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QRS波时限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预测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价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出现QIRS波时限延长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07年3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普通病房住院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共97例,收集其心电罔及超声心动罔资料。结果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1)QRS波时限延长与左心房内径无关[(4.55±1.539)cm比(4.50±0.760)cm,P=0.845];(2)与QRS波时限〈120ms组相比,QRS波时限≥120ms组左心室舒张末内径明显增大[(5.83±1.05)cm比(6.73±1.478)cm,P=0.001];(3)QRS波时限与二尖瓣反流情况无明显相关性(P=0.365);(4)QRS波时限与左心室射血分数相关,与QRS波时限〈120ms组相比,QRS波时限≥120ms组左心室射血分数显著降低[(51.0±15.7)%比(39.0±15.7)%,P=0.0001];QRS波时限与NYHA分级具有一定的相关性(P=0.04);(5)QRS波时限与死亡率无明显相关性(P=0.251)。结论心电图作为一种简单、实用、经济的检查手段,有助于识别高危的心力衰竭患者进行进一步评价。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心电图初期心室复合波(QRS)时限在判断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病情中的价值。方法对115例临床确诊的老年心力衰竭患者行12导联同步心电图与超声心动图检查,按心电图QRS时限检测结果分为QRS时限≥120ms组和<120ms组,比较2组超声心动图各测量指标的差异,包括: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短轴缩短分数(LVFS)、左心房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及二尖瓣返流率。结果 115例患者QRS时限<120ms 72例(62.6%)、≥120ms 43例(37.4%)。QRS时限≥120ms组LVEF及LVFS值均显著低于<120ms组(P<0.05),而LVESD、LVEDD值较<120ms组明显增大(P<0.05);QRS时限≥120ms组二尖瓣返流率高于<120ms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9.8%比58.3%,P>0.05)。结论心电图QRS时限对判断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病情具有一定参考价值。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心电图QRS波时间延长在老年心力衰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将入选的410例老年心力衰竭患者按心电图QRS波时间分为≥120 ms组(n=83)和<120 ms组(n =327),比较两组患者QRS波时间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分数(LVFS)、左心房(LAD)左心室(LVEDd)内径、左室壁厚度及NYHA心功能分级.结果 ①<120 ms组LVEF及LVFS均值大于≥120 ms组(P<0.01);②≥120 ms组LAD、LVEDd均值大于<120ms组(P<0.05或P<0.01);③<120ms组的左室壁厚度略大于≥120 ms组,≥120 ms组的NYHA心功能分级Ⅲ、Ⅳ级所占比例略高于<120 ms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心电图QRS波时间对判断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病情具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依那普利对老年风湿性心脏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血浆脑钠肽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9年9月收治的老年风湿性心脏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9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卡维地洛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依那普利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后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左室舒张末期内径、血浆B型脑钠肽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左心室射血分数高于对照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左室舒张末期内径、血浆B型脑钠肽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那普利治疗老年风湿性心脏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心功能与血浆脑钠肽水平,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5.
