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急性心衰)是一个发生在慢性心衰患者中的常见、可能致命的疾病状态.需要快速的诊断和积极的治疗。在我国急性心衰人群的患病率为0.9%,55岁以上的患病率上升到l.3%。因急性心衰导致的住院率占心血管病住院率的20%,死亡率占6.3%。由于急性心衰在治疗上的紧迫性,如果临床上出现可以快速改善症状的药物,患者将明显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浆脑钠肽(BNP)在慢性心力衰竭(心衰)的诊断、临床疗效及预后评估中的临床价值. 慢性心力衰竭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症候群,为各种心脏病的严重阶段,发病率高,危害性大.据估计,目前中国至少有1000万心衰患者.严重心力衰竭年死亡率达到40%~50%,轻到中度心衰患者年死亡率为15%~25%;在心脏病患者中,约50%最终死于心衰.预防心衰最好的办法是早发现早治疗.但由于早期心衰无明显临床症状,使许多患者未能及时确诊,等发现心衰时已经非常严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肌钙蛋白T(TNT)试纸条在预测充血性心力衰竭(CHF)预后的价值。方法将CHF患者64例,按心功能分级分为轻、重度心功能不全组各34例,30例,用试纸条检测TNT,阳性判断临界值为0.1μg/L。结果轻、重度心功能不全组TNT阳性数各为0例,8例,有显著差异(P<0.05);TNT阳性死亡率50%较阴性死亡率3.57%高(P<0.05);TNT阳性住院日数(36.36±14.64)d较阴性住院数(23.82±11.29)d长(P<0.05);TNT阳性预测患者死亡率特异性为93.01%,敏感性为66.67%。结论用试纸条测试TNT对CHF预后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检测心力衰竭(心衰)患者的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的浓度及其动态变化,探讨cTnI的测定在心力衰竭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运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73例心力衰竭患者血清中的cTnI水平,并对其中30例患者cTnI水平进行每日动态监测,作出其中24例cTnI阳性患者的cTnI浓度动态曲线,并与30例的心肌梗死患者cTnI的浓度动态曲线作比较,对两条曲线进行分析。结果 73例心衰患者中cTnI阳性56例,占76.7%,cTnI阴性组有17例,占23.3%。30例心力衰竭患者中cTnI阳性为24例,占80.0%,cTnI阴性为6例,占20.0%。24例cTnI阳性的心力衰竭患者的cTnI浓度动态曲线是一条较为平直的曲线,30例心肌梗死患者的cTnI浓度动态曲线则是一条高低峰明显的峰型曲线。结论根据心衰的cTnI浓度动态曲线的峰型变化,对临床的诊断和药效分析有指导意义,可以作为治疗过程中的方案调整、用药指导、疗效判定等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5.
孟秀珍  张可超  崔本龙  焦辉  青淑云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10):1071-1073,1099
目的:通过监测肌钙蛋白T(cardiac troponin T,cTnT)和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指导慢性充血性心衰(chroniccongestive heart failure,CHF)治疗方案的调整,并观察心血管事件(心源性死亡及心力衰竭恶化再住院)的发生率,探讨监测cTnT和BNP是否可改善CHF患者预后,为CHF患者提供病情加重早期监测和指导治疗的可靠标志物。方法:选取2006年2月至2007年6月在新疆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出院的NYHAⅠ级CHF患者7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干预组患者每隔45天来院抽血复查一次cTnT、BNP,并进行心脏彩超检查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根据以上检测结果调整治疗方案;对照组患者随访时间和常规心脏彩超检查项目同干预组,不监测cTnT、BNP的变化,根据患者心衰症状调整治疗方案。两组均院外随访10个月,观察指标为心源性死亡及心力衰竭恶化再住院的发生率和LVEF、LVEDD。应用SPSS 12.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干预组随访期间因心力衰竭恶化再住院4例(11.42%);对照组因心力衰竭恶化再住院21例(67.74%);干预组住院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随访期间每次cTnT和BNP检测结果比较:第2次随访血cTnT和BNP含量均与第1次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第3次随访与第1次比较,血cTnT和BNP含量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第4次随访与第1次比较。血cTnT和BNP含量均升高(均P〈0.01);第4次随访血cTnT和BNP含量均与第3次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第5次随访与第4次比较,血cTnT和BNP含量均有所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iCHF患者心衰症状出现之前心脏功能状态已进行性恶化,定期测定血cTnT、BNP含量利于病情观察和指导治疗,及时给予积极干预措施能够延缓心衰的发展,降低心源性死亡及心力衰竭恶化再住院的发生率,改善CHF患者预后;cTnT、BNP是CHF患者病情加重早期监测的可靠标志物,应做为CHF随访中必要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6.
