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背景:相关研究表明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具有一定的免疫调节作用,但具体机制不详。 目的:观察脐血源间充质干细胞通过旁分泌机制对T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 方法:分离正常分娩产妇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和健康志愿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按不同比例建立脐血间充质干细胞与T淋巴细胞非接触共培养体系,以单独培养T淋巴细胞作为对照组。 结果与结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形态学呈现成纤维梭型细胞样,呈旋涡状团集生长。流式细胞仪检测脐血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标记物:CD29(+),CD44(+),CD34(-),CD45(-),HLA-DR(-);与对照组相比,共培养组可明显抑制植物血凝素刺激T淋巴细胞的增殖作用(P < 0.05),且呈剂量依赖性;ElISA法检测共培养组分泌的白细胞介素10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 < 0.05);中和试验后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对T淋巴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明显减弱。结果说明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可明显抑制异体外周血T淋巴细胞的增殖,可能是通过旁分泌白细胞介素10达到负向免疫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2.
检测原代分离培养的人脐带、胎盘间充质干细胞样细胞中CD29、CD34、CD44、CD133、HLA-DR、vWF、MRP1、ABCG2 、P75NTR及Nestin的表达.采用组织块贴壁培养法分离培养人脐带、胎盘间充质干细胞样细胞,通过培养扩增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29、CD34、CD44、CD133、HLA-DR及vWF的表达,应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人脐带、胎盘间充质干细胞样细胞中MRP1、ABCG2、P75 NTR、Nestin的表达.在培养的人脐带、胎盘间充质干细胞样细胞中,流式细胞仪检测示CD29、CD44表达阳性,CD34、CD133、HLA-DR及vWF表达阴性;免疫荧光示MRP1、ABCG2 、P75NTR及Nestin在人脐带、胎盘间充质干细胞样细胞中表达阳性且荧光定位在细胞的胞浆.人脐带、胎盘间充质干细胞样细胞表达间充质干细胞的免疫表型;MRP1、ABCG2、P75NTR、Nestin在人脐带、胎盘间充质干细胞样细胞中表达阳性,提示人脐带与胎盘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样细胞“干”性蛋白的表达情况相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生长因子在体外能否诱导大鼠骨髓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BM-MSC)向心肌样细胞分化,是否增强其旁分泌作用.方法 取4周龄雄性SD大鼠骨髓,贴壁法培养BM-MSC至第3代时,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表面标志物CD29、CD44、CD105、CD34、CD45、CD31.将细胞随机分为间充质干细胞组(MSC组)和生长因子共培养组(GF-MSC组).MSC组继续培养传代;GF-MSC组与生长因子[其中包括培养基(IMDM)、2%胎牛血清(FBS)、20 nmol/L地塞米松、100μmo1/L维生素C(VitC)、50 μg/L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GF-2)、10 μg/L成骨蛋白2(BMP-2)、2μg/L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青霉素和100 mg/L链霉素]共培养.1周后细胞免疫荧光染色检测两组细胞肌钙蛋白Ⅰ(TnⅠ)和结蛋白(Des)表达;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两组细胞Tn Ⅰ和Des mRNA的表达;ELISA法检测两组细胞裂解液以及细胞培养上清中的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蛋白水平.结果 体外培养的BM-MSC表达CD29、CD44、CD105,而不表达CD31、CD34、CD45.免疫荧光染色显示GF-MSC阳性表达TnⅠ和Des.RT-PCR结果显示TnⅠ和Des mRNA在GF-MSC有阳性表达,而MSC为阴性表达.GF-MSC组HGF、VEGF在细胞裂解液和细胞培养上清中的蛋白水平(ng/L)高于MSC组(HGF裂解液32.05±0.41比12.10±0.21,培养上清574.21±4.19比169.16±2.41;VEGF裂解液45.66±2.22比30.37±0.54,培养上清487.78±36.29比44.25±1.31;均P<0.05).结论 体外与生长因子共培养,可诱导BM-MSC向心肌样细胞分化,并增强其旁分泌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培养过程中的终末分化方向.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从人脐血中分离培养间充质干细胞,流式细胞术(FCM)检测细胞表面抗原标记CD29、CD44、CD105、CD34、CD106和HLA-DR;观察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外培养过程中的增殖情况和形态变化,应用RT-PCR和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对P2和P10代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进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神经丝蛋白(NF)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结果:RT-PCR分析证实P10代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有NSE、NF的mRNA表达,免疫细胞化学检测显示P10代细胞能表达NSE和NF,而P2代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经RT-PCR和免疫细胞化学检测均无NSE、NF表达.