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观察壮医针刺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PCIV)患者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的影响。方法将85例PCIV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壮医针刺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BAEP中Ⅰ波、Ⅲ波和Ⅴ波的潜伏期(PL)及Ⅰ-Ⅲ、Ⅲ-Ⅴ和Ⅰ-Ⅴ的峰间潜伏期(IPL)。结果治疗组治疗后Ⅰ波、Ⅴ波的PL及Ⅰ-Ⅲ、Ⅲ-Ⅴ的IP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壮医针刺配合药物是一种治疗PCIV的有效方法,能改善患者BAEP指标。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中西医结合疗法对肝豆状核变性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患者的变化的影响。对65例肝豆状核变性患者于中西医结合驱铜治疗前后实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检测,结果临床症状进行分析。治疗前患者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的潜伏期和峰间期较健康对照且明显延长,主要表现为Ⅲ、Ⅴ汉潜伏期及Ⅲ-Ⅴ、Ⅰ-Ⅴ峰间期延长。患者经中西医结合驱铜治疗后,在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的同时,及干听觉诱发电位亦显示各波潜伏期和峰间勘交治疗前有显著好转。男女患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柴胡疏肝散对原发性抑郁症患者脑诱发电位的影响.方法 对照研究原发性抑郁症患者治疗前后脑诱发电位的变化.采用脑诱发电位仪,记录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原发性抑郁症患者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和视觉诱发电位(VEP),其中中药组及西药组各30例,经治疗4周后再次测定BAEP和VEP.结果 原发性抑郁症患者经治疗后,BAEPⅢ波潜伏期较治疗前明显缩短(P<0.01),Ⅰ、Ⅴ波治疗前后无明显改变(P>0.05),VEP各波潜伏期均显著缩短(P<0.01).且中药组临床疗效优于西药组.结论 柴胡疏肝散可显著缩短原发性抑郁症患者脑诱发电位的潜伏期,较好地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对前庭周围性眩晕和中枢性眩晕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110例前庭系统性眩晕患者进行BAEP检测,观察Ⅰ、Ⅲ、Ⅴ波的潜伏期(PL)、波形分化情况及Ⅰ—Ⅲ、Ⅲ—Ⅴ、Ⅰ—Ⅴ波的峰间潜伏期(IPL)、两耳测间差(ILD)以及Ⅰ/Ⅴ波差值。结果110例中有67例异常,异常率为60.9%。其中内耳型27例(40.3%),表现为Ⅰ波分化不良或波形消失,PL延长及其后各波相应延长,ILD相应增大;脑干型40例(59.7%),表现为Ⅰ波正常,Ⅲ、Ⅴ波分化不良或波形消失,Ⅲ或Ⅴ波PL、Ⅰ—Ⅲ及Ⅲ—Ⅴ波IPL延长,ILD相应增大。结论BAEP是一种鉴别前庭系统周围性和中枢性眩晕比较敏感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探讨中西医结合疗法对肝豆状核变性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患者的变化的影响。方法:对65例肝豆状核变性患者于中西医结合驱铜治疗前后实行脑子听觉诱发电位检测,结合临床症状进行分析。结果:治疗前患者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的潜伏期和峰间期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延长,主要表现为Ⅲ、Ⅴ波潜伏期及Ⅲ-Ⅴ、Ⅰ-Ⅴ峰间期延长。患者经中西医结合驱铜治疗后,在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的同时,脑子听觉诱发电位亦显示各波潜伏期和峰间期较治疗前有显著好转。男女患者治疗前的异常率分别为21.97%和19.05%,治疗后降至9.09%和6.75%。结论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对肝豆状核变性疾病不仅有辅助诊断价值,亦有疗效判断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血府逐瘀汤方药治疗突发性耳聋(简称突聋)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60例突聋患者给予血府逐瘀汤,分别检测治疗前后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经颅多普勒(TCD)脑血流参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突聋患者BAEP的Ⅰ、Ⅲ、Ⅴ波波形及峰潜伏期(PL),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及脑血流参数的不同程度地改善。结论活血化瘀方药可改善突聋患者BAEP及TCD脑血流参数,进行BAEP、TCD检测可反映突聋患者内耳及脑干的神经功能和供血状况,对指导临床治疗及评价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冯淑兰  赖新生 《针刺研究》1998,23(2):101-105
电针疗法能缩短先天愚型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的Ⅰ、Ⅲ、Ⅴ波潜伏期,可能由于针刺能加快脑干听觉通路神经纤维髓鞘化,促进神经元的生长和突触形成,从而加快神经冲动的传导速度,促使听力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比较传统针刺及其加用腹针对缺血性卒中致假性球麻痹的疗效及其对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的影响。方法:腹针组给予传统针刺加腹针治疗,对照组给予传统针刺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通过洼田吞咽功能评价、改良Frenchay构音障碍评价以及BAEP测定并观察比较2组疗效。结果:腹针组吞咽能力、构音障碍改善均优于对照组,腹针组Ⅲ、Ⅴ波潜伏期及Ⅰ-Ⅲ、Ⅲ-Ⅴ峰间潜伏期较对照组缩短。结论:传统针刺加用腹针后能够更好地改善吞咽和构音障碍,并能够显著缩短缺血性卒中致假性球麻痹患者BAEP的主波潜伏期。  相似文献   

9.