摘要:目的:综合分析慢性心衰患者血浆氨基末端脑钠素前体水平(NT-proBNP)水平影响因素。方法:对261例有不同程度心功能不全的患者进行检测,分析NT-proBNP与心脏结构、功能、房颤(AF)、患者的性别、年龄、BMI及QRS波时限等因素的相关性。结果: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均显示血浆NT-proBNP水平与心功能、年龄、体重指数、左室射血分数、左室收缩末内径等因素有关,而与性别、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室间隔厚度、左心室后壁厚度、QRS波时限、有无房颤无相关性。单因素分析显示NT-proBNP水平与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左心房内径有关,而多因素分析显示两者不独立相关。结论:慢性心衰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与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年龄、体重指数、左室收缩末内径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左心室压力变化率评价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术后短期疗效的价值。方法 有二尖瓣反流、接受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的心力衰竭患者17例,测量术前、术后1个月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和收缩末期内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和收缩末期容积、二尖瓣反流面积,采用双平面Simpsons法测量左室射血分数,在连续多普勒频谱图上测量二尖瓣反流压差速率1~3m/s两点间时间,估测左心室压力变化率。结果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后1个月,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收缩期末期内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收缩末期容积((76.3±8.7)mm、(64.7±9.3mm、(232±54)mL、(168±48)mL)较治疗前((78.3±8.5)mm、(69.2±8.4)mm、(270±59)mL、(207±47)mL)明显降低(P〈0.01);二尖瓣反流面积(6.5±3.9)mm2较治疗前(9.2±4.1)mm2明显缩小(P〈0.05);左室射血分数、左心室压力变化率((27.4±8.6)%、(598±141)mm Hg/s))较治疗前((21.5±5.1)%、(473±132)mm Hg/s)明显升高(P〈0.01)。结论 左心室压力变化率是目前评价心肌再同步化治疗术后短期疗效的有效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速度向量成像(VVI)技术评估正常QRS波群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左室心肌收缩同步性的应用价值。方法 QRS≤120ms CHF患者和健康志愿者各30例,常规测量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舒张末期容积(LVEDV)、收缩末期容积(LVESV)和射血分数(LVEF)。在系列心尖长轴及胸骨旁短轴观上,VVI成像显示所有受试者的左室速度向量图。心尖长轴观测量各节段收缩期纵向速度达峰时间(Tvl)和纵向应变达峰时间(Tsl),胸骨旁短轴观测量收缩期径向速度达峰时间(Tvr)和环向应变达峰时间(Tsc),计算节段达峰时间的标准差(Tvl—SD,Tsl—SD,Tvr-SD,Tsc-SD)及任意两节段间最大达峰时间差值(Tvl—diff,Tsl-diff,Tvr-diff,Tsc—diff)。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CHF组LVDd,LVESV,LVEDV均显著增加(P〈0.05或0.01),LVEF显著降低(P〈0.01)。左室心肌收缩不同步指标Tvl—SD,Tsl—SD,Tvr—SD,Tsc-SD及Tvl—diff,Tsl-diff,Tvr-diff,Tsc-diff均显著增加(P〈0.01)。结论 QRS波群正常的CHF患者左室心肌在纵向、径向与环向上均存在显著的收缩不同步。VVI技术可准确评价CHF患者左室心肌收缩的同步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双心室起搏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7例,均行双心室起搏治疗,随访6个月,观察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患者心功能指标(左室舒张末期内径、E/A、左室射血分数、左房内径)及心电图指标(QRS宽波、P-R间期)、6 min步行距离。结果: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患者左室舒张末期内径、E/A、左房内径低于术前,左室射血分数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患者QRS宽波、P-R间期短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患者6 min步行距离长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心室起搏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能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缩短心电图QRS宽波、P-R间期时限,提高患者运动耐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慢性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左心房、左心室远期结构变化。方法50例经射频消融治疗的房颤患者根据复发情况分为复发组(n=18)与未复发组(n=32),对比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2个月左房前后径、左右径、上下径,左心房最大容积、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室射血分数。结果术前、术后随访12个月比较左房前后径、左右径、上下径,左心房最大容积、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室射血分数比较,复发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复发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射频消融术治疗房颤具有显著疗效,复律并维持窦性心律对于逆转左心房、左心室重构,提高左室功能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采用右心室流入道起搏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时,QRS时限对心功能的影响及与心力衰竭的关系。方法随意选用44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或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的患者,采用右心室流入道起搏治疗,将患者起搏时QRS时限133m s的分为A组(n=28);起搏时QRS时限≥133m s的分为B组(n=16),测量起搏器植入时、起搏3个月和6个月不同时期,QRS时限、血浆心钠肽(BNP)、心排血量(CO)、每搏输出量(SV)、射血分数(EF)和左室舒张末内径(LVDd)的变化。结果术后即刻测两组QRS时限、BNP值和心脏超声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3个月、6个月QRS时限、LVDd、BNP,B组明显高于A组,而EF、SV、CO,B组明显低于A组。