结论: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外培养过程中能终末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加入脂多糖(LPS)刺激后内吗啡肽1(EM-1)对外周血来源树突状细胞(PBDC)的表型、细胞因子分泌和刺激T细胞增殖等方面的影响,探讨EM-1调节DC功能的可能作用途径及机制。方法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 GM-CSF)和重组人白细胞介素4(rh IL-4)联合刺激经培养和离心处理后的PBDC,分组加入LPS或EM-1刺激,观察细胞生长形态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PBDC表面CD80、CD86、CD83、HLA-DR、CC趋化因子受体7(CCR7)的水平;ELISA检测PBDC分泌的IL-10、IL-12、γ干扰素(IFN-γ)的水平;羟基荧光素二乙酸盐琥珀酰亚胺脂(CFSE)染色检测EM-1诱导后PBDC对T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 EM-1使LPS刺激诱导后PBDC表面CD80、CD86、CD83、HLA-DR、CCR7表达下调;EM-1抑制LPS诱导成熟的PBDC释放炎性因子IL-12和IL-10,抑制PBDC对T淋巴细胞的增殖反应能力,减少PBDC和T淋巴细胞共培养上清液中IL-12和IFN-γ的分泌。结论 EM-1可抑制PBDC的成熟和功能。  相似文献   

6.
背景: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可通过旁分泌机制调控细胞的生物学活性。 目的:观察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 方法:体外原代培养人异位子宫内膜细胞与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实验组将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和异位子宫内膜细胞按1×105/1×105比例接种于Transwell共培养板上下室,建立上下双层细胞非接触共培养体系,设1×105单独培养异位子宫内膜细胞为对照组。 结果与结论:①MTT法检测异位子宫内膜细胞增殖: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细胞增殖明显受到抑制(P < 0.05),且具有时间依赖性(P < 0.05)。②流式细胞仪检测异位子宫内膜细胞增殖凋亡:实验组凋亡细胞明显多于对照组(P < 0.05),异位子宫内膜细胞由G1期进入S期细胞减少。③RT-PCR法检测异位子宫内膜细胞张力蛋白同源物基因mRNA的表达: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表明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可以通过旁分泌机制抑制人异位子宫内膜细胞的体外增殖并促进其凋亡,且可能是通过提高张力蛋白同源物基因基因表达来达到的。 关键词: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子宫内膜异位症细胞;细胞凋亡;共培养;张力蛋白同源物基因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2.10.013  相似文献   

7.
背景:肝癌的转移特性是影响预后的关键因素,观察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肝癌转移行为的影响,对于提高肝癌患者的生存期具有重要意义。 目的:探讨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不同转移潜能肝癌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方法:Transwell下室加入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上室加入高、低转移潜能肝癌细胞悬液,共培养36 h酶标仪检测吸光度值及细胞计数法观察肝癌细胞侵袭能力的变化。CCK-8 法检测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高低转移潜能肝癌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PCR检测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高低转移潜能肝癌细胞共培养前后转移相关因子骨桥蛋白、唾液酸蛋白、整合(α-V)以及增殖相关基因转化生长因子β1和程序化凋亡因子的表达。 结果与结论:①共培养组的肝癌细胞迁移数量显著少于单独培养组,经酶标仪半定量检测肝癌细胞侵袭性显示,共培养组吸光度值明显低于单独培养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②高转移潜能肝癌细胞与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共培养组转移相关因子骨桥蛋白和骨唾液酸蛋白表达显著下降(P < 0.05),但整合(α-V)基因表达未出现明显改变(P > 0.05)。低转移潜能肝癌细胞与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共培养组转移相关因子骨桥蛋白、骨唾液酸蛋白以及整合(α-V)基因表达显著下降(P < 0.05)。③经酶标仪半定量检测肝癌细胞增殖能力显示,共培养组吸光度值明显高于单独培养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④高转移潜能肝癌细胞与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共培养组的转化生长因子β1基因表达显著上调(P < 0.05);但程序化凋亡因子基因表达无明显改变(P > 0.05)。低转移潜能肝癌细胞与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共培养组的转化生长因子β1、程序化凋亡因子基因表达均显著上调(P < 0.05)。以上结果提示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肝癌细胞共培养后,肝癌细胞侵袭能力明显下调,增殖能力明显提高。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8.