针刺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TCD和BAEP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针刺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的作用机理.方法:将40例VBI患者分为针刺组20例和常规组20例,另设正常对照组30例.针刺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针刺治疗,治疗前及治疗2 w后检查多普勒(TCD)及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观察针刺对VBI患者血流速度及脑电生理的影响.结果:治疗前VBI患者双侧推动脉及基底动脉峰速度明显低于对照组,TCD异常率为75.0%;BAEP异常率为70.0%,以脑干型异常为主.治疗后两组椎动脉及基底动脉峰速度均有改善,TCD异常率为47.5%;治疗后BAEP异常率为45.0%,神经传导功能有明显改善,与常规组相比,针刺组Ⅴ波峰潜伏期、Ⅲ-Ⅴ和Ⅰ-Ⅴ峰间潜伏期改善更显著(P<0.05).结论:针刺治疗可改善VBI患者的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及脑干神经传导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靳三针疗法的"头针四项"对脑性瘫痪(简称脑瘫,CP)儿童认知功能与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的影响。方法将85例存在认知功能障碍的脑性瘫痪患儿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2例给予综合康复训练,观察组43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头针四项"治疗,2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均治疗2个疗程;采用Gesell发育量表评价患儿的认知功能,观察并对比2组治疗前后Gesell发育量表评分以及BAEP主要波形Ⅰ、Ⅲ、Ⅴ波的绝对潜伏期(PL)、峰间潜伏期(IPL)及Ⅴ波反应阈值。结果 2组患儿治疗后的Gesell发育量表评分和Ⅰ、Ⅲ、Ⅴ波的PL、IPL及Ⅴ波反应阈值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均<0.05),且观察组各指标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头针联合综合康复训练能够有效改善脑瘫患儿的认知功能与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麦粒灸任督脉腧穴配合巨刺法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脑卒中痉挛性偏瘫患者随机平分为A、B、C、D组,A组健侧针刺,B组健侧针刺加麦粒灸任督二脉,C组患侧针刺,D组患侧针刺加麦粒灸任督二脉,比较各组FMA运动功能量表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治疗后四组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B组最为明显(P〈0.01)。结论:麦粒灸配合巨刺法治疗痉挛性偏瘫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针刺治疗儿童听力语言障碍的作用机理。方法:对53例药物中毒所致听力语言障碍儿童进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测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针刺组31例(62耳),药物对照组22例(44耳)。针刺组主要取四神针、颞三针、耳三针、舌三针、风池、哑门、合谷、中渚、足临泣为治疗穴位,每日1次,每次30min;对照组口服盐酸葡桂利嗪胶囊、三磷酸腺苷、Vit B1、Vit B6。均为每月1疗程,连续治疗4个疗程。以脑干听觉诱发电位Ⅰ、Ⅲ、Ⅴ波的峰潜伏期,Ⅰ~Ⅲ、Ⅲ~Ⅴ峰间期为主要观察指标。结果:针刺组各波峰潜伏期治疗前后自身比较,Ⅰ、Ⅴ波潜伏期明显缩短,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Ⅲ波变化不显著(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Ⅰ、Ⅴ波潜伏期有显著性差异(P<0·05),Ⅲ波潜伏期无显著性差异(P>0·05)。针刺组各波峰间期治疗前后自身比较,Ⅰ~Ⅲ、Ⅲ~Ⅴ波间期明显缩短(P<0·05),Ⅰ~Ⅴ波间期变化不显著(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Ⅰ~Ⅲ、Ⅲ~Ⅴ波间期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Ⅰ~Ⅴ波间期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针刺有效穴位能够明显缩短Ⅰ、Ⅴ波潜伏期和Ⅰ~Ⅲ、Ⅲ~Ⅴ波间期,促进听力语言障碍患儿的听觉和语言的发育,改善患儿的预后。  相似文献   

13.
