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1 毫秒
1.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胃泌素变化及其与消化道出血的关系。方法 对 6 5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 ,根据伤后是否合并消化道出血分为出血组及无出血组 ,用放射免疫法分别于入院时及第3、7、14天测定血清胃泌素含量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重型颅脑损伤早期血清胃泌素含量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 ;3~ 7d达高峰 ,伤后 1周内有、无出血组间差异明显 (P <0 .0 1) ;随着病情好转 ,血清胃泌素值逐渐下降 ,伤后 2周 ,出血组血清胃泌素水平明显高于无出血组 (P <0 .0 1)。结论 血清胃泌素浓度与脑损伤程度及消化道出血呈正相关 ,早期动态观察血清胃泌素含量变化对判断病情及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急性中毒患者血清胃泌素含量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用放射免疫方法对52例急性中毒息者进行血清胃泌素测定,结果发现:急性中毒无论是否伴有消化道出血,其血清胃泌素均明显升高(p<0.01),伴有消化道出血者较无消化道出血者血清胃泌素升高更明显(P<0.01)。说明急性中毒息者有高胃泌条血症,并与胃酸升高和消化道出血有一定关系。提示对于急性中毒患者应早期进行胃泌素监测,无论是否有消化道出血都应尽早使用受体阻滞剂及抑制盲泌素释放的药物,有益于防治消化道出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亚低温治疗对急性重症颅脑损伤病人血清中胃泌素、生长抑素变化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23例急性重症颅脑损伤病人,随机分为亚低温组(12例)和非亚低温组(11例)。亚低温组采用亚低温治疗4~6d,非亚低温组除不用亚低温治疗外,其余治疗方法与亚低温组相同。在入院后第1、4、8天采血,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各组病人血清胃泌素和生长抑素水平。结果亚低温治疗组入院后第4、8天血清胃泌素水平显著低于非亚低温治疗组(t=17.96、15.00,P〈0.01);亚低温治疗组入院后第4、8天血清生长抑素水平显著高于非亚低温治疗组(t=82.03、48.72,P〈0.01)。结论亚低温治疗能够降低重症颅脑损伤病人血清胃泌素、升高血清生长抑素水平,从而可以降低上消化道出血的风险。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重度颅脑损伤血清胃泌素、皮质醇变化与消化道出血关系。【方法】用放射免疫法对108 例重度颅脑损伤及同时伴消化道出血患者和30 例健康人血清中胃泌素、皮质醇测定。【结果】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在早期,胃泌素、皮质醇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 P < 0 .01) ,且皮质醇与昏迷程度呈正相关系。108 例中有32 例发生消化道出血,其应激期内皮质醇、胃泌素均明显增高,应激期后消化道出血者仅胃泌素增高。【结论】应激期内消化道出血与高皮质醇、高胃泌素有关,而应激期后的消化道出血则与高胃泌素,低氧血症,电解质紊乱,高血糖,肝肾功能障碍等有关,与皮质醇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5.
癌前病变及胃癌的有效血清学筛查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血清胃蛋白酶原及胃泌素与萎缩性胃炎及胃癌的关系。方法:时已行常规胃镜检查及病理活检的154例患者(其中非萎缩性胃炎者59例,萎缩性胃炎患者52例,胃癌患者43例)检测血清胃蛋白酶原Ⅰ、Ⅱ及血清胃泌素。结果:萎缩性胃炎组及胃癌组血清胃蛋白酶原Ⅰ、血清胃蛋白酶原Ⅰ与Ⅱ比值及血清胃泌素同非萎缩性胃炎组相比有极显著差异(P〈0.01);胃体胃窦萎缩组血清胃蛋白酶原Ⅰ、血清胃蛋白酶原Ⅰ与Ⅱ比值同胃体萎缩组或胃窦萎缩组有显著差异(P〈0.05);但血清胃蛋白酶原Ⅰ及血清胃蛋白酶原Ⅰ与Ⅱ的比值在萎缩性胃炎组与胃癌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而胃窭萎缩组及胃体胃窦萎缩组与胃体萎缩组的血清胃泌素水平均有显著差异(P〈0.05),胃窦萎缩组与胃体胃窭萎缩组的血清胃泌素水平无显著差异(P=0.680)。结论:血清胃蛋白酶原Ⅰ、血清胃蛋白酶原Ⅰ与Ⅱ的比值及血清胃泌素的检测可以作为血清学筛查癌前病变及胃癌的有效的非侵入性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小儿幽门螺杆菌感染胃动素胃泌素水平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儿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胃炎的胃动素胃泌素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对49例Hp阳性和36例阴性胃炎患儿的血浆胃动素和血清胃泌素进行对比分析。结果:Hp阳性组血浆胃动素水平低下Hp阴性组和正常对照组(t值分别为2.604、4.430,P<0.05,P0.01),Hp阳性组血清胃泌素水平高于Hp阴性组和正常对照组(t值分别为3.335、3.821、P值均<0.01)。结论:Hp感染可导致胃炎患儿血中胃动素水平降低和胃泌素水平升高,早期干预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窒息新生儿胃肠动力学变化。方法应用放免分析法对36例健康新生儿和48例窒息新生儿血清胃泌素进行检测和对比分析。结果窒息新生儿血清胃泌素明显高于健康新生儿(P〈0.01),轻度窒息新生儿与健康新生儿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重度窒息新生儿血清胃泌素明显高于健康新生儿(P〈0.01)。结论窒息可导致新生儿血清胃泌素水平增高,且主要为重度窒息新生儿。  相似文献   

8.