背景:人脐带沃顿胶间充质干细胞满足了国际细胞治疗协会规定的间充质干细胞的特点,能够向骨、软骨、脂肪、肌肉、神经细胞诱导分化并支持其他干细胞的扩增,对免疫系统有良好的耐受性,对肿瘤有定向迁徙性。目的:观察人脐带沃顿胶间充质干细胞与脑肿瘤干细胞体外共培养后,脑肿瘤干细胞的生物学变化。方法:以原位法培养人脐带沃顿胶间充质干细胞,以酶消化法培养人脑肿瘤组织脑肿瘤干细胞,以细胞传代法获取第3代细胞。应用不添加任何生长因子的无血清培养基将两种细胞在24孔板中进行直接共培养。第3,7天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CD133表达;应用免疫荧光法检测贴壁细胞巢蛋白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表达;将第3天离心所得的共培养上清液重悬第3代脑肿瘤干细胞并与正常培养悬浮的第3代脑肿瘤干细胞置入96孔板中,应用酶标仪检测两组细胞生长曲线的差异。结果与结论:两种细胞共培养后在倒置显微镜下可见脑肿瘤干细胞球随着培养时间的增加出现分解、贴壁、分化现象;贴壁的脑肿瘤干细胞免疫荧光染色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和巢蛋白均阳性。恶性程度高的脑肿瘤组织培养的脑肿瘤干细胞表达CD133量越高,而与沃顿胶间充质干细胞共培养后随着时间的变化均出现CD133表达量降低。共培养3d的上清液培养的脑肿瘤干细胞与正常培养基培养的脑肿瘤干细胞相比,增殖明显受到抑制。结果显示沃顿胶间充质干细胞与脑肿瘤干细胞体外共培养后可限制脑肿瘤干细胞表面标记物CD133的阳性率以及细胞增殖能力并促使其分化。  相似文献   

9.
背景:血小板裂解液是浓缩后血小板的裂解产物,含有多种活性成分。有研究表明这些活性成分可促进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和分化,但血小板裂解液作为一个整体,对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作用尚不明确。 目的:分析血小板裂解液对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成骨诱导分化的干预效应。 方法:采用胶原酶消化法分离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培养扩增,流式细胞仪进行细胞表型鉴定。实验分为以下4组:普通矿化液组,血小板裂解液组,矿化液-血小板裂解液联合诱导组,对照组。加入相应诱导培养基诱导培养2周。 结果与结论:分离得到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细胞表型CD34(-)﹑CD45(-)、HLA-DR(-),CD44(+)﹑CD105(+)﹑CD146(+)。茜素红染色在3个诱导组中皆为阳性,染色效果未见明显差异,而对照组阴性。碱性磷酸酶活性测定显示3个诱导组的碱性磷酸酶活性都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5),矿化液-血小板裂解液联合诱导组碱性磷酸酶活性明显高于普通矿化液组和血小板裂解液组(P < 0.05)。 结果显示在体外条件下,单纯的5%血小板裂解液可以诱导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定向分化,且联合应用矿化液时能更有效地诱导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成骨细胞。  相似文献   

10.
背景:众多研究表明间充质干细胞能发挥免疫调节功能,抑制T细胞增殖。 目的:观察胚胎骨髓来源间充质干细胞对人Th17细胞的调节作用。 方法:将人胚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或CD4+ T细胞以1∶10比例共培养4 d,以单个核细胞或CD4+T细胞单独培养为对照。应用实时定量PCR检测细胞白细胞介素17 mRNA表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细胞上清中白细胞介素17蛋白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Th17细胞数量。 结果与结论:胚胎骨髓来源间充质干细胞与单个核细胞共培养组白细胞介素17 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单个核细胞组(P < 0.01)。与此一致的是,胚胎骨髓来源间充质干细胞与单个核细胞或CD4+T细胞共培养组细胞上清中白细胞介素17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单个核细胞组、CD4+ T细胞组(P < 0.05,P < 0.01)。胚胎骨髓来源间充质干细胞与CD4+ T细胞共培养组Th17细胞数量明显高于CD4+ T细胞组(P < 0.01),但胚胎骨髓来源间充质干细胞本身并不表达白细胞介素17。表明胚胎骨髓来源间充质干细胞可促进人Th17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11.