B型尿钠肽在心力衰竭危险分层及预后判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血浆中B型尿钠肽(BNP)水平在心力衰竭(心衰)的危险分层及预后判断中的价值.方法测定心衰组(66例)和对照组(22例)患者血浆BNP水平,并将BNP<100pg/ml组(33例)、100≤BNP<400pg/ml组(30例)与BNP≥400p/ml组(25例)因心衰30d内再次住院率及心衰病死率进行对比,结合各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血清尿酸(UA)、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水平,评价其对心衰的危险分层及预后判断的意义.结果心衰组血浆BN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并随心功能的下降而升高(P<0.01),其水平与原发病无关(P>0.05).随着BNP水平的升高,因心衰30d内再次住院率及心衰病死率增加(P<0.01),BNP水平较高者LVEF低、UA水平高,与CK-MB水平无关.结论血浆BNP水平随心功能的下降而升高,BNP较高者心衰的再次住院率及心衰病死率增加,提示BNP有助于心衰的危险分层及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7.
血浆BNP测定在心力衰竭诊断及心功能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测定心衰患者的血浆BNP水平,探讨血浆BNP对心力衰竭的诊断及心功能的评估.方法:选择本院住院心力衰竭的患者106例,健康对照组65例,分别测定血浆BNP浓度,比较不同患者的血浆BNP水平.结果:心衰组血浆BN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且随着心衰程度的加重,血浆BNP水平逐渐增高.结论:血浆BNP测定对心力衰竭的诊断和心功能分级都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证型与血液流变指标关系 方法:对所有符合慢性心衰诊断标准的80例患者入院后给予常规检查,包括心电图、心超、生化、BNP等,明确慢性心衰诊断,进行中医辩证分型,并予空腹做血流变学指标检测,与40例无心衰住院患者作对照,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慢性心力衰竭组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粘度、血浆粘度和红细胞比容(HCT)均高于对照组,其中痰浊阻肺型高于其他证型组。结论:慢性心衰的发生发展中,瘀血占重要比例,通过对血液流变学的检测,可以从现代医学指标方面论证瘀血在心衰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B型尿钠肽(BNP)检测在急性心衰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50例健康者,急性心衰急诊就诊患者60例,于就诊时快速检测血BNP、肌红蛋白(Mb)、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CT-nI)4项指标。结果急性心衰组BNP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BNP、CTnI、CK-MB、Mb阳性率分别为93.3%、65%、58.3%、43.3%。结论血BNP水平是诊断早期急性心衰最敏感和特异指标,对急性心衰的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CTnI、CK-MB、Mb升高,证明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确实存在心肌损伤。  相似文献   

10.
心力衰竭是缺血性心肌病、高血压病、扩张型心肌病、心脏瓣膜病等多种疾病引起的心脏结构和功能改变,最终导致组织、器官等血液灌注不足,是一种预后极差的常见疾病[1].研究表明,我国成年人心力衰竭患病率为0.9%,即35-74岁成年人中约有400万心力衰竭患者.在过去的40年内,虽然医疗水平有着显著的提升,但是由于心力衰竭导致的死亡增加了3倍,在有症状的心衰患者中,5年的病死率接近50%,在NYHA心功能Ⅳ级的心力衰竭患者中,1年的病死率竟高达50%,这也说明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甚至比肿瘤还要差[2].心力衰竭已经成为心血管疾病患者住院和死亡的主要原因,预计在2015-2025年间,因心力衰竭产生的医疗费用也会急剧增加.因此,加强心力衰竭的相关研究,为心力衰竭患者提供早期诊断、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缓解心力衰竭患者症状,减少再住院,降低死亡率是当前极为重要的任务.最新研究表明,PTX-3作为一种炎症因子,在心力衰竭发生、发展的进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血清水平的升高可为心衰患者提供重要的诊断依据及预后信息.为此,就PTX-3的特性及其与心力衰竭的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1.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中cTnI/T与不同心血管疾病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血清心肌肌钙蛋白(Tn)I/T(cTnI/cTnT)在慢性心力衰竭(心衰)中的意义以及其对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的影响.方法 110例临床诊断为慢性心衰患者,根据病因分为高血压、冠心病、扩张型心肌病3组,用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cTnI/T水平,用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心室大小(LVDd、LVDs),同时进行肝、肾功能的常规检测.其中20例患者在临床治疗期间跟踪随访3~6个月,观察心功能的变化与cTnI/T的关系.结果 血清cTnI在扩张型心肌病慢性心衰患者中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cTnI的阳性率在LVEF 31%~40%段明显增高,与LVEF≤30%、LVEF 41%~50%段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血清cTnT升高与血肌酐异常者呈显著相关,(r=0.345,P=0.005),而血清cTnI的升高与肌酐的高低无关.随访发现,经治疗后心功能改善的患者,血清cTnI/T显著下降;但是,若疗效不佳,心功能有恶化时,血清cTnI/T较治疗前有所升高,有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 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可能存在慢性心肌损伤,其损伤程度在LVEF 30%~41%可能较重;慢性心衰患者肾功能损害对血清cTnT的影响较大,而cTnI不变,因此血清cTnI可作为评判慢性心肌损伤的特异指标.  相似文献   

12.
