。结果:用药后CAP明显下降或消失(P〈0.001),而CM和DPOAE无明显变化。结论:KA对初级听觉传入神经末梢具有选择性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19.
双醋酸荧光素—碘化丙啶双染色法鉴别豚鼠外毛细胞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供一种准确判断单离细胞活性的方法,采用双醋酸荧光素(FDA)-碘化丙啶(PI)双染色,荧光显微镜观察,鉴别了豚鼠耳蜗单个外毛细胞的活性。在激发光一染色后的活细胞显绿色,失活细胞核呈红色。在室浊下计数 5只豚鼠(10侧听泡)在断头1、2、3、5和7h后的单离细胞平均存活百分率分别为85.0%、78.0%、70.0%、23.5%和0。本方法为一种鉴别细胞活性的客观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旨在探讨听神经动作电位(AP)与耳蜗内电位(EP)之间是否存在着一定的对应的关系。方法经豚鼠颈静脉注入速尿与小牛血清白蛋白混合液,同步记录EP和AP。EP由耳蜗基底周引出,AP以105dBpeSPL短声诱发,面神经管电极记录。对AP百分比振幅与EP幅值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AP百分比振幅与EP幅值呈高度的正相关(r>0.9),两者为明确的“S”型对应关系。当EP值在60~70mV以上时,AP振幅能保持在80%以上;当EP值从60mV降至40mV,或从30mV上升至70mV时,AP振幅变化急剧;当EP值低于30mV时,AP则趋于消失。结论提示当EP受有害因素影响而不低于60~70mV时,耳蜗仍能保持一定程度的生理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