目的:从人胎盘组织中分离胎儿来源间充质干细胞(MSCs),并探讨干扰素-γ(IFN-γ)对人胎盘胎儿来源间充质干细胞(hfPMSCs)免疫调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酶消化法分离人胎盘胎儿侧MSCs,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分子CD73、CD90、CD105、CD14、CD34、CD45和HLA-DR,并利用D2S1399、D10S2325、D18S535和GATA198B05四个STR基因座对细胞属性进行鉴定分析;10 ng/mL IFN-γ诱导处理后,利用定量PCR(q-PCR)和ELISA分别测定对照组hfPM-SCs和IFN-γ处理后hfPMSCs IL-6、IL-8、IL-10和HGF基因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所分离细胞表达CD73、CD90和CD105,不表达CD14、CD34、CD45和HLA-DR,并分别具有来自亲本双方上述四个STR位点的等位基因。IFN-γ处理后,hfPMSCs IL-6 mRNA的表达水平显著提高(P<0.05),而IL-10和HGF的表达水平被下调(P<0.05)。ELISA结果表明IL-6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IL-8、IL-10和肝细胞生长因子的表达量降低(P<0.05)。结论:本研究成功的从人胎盘组织中分离和培养出hfPMSCs,且IFN-γ对其免疫抑制功能具有负调控效应。  相似文献   

12.
背景: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及其机制如何,目前了解甚少。 目的:观察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对淋巴细胞增殖、细胞亚群和分泌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以了解其免疫调节作用。 方法:分离培养成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流式细胞仪鉴定细胞表型,分别成骨、成心肌细胞诱导,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对诱导后的细胞进行鉴定。分离培养人外周血淋巴细胞,按不同浓度(1∶1,1∶10,1∶100)与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共培养,并添加植物血凝素刺激,同时设立对照组,3 d后收集上清。 结果与结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与淋巴细胞共培养后检测3种浓度组淋巴细胞的A值明显低于阳性对照组,其中1∶1浓度组最低(P < 0.05);CD4+CD25+Tregs亚群比例明显高于阳性对照组,且1∶1浓度组最高;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2、白细胞介素4、γ-干扰素水平明显减低,但白细胞介素10水平升高,且具有一定的浓度依赖性(P < 0.05)。提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外能明显抑制淋巴细胞的增殖,这种抑制作用可能与其增加CD4+CD25+Tregs亚群数量,以及改变淋巴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3.
背景:研究表明共培养条件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向心肌细胞、肝样细胞等方向分化。目的:探讨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与人肝细胞在体外共培养条件下,诱导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类肝细胞的可行性。方法:无菌条件下采集新生儿脐带血,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与贴壁法分离纯化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待细胞融合至80%时胰蛋白酶消化传代。应用具有微孔滤膜的插入式细胞培养皿和培养板构建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肝细胞共培养模型,脐血间充质干细胞按1×107L-1密度接种于下层6孔板内,LO2人肝细胞按1×105L-1密度接种到上层插入式培养皿中。以上、下两层均接种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作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贴壁细胞的表面标志,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共培养后细胞形态变化,RT-PCR法检测肝细胞表面抗原mRNA的表达。结果与结论:贴壁细胞呈长梭形,强表达CD44和CD29,不表达造血细胞表型CD34和CD45。共培养组5d时长梭形细胞数量减少,随共培养时间的延长,不规则圆形或多角形的细胞逐渐增多,与肝细胞形态相似;对照组培养4周时,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仍呈形态均一的长梭形。共培养组5d时甲胎蛋白mRNA呈阳性表达,其余均为阴性;14d时细胞角蛋白19mRNA、白蛋白mRNA开始表达,随着时间延长有增强趋势,甲胎蛋白mRNA表达则较前减弱;对照组各抗原的表达均呈阴性。提示与LO2人肝细胞共培养后,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可诱导分化为类肝细胞。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miR-29b对脂多糖(LPS)诱导的人支气管上皮细胞系16HBE凋亡的影响。方法将16HBE细胞分为对照组、LPS组(含50μg/mL LPS的细胞培养液培养)、转染mimics control组和转染miR-29b mimics组。