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胡爱华 《内蒙古中医药》2012,31(16):180-180
目的:探讨妇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方法.方法:对近3年在我科发生的18例妇科肿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预防、治疗方法、护理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与血液凝固性增高、血流缓慢和静脉壁损伤等多种因素有关.结论:术后减少止血药物的应用可有效预防术后DVT的发生,广谱抗生素治疗和抗凝治疗是治疗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妇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机理、预防措施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18例妇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病例的临床特点及诊断和治疗情况.结果: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与血液凝固性增高、血流缓慢和静脉壁损伤等多种因素有关.结论:术后减少止血药物的应用可有效预防术后DVT的发生,广谱抗生素治疗和抗凝治疗是治疗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消炎消肿汤配合其他方法预防髋部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deep vein thrombosis)的作用。方法采用消炎消肿汤,配合穿弹力袜、股四头肌舒缩、CPM机(肢关节功能恢复器)功能锻炼等机械措施预防髋部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结果本组86例患者髋部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为1.16%。结论消炎消肿汤配合其他措施是预防髋部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妇科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高危因素分析及速碧林临床应用预防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2015年10月于我院妇产科治疗的40例高危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全部患者使用速碧林预防治疗。结果:深静脉血栓是妇科围手术期高危因素,经单因素分析,深静脉血栓的发生与恶性肿瘤、预防措施、制动时间长、手术时间过长、术中出血量多、围术期输血量大等因素有关,以上单因素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研究患者分为4个等级,低危、中危、高危与极高危,按患者等级进行速碧林注射治疗,治疗后患者发生率、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深静脉血栓是妇科围手术期DVT高危因素,速碧林能有效预防深静脉血栓,安全性高、状况明显改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和护理妇科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疗效。方法:对1例妇科术后并发左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行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与护理,包括术前评估、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术中护理、术后护理、西药溶栓护理、中医治疗护理和恢复期护理等。结果:患者痊愈出院。结论: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护理方案能有效防范DVT的发生、促进DVT患者的痊愈。  相似文献   

6.
黄杰  杜永波  梁平萍  陈福洪 《光明中医》2022,(12):2134-2138
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是髋部骨折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有较高的发生率与病死率,故临床上对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十分重要。这与中医“治未病”原则不谋而合。此文概述了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病因病机,并且搜集了近年来有关中西医结合用药对预防老年髋部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研究进行了系统综述,希望为今后临床防治此病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妇产科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患者临床护理方法。方法选择妇产科术后患下肢深静脉血栓4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结果发现DVT患者40例中经过积极抗凝和溶栓治疗后,自觉症状得到明显减少。没有发现新血栓形成和肺栓形成,临床痊愈。结论对40例DVT患者护理,妇产科术后对DVT高危病人进行早预防、及时诊治,是使患者及时顺利康复关键,可使术后DVT发生率下降。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通络法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提供临床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的预防手段。方法:本项目观察益气活血类中药方剂药预防髋部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阐明益气活血法预防骨科术后深静脉血栓的机制,提高骨科相关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预防水平、丰富其预防方法。结果:根据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彩色超声诊断标准,86例患者中术后共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4例,血栓均发生在患侧肢体,发生率为4.7%。结论:益气活血通络法能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有一定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分析调查我院骨科病房中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发生率,讨论各种预防措施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效应。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调查我院于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并进行过骨科手术的299例患者,使用SPSS统计软件分析预防措施对DVT发生的影响。结果:年龄、糖尿病、活动性出血、卧床持续时间等多种因素均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无明显的促进作用,但采用预防措施有可能降低DVT的发生率。结论:骨科术后对患者采取预防措施可降低DVT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对76例妇科肿瘤术后病人运用循证护理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指出高血压、糖尿病及缺乏早期功能锻炼是导致妇科恶性肿瘤术后病人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直接诱因,针对性的实施护理措施,有效防止了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取得了良好的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采用低分子肝素钠预防妇科盆腔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07年2月~2009年2月因妇科疾病接受盆腔手术且有一个以上DVT危险因素的患者148例,随机分为预防性治疗组(86例)及对照组(62例),预防性治疗组于手术后注射低分子肝素。