结论右室流入道起搏部位QRS时限和心功能密切相关。QRS时限越宽,心功能纠正就越不明显或心衰进一步加重;反之,QRS时限越窄,心功能改善就越明显。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超声影像学特征与诊断价值。方法:2015年2月到2017年2月选择在我院诊治的肺源性心脏病患者40例作为观察组,同期选择在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人4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都进行超声诊断与分析。结果:观察组的左心室舒张和收缩末期内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左室射血分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同时随着心功能分级的增加,左心室舒张和收缩末期内径、左室射血分数也有明显变化,对比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的Vmax与PAPs分别为2.58±0.32m/s和35.69±5.00mm Hg,都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36±0.44m/s和33.03±4.12mm Hg(P0.05)。结论: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超声影像学能通过测定左心室舒张和收缩末期内径、左室射血分数、肺动脉压情况进行临床判断,从而有利于提高疾病诊断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尿酸水平的变化及对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对10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检测血尿酸水平,并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射血分数。结果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着心功能的恶化,高尿酸血症发生率逐渐升高(P〈0.05),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增大(P〈0.05),左心室射血分数降低(P〈0.05)。结论慢性心力衰竭的心功能分级与血尿酸水平相关,血尿酸水平是判断病情的一个有意义的指标,有必要早期对其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单纯左心室起搏(LVP)和双心室起搏(BVP)在窦性心律合并宽QRS波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疗效。方法在Pubmed、EMBASE、中国知网数据库中检索2000年至2013年6月发表的比较LVP与BVP治疗心力衰竭患者的对照研究,并应用Revman5.1对其进行Meta分析,分析的主要事件为随访结束后的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收缩末容积及左心室舒张末内径。结果7项研究最终入组,包括742例心力衰竭合并宽QRS波的患者。Meta分析显示L、伊和BVP在左心室射血分数(WMD-0.54,95%CI-1.80~O.73,P=0.40)、左心室收缩末容积(WMD1.39,95%CI~8.96~11.74,P=0.79)及左心室舒张末内径(WMD1.42,95%CI-0.38~3.23,P=0.12)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窦性心律、宽QRS波的心力衰竭患者,LVP在左心室功能及心肌逆重构方面可取得与BVP相当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陈东方  解鸣鸣  席连英  田军  熊敏  刘琴 《新医学》2012,43(11):803-805
目的:通过比较不同QRS波群时限的慢性左心力衰竭患者血浆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LVEF和NYHA心功能分级的差异,探讨延长的心电图QRS波群时限对血浆NT—proBNP、LVEF和NYHA心功能的预测价值。方法:入选82例临床明确诊断为慢性左心力衰竭的患者,根据入院时心电图QRS波群时限分为QRS波群时限〈110ms组(47例)和QRS波群时限≥110ms组(35例),比较两组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LVEF和NYHA心功能分级的差异。结果:QRS波群时限≥110ms组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更高,而LVEF值更低,NYHA心功能分级更高。结论:慢性左心力衰竭患者入院时心电图QRS波群时限能较好地反映患者NT—proBNP水平、LVEF和NYHA心功能分级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沙库巴曲缬沙坦联合心脏运动康复治疗射血分数降低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3月收治的射血分数降低心力衰竭患者120例,依照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均予常规干预,对照组采用心脏运动康复治疗,观察组采用沙库巴曲缬沙坦+心脏运动康复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心脏超声指标[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期末内径(LVESd)]、血浆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水平、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问卷调查表(MLHFQ)评分,并观察预后[90 d内再住院率、随访期间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s)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LVEF高于对照组,LVESV、LVEDd、LVEDV、LVESd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NT-proBNP水平、MLHFQ评分、90 d内再住院率、MACEs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沙库巴曲缬沙坦联合心脏运动康复治疗射血分数降低心力衰竭患者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心脏射血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左心室心尖形态及功能与斑块易损性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53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超声心动图及冠状动脉CT造影检查。