肌钙蛋白T在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血清肌钙蛋白T(cTNT)与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情况及心力衰竭病因间的关系。方法使用Roche公司生产的ElecsysSystems2010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系统,检测56例不同病因、不同心功能分级的心力衰竭患者及30例同期非心血管病者对照绗的血清肌钙蛋白T水平。结果心力衰竭患者组血清cTnT测定值明显高于非心血管病患者对照组(P<0. 05);重度心衰(心功能Ⅳ级)组的血清cTnT测定值及异常检出率显著高于中度心衰(心功能Ⅲ级)组, (P<0.01),中度心衰组血清cTnT测定值及异常检出率明显高于轻度心衰(心功能Ⅱ级)组, (P<0. 05);不同病因的心力衰竭患者cTnT测定值,冠心病组与肺源性心脏病组间有差异(P<0. 05),其余各组间无明显差异(P>0. 05)。结论心力衰竭患者的血清心肌肌钙蛋白T(cTNT)升高程度与病情的严重性相一致;但血清肌钙蛋白T与心力衰竭病因间的关系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心衰患者血清肌钙蛋白T和心肌酶的变化.方法心衰组及对照组患者均于基础状态抽取静脉血,同时进行cTnT床旁定量及心肌酶检测.结果 CHF组各项指标测定结果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心功能Ⅳ级组各指标均显著高于心功能Ⅲ级组(P<0.01).结论 cTnT值的高低对判断CHF患者病情及预后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中心肌肌钙蛋白T(c Tn T)水平和心脏功能以及心脏事件的相关性。方法选取73例心力衰竭患者,参照纽约心脏协会(NYHA)心功能的分级标准将其分成3组,分别测定患者血清中的心肌肌钙蛋白T水平,对比观察该指标和心脏功能以及心力衰竭患者心脏事件的相关性,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n=30)作为对照组进行对比。结果心力衰竭患者中32例血清心肌肌钙蛋白T升高,心功能3级心肌肌钙蛋白T升高的检出率为63.6%,与心功能2级的检出率(10.8%)对比,有显著增高(P<0.05),心功能4级的心肌肌钙蛋白T水平升高的检出率为100%,比心功能3级患者c Tn T水平有明显的增高(P<0.05),对全部心力衰竭患者进行跟踪随访,c Tn T升高组患者再次住院和死亡比例,均比c Tn T正常组患者有明显的增加(分别为P<0.05和P<0.01),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患者的心功能越差,其血清中心肌肌钙蛋白T升高的检出率就会越大,血清中心肌肌钙蛋白T指标不但是心力衰竭患者心肌损伤的最敏感标志物,还是患者心脏事件发生的独立的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5.
心肌肌钙蛋白T检测在婴幼儿心力衰竭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心肌肌钙蛋白T(cTnT)检测在婴幼儿心力衰竭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2例心力衰竭患儿及15例同期健康儿童进行cTnT及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检测,同时应用彩色多普勒测定心功能。结果:不同程度心功能障碍患儿的cTnT阳性率不同,心功能障碍越严重,cTnT阳性率越高,再者间呈正相关。心衰患儿EF,FS及CI测定值均较对照组低。结论:cTnT检测在评价心肌损伤方面,其高度敏感性及特异性均优越于CK-MB,可在亚细胞分子水平上为诊断心衰提供一项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16.