MTT法检测增殖;流式细胞测量术检测凋亡;Western blot检测c-caspase-3、c-caspase-12、糖调节蛋白78(GRP78)和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同源蛋白(CHOP)蛋白表达。在16HBE细胞中共转染miR-29b mimics、pcDNA-CHOP,同样利用上述方法检测增殖、凋亡。结果与对照组比较,LPS组细胞增殖活性降低、凋亡率升高(P0.05),细胞中c-caspase-3、c-caspase-12、GRP78和CHOP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与转染mimics control组比较,转染miR-29b mimics组细胞增殖活性升高、凋亡率降低(P0.05),细胞中c-caspase-3、c-caspase-12、GRP78和CHOP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pcDNA-CHOP可以逆转miR-29b mimics对LPS条件下支气管上皮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结论 miR-29b抑制LPS诱导的16HBE细胞的凋亡,其作用机制与抑制内质网应激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基冻干粉(hADMSCs-CMLP)对成纤维细胞(HFF-1)迁移、细胞外基质合成水平的影响,以及对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炎症因子释放的影响。方法收集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P3代细胞条件培养基上清液,经冷冻干燥后,获得冻干粉制剂。使用前用去离子水溶解,添加到人成纤维细胞HFF-1和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培养基中。用细胞划痕实验筛选冻干粉的浓度,用活细胞工作站和transwell方法检测人成纤维细胞迁移和细胞增殖情况;q RT-PCR法检测成纤维细胞细胞外基质蛋白纤维粘连蛋白、弹性蛋白、I型胶原蛋白、MMP-1的m RNA水平变化;ELISA法测定巨噬细胞Raw264.7炎症因子TNF-α、IL-6释放情况。结果分离传代培养后,得到的P3代hADMSCs呈长梭形漩涡状并贴壁生长,有立体感,其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标志性抗原CD73、CD90、CD105阳性表达率均大于95.00%,CD34、CD45、HLA-DR均小于2.00%;诱导培养21~28d后出现明显的成脂、成骨和成软骨细胞特性;细胞划痕实验显示50%的hADMSCs条件培养基冻干粉对成纤维细胞划痕修复效果最好。HFF-1细胞与hADMSCs条件培养基冻干粉共培养24h,HFF-1细胞迁移率增加了近4倍(P 0.001);q RT-PCR结果显示,hADMSCs条件培养基冻干粉共培养处理48h,HFF-1细胞纤维粘连蛋白、弹性蛋白、I型胶原蛋白基因表达相对于对照组分别上调了2.07倍(P 0.001)、3.92倍(P 0.001)和2.37倍(P 0.001),MMP-1基因表达水平显著降低了2.98倍(P0.001);hADMSCs条件培养基冻干粉与LPS刺激的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共孵育24 h,与LPS组相比,TNF-α下降了20.7%(P 0.01),IL-6下降了83.9%(P 0.001)。结论 hADMSCs条件培养基冻干粉能够显著促进成纤维细胞迁移,同时促进成纤维细胞的纤维粘连蛋白、弹性蛋白、I型胶原蛋白转录水平升高;hADMSCs条件培养基冻干粉还能显著抑制TNF-α和IL-6炎性因子的分泌。因此,hADMSCs条件培养基冻干粉在创伤修复、组织工程和美容抗衰领域具有一定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uman mesenchymal stem cells,hMSCs)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功能的影响,探讨hMSCs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异常激活的DCs功能是否存在抑制作用.方法:以Friedenstein法[1]分离培养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UAP患者和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在含人重组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和人重组白介素4(rhIL-4)的培养条件下制备DCs,实验分为UAP组,hMSCs处理组,正常对照组.实验组将UAP患者组中加入hMSCs共培养48小时.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实验各组DCs表面共刺激分子CD86(B7-2),成熟标记物CD83和抗原呈递分子HLA-DR的表达,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ixed lymphocyte reaction,MLR)检测各组DCs对同种异体T淋巴细胞的刺激能力,ELISA法检测各组MLR中细胞因子IL-10,IL-12,INF-γ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UAP组DCs表面CD86和CD83以及HLA-DR表达明显增高;对T淋巴细胞刺激的能力增强;经DCs刺激的淋巴细胞分泌致炎细胞因子(IL-12,INF-γ)增多,抑炎细胞因子(IL-10)减少.hMSCs处理组DCs表面CD86,CD83以及HLA-DR表达较处理前明显下降,对T淋巴细胞的刺激能力减弱,分泌致炎细胞因子(IL-12,INF-γ,TNF-α)减少,而抑炎细胞因子(IL-10)增加.结论:本实验表明,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能显著抑制不稳定心绞痛患者DCs功能,从而为应用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炎症性疾病提供实验证据.  相似文献   

17.
