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挥发油β—CD包结物在颗粒剂生产工艺中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王溶溶  陈丹菲 《中成药》1996,18(10):1-2
以挥发油的保存率作为研究方法的评价指标,从生产角度研究挥发油β-CD包结物在颗粒剂生产中的应用,并采用正交法考察不同喷雾干燥条件对挥发油保存率的影响,挥发油保存率达86.6%。  相似文献   

2.
中成药生产中挥发油的提取山西中药厂(030800)王化昌,胡忆芬在中成药生产中,经常要碰到提取挥发油的问题,由于品种不同,挥发油含量不同,另外,一些中药由于存放时间过长,挥发油已经被损失了许多,这样,其所含的挥发油不易提取到。在实际的制药生产过程中,...  相似文献   

3.
β-环糊精包合荆芥、陈皮挥发油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严建业  夏新华 《中成药》2003,25(8):612-614
目的:研究β—环糊精包合荆芥、陈皮混合挥发油的最佳工艺。方法:以挥发油包结率为评价指标,比较研磨法和饱和水溶液法,以正交实验优选最佳工艺条件,并用TLC对包合前后的挥发油性质进行分析。结果:优选出最佳包合工艺为:β—环糊精:挥发油(8:1),加4倍量水,研磨2h,挥发油利用率87.1%。结论:研磨法优于饱和水溶液法,可用于生产。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寻找蕺菜生产最佳采收期及优质部位。方法:回流提取挥发油对野生蕺菜进行不同生长期的挥发油提取,并使用GC-MS测定挥发油成份。结果:蕺菜挥发油成分27个。结论:蕺菜6月到7月地上部分的挥发油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5.
鱼腥草挥发油主要化学成分含量日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鱼腥草挥发油中主要化学成分在一天中日照时间段的含量变化情况,确定适宜的采收时间。方法对生产中鱼腥草主栽品系的鲜草地上部分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GC/MS分析。结果方差分析结果表明,鱼腥草新品系W01-100和W01-94的挥发油主要化学成分含量在日照时间内无显著变化。其中,W01-94挥发油主要化学成分含量更稳定。鱼腥草地上部分鲜草挥发油的部分主要成分间含量变化相关显著,但不同材料间相同两种成分间的相关性可能不同。结论W01-100和W01-94在整个白天内均可采收。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消斑颗粒剂中混合挥发油的提取及β-环糊精包合挥发油的最佳工艺.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以挥发油得率为评价指标进行提取工艺的研究;采用正交试验法,以包合物收得率和挥发油包合率为评价指标进行包合工艺的研究.结果:混合挥发油的提取工艺为:药材按比例混合后加10倍量水,不浸泡,提取5小时;包合的最佳工艺为:β-环糊精与挥发油的比例是10g:1ml,包合温度40℃,搅拌时间2小时.结论:本法确定的挥发油提取及其β-环糊精包合工艺可为其生产开发提供依据,便于制粒并适合大规模生产.  相似文献   

7.
辛荑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辛荑挥发油与β-环糊精的包合工艺及其包合物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用正交试验法对辛荑挥发油与β-环糊精的包合工艺进行考察,并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法对其包合物进行含量测定。结果:辛荑挥发油与β-环糊精的最佳包合工艺为:包合温度40℃,油与β-CD比例1:7,包合时间40分钟。其挥发油及其包合物的乙醇溶液的紫外吸收光谱在210nm处有一最大吸收峰。结论:辛荑挥发油包含后使其微分化。为制剂生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当归饮片挥发油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袁久荣  容蓉  杨东 《中国中药杂志》1998,23(10):601-603
目的:研究当归Angelicasinensis饮片挥发油成分的组成,为四物汤配伍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提取当归饮片挥发油,以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测定其成分。结果:自当归头饮片挥发油中检测到88个峰,鉴定了其中42种成分,占挥发油组成的51.34%;全当归饮片挥发油中检出94个峰,鉴定了其中54种成分,占挥发油组成的90.86%。结论:首次研究了当归饮片挥发油的化学成分。  相似文献   

9.
河南信阳野菊花挥发油化学成分GC-MS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河南信阳野菊花中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挥发油,利用GC-MS联用仪对野菊花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结果河南信阳野菊花中挥发油共分离到43个组分,鉴定了其中的35个,占挥发油总量的97.5%。结论为不同产地野菊花挥发油评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加拿大一枝黄花不同部位挥发油含量及提取时间与出油高峰。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技术。结粜加拿大一枝黄花茎、根部挥发油含量较低,叶部含量最高。提取时间和出油高峰时间与挥发油含量近似成正比。结论水蒸气蒸馏技术是一种提取挥发油的有效方法,加拿大一枝黄花的挥发油主要存在于叶部。叶部可作为实验研究挥发油特性时提取挥发油的有效部位。  相似文献   

11.
我集团公司附属医院制剂室生产的冠心胶囊,由土鳖虫、蜈蚣、水蛭、蝉蜕、全蝎直接粉碎的细粉和降香、檀香提取挥发油后的残渣与赤芍、枣仁共同水提取浸膏以及人参的醇提取浸膏混合而成。具有益气活血,通络止痛的功效,主要用于冠心病心绞痛证属心气虚乏、血瘀络阻者的治疗;临床应用多年。但大生产中我们采用多功能提取罐提取檀香、降香挥发油,发现挥发油提取时间长,而且得到的挥发油有乳化现象。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采用正交试验优选挥发油的提取条件。  相似文献   