根据CT造影检测结果分为稳定斑块组(n=28)、易损斑块组(n=25)。比较两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射血分数、心尖部舒张末期左右径(Dap)、心尖球形指数(Siap)、舒张末期心尖角度、收缩末期心尖角度。采用logistics回归分析冠心病患者左心室心尖形态及功能与斑块易损性的相关性。结果稳定斑块组心功能指标LVEDD、LVESD明显低于易损斑块组(P < 0.05),射血分数明显高于易损斑块组(P < 0.05);稳定斑块组左心室Dap、舒张末期心尖夹角、收缩末期心尖夹角明显低于易损斑块组(P < 0.05),Siap明显高于易损斑块组(P < 0.05);斑块易损性是影响左心室Dap、舒张末期心尖夹角、收缩末期心尖夹角、LVEDD、LVESD、射血分数的独立危险因素(P < 0.05)。结论冠心病患者左室心尖形态及功能和斑块易损性具有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加味当归补血汤对慢性心力衰竭伴贫血的治疗效果。 方法:选取 2019 年 1 月 ~2020 年 1 月收治的慢性心衰 伴贫血患者 72 例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其基本资料,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 36 例。 对照组采用西医治 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加味当归补血汤。 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红蛋白水平、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射血 分数。 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 91.67% )显著高于对照组( 66.67%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 治疗前两组血红蛋白水平、 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射血分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治疗后,两组的血红蛋白水平、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射血 分数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研究组血红蛋白水平、左室射血分数高于对照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小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 义( P <0.05 )。 结论:加味当归补血汤对慢性心力衰竭伴贫血患者心功能与贫血状况有显著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应用普通超声心动图及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QRS波群时限与心室收缩的不同步性关系。方法9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根据QRS波群时限分三组,组IQRS波群时限〈120ms,组ⅡQRS波群时限≥120ms,〈150ms,组111QRS波群时限≥150ms。应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分别测量QRS波群起点至主动脉、肺动脉前向血流频谱开始的时间间期,二者的差值为左右心室间电机械延迟(IVMD),应用组织多普勒测量左房室环各部位左室收缩期电机械运动时间的离散度。结果三组受试者不论QRS波群宽度均存在心室间(分别为13.9%、53.8%、68.1%,P〈0.05)或心室内(分别为30.6%、61.5%、72.3%,P〈0.05)不同步现象。一部分QRS波群正常或轻度增宽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也表现出心室间或心室内的不同步性(13.9%、30.6%)。QRS时限越长,存在不同步的比例越高。QRS波群时限与IVMD呈正相关(r=0.66,P〈0.01)。结论部分QRS波群正常或轻度延长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也存在心室间或心室内的不同步性。联合应用普通超声心动图和组织多普勒技术可以用来评价心肌运动的不同步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胸腺五肽联合卡维地洛对扩张型心肌病患者C反应蛋白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18年7月收治的64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卡维地洛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胸腺五肽治疗,比较两组C反应蛋白及心功能(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6分钟步行距离、左室射血分数)。结果:治疗后,两组C反应蛋白水平均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6 分钟步行距离、左室射血分数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胸腺五肽联合卡维地洛治疗可降低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C反应蛋白水平,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比较右室间隔部起搏和右室心尖部起搏电极参数和心功能的变化趋势,选择更为有利的起搏方式。方法选取心尖部起搏21例和间隔部起搏21例,术时、12个月、24个月随诊,分别作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记录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起搏心电图测量Ⅱ导联QRS波时限、抽血查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起搏器程控仪记录阈值、阻抗、R波感知进行比较。结果间隔部组比心尖部组QRS时限和电极阻抗小,随起搏时间延长QRS时限、NT-proBNP、LVEDD增加、LVEF(%)下降,心尖部组表现较为明显。结论间隔部起搏QRS波较窄,LVEF(%)下降缓慢、LVEDD(mm)和NT-proBNP(pg/m1)升高缓慢,与心尖部起搏比较,心室同步性好、可延缓心功能减退,是右室起搏较好的选择部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