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目的 了解黄冈市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慢性病)预防控制能力现状,为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黄冈市12家CDC和8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通过全国慢性病预防控制能力调查系统在线录入调查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基本情况、机构基础配置能力、机构参与能力、机构教育培训与指导能力、监测能力、干预能力等。结果 政策能力:2017年市级CDC有现行的慢性病防控实施方案,仅部分县(市、区)级制定有慢性病预防控制综合规划和慢性病防控实施方案。全市疾控系统慢性病防控工作经费约占疾控总业务工作经费的4.9%。基础配置能力:疾控系统仅有25%的CDC设有专门的慢性病防控科所,慢性病防控在岗工作人员占在岗总人数的4.13%。被调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在岗慢性病管理工作人员占在岗总人数的6.59%。合作与参与能力:在慢性病预防控制领域,有7个县(市、区)与媒体开展过合作。监测能力:全市开展死因监测覆盖率为100.0%;CDC开展恶性肿瘤病例报告、脑卒中病例报告、心肌梗死病例报告、慢性阻塞性肺病监测的比例分别为50.0%、50.0%、50.0%、16.7%,开展各类慢性病危险因素监测的比例均不到50%。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恶性肿瘤、新发脑卒中和急性心肌梗死病例报告的比例分别为37.5%、50.0%、50.0%。干预与管理能力:CDC开展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个体化干预的比例为58.3%,开展其他各类慢性病及危险因素干预的比例均不到30%。被调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均开展高血压或糖尿病患者随访管理工作。结论 黄冈市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能力仍处于薄弱阶段,亟待提高,建议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加强制定慢性病相关规划,完善工作机制,加强慢性病防控体系建设,进一步提高各级机构慢性病防控能力。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上海市静安区1446户2092名65岁以上老年人进行入户调查,分析了老年人的人口学特征、生活背景以及老年人对卫生服务的需要和利用情况。老年人中77.5%患有慢性病,其中一半以上的老年人同时患有3种或3种以上慢性疾病,对老年人日常生活影响较大的前3种慢性病是高血压、心脏病、关节炎;22%的老年人有不同程度的失能,失能比例随年龄上升而趋于严重。老年人对卫生服务的利用也高于全体人群,两周门诊利用率为74%,年住院率为8.2%;不同特征的老年人对卫生服务的利用及就诊、住院机构的级别不同,尤其医疗保健制度对其影响较大。通过调查分析,本文提出如下建议:1.在老年人中,减少由于疾病而造成的失能远比疾病的治疗更有意义;2.在就医导向上应以一、二级医疗机构为主分流病人3.在医疗机构的建设上应加强地段医院和社区配套服务功能的发展,加强对慢性病的预防尤其是对老年人日常生活影响较大的慢性病的预防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济南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卫生资源配置和慢性病防制工作开展情况。[方法]2011年12月,对济南市及11个县(市、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慢性病防制工作进行调查。[结果]济南市市级和11个县(市、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都有1名副主任分管慢性病防制工作;8个单位有独立的慢性病防制科;慢性病防制工作人员共34人,28人为专职人员,所学专业为预防医学的14人;12个单位全部配有微机、打印机,有专人负责日常死因监测上报工作;11个县(市、区)疾控中心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并选择性的开展了部分干预工作。[结论]济南市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卫生资源严重不足,初步开展了慢性病防制工作,迫切需要各级政府给予关注和扶持。  相似文献   

4.
医院疾病分类中慢性病比例的推算方法雷海潮作者单位:200032上海医科大学卫生经济教研室近年来的卫生服务调查结果揭示,慢性病在我国呈逐年增多的趋势。1985年城市、农村慢性病患病率分别为2372‰和870‰,至1993年已相应地增长到2858‰...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住院、门诊、社区卫生服务3种不同的医疗服务模式对慢性病防治的成本-效果,寻求一种较为理想的医学防治模式。方法 采用等比例、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2002年11月-2003年11月6所医院212例冠心病、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病3种常见慢性病患者,其中住院病例68例、门诊病例74例、社区卫生服务病例70例。采用患者自填式问卷调查并结合个案访问、查阅病历等方法,运用卫生经济学的成本-效果分析方法进行统计分析、评价。结果 住院组、门诊组、社区服务组平均每例患者1年所花费用分别为9997元、6939元、7128元;质量评估得分率分别为78.39%,58.23%,83.03%;成本-效果比值(C/E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127.53,119.17,85.85;增量成本-效果比值(△C/△E)为131.55,123.14,83.91。社区卫生服务组平均每例患者1年所花费用与住院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门诊组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质量评估得分率与住院组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门诊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C/E和△C/△E比值与住院及门诊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敏感度分析,E/E和△C/△E比值与住院及门诊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社区卫生服务在防治慢性病方面具有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是一种较理想的慢性病防治医疗服务模式。  相似文献   

6.
