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以显微硬度计和偏光显微镜法评价了不同钙磷比(Ca/P)牙膏的抗龋与对龋齿再矿化的作用。结果表明:在本实验条件下,酸胶中钙磷比值大者,有加强釉面抗酸溶解的作用;以钙磷比为1.92的含氟牙膏处理正常釉面,能增强釉面的抗龋力,并能使早期龋再矿化。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牙齿不同部位之间、易患龋牙与非易患龋牙之间牙釉质表面氟浓度有无差异。方法 收集上海、北京和深圳3个地区儿童的下颌乳中切牙45颗,并利用微样酸蚀法分析乳牙釉质表面氟元素的分布。结果 氟浓度从釉质表面到内部有由高到低的变化趋势,牙磨耗是牙齿丧失氟的重要元素,未发现釉质表层氟浓度与龋蚀指数(CSI)、龋补牙数(dft)有相关性(P>0.05)。结论 乳牙釉质表面氟浓度与患龋状况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苏木乙醇提取物、乙酸乙酯、正丁醇、水萃取部位对人工脱矿釉质龋的作用。  方法  将牛切牙制成人工脱矿釉质龋后,测定苏木乙醇提取物和不同萃取部位对牛切牙釉质表面显微硬度的影响,扫描电镜观察各实验组对釉质龋表面形态的影响。  结果  乙醇提取物和各萃取部位都有提高釉质龋表面硬度的作用,其中水萃取部位对釉质硬度恢复效果最好,硬度恢复率达到66.9% (P < 0.05)。扫描电镜观察到各实验组的釉质龋表面覆盖有大量颗粒状沉积物。  结论  苏木乙醇提取物及各萃取部位对人工脱矿釉质龋均有再矿化作用。  相似文献   

4.
龋病的发展是一个复杂、动态的过程,脱矿与再矿化常常同时或者交替发生,龋病的脱矿与再矿化过程是离子不断进行交换的结果。而牙釉质覆盖在牙冠的表面,牙釉质龋是最早发生也是最常见的龋病。本文对釉质龋病变过程中及氟化物防龋时的离子交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牛牙与人牙两种不同釉质样品体外形成早期人工龋损的病理学特征,寻找更接近人牙龋损的实验标本,以便于龋病病因及防治的研究.方法 在体外人牙釉质与牛牙釉质上制备人工早期釉质龋损,采用体视显微镜、透射光显微镜、偏振光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人工龋的病理学变化.结果 经脱矿后,两种牙釉质样本实验开窗区表面完整,呈白垩色不透明状;在人牙釉质与牛牙釉质上制备的人工龋损都具有完整的表层和表层下脱矿,但牛牙釉质脱矿深度大于人牙釉质;牙釉质表面可清楚见到釉柱的中心溶解破坏,可见较清晰的、成束的晶体颗粒,牛牙与人牙略有不同,凹坑略大于人牙,晶体颗粒较人牙的稍粗.结论 体外脱矿系统在牛牙釉质制备的人工龋损病理学特点类似于人牙釉质,与早期自然龋损相似,故与人牙具有相似化学组成的牛牙很适合代替人牙用于龋病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许琼莉 《医学综述》2014,20(17):3163-3165
龋齿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人类三大重点防治疾病之一,牙酸蚀症近年来也有较高的发病率,龋病和牙酸蚀症对牙齿健康的危害不容忽视。而氟及氟化物目前已被证实是最有效的防龋抗脱矿物质,并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的应用。氟化物的应用可以抑制牙釉质的脱矿并能促进釉质表面再矿化,从而提高釉质的抗酸蚀性和耐磨性。  相似文献   

7.