12.
中药挥发油提取工艺研究概况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挥发油(volatile oils)又称精油(essential oils),是一类在常温下能挥发的、可随水蒸气蒸馏的、与水不相混的油状液体的总称;广泛存在于植物药的各个部位。许多研究已表明挥发油具有多种生物活性,但研究也发现,在众多的挥发油中凼结构的不同,所表现的生物活性也有很大差异。挥发油是一类重要的活性成分,临床上除直接应用主要含挥发油的生药外,还可应用从中药精制的挥发油,如桉叶油、薄荷油等。挥发油具有发散解表、芳香开窍、理气止痛、祛风除湿、活血化瘀、祛寒温里、清热解毒、解暑祛秽、杀虫抗菌等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不同采收期的江苏春柴胡挥发油化学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不同采收期的江苏春柴胡挥发油化学成分。方法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江苏春柴胡挥发油,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分析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结果不同采收期春柴胡挥发油含量差别较大,江苏春柴胡药材以4月中旬采收为宜。结论从不同采收期的春柴胡挥发油中均鉴定出n-十六酸,其可以作为春柴胡质量控制中挥发油成分的鉴别特征。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香薷挥发油β-环糊精(β-CD)包合的制备工艺。方法:以挥发油利用率、有效成分百里香酚及香芹酚含量为指标,用正交设计法对香薷挥发油β-CD包合工艺进行优选。结果:香薷挥发油与β-CD包合物最佳制备工艺是采用胶体磨瞬间包合3次,挥发油∶β-CD∶水为1∶6∶18,包合温度30℃。结论:香薷挥发油采用胶体磨瞬间包合技术,可实现连续化生产,包合物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脑脉Ⅰ号胶囊挥发油的包合工艺。方法:正交试验法和GC/MS分析。结果:以挥发油利用率、包合物收得率、包合物含油率为指标,优选出挥发油饱和水溶液法的最佳包合条件为:挥发油和β-环糊精的比例为1 ml∶4 g,包合温度为40℃,包合时间为2 h,经 GC-MS分析,包合前后挥发油主要成分基本一致。结论:用β-环糊精包合脑脉Ⅰ号胶囊挥发油,能有效地保存挥发油的有效成分,最佳包合工艺可靠。  相似文献   

16.
中药挥发油药理活性显著,但因其易挥发与氧化,导致其制剂的稳定性比较差。为了提高中药挥发油的稳定性,常在药材质量的选取、提取方法、挥发油自身等方面进行质量控制与研究。本文以2020年版《中国药典》一部为数据来源,以“挥发油”为检索词在成方制剂和单味制剂的“制法”项下进行检索,对180种提取挥发油的固体制剂按剂型进行统计分析,查阅并整理其关于挥发油质量控制的现状,从药材质量、提取工艺差异、挥发油稳定性这3个方面分析影响固体制剂中提取挥发油稳定性的因素,提出改善固体制剂中提取挥发油稳定性的措施,并对固体制剂中提取挥发油的药理药效的进一步验证以及其能否作为处方的物质基础提出展望,以期为提升固体制剂中提取挥发油的稳定性以及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中药挥发油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挥发油的特性、提取(分离)方法 、影响挥发油含量的因素、控制挥发油含量的方法 、挥发油在中药成方制剂中的取舍、含挥发油类中成药的服用方法 及挥发油含量的检测方法 进行概述,为含挥发油类药材的生产加工、制剂和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对挥发油的特性、提取(分离)方法、影响挥发油含量的因素、控制挥发油含量的方法、挥发油在中药成方制剂中的取舍、含挥发油类中成药的服用方法及挥发油含量的检测方法进行概述,为含挥发油类药材的生产加工、制剂和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不同染色体数目鱼腥草挥发油成分的薄层色谱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黎  吴卫  郑有良 《中草药》2004,35(12):1399-1401
目的研究鱼腥草染色体数目与挥发油成分的关系,比较鱼腥草鲜草与干草及其不同部位的挥发油成分差异。方法对不同染色体数目的鱼腥草鲜草地上和地下及其阴干地上部分挥发油成分进行了薄层色谱分析。结果按挥发油TLC图谱斑点数目和清晰度不同,20份鲜草材料地上部分大致呈现5种类型,地下部分挥发油大致呈现3种类型,19份干草材料大致呈现4种类型。结论鲜草地上和地下部分挥发油、鲜草与干草挥发油在化学成分上均有较大差异,材料间挥发油成分差异鲜草大于干草,地上大于地下,并且鲜草挥发油有染色体数目增加同时斑点数增多的趋势;峨眉蕺菜同蕺菜在挥发油成分上并无显著差别。  相似文献   

20.
金银花露中沉淀物质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银花露中沉淀物质的分析研究黄道明,张晓云根据《湖北省药品标准汇编》(1986年版)中金银花露生产工艺要求生产的金银花露,如生产或贮存过程中处理不当,其成品容易产生沉淀,极大地影响药品质量。笔者经分析研究,认为此沉淀物为金银花挥发油的氧化聚合产物。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