门诊内镜室器械消毒中的问题和管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门诊内镜室控制医院交叉感染的对策。[方法]通过调查和监测,分析内镜消毒工作的现状和存在问题。[结果]采样总合格率81.8%(45/55),其中胃镜消毒合格率76.9%(10/13),活检钳合格率71.4%(15/21),存在交叉感染的隐患。[结论]规范化操作,定期监测,加强内镜的医院感染管理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比分析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与非示范区慢性病防控资源配置情况,为合理配置慢性病防控资源和推动示范区建设提供依据。方法 于2021年12月在全国范围内开展2020年全国区(县)慢性病防控资源配置情况的调查,采用区(县)慢性病防控资源配置情况调查问卷,通过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管理信息系统进行线上问卷调查,分析示范区与非示范区人力、财力、物力、信息、技术、政策6个方面的资源配置情况。共664个区(县)完成了调查,其中示范区480个,非示范区184个。采用SAS 9.4软件进行Wilcoxon秩和检验、χ2检验。结果 示范区疾控机构慢性病防控专业技术人员数量中位数(5人)、慢性病防控经费占疾控机构总经费比例(11.00%)均高于非示范区(分别为4人、7.00%);除健康超市外,示范区配置健康支持性环境数量均高于非示范区;示范区开展心脑血管监测(84.29%)、肿瘤登记(95.54%)、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监测(33.76%)的覆盖率均高于非示范区(分别为54.59%、89.01%、20.33%),而开展慢性病危险因素监测的覆盖率(78.13%)低于非...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广西玉林市60岁及以上老年人卫生服务需要、需求和利用现状。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广西玉林市2个县6个乡镇9个行政村653名老年人进行卫生服务家庭健康询问调查。结果调查地区老年人的两周患病率为375.2‰,慢性病患病率为51.6%。老年患者的两周就诊率为48.9%,住院率为18.5%。43.2%%的未就诊患者与64.7%的未住院患者是缘于经济困难未就诊和未住院。就诊的老年患者中89.5%就诊时选择村卫生室或乡镇卫生院;约50.0%的农村老年患者住院服务选择在县级医院。调查地区老年人的次均门诊医疗费用为106.7元,其中65.3%的患者全部自己支付门诊费用;平均住院费用为5080元,其中获得报销费用2281元,报销额占平均住院费用的比例为44.9%。结论广西玉林市农村老年人的卫生服务需要、需求和利用程度较高;疾病经济负担是影响农村老年人卫生服务利用的主要因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补偿水平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利用人群死因回顾调查资料开展居民死亡水平及疾病负担研究,为制定疾病预防控制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居民死亡原因普查方法对2004-2005年2年中10县(市)死亡个案回顾调查,以死亡率和构成比描述居民死亡水平;以伤残调整生命年(DALY)测量疾病负担,死亡损失寿命年(YLL)采用直接法计算,伤残损失寿命年(YLD)采用间接法计算;同时结合人力资本法计算疾病的经济负担。结果云南省10县(市)2004-2005年居民总死亡个案为53293例,城乡居民总死亡率655.61/10万(标化率701.28/10万),城市630.09/10万(标化率685.39/10万),农村720.40/10万(标化率701.28/10万),城乡居民死亡率较高的年龄段为0—1岁(2234.38/10万)和≥55岁(1068.03/10万~24366.08/10万);全人群前5位死因顺位依次为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心脏病。传染性疾病、非传染性疾病、损伤与中毒3大类疾病死亡构成依次为:7.64%(4071/53293)、76.40%(40716/53293)和15.96%(8506/53293);疾病总负担DALY为198.89/千人,全人群前5位疾病负担顺位依次为:损伤和中毒、神经精神性疾病、呼吸系统疾病、脑血管疾病和传染性疾病。传染性疾病、非传染性疾病和损伤与中毒DALY依次为25.65/千人、127.00/千人和46.24/千人,三者在DALY构成所占比例依次为12.90%、63.85%和23.25%;间接经济负担全人群为69730.84万元,其中传染性疾病、非传染性疾病、损伤与中毒依次为:8992.89万元,44526.20万元和16211.74万元,占间接疾病经济负担构成分别为:12.90%、63.85%和23.25%。