用扫描显微放射照相检查法研究了龋齿早期脱矿过程中病损区表层的形成过程及影响因素,以探讨其形成机理。结果表明,牙釉质脱矿早期,内部矿物含量随时间而变化,说明先有表层溶解,尔后才有表层形成;表层下脱矿发生在釉质初步脱矿之后;部分脱矿的釉质经过氟处理,可提高抗酸溶解能力;本研究还首次证明连续脱矿时脱矿介质中如存在明胶,深层溶解的矿物可在表层区发生再沉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光动力疗法对口腔生物膜致龋变形链球菌抑制作用。方法选择40颗新鲜健康恒牙标本制备成釉质块,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块釉质块,依此置人人工唾液孵育形成人工获得性膜,再置人变形链球菌液孵育人工致龋,单纯HMME组,单纯使用20μg/mLHMME孵育;单纯激光组,单纯采用激光照射;光动力组,20txg/mLHMME溶液孵育后进行再激光照射;阴性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处理。检测菌斑生物膜变形链球菌菌落数及抗菌率、变形链球菌代谢产物、人工龋釉质块表面湿微硬度评价各组抗菌作用及对釉质质量的影响。结果各组菌落数和抗菌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光动力组菌落数最少,抗菌率最高。各组终末pH值和△pH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光动力组终末pH值最高,ApH值最小。各组人工龋釉质块表面显微硬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光动力组人工龋釉质块表面显微硬度最高。结论光动力疗法对人工龋模型生物膜致龋变形链球菌抑制作用明显,抑制变形链球菌产生代谢酸,保护牙釉质提高抗龋能力,是一种有效的防龋方法.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用连续培养变形链球菌(简称“变链菌”)的技术在37个离体双尖牙上产生釉质脱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变链菌”在釉质表面附着和菌斑形成情况,用显微射线照像、透射光和编光显微镜观察到了牙磨片上初期釉质龋损。这个研究建立了一种产生釉质类龋损的方法,以便进行龋齿病因学和防龋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年轻恒牙形态的超微结构特点,并分析年轻恒牙牙体硬组织结构特点与龋患关系。方法 取临床因正畸治疗需要而拔除的根尖孔尚未完全闭合的恒前磨牙作为标本,应用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观察年轻恒牙釉质表面、髓腔内侧壁牙本质及根尖区牙骨质的超微结构形态。结果 电镜下年轻恒牙的釉质表面为多孔状,牙本质小管密集,横断面呈圆形,成牙本质细胞较多。结论 年轻恒牙的组织形态超微结构特点是龋病易感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茶水提物对早期牙釉质龋的再矿化作用。方法 30个牙釉质块随机分为茶水提液组、氟化钠组及去离子水组,建立人工龋模型后分别进入pH循环实验。肉眼观察牙釉质表面人工龋形成情况。采用显微硬度计测定各组标本脱矿前、脱矿后、pH循环后的釉质表面显微硬度值。结果茶水提液组、氟化钠组及去离子水组脱矿后可见开窗区牙釉质呈白垩色。再矿化实验后,各组表面显微硬度均较脱矿后增加(P<0.01);茶水提液组及氟化钠组表面显微硬度高于去离子水组(P<0.01);茶水提液组表面显微硬度高于氟化钠组(P<0.01)。结论茶水提液具有促早期人工釉质龋再矿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1986年我们调查了氟病区偃师县台沟村和对照区十八里河、河医大子弟学校共1649名7~17岁中小学生斑釉和龋病的发病率,同时测定这些地区的总摄氟量,并对这两种牙病与总摄氟量的关系进行了探讨。调查结果氟病区总摄氟量5.433mg/日,斑釉率94.35%,患龋率13.6%:而对照区总摄氟量和斑釉率均低,于前者,患龋率高于前者。结果表明斑釉率与总摄氟量成正比关系,患龋率与总摄氟量成反比关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乳牙牙釉质中钙元素的含量及分布,探讨其与患龋状况的关系。方法 运用扫描电镜和能谱仪测定38颗正常的下颌乳中切牙横剖面不同部位、不同深度的牙釉质钙元素含量,并以标本所在个体的龋患状况分组,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牙釉质外层钙含量大于中层、内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牙釉质钙含量均值在无龋组、患龋低危组、高危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有龋组牙釉质的近中侧、唇侧钙含量值与dft呈低度负相关关系。正常乳牙牙釉质中钙的分布呈非均质状态,由外至内其含量呈依次降低趋势;正常下颌乳中切牙的牙釉质钙含量值不能很好地反映个体的龋患状况。结论 在宿主因素方面,牙釉质钙含量的差异可能不是龋发生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了细菌在早期釉质龋时的侵入途径,结果表明,细菌在早期釉质龋时便有侵入,途径是牙齿首先在菌斑作用下,使袖质表面遭到破坏,随之,细菌经过多糖含量较高的釉质表面进至釉柱、柱间质及釉板内,然后细菌沿着釉柱、柱间质向釉质深层扩散。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检测酸对人牙釉质、牛牙釉质与牛牙本质的脱矿力,评价其脱矿机制。