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肛门直肠部分切除钉合术(STARR)对出口梗阻型便秘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接受STARR手术、24例接受传统手术的出口梗阻型便秘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两组间性别构成、年龄、术前以及术后的Longo评分,评估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术前Longo便秘评分STARR组为19.54±5.66、对照组为18.58±5.57,术后STARR组为6.54±3.56、对照组为9.63±3.56;术后两组Longo评分均降低,且STARR组较对照组降低更加显著。结论:STARR及传统手术均对改善出口梗阻型便秘的症状有效,STARR效果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经肛吻合器直肠切除术(STARR)治疗排便梗阻综合征(ODS)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行STARR手术治疗ODS 18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平均随访时间38个月(4~68个月),术前ODS评分从14.5±4.9到术后3个月降至5.9±5.0。随访期间,术后便秘症状改善61.1%(11例),无效16.7%(3例),术后复发22.2%(4例),其中2例再次行手术治疗,1例再次行STARR手术治疗,1例行结肠切除回直肠吻合,术后便秘症状改善。术后并发症:急便感11.1%(2例),肛门坠胀11.1%(2例),无术后出血、感染、直肠阴道瘘、直肠狭窄等重大并发症。随访期间未见肛门失禁。术后治疗满意度72.2%。结论 STARR手术治疗ODS安全有效,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3.
便秘外科治疗效果取决于准确的诊断和合适的手术方式,结肠切除手术适用于慢传输型便秘,效果较好;直肠黏膜内套叠、直肠前突可以采用经肛门和阴道修补、PPH和STARR,其确切价值还有待于更多的研究和更长的随访。多学科协作诊治模式有利于便秘的合理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吻合器经肛门直肠切除术(STARR手术)治疗出口梗阻型便秘(OOC)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自2006年4月至2009年6月214例STARR手术治疗出口梗阻型便秘(OOC)的疗效和并发症。结果 214例手术完成顺利,术后1周内81.7%患者效果显著(41.5%痊愈,40.2%显效),17.8%有效,仅1例(0.4%)无效。术后6个月,门诊及电话随访136例(63.6%),随访患者中80.1%效果显著(33.1%痊愈,47.1%显效),19.1%有效,仅1例(0.7%)无效。无大出血、肛门失禁、后腹膜及盆腔感染、直肠阴道瘘等重大并发症。结论在严格掌握适应证的基础上,STARR手术治疗直肠前突和直肠黏膜内套叠引起的排便梗阻综合征(OOC)是安全有效的,与传统手术比较,具有住院时间和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吻合器经肛直肠切除术治疗出口梗阻型便秘的疗效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出口梗阻型便秘的常见病因是直肠前突及直肠黏膜套叠脱垂[1].目前有多种手术方式治疗本病,但总体疗效欠佳.2004年Longo[2]采用吻合器经肛直肠切除术(stapledtransanal rectal resection,STARR)治疗本病,疗效满意.我们自2007年1月始,应用STARR术治疗出口梗阻型便秘31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STARR手术结合中药辨证治疗出口梗阻性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吻合器对20例出口梗阻性便秘患者实施STARR手术,结合辨证内服中药。结果:20例患者住院5~7d,随访3~12个月,排便障碍情况均得到改善,全部有效。结论:STARR手术结合中药辨证治疗直肠前突型出口梗阻性便秘安全有效,操作简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肛门入路手术方式治疗直肠全层脱垂的疗效。方法直肠全层脱垂38例,28例行经肛门直肠乙状结肠部分切除术(Altemeier术);8例行经肛门吻合器直肠切除术(STARR术);2例行改良经肛门吻合器直肠切除术(TST STARR Plus术)。结果切除直肠全层标本长度:Altemeier术8~30 cm,STARR术及TST STARR Plus术4~6 cm。术中并发症:STARR术及TST STARR Plus术各发生吻合器切割后钉合不全1例,给予3-0可吸收线缝合。术后近期并发症:无一例发生吻合口瘘,无一例术后严重早期并发症,2例Altemeier、1例STARR患者术后1周内出现吻合口出血,保守治疗成功。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6 d(5~8 d)。中位随访时间38个月(1~47个月),每日排大便次数1~3次,1例患者行Altemeier术后12.5个月复发,1例Altemeier术后吻合口狭窄给予多次扩肛后完全缓解。随访期间所有患者术后性功能未受影响。结论 Altemeier术是治疗>5 cm的直肠完全脱垂的可靠术式;STARR术和TST STARR Plus术可用于治疗长度<5 cm的直肠完全脱垂,但STARR术特别是TST STARR Plus术的远期疗效尚需进一步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应用结肠次全切除联合升结肠直肠侧侧吻合术(金陵术)治疗多次手术治疗仍无效的顽固性混合型便秘的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0年6月在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行金陵术治疗的顽固性便秘病人的临床资料,将既往已接受外科手术治疗仍无效的病人纳入研究。结果共407例确诊为顽固性混合型便秘的病人接受金陵术,其中既往有手术史但仍无效的共计135例(33.2%)。既往曾行盆底手术[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吻合器经肛门直肠切除术(STARR)、经阴道直肠前壁修补术、耻骨直肠肌部分切除术、经阴道吊带盆底重建等]55例(40.7%),行经腹手术(乙状结肠切除+降结肠直肠吻合、部分结肠切除吻合术、结肠造口、经腹直肠悬吊术等)80例(59.3%);既往接受盆底和经腹手术次数分别为平均2.1次和1.1次手术。我院再次手术治疗时,64.4%(87/135)接受开腹的金陵术,35.6%(48/135)接受腹腔镜辅助金陵术。全组病人术后1、6个月和1年来院随访,满意率分别达到88.9%、92.7%和95.0%。结论金陵术可以同时纠正导致混合型便秘的结肠慢运输和出口梗阻的两种病理生理紊乱,可作为多次手术失败后的顽固性混合型便秘外科治疗的有效选择之一。  相似文献   

9.