结论云南省10县(市)居民死亡原因构成及疾病负担以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为主,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经成为影响云南省居民健康的主要问题,应适时调整卫生资源,以确保广大群众的健康。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福建省居民死因构成,并对死因进行分析,为制定卫生工作政策与规划提供依据。方法利用2013年全省医疗机构死亡病例通过网络直报并经审核及有根本死因编码的死亡个案资料,对其作相关描述性分析。结果2013年全省医疗机构共报告死亡病例50 139例,约占全省总死亡数的29.30%。按三大类死因分慢性病死亡所占比例最高(占80.56%),其次分别为伤害死亡(占12.84%)、感染性疾病与母婴疾病死亡(占2.28%)。在慢性病中构成比位居前3位的为心脑血管疾病(41.88%)、肿瘤(32.25%)、慢性呼吸系统疾病(12.57%);肿瘤中构成比位居前3位的为气管、支气管和肺恶性肿瘤(占20.60%)、肝和肝内胆管恶性肿瘤(占18.17%)、胃恶性肿瘤(占14.64%);在感染性疾病与母婴疾病中居前3位的分别是围产期疾病(占58.48%)、传染病(38.90%)、产科疾病(2.62%);在伤害中居前3位的分别为交通事故(占41.52%)、意外坠落(占19.46%)、自杀(占11.08%)。结论慢性病中的肿瘤、伤害中的交通事故和母婴疾病中围产期疾病是我省危害居民健康的主要死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我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慢性病)预防控制政策能力,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慢性病预防控制能力现状。方法 通过网络问卷调查全国省、地(市)和县(区)级3 352 家CDC及1 200 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结果 (1)政策能力:省、地(市)和县(区)级政府配置慢性病预防控制专项经费的比例为75.0%、19.7%和11.3%。(2)基础配置能力:7.1%的县(区)级CDC设有慢性病预防控制科(所)。2009 年各级CDC有8 263 人从事慢性病预防控制工作,占CDC总在岗人员的4.2%。全国CDC有40.2%配置了慢性病预防控制专项经费。(3)培训指导能力:省级CDC举办慢性病预防控制培训班的比例(96.9%)高于地(市)(50.3%)和县(区)级(42.1%)。48.3%县(区)级CDC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过指导。(4)合作与参与能力:CDC与媒体开展合作的比例较高,为20.2%。(5)监测能力:县(区)级CDC开展死因监测的比例为64.6%;开展各类慢性病及危险因素监测的比例均不到30%。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新发脑卒中和急性心肌梗死病例报告的比例分别为18.6%和3.0%。(6)干预与管理能力:CDC开展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个体化干预的比例分别为36.1%和32.2%,开展其他各类慢性病及危险因素干预的比例均不到20%。超过50%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高血压或糖尿病患者随访管理工作,但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管理率分别仅为12.0%和7.9%,规范管理率分别为73.8%和80.1%,控制率分别为48.7%和50.0%。(7)评估能力:13.3%的CDC或卫生行政部门对本辖区慢性病应对情况开展定期评估。(8)科研能力:省级CDC科研能力明显高于地(市)和县(区)级。结论 各地慢性病预防控制政策能力偏低;县(区)级CDC慢性病预防控制能力与省和地(市)级有较大差距,亟待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慢性病预防控制相关工作的效果不佳。  相似文献   

12.
一、疾病统计在医院工作中的重要意义卫生工作中的疾病统计,是调查研究人民健康状况的重要方法,它以数量反映疾病在人群中存在的状况和特点,反映并考核防病治病工作的成效,从而寻找和制定出更好的防治疾病的措施。医院疾病统计工作分门诊和住院两大部分。门诊疾病统计是了解医院门诊就诊病人的疾病构成状况,为研究制定防治疾病的计划以及为业务管理提供资料。住院疾病统计是了解和研究住院病人疾病的构成、疾病对病人生命健康的危害程度、治疗效果和分析住院的医疗质量,为总结和研究提高各种疾病的疗效,为临床、科研、教学以及医院科学管理提供资料。就目前来讲,西医院都有一套比较系统与完  相似文献   

13.