方法 实验分为人牙釉质与牛牙釉质对比组(每组10粒牙齿),牛牙釉质与牛牙本质对比组(每组10颗牙齿),分别进行酸蚀处理,采用自制的中性载体钙离子选择性微电极(Ca^2+ISME)测试酸蚀模型中的Ca^2+浓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酸对牛牙釉质的脱矿力显著大于对人牙釉质的脱矿力(P〈0.05);酸对牛牙本质的脱矿力显著大于对牛牙釉质的脱矿力(P〈0.05)。结论 酸对不同种类的牙齿硬组织的脱矿力具有明显差异,故在不同实验对象和样本的选择上应予考虑和重视。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酪蛋白磷酸肽-磷酸钙溶液(CPP-ACP)在体外对牛牙釉质早期人工龋的抑制作用.方法 将28颗牛牙釉质样本随机分成4组,每组7颗,浸入唾液24 h以形成人工获得性膜,然后用4种不同溶液(A组:去离子水;B组:1% CPP-ACP溶液;C组:0.05%的NaF溶液;D组:1% CPP-ACP和0.05% NaF...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两种不同脱矿体系在人牙釉质与牛牙釉质形成人工龋样损害的情况,确定模拟早期龋实验研究的脱矿系统。方法两种脱矿体系:部分饱和酸缓冲溶液和酸性凝胶溶液,分别在人牙釉质与牛牙釉质制备人工早期釉质龋损,采用偏振光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实验人工龋的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部分饱和的酸缓冲体系制备的人工龋损都具有完整的表层和表层下脱矿,牛牙釉质除了脱矿深度大于人牙釉质外,其它病理学特点都类似于人牙釉质,与早期自然龋损相似。而凝胶液脱矿体系形成的人工龋损不管是人牙还是牛牙都没有明显的表层结构,实验牙表面多出现被腐蚀或溶解。结论部分饱和的酸缓冲液脱矿系统形成的人工龋损病理学变化更接近于自然龋;与人牙具有相似化学组成的牛牙很适合代替人牙来检测脱矿和再矿化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KaVo DIAGNOdent激光荧光诊断仪定量测量牙釉质表面矿化程度和扫描电镜(SEM)观察超微结构,研究固定矫治中牙釉质脱矿的发生及局部应用氟化物的预防作用.方法 选择60颗离体前磨牙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4组.分别用复合树脂粘结剂(DM正畸釉质粘结剂)和正畸专用自酸蚀光固化粘结刺(TransbondTM Plus Self Etching Primer)粘结托槽.其中两组涂Fluor Protector氟漆.在人工脱矿液及人工唾液中交替浸泡60d.用KaVo DIAGNOdent激光荧光诊断仪测量托槽周围釉质表面的脱矿程度,并选取试样用扫描电镜观察牙釉质表面.结果 利用DIAGNOdent进行人工龋损的定量诊断:各组样本处理前的DIAGNOdent的读数基线值无统计学差异.经酸性溶液中脱矿和人工唾液处理后各组的DIAGNOdent读数值均有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扫描电镜观察发现应用氟化物后牙釉质表面的超微结构表面反应物沉积增多,凹陷减少,表面平整.结论 氟化物对体外环境下托槽周围釉质脱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近红外光透照技术(near-infrared light transillumination,NILT,商品名DIAGNOcam)诊断乳磨牙早期邻面龋的应用价值。方法:对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儿童口腔科4~9岁疑有乳磨牙早期邻面龋的患儿进行视诊、咬合翼片和DIAGNOcam检查,龋齿指数记录为0(无龋)、1(釉质浅层龋)、2(釉质深层龋不超出釉牙本质界)、3(牙本质龋)。相邻2颗乳磨牙中至少1颗牙齿符合侵入性治疗标准方可纳入研究,即要求至少两项检查的龋齿指数≥2。对龋齿指数≥2的牙齿行侵入性治疗,直视下观察相邻乳磨牙的情况,若龋坏成洞,则也行侵入性治疗。将直视下龋洞深度与釉牙本质界的关系作为金标准,比较3种检查方法诊断乳磨牙早期邻面龋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结果:共纳入36例患儿104个乳磨牙邻面,其中,5个牙面最终诊断为无龋,20个牙面诊断为釉质浅层龋,79个牙面进行了侵入性治疗,包括22个牙面龋洞达釉牙本质界,57个牙面龋洞达牙本质层内。视诊、咬合翼片和DIAGNOcam诊断乳磨牙早期邻面龋的灵敏度为68.69%、81.82%、78.79%,特异度为100.00%、100.00%、80.00%,准确度为75.96%、85.65%、78.85%。对于釉质浅层龋,视诊诊断的灵敏度最低,仅为10.00%,DIAGNOcam的灵敏度(60.00%)高于咬合翼片(40.00%);对于釉质深层龋的诊断灵敏度,咬合翼片(86.36%)>DIAGNOcam(72.73%)>视诊(68.18%);对于牙本质龋,3种方法的诊断灵敏度均超过85%,咬合翼片最高为94.74%。结论:DIAGNOcam诊断乳磨牙早期邻面龋具有接近于咬合翼片的准确度,且使用安全、简便、无辐射,适用于儿童口腔临床。  相似文献   

20.
本文报道了奎屯地区60例砷氟中毒患者及111例单纯氟中毒患者的口腔疾病情况。单纯氟中毒患者中龋齿和牙周病患病率较低,而氟牙症的患病率较高。氟牙症和龋齿的病情呈反比关系。砷氟联合中毒患者中龋齿和牙周病的患病率较高,而氟牙症的患病率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