奥曲肽对大鼠脑损伤后血浆内皮素等激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大鼠脑损伤所致应激反应时血浆内皮素、皮质醇、胃动素、生长抑素和血清胃泌素含量.观察应用奥曲肽后对血中上述激素的影响,以探讨奥曲肽抗应激反应的作用机理。用液压打击致大鼠重度脑损伤后血浆内皮素、皮质醇和血清胃泌素含量显著升高(分别为P<0.05,P<0.01,P<0.01),而血浆生长抑素含量显著降低(P<0.01),胃动素无显著变化。采用奥曲肽小剂量(4μg/kg.12h)和大剂量(6μg/kg.12h)治疗,均能显著降低血清胃泌素含量,使血浆生长抑素含量增加.其降低胃泌素含量的作用在小剂量和大剂量治疗组之间无显著差异,其升高血浆生长抑素含量的作用大剂量治疗组更显著。奥曲肽能降低大鼠脑损伤后血清胃泌素含量,升高血浆生长抑素含量,可能为其抗应激反应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急性颅脑损伤后血中抵抗素和精氨酸加压素(AVP)的动态变化,探讨抵抗素和AVP与急性颅脑损伤后继发性脑水肿及其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抵抗素含量,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AVP含量,分别测定110例急性颅脑损伤住院患者伤后12h,伤后第3、5d血中抵抗素和AVP含量,并结合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及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本组110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伤后早期(12h内),血抵抗素和AVP含量随着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下降,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颅脑损伤越严重,抵抗素和AVP升高越明显,脑水肿程度越重,脑水肿高峰持续时间越长(P均〈0.01)。颅脑损伤早期,血抵抗素和AVP含量与脑水肿严重程度(r=0.68,0.65,P均〈0.01)和脑水肿高峰持续时间(r=0.69,0.64,P均〈0.01)呈正相关。此外,不同GOS组之间抵抗素和AVP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其中预后不良组血抵抗素和AVP水平在伤后5d仍持续在较高水平,而且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或P〈0.01)。同时急性颅脑损伤后血抵抗素和AVP的含量呈正相关(r=0.72,P〈0.01)。结论急性颅脑损伤后血抵抗素和AVP的动态变化与急性颅脑损伤预后密切相关,抵抗素和AVP参与了颅脑损伤后继发性脑水肿形成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益生菌时重型颅脑损伤大鼠糖吸收功能的影响。[方法]建立重型颅脑损伤大鼠模型,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三九全营素)、益生菌组(三九全营素+益生菌)、假手术组(正常饮食),于创伤后第3天、第7天、第14天按0.38g/kg灌服4%D-木糖溶液并留取血、尿标本,检测血清木糖含量及尿木糖排泄率。[结果]肠内营养组、益生茵组同假手术组比较,血清木糖水平和尿木糖排泄率在创伤后第3天、第7天明显降低(P〈0.05或P〈0.01),创伤后14d,益生菌组血木糖含量接近假手术组水平(P〉0.05),肠内营养组血木糖水平虽有所提高,但仍低于假手术组(P〈0.01);肠内营养组与益生菌组比较,血清木糖水平和尿木糖排泄率在各时相点均较低(P〈0.05或P〈0.01)。[结论]益生菌能够显著改善重型颅脑损伤后的糖吸收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肝病患者血清纤维结合蛋白(Fn)含量变化及其在肝纤维化中的意义。方法测定肝病组以及正常对照组血清Fn含量,同时测定血清总胆汁酸(TBA)、白蛋白(Alb)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急性肝炎组和肝癌组血清Fn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肝炎中度、重度及肝硬化失代偿期组血清Fn含量均降低,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失代偿组较其它肝病组血清Fn含量明显降低(P0.05);酒精性肝硬化与病毒性肝硬化组血清Fn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失代偿合并腹膜炎、消化道出血、脾功能亢进等并发症组血清Fn较无并发症组明显降低(P0.05)。正常对照组、急性肝炎组、肝癌组血清Fn与TBA无相关性(P0.05),慢性肝炎中度、重度及肝硬化失代偿组血清Fn与TBA呈负相关(r=-0.593、-0.677、-0.714,P0.05);各组血清Fn与Alb无相关性(P0.05)。结论血清Fn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肝细胞的功能,对于肝纤维化,尤其是肝硬化、肝硬化合并感染的诊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Fn和TBA、Alb联合检测可明显提高肝纤维化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对ICU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发热原因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分析40例ICU重度颅脑损伤伴发热患者血清PCT水平与发热原因之间的关系。