2组患者均根据术后临床症状、彩色超声检查来诊断DVT。结果预防性治疗纽一例出现临床症状,但彩超未发现血栓形成,对照组DVT发生率为6.5%(4/62),2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钠可显著降低妇科盆腔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形成是妇科盆腔手术后常见并发症,可多部位发生,肺栓塞是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多发生在术后,引起肺栓塞及下肢功能障碍,有一定的病死率和致残率,妇科腹部术后DVT发生率近年来明显增高,其发生率为7.0~45.0%。据报道,妇科恶性肿瘤根治术后发生率达12~33%,我科通过对10例妇科手术后合并DVT的病例进行分析,以探讨该病的病因治疗与护理,预防措施是防止DVT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下肢骨折术后静脉损伤、血流缓慢、血液的高凝状态是引起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主要原因,本文从术前、术后、发生DVT后三个阶段来阐述如何预防和护理,以期防止DVT的形成。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益气通脉方与低分子肝素预防髋部大手术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疗效并评价其安全性。方法:收集2011年10月至2015年6月髋部大手术患者共46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3例。试验组给予口服益气通脉汤,对照组给予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观察周期2周,对比两组术后2周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试验组小腿肌间静脉血栓2例,股前静脉血栓1例,股深静脉血栓1例,DVT发生率19.04%;对照组小腿肌间静脉血栓2例,股深静脉血栓1例,DVT发生率14.28%;两组在DVT发生率和术后并发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出血量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气通脉方具有预防老年患者髋部大手术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作用,与低分子肝素相比,益气通脉方减少了术后出血,为益气活血利水法有效预防DVT提供了临床依据,两者安全性相当。  相似文献   

15.
本文回顾性综述了骨科术后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形成的预防与护理,对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因素、药物和机械的预防方法和健康宣教、观察护理、疼痛护理、功能锻炼、用药护理、出院指导等方面进行重点阐述,提出对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关键应以预防为主,有效的预防方法可最大程度上降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使用间歇充气压力泵对预防和减少妇科盆腔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选择100例妇科盆腔手术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研究组术后即介入压力泵进行双下肢多腔气囊顺序充放气;对照组术后按常规方法进行下肢股四头肌收缩、踝泵运动及膝关节屈伸活动。结果: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4.0%低于对照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18.0%(P0.05)。结论:间歇式充气压力泵在预防妇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护理方法预防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06例老年髋部骨折手术患者进行术前DVT风险评估,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护理方法。结果:306例患者住院期间未发生深静脉血栓,46例患者出现踝部轻度肿胀,1例出院后4周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再次入院,经治疗后治愈。结论:中西医结合护理方法,对预防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满意,并且方法简便,安全可靠,患者容易接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干预对高危因素妇科盆腔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效果。方法将165例妇科围手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高危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周期性充气加压系统抗栓压力泵(IPC)组和低分子肝素(LMWH)组,每组55例。对照组采用基础预防和梯度压力袜(GCS)于围手术期进行干预,IPC组采用基础预防和周期性充气加压系统抗栓压力泵干预,LMWH组采用基础预防和依诺肝素钠干预。观察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和凝血功能指标变化。结果 3组患者术前凝血功能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IPC组和LMWH组术后凝血功能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对照组下肢DVT发生率22%(12/55),IPC组7%(4/55),LMWH组5%(3/55),IPC组和LMWH组预防下肢DVT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IPC和LMWH均可减少妇科盆腔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血塞通预防骨科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疗效。方法将44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预防组22例于围手术期应用血塞通注射液500 mg,对照组22例不采用任何预防措施。术后第4~7天常规行双下肢深静脉造影检查,了解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中8例(36.4%)发生DVT,预防组中1例(4.5%)发生DVT,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塞通能有效预防骨科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20.
白巧林 《内蒙古中医药》2011,30(14):157-157
目的:探讨骨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措施和护理方法,提高骨科严重创伤患者的治疗和护理质量,减少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预防肺栓塞的发生。方法:回顾分析3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37例患者经精心护理后,只有2例临床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结论:根据DVT发生的相关因素,做好危险度评估,采取有效的预防护理措施、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并适时用药是预防DVT形成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