云南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县农民门诊服务利用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通过对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门诊服务利用的调查,为制定合理的门诊补偿比例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对3个新农合试点县的3373户共计13468人进行了两周患病就诊情况调查。[结果]两周患病率为8.8%,低于第三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农村平均水平(13.95%)。两周患病就诊率为12.72%,略低于第三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农村平均水平(13.92%)。就诊的主要机构为村卫生室、个体诊所、乡镇卫生院;未就诊比例为21.3%,明显低于第三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农村平均水平(45.8%);未就诊的主要原因是自己买药(75.8%)。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影响两周患病就诊的因素为:家庭人口数、年龄、性别、是否患有慢性病、是否实施家庭账户。[结论]加强乡村卫生人员的培训和卫生资源的投入,扶持个体医疗机构,加强药品价格控制和药品销售的管理,为新农合的参合农民提供质优价廉的卫生服务。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山东和宁夏的2地农村居民卫生服务需要和需求分析,了解目前2地农村地区居民的健康状况,从而为卫生政策制定提供数据支持和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样本,对于数据的社会经济学特征、慢性病患病率、四周患病率、就诊率、住院率、应就诊未就诊率和应住院未住院率主要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山东和宁夏2组间。不同的性别组间采用卡方检验的方法。结果:慢性病的患病率按照人次计算。山东为19.98%,宁夏为25.93%。明显高于2003年第三次全国卫生服务总调查的12.05%:2地四周患病率分别为27.70%和35.36%,就诊率分别为9.79%和12.30%,住院率分别为4.92%和5.60%,2地住院率都高于第三次卫生服务总调查的3.40%:2地的应就诊未就诊率分别为67.10%和67.20%,应住院未住院率分别为6.33%和11.67%。结论:卫生服务需要程度高,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慢性病患病率),需要转化成需求的比例低,4周内应就诊而未就诊比例高达60.00%以上,在农村居民中医疗服务利用的门槛还需降低。  相似文献   

15.
河南省农村家庭卫生服务研究报告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1998 年河南省 10 县市基层卫生服务调查是河南省首次进行的全面、系统的卫生服务调查研究。文章就此次调查所获资料中的农村家庭卫生服务部分进行了全面分析,内容涉及河南省农村居民家庭健康状况、门诊和住院卫生服务利用及其影响因素以及农村医疗费用等方面。分析表明:河南省农村居民的门诊和住院卫生服务利用均表现出近年来才具有的人群特征,诸多因素均对其产生影响;与 1993 年全国卫生服务总调查结果相比,河南省农村居民的门诊卫生服务利用较高,村级医疗机构的门诊卫生服务利用明显高于乡镇级和县及县以上医疗机构,但住院卫生服务利用偏低。应特别重视加强农村合作医疗体系建设,减轻农民医药费用负担,防止因病致贫。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心脑血管疾病(CVD)患者健康相关生命质量与医疗服务利用之间的关系。方法:以2019—2020年宿迁市人群慢性病防控社会因素专项调查中冠心病与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EQ-5D-3L量表评价健康相关生命质量,近1年门诊和住院服务利用率衡量卫生服务利用情况。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CVD患者健康相关生命质量对卫生服务利用的影响。结果:在调查期内,CVD患者的门诊服务利用率为49.38%;住院服务利用率为30.90%。调查对象总体健康效用值为(0.912±0.133),EQ-VAS得分为(68.93±13.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健康效用值每增加1个单位,患者接受门诊服务利用的可能性下降74.40%;接受住院服务利用的可能性下降61.40%。EQ-VAS每增加1个单位,患者接受门诊服务利用的可能性下降3.10%;接受住院服务利用的可能性下降2.80%。此外,结果显示,患有高血压的CVD农民患者更有可能利用门诊服务(P<0.05);男性、农民、文化程度较低、无任何医疗保险、不饮酒、同时患有糖尿病,且共患冠心病和脑卒中的患者更有可能利用住院服务(P<...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某二级甲等医院慢性病住院情况,为医院工作决策提供可借的依据。方法:查阅某医院2004-2008年病案室归档病案,并按国际疾病分类编码原则,以住院病案首页住院主要诊断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恶性肿瘤、高血压、心脏病、脑血管病、脑梗死、脑出血和糖尿病等7种慢性病5年共收治12 473例,占住院病人总例数的22.2%,7种慢性病年度住院例数占年度住院病人总例数的比例在20.9%~23.2%之间;各慢性病年度住院总例数均呈逐年上升的发展态势;按年度住院例数占年度住院病人总例数的比例排序,5年来,恶性肿瘤始终处于首位,脑血管病始终居第二位。结论:调整办院思路及发展方向,优化配置卫生资源。  相似文献   

18.