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ADHF)是因急性的严重心肌损害或突然加重的负荷,使心功能正常或处于代偿期的心脏在短时间内发生衰竭或使慢性心衰急剧恶化,需要紧急处理的情况.慢性心衰急性失代偿往往是心衰患者住院的主要原因.近年来的许多研究发现B型利钠肽(BNP)在心力衰竭的诊治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本文将就此作一简要的综述.  相似文献   

17.
我国心力衰竭(心衰)疾病负担沉重, 创建适合我国国情的心衰防控管理模式及体系, 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降低疾病负担。医疗质量评价是实现心衰长期随访和优化诊疗的关键环节, 心衰中心联盟心衰医疗质量控制指标包括诊断指标、治疗指标、过程指标(随访率)和结局指标(再住院率和死亡率)。对2017至2022年心衰中心联盟认证的753家医院的538 747例住院心衰患者的数据分析显示, 近年来认证医院诊断心衰时超声心动图和B型利钠肽/N末端B型利钠肽原的使用率, 改善射血分数降低的心衰患者预后药物使用率及达标率, 伴有心房颤动的心衰患者进行抗凝治疗的比例, 以及出院后随访率均有所提升, 基层版心衰中心与标准版心衰中心上述指标趋于一致。数据分析还显示规范心衰的诊治可以降低患者出院后1个月和1年再住院率和死亡率。数据分析结果总体提示近年来我国心衰诊治水平整体提高, 但心衰患者出院后1年随访率仍偏低, 改善预后药物使用率仍有提升空间, 改善预后药物的剂量仍明显不足, 需要继续推行遵循指南的规范化治疗, 以给患者带来长期稳定的获益。部分指标在基层版心衰中心和标准版心衰中心之间仍存在差距, 推行高质量的同质化管...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心肌肌钙蛋白T(cTnT)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60例不同心功能级别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测定血清cTnT、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并根据cTnT是否阳性分组,比较其住院期间的心脏事件(恶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反复或加重、死亡)的发生情况.结果 心功能Ⅱ级者CK(89.1±13.6)mmol/L,CK-MB(7.9±1.4)mmol/L,cTnT阳性0例;心功能Ⅲ级者CK(88.2±13.4)mmol/L,CK-MB(7.5±1.8)mmol/L,cTnT阳性4例;心功能Ⅳ级者CK-MB(8.0±1.6)mmol/L,CK(93.3±14.2)mmol/L,cTnT阳性14例.cTnT阳性组恶性心律失常发生6例(33.3%),心力衰竭反复或加重8例(44.4%),死亡3例(16.7%);cTnT阴性组恶性心律失常发生1例(2.4%),心力衰竭反复或加重2例(4.8%),死亡1例(2.4%).cTnT阳性组心脏事件发生率高于cTnT阴性组(P<0.05).结论 cTnT与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的预后有密切的关系,对判断估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9.
张斌 《中国医药导刊》2009,11(8):1358-1360
目的:了解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病因构成的变化及多重病因特点.方法:对六安市人民医院2002年~2007年住院的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的病历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比较.结果: (1)老年心衰的基础病因构成:902例心衰住院病例中以高血压为基础病因者最多,占43.3%(391例):次之为冠心病22.6%(204例).(2)6个年度老年心衰病因构成比较:不同年度的老年心衰主要基础病凼构成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6个年度心衰病例的首位病因均为高血压,次之为冠心病,表明近6年我院心衰患者的瘸因谱变化不大.(3)不同性别心衰住院病例在主要病因构成上有差异(P<0.05),女性组病例病因中风心病所占比例高于男性且(P<0.01).(4)老年慢性心力衰竭以多病因心衰为多567例,占总数的62.9%.两病因组合中,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病最多见,占60.26%.三病因组合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最多见,占58.67%.结论:老年心衰患者常多种病因并存,提示在老年心褒的诊治过程中要充分注意到多病因特点,傲到全面兼顾.  相似文献   

20.
梁海青  郭牧  宋昱   《中国医学工程》2011,(3):184-186
急性心力衰竭(acute heart failure,AHF)是临床上的常见病。美国过去10年中,因急性心衰而急诊就医者达1千万例次。我国因心衰住院约占住院心血管病患者的16.3%~17.9%,60岁以上者超过60%,平均住院时间为35.1~21.8d,入院时的心功能以III级居多。慢性心功能失代偿和急性心衰发作业已成为心衰患者住院的主要原因[1]。住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