结果与非感染组相比,感染组患者发热后血清PCT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检测PCT可用于鉴别ICU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的发热原因,为恰当的抗感染治疗提供依据,从而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血清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和肽素的变化与急性肺损伤(ALI)患者病情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57例ALI患者血清及BALF的和肽素水平,选择健康体检者32名作为血清对照组(A组),14名BALF检查无异常的就诊者作为BALF对照组(B组);ALI患者分为直接和间接肺损伤亚组、轻中度和重度肺损伤亚组、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亚组和非MODS亚组、28d存活亚组和死亡亚组,同时将其和肽素表达水平与急性病生理学和长期健康评价(APACHE)Ⅱ评分、肺损伤评分(LIS)、氧合指数(PaO2/FiO2)进行相关性分析;监测ALI患者确诊第1、3、5、7天血清和肽素水平及第1、7天的BALF和肽素水平。结果ALI患者血清及BALF的和肽素水平明显高于A、B组(P均〈0.01),直接肺损伤亚组血清和肽素水平与间接肺损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直接肺损伤亚组的BALF和肽素水平明显高于间接肺损伤亚组(P〈0.01);重度肺损伤亚组和MODS亚组的血清和BALF的和肽素水平明显高于轻中度肺损伤亚组和非MODS亚组(P〈0.01),死亡亚组血清第1、3、5、7天和肽素水平及第1、7天的BALF和肽素水平明显高于存活亚组(P〈0.01);血清和肽素变化与BALF和肽素水平、LIS评分、PaO2/FiO2呈正相关(r=0.712,P〈0.01;r=0.305,P〈0.05;r=0.435,P〈0.01),与起始APACHEⅡ评分无相关性(r=0.007,P〉0.05)。结论血清及BALF和肽素水平与肺损伤严重程度具有相关性,可有效评价ALI患者病情及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单纯性肥胖患者血清瘦素水平与胰岛素、性激素浓度的父系。[方法]川放射免疫法测定64例肥胖者和65例非肥胖者的血清瘦素水平,并分析血清瘦素水平与年龄,体重指数(BMI)、腰臀比值(WHR)、胰岛素(INS)、睾酮(T、)雌二醇(E2)的相关性。[结果]1.无论肥胖组还是非肥胖组,女性血清瘦素水平显著高于男性(P〈0.01);同性别比较,肥胖组显著高于非肥胖组(P〈0.01)。2.相关性分析,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血清瘦素与BMI、WHR旱显著正相关,而与年龄无关。3.血清瘦素水平与胰岛素浓度呈正相关,与血糖浓度无关。4.血清瘦素水平与T,男性呈负相关(r=一0.310,P〈0.01),而女性呈正相关(r=0.360,P〈0.01);与E2在男性无相关性,女性呈正相关(r=0.323,P〈0.01)。[结论]肥胖者窄腹血清瘦素水平升高,血清高瘦素与高胰岛索血症的相关性提示瘦素可能在2型糖尿病的发病中起一定作用。BMI足影响血清瘦素水平的主要原因之一,而性别间的差异则与性激素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早期血钾变化的发生机制和临床特点,对预后的影响及治疗措施。方法2002年9月1日至2012年5月31日收治的SAP 331例,分成轻度低钾血症组(血钾2.5~3.5 mmol/L)74例和重度低钾血症组(<2.5 mmol/L)5例,血钾正常组(3.5~5.5 mmol/L)233例,高钾血症组(>5.5 mmol/L)19例。分析比较各组SAP患者的相关并发症、相关临床参数、病死率和感染率。结果在 SAP 病程早期重度低钾血症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发生率与血钾正常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重度低钾血症组胰性脑病的发生率与其他三组相比差异显著(P<0.01)。高钾血症组肾功能衰竭、ARDS、心力衰竭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轻度低钾血症组(P<0.01)。高钾血症组的脉搏、呼吸、LDH、血糖、甘油三酯、血钙、HCT、Ranson 评分、APACHEⅡ评分、CT 评分均明显异于其他三组患者(P<0.01)。高钾血症组与其他三组比较死亡率明显增高(P<0.01),轻度低钾血症组与重度低钾血症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血钾正常组与轻度低钾血症组的死亡率相比较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患者如出现高钾血症死亡风险明显高于其他血钾异常组,血钾太低死亡风险亦增加。重度低钾血症组患者感染率与其他三组患者相比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钾血症组出现肾脏、肺、心、消化道器官衰竭的概率高,而重度低钾血症组胰性脑病的发生率高。高钾血症组的SAP患者病情严重度高,死亡率高,但感染率不高于其他组患者。血钾降低死亡风险亦增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脑出血患者血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水平的变化.方法 对42例脑出血患者(实验组)与30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进行血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水平测定分析.结果 实验组血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t=4.751,P<0.01).结论 脑出血患者血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水平明显降低,对制订临床治疗方案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7.