2014年中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能力评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了解我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慢性病)预防控制能力现状。方法 2014年9月至2015年3月通过网络问卷调查全国省、地(市)和县(区)级3 395个CDC和3 000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了解慢性病预防控制相关的政策能力、基础配置能力、培训指导能力、合作与参与能力、监测能力、干预与管理能力、评估能力和科研能力。结果 (1)政策能力:23个(71.9%)省级、139个(40.6%)地市级和919个(31.2%)县(区)级政府或卫生行政部门有现行慢性病防控相关规划。(2)基础配置能力:25个(78.1%)省级、136个(39.8%)地市级和529个(18.0%)县(区)级CDC设置了专门承担慢性病防控工作的部门。各级CDC有9 787人从事慢性病防控工作,占CDC总在岗人员的5.0%。68.1%的CDC配置了慢性病防控工作经费。(3)培训指导能力:2 485个(74.9%)CDC举办过慢性病防控相关培训班。2 571个(87.3%)县(区)级CDC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过指导。(4)合作与参与能力:CDC与媒体开展合作的比例最高(42.0%)。(5)监测能力:各级CDC开展死因监测的比例为73.8%;开展各类慢性病及危险因素监测的比例均不到50.0%。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新发脑卒中和急性心肌梗死病例报告的比例分别为32.4%和29.9%。(6)干预与管理能力:各级CDC开展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个体化干预的比例分别为69.1%和68.2%,开展其他各类慢性病及危险因素干预的比例均不到40.0%。超过90.0%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了高血压或糖尿病患者随访管理工作,但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管理率分别仅为17.4%和13.7%,规范管理率分别为83.7%和80.4%,控制率分别为59.2%和55.2%。(7)评估能力:32.4%的卫生行政部门或CDC对本辖区慢性病应对情况开展了定期评估。(8)科研能力:省级CDC科研能力明显高于地(市)和县(区)。结论 与前两次调查结果相比,各级慢性病防控政策能力呈稳步提高趋势,但总体仍较为薄弱;县(区)级CDC慢性病防控能力与省和地(市)级仍有较大差距,亟待提高;开展慢性病管理工作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比例较高,但管理效果不佳,与2010年和2012年的调查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9.
目的:慢性病在中国已成为影响人民健康水平的重大疾病。2017年4月8日,北京市全面实施医药分开综合改革,全面取消了药品加成。本文通过对北京市医药分开综合改革后慢性病不同受益人群治疗费用的机构流向的分析,为慢性病及分级诊疗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调查的方法,以北京市24家医院、57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研究对象,利用卫生费用核算体系(SHA2011)核算2016—2017年北京市医院和社区中心慢性病患者治疗费用总量和受益人群的机构流向。结果:2017年,慢性病门诊费用由三级医院流向社区中心和二级医院,三级医院住院费用比重增加。男性和女性患者的机构流向与整体情况一致。15~59岁和60岁以上慢性病人群的门诊费用流向基层的比例升高。多数疾病别慢性病治疗费用流向三级医院的比例下降。结论:医药分开综合改革实施后,社区中心承担了更多的慢性病门诊服务,分级诊疗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促进。  相似文献   

20.
河南省农村居民门诊卫生服务利用分析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文章对河南省农村门诊医疗服务利用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河南省农村居民 1998 年两周就诊率为 1805‰, 高于 1993 年国家卫生服务总调查结果( 1597‰); 未就 诊 率为 224% , 低于 同 一调 查 的结 果(337% );门诊卫生服务利用表现出不同的人群特征,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医疗保健制度和慢性病因素对门诊服务利用有影响;不同机构的门诊服务利用不同,村级医疗机构的门诊卫生服务利用明显高于乡镇级和县及县以上医疗机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