文题释义: γ干扰素联合脂多糖模拟炎症微环境:间充质干细胞的免疫抑制能力不是内在的,而是由促炎细胞因子诱导的。间充质干细胞暴露于炎症信号可显著增强其对T细胞、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的免疫抑制作用。γ干扰素由活化T细胞和NK细胞产生,激活抗原提呈细胞,上调转录因子T-bet 而促进Th1细胞分化;脂多糖是革兰阴性细菌细胞壁外壁的组成成分,是免疫反应的强烈刺激剂,具有通过信号转导途径促进各种炎性细胞因子分泌的作用。 间充质干细胞可极化为MSC1和MSC2两种类型:间充质干细胞既可以抑制免疫应答,也可以促进免疫应答,不同的炎症递质会诱导间充质干细胞极化分型并表现出截然相反的免疫调节作用,这一特性称为间充质干细胞免疫调节的可塑性。间充质干细胞可以通过下游Toll样受体信号极化成2种类型:MSC1和MSC2。文献报道Toll样受体4引发的MSC1主要发挥促炎功能,而Toll样受体3引发的MSC2主要发挥免疫抑制功能。 背景:间充质干细胞的免疫调节特性已被临床广泛应用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和移植物抗宿主病,但是其免疫调节的可塑性导致间充质干细胞临床治疗效果出现异质性和不稳定性。 目的:探索γ干扰素联合脂多糖模拟炎症微环境诱导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向MSC2极化的作用。 方法:体外分离培养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进行形态学、表面标志物、成脂及成骨诱导分化能力鉴定。分别用γ干扰素(10 μg/L)、脂多糖(100 μg/L)及二者联合刺激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24 h,与植物凝集素刺激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直接共培养或Transwell间接共培养5 d。流式细胞术检测共培养不同时间点调节性T细胞和Th1细胞比例,荧光定量PCR检测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Toll样受体2,3,4 mRNA表达水平。 结果与结论:①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呈梭形或成纤维形,高表达CD73、CD90、CD105,低表达CD34、CD45、HLA-DR;②在直接与间接共培养条件下,γ干扰素联合脂多糖刺激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均可增加调节性T细胞的比例,优于γ干扰素或脂多糖单独刺激组、未刺激组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对照组(P < 0.05);③Th1细胞比例随共培养时间的延长呈逐渐下降的趋势;④在间接共培养的条件下,γ干扰素联合脂多糖刺激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更早向免疫抑制型MSC2极化,Toll样受体3表达显著增高(P < 0.05);⑤以上结果表明间接共培养体系下γ干扰素(10 μg/L)联合脂多糖(100 μg/L)是诱导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向MSC2极化的高效组合,并且MSC2的免疫抑制作用不依赖于细胞间的直接接触,为MSC2来源外泌体将来应用于临床研究奠定实验基础。 ORCID: 0000-0001-7335-2558(黄恬)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旨在观察小窝蛋白-1(caveolin-1)在17β-雌二醇(E2)抑制脂多糖(LPS)诱导的大鼠胸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分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中的作用。方法:原代培养VSMCs,以不同浓度E2(10-9-10-6mol/L)干预LPS诱导的MCP-1的分泌,ELISA法检测MCP-1生成的变化。分别使用caveo-lin-1的阻断剂β-甲基环糊精(β-MCD)以及特异性caveolin-1 siRNA抑制caveolin-1表达,W estern b lotting法检测caveolin-1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LPS浓度和时间依赖地诱导MCP-1的表达,不同浓度E2(10-9-10-6mol/L)抑制LPS诱导的MCP-1的表达;分别使用β-MCD以及caveolin-1 siRNA抑制caveolin-1的表达,能抑制LPS诱导的MCP-1的表达,而E2(10-6-10-9mol/L)又可以抑制caveolin-1的表达。结论:E2抑制LPS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MCP-1的表达,caveolin-1是这一抑制作用的中间环节。  相似文献   

19.