吻合器经肛直肠切除术与经阴道手术治疗直肠前突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经肛吻合器直肠切除术(STARR)与桥式缝合术分别是经肛门、经阴道治疗直肠前突较新的术式,本研究拟对这两种术式进行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09年5月期间因直肠前突排便困难接受手术的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手术途径分为STARR组(n=18)和桥式缝合组(n=13),对2组患者手术后症状改善情况、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费用、并发症等进行比较。结果STARR组排便困难显著改善11例,明显改善5例,桥式缝合组显著改善4例,明显改善2例,STARR组总改善率(88.9%)高于桥式缝合组(46.2%),P=0.017。STARR组平均手术时间为24.6min,平均出血量为3.9ml,平均住院费用为10743元;桥式缝合组平均手术时间为33.2min,平均出血量为16.2ml,平均住院费用为3543元,STARR组的这3项指标小于(多于)桥式缝合组(P0.01)。2组住院时间相近,STARR组术后有2例出现轻度肛门失禁,3个月后自然恢复。结论STARR对改善排便困难疗效优于阴道后壁桥式缝合术,但也有缺点,如费用高,术后短期内有的患者发生轻度肛门失禁,但能够自行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直肠前突和直肠内脱垂是引起出口梗阻型便秘(obstructed defecation syndrome,ODS)常见病因。经肛门吻合器直肠部分切除术(stapled transanal rectal resection,STARR)是近年来国际上治疗ODS的最常用术式。常规STARR需要使用两把PPH吻合器,且操作较复杂、学习曲线较长、切除组织容积有限。 Naldini等[1]报道了一种外径为36 mm、吻合腔容积大于35 cm3、钉高4.2 mm且具备4个可视开窗的圆形吻合器,将其应用于ODS和脱垂痔的治疗,疗效显著,并将该技术命名为TST STARR+。2013年4月至2014年5月,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结直肠肛门外科运用该技术治疗ODS患者10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痔上黏膜环切术(PPH)和经肛吻合器直肠切除术(STARR)两种经肛门术式治疗出口梗阻性便秘的形态学及功能学变化.方法 自2009年3月开始,选择ODC接受手术的住院患者,根据不同手术途径分为PPH组(n=36)和STARR组(n=42),前瞻性行排粪造影、Longo评分、Wexner评分等评价,对两组患者手术前、术后1周、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情况行追踪观察并对两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个人感觉及排粪造影检查、Longo评分、Wexner评分都较术前有好转,在直肠前突程度小于3.6 cm时,两组术中出血情况、影响生活时间上,术后并发症,术后3个月主观感觉、Longo评分、Wexner评分以及术后排粪造影均无明显区别(P>0.05),在直肠前突程度大于3.6 cm时,STARR组在Longo及Wexner评分优于PPH组(P<0.05),其他各项指标相似(P>0.05).STARR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明显长于PPH组(P<0.05),住院费用明显高于PPH组(P<0.05).STARR组术中切除宽度大于PPH组(P<0.05).PPH组在术后1周主观感觉明显比STARR组好(P<0.05).结论 PPH及STARR术都为治疗ODS的良好术式,PPH和STARR在直肠前突程度较小时(<3.6 cm)手术效果相似,但住院时间、花费费用较STARR少,因此较轻度的直肠前突可选择PPH术作为首选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选择性痔上黏膜切除吻合术(TST)加消痔灵注射术治疗女性出口梗阻型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156例女性出口梗阻型便秘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52例行TST加消痔灵注射术,B组52例行痔上黏膜环切术(PPH),C组52例行经肛门吻合器直肠切除术(STARR)。比较3组手术情况、疗效、并发症。结果:3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近期(1月内)疗效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B、C两组,术后远期(1年)疗效明显优于B、C两组。结论:TST加消痔灵注射术治疗女性出口梗阻型便秘,操作简便,创伤小,疗效好,并发症少,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肛吻合器直肠切除术(STARR)结合中药治疗直肠前突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吻合器对120例直肠前突患者实施STARR手术,结合辨证内服中药。结果:120例患者住院7~10 d,3个月后随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12个月后随访,总有效率为99.17%。排便障碍情况均得到改善,全部有效。结论:STARR手术结合中药辨证治疗直肠前突型出口梗阻性便秘安全有效,操作简便。  相似文献   

14.