王福华  郭靖涛  周江  代燕燕 《临床荟萃》2014,29(11):1217-1221
目的:联合检测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前后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高敏 C 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旨在探讨急诊 PCI 术前后血清 VEGF 及 hs-CRP 水平变化与急诊 PCI 术后再狭窄的关系。方法检测100例急诊 PCI 的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术前、术后3天、术后7天血清中 VEGF、hs-CRP水平,根据6个月随访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再狭窄组和无再狭窄组,分析急诊 PCI 术后3天和术后7天血清 VEGF及 hs-CRP 变化水平与术后再狭窄的关系。结果急诊 PCI 术前血清 VEGF 水平高于术后3天和7天水平(P <0.01);急诊 PCI 术前血清 hs-CRP 水平低于术后3天水平,而高于术后7天水平(P <0.01)。再狭窄组急诊 PCI 术前血清 VEGF 水平显著低于无再狭窄组(P <0.05);术后3天血清 VEGF 水平与无再狭窄组无明显差别(P >0.05);术后7天血清 VEGF 水平与无再狭窄组无明显差别(P >0.05);术后3天血清 VEGF 下降幅度明显低于无再狭窄组(P <0.05)。再狭窄组急诊 PCI 术前血清 hs-CPR 水平与无再狭窄组无差别(P >0.05);术后3天血清 hs-CRP 水平与无再狭窄组无明显差别(P >0.05);术后7天血清 hs-CPR 水平与无再狭窄组无明显差别(P >0.05);术后3天血清 hs-CPR 升高幅度明显高于无再狭窄组(P <0.05)。急诊 PCI 术后3天血清 VEGF 下降幅度与急诊 PCI术后支架再狭窄呈负相关(r s =-0.411,P <0.05);术后3天血清 hs-CPR 升高幅度与急诊 PCI 术后支架再狭窄呈正相关(r s =0.414,P <0.05)。结论急诊 PCI 术后3天血清 VEGF 及 hs-CRP 变化水平与急诊 PCI 术后再狭窄高度相关,联合检测急诊 PCI 术后3天血清 VEGF 下降的幅度及术后3天血清 hs-CRP 升高的幅度,或可成为预测急诊PCI 术后再狭窄的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正五聚蛋白-3(PTX-3)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CVS)发生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分别检测SAH患者和健康对照组外周血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和脑脊液(CSF)中WBC、PTX-3水平。结果 SAH患者外周血WBC、NE%和CSF WBC、多个核细胞数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P<0.05);并且,血清和CSF PTX-3水平也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P<0.05)。SAH患者痉挛组WBC、NE%与未痉挛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之相反,SAH患者痉挛组CSF WBC、多个核细胞数显著高于未痉挛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值得关注的是,血清PTX-3水平与未痉挛组相比,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而CSF PTX-3水平显著高于未痉挛组(P<0.01)。SAH患者痉挛组WBC、NE%和CSF WBC、多个核细胞数在1、2、3、5、7d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且,SAH患者痉挛组血清和CSF PTX-3水平在1、2、3、5、7d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SAH患者机体存在高强度的全身和局部炎症反应。局部炎症反应与CVS的发生密切相关。CSF高水平PTX-3可能通过诱导局部炎症反应而介导CVS的发生。CVS的发生依赖于患者机体高强度炎症反应的持续存在,而PTX-3可能是介导高强度炎症反应持续存在的关键效应分子。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 DAI)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 Specific Enolase NSE)浓度与CT表现及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DAI患者86例和体检正常者16例,采用ELISA测定血清NSE浓度,统计、分析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血清NSE浓度的变化与CT表现及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血清NSE浓度较健康体检正常者显著升高(P〈0.01)。脑池受压、移位〉5mm患者血清NSE浓度显著高于移位〈5mm的患者(P〈0.01);预后不良组的血清NSE水平则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