背景:骨髓源性间充质干细胞具有低免疫原性和免疫调节作用,但有关人脐带沃顿胶间充质干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较少。目的:观察脐带沃顿胶间充质干细胞对异体外周血T淋巴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及机制。方法:从人脐带沃顿胶组织块培养中分离出间充质干细胞。将脐带沃顿胶间充质干细胞及脐带沃顿胶间充质干细胞培养上清分别与植物凝集素刺激下的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共培养,多功能酶标仪测量脐带沃顿胶间充质干细胞及脐带沃顿胶间充质干细胞培养上清与植物凝集素刺激下的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共培养72h后A值;ELISA试剂盒检测培养上清中转化生长因子β1、γ-干扰素的表达。结果与结论:沃顿胶间充质干细胞对植物凝集素刺激下的T淋巴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增殖抑制率为56%(P0.01),沃顿胶间充质干细胞培养上清对植物凝集素刺激下的T淋巴细胞增殖也具有抑制作用,且这种抑制呈剂量依赖性。含50%沃顿胶间充质干细胞培养上清组和100%培养上清组的增殖抑制率分别为8.3%、27%(P0.05);沃顿胶间充质干细胞能显著降低T淋巴细胞分泌的γ-干扰素(P0.05);可分泌转化生长因子β1,沃顿胶间充质干细胞与T淋巴细胞共培养组的转化生长因子β1分泌量低于沃顿胶间充质干细胞单独培养组(P0.05)。提示沃顿胶间充质干细胞及沃顿胶间充质干细胞培养上清对植物凝集素刺激下的T淋巴细胞增殖均有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细胞间的接触及抑制T淋巴细胞分泌的γ-干扰素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高三尖杉酯碱(HHT)对HT29人结直肠肿瘤细胞增殖和凋亡调控的分子机制。方法用(0、0.0078125、0.015625、0.03125、0.0625、0.125、0.25、0.5、1、2、4、8)μg/m L HHT分别处理HT29细胞24、48、72 h。CCK-8法检测HT29细胞的增殖,集落形成实验检测细胞的集落形成能力;Hoechst33258染色观察染色质凝集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实时定量PCR检测BAX、Bcl2、胱天蛋白酶3(caspase-3)、caspase-9、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丙酮酸脱氢酶激酶(PDK1)、蛋白激酶B(AKT)、雷帕霉素靶蛋白调节相关蛋白(raptor)、雷帕霉素不敏感的伴侣蛋白(rictor)的mRNA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BAX、Bcl2、胱天蛋白酶3前体(pro-caspase-3)、裂解型caspase-3(c-caspase-3)、pro-caspase-9、裂解型caspase-9(c-caspase-9)、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ARP)、裂解型PARP(c-PARP)、mTOR、raptor、rictor、PI3K、PDK1、AKT、p-AKT的蛋白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HHT能抑制HT29细胞增殖,诱导细胞核破裂,染色质凝聚,凋亡小体形成;同时,HHT处理能够提高HT29细胞中BAX/Bcl2比值、caspase-3、caspase-9、raptor的mRNA水平,降低PI3K、AKT、rictor的mRNA水平;并上调HT29细胞中c-caspase-3、c-caspase-9、c-PARP、BAX、raptor蛋白水平,下调pro-caspase-3、pro-caspase-9、PARP、PI3K、PDK1、AKT、mTOR、rictor蛋白水平。结论 HHT能够通过阻断mTOR信号通路,进而抑制HT29人结直肠肿瘤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凋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