经肛门吻合器直肠部分切除术(Stapled Transanal Rectal Resection,STARR)是意大利学者Longo[1]于2003年提出的用于治疗排便障碍综合征的新术式,目前国外文献报道该手术治疗排便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比STARR术和Block术加局部注射治疗直肠前突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不同的手术途径将其随机分为STARR术组(A组)35例和Block术加芍倍注射液局部注射组(B组)35例。对两组的患者手术情况和手术疗效进行对比。结果 A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评分和止痛药使用次数明显优于B组(P0.01);术后12个月症状改善情况、便秘评分A组优于B组(P0.05)。结论 STARR术后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疼痛轻和止痛药使用次数少,更适合直肠前突手术的治疗。  相似文献   

16.
探讨直肠黏膜内套叠致出口型便秘的治疗。将60例直肠黏膜内套叠致出口型便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施行部分直肠黏膜切除术(STARR),对照组施行传统消痔灵多点注射术,分别对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及临床效果观察分析。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接近(P0.05);但研究组的临床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TARR治疗直肠黏膜内套叠导致出口型便秘临床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经肛吻合器直肠切除术(STARR)治疗出口梗阻型便秘(ODS)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08年10月间第二炮兵总医院采用STARR治疗112例直肠前突和(或)直肠内套叠相关性ODS女性病例的临床资料.统计围手术期及术后远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早期发生并发症18例(16.1%),包括肛门失禁(4.5%)、吻合口出血(2.7%)、吻合口部分裂开(0.9%)、肛裂(2.7%)、急性尿潴留(1.8%)、血栓性外痔(1.8%)、直肠阴道隔血肿(0.9%)、粪便嵌塞(0.9%),其中2例患者(1.8%)因并发症需再次手术干预。术后中位随访24个月,远期发生并发症6例(5.4%),包括:肛门失禁(1.8%)、排粪急迫感(0.9%)、吻合口周围炎致慢性疼痛(1.8%)、直肠憩室致慢性疼痛(0.9%),其中3例患者(2.7%)需手术治疗。结论STARR是治疗出口梗阻型便秘相对安全的术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STARR术与Bresler术治疗出口梗阻型便秘(ODS)的短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并比较由直肠前突和/或直肠内脱垂引起的女性出口梗阻型便秘患者行STARR手术或者Bresler手术的临床资料各30例.结果 STARR术平均手术时间14~31 min,平均(23±4)min,术中出血量5~15 ml,平均(10±3)ml.术后住院时间4~7d,平均5d.术后2例直肠肛门疼痛,其中l例持续至术后6个月;5例轻度大便失禁(肛门失禁评分小于3),均自行恢复;1例吻合口轻度出血.术后均随访6个月,临床疗效评估满意度为76%.Bresler术平均手术时间15~30 min,平均(22±5)min,术中出血量5~15 ml,平均(10 ±2) ml.术后住院时间4~6d,平均5d.术后3例直肠肛门疼痛,其中1例持续至术后6个月;4例轻度大便失禁(肛门失禁评分小于3),均自行恢复;2例直肠切割线轻度出血.术后均随访6个月,临床疗效评估满意度为73%.两种手术方式在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以及短期临床效果评估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经严格筛选的ODS患者,两种手术方式短期治疗效果相当,但二者长期疗效比较尚需进一步论证.  相似文献   

19.
经肛门内镜显微手术治疗早期直肠癌的适应证和手术技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蒙家兴 《中华外科杂志》2008,46(18):1371-1374
直肠绒毛状腺瘤在初期基本上是良性的.不过,腺瘤直径越大,蜕变成浸润性癌的可能性越高,复发率也增高.早期的腺瘤局部切除是预防其癌变的最有效疗法.局部整块切除肿瘤才是根治疗法.浸润性癌肿,是一个很好的分期指标,医生须计划进一步的治疗方案.如病灶位于直肠中段或上段,可选择直肠低位前切除,但此项手术并发症率较高,有时更需常规做回肠造瘘,对于良性病变,行直肠低位前切除及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则有过度治疗之嫌.此外,若经肛门进入肠腔,常感到可望而不可及.传统的经肛门切除(TAE)或Park的经肛门切除,常导致病灶组织破碎,或局部肿瘤残留.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选择性吻合器经肛门直肠黏膜部分切除术(TST STARR+术)治疗直肠黏膜脱垂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03—2020-03罗山县人民医院急诊科收治的80例直肠黏膜脱垂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法分为T组与d组,每组40例。d组实施双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钉合术(dPPH),T组行TST STARR+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手术指标。术后第1天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统计术后1个月内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吻合口缝合次数、切除标本容积均优于d组,术后第1天的VAS评分和术后1个月内的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d组。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ST STARR+术治疗直肠黏膜脱垂患者,有助于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与吻合口缝合次数,并具有术后疼痛程度轻和并发症发生率低的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