针刺治疗小儿脑瘫伴听觉障碍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通过观察针刺对脑瘫伴听觉障碍患儿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小儿脑瘫伴听觉障碍提供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收集符合诊断标准的60例脑瘫伴听觉障碍患儿,运用脑干诱发电位进行治疗前后的听觉评定,通过针刺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儿的听力改善情况。结果:通过针刺治疗听觉障碍患儿的BAEP检测结果显示Ⅰ、Ⅲ、Ⅴ波波形改善明显,即潜伏期及峰间期缩短,有统计学意义;Ⅴ波反应阈值治疗前后改善明显。结论:针刺对小儿脑瘫伴听觉障碍有明显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肝豆片Ⅰ号对肝豆状核变性患者神经电生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中药肝豆片I号对肝豆状核变性(HLD)患者神经电生理的影响。方法:32例HLD患者治疗前检测脑电图(VEEG)、肌电图(EMG)及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于口服肝豆片I号治疗4周后,对治疗前有异常神经电生理改变的患者进行复查。结果:HLD患者治疗后在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的同时,VEEG、EMG及BAEP的有效率依次为71.43%(5/7例)、70.00%(7/10例)、66.67%(20/30例),其有效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HLD患者治疗前Ⅲ、Ⅴ波潜伏(PL)及I-Ⅲ、Ⅲ-Ⅴ、I-Ⅴ波峰间期(IPL)均较健康对照组延长(P<0.05,P<0.01);治疗后Ⅲ-Ⅴ、I-Ⅴ波IPL均有改善。结论:神经电生理检查对HLD有辅助诊断及疗效判断价值,肝豆片I号能改善HLD患者异常的神经电生理。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针刺对原发性抑郁症患者脑干诱发电位的影响以及针刺的疗效。方法:40例原发性抑郁症患者针刺百会、印堂、大椎、神门、太冲、内关、三阴交,留针30min,隔天治疗1次,每周治疗3次,治疗6N后观察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和视觉诱发电位(VEP);观察抑郁症患者治疗前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变化情况。结果:抑郁症患者治疗后VEP各渡潜伏期均显著缩短(P〈0.05),BAEPIII波潜伏期显著缩短(P〈0.05),患者的HAMD评分明显改善。结论:抑郁症患者中枢神经系统对视觉、听觉刺激的应激能力下降;针刺能明显缩短抑郁患者脑干诱发电位的潜伏期;针刺治疗原发性抑郁症患者有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左归丸及其组方对卵巢早衰的作用差异。方法:建立免疫性卵巢早衰小鼠模型,按中医药理论用撤药分析法分为Ⅰ-Ⅴ组,与模型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对比,观察各组方对模型小鼠卵巢细胞的凋亡率作用。结果:Ⅰ-Ⅴ组、己烯雌酚组卵巢细胞凋亡率均低于模型对照组(P〈0.01),降低效果从大到小依次为Ⅴ组、己烯雌酚组、Ⅳ组、Ⅲ组、Ⅱ组、Ⅰ组,Ⅲ组与Ⅱ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Ⅳ组与Ⅴ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左归丸治疗卵巢早衰配伍合理,熟地起到君药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背俞指针疗法对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任督二脉穴位皮温与胃电节律的影响,探讨二者的相关性。方法观察对象为120例胃食管反流病合格受试者。治疗组60例患者行背俞指针疗法治疗,对照组60例予枸橼酸莫沙必利分散联合兰索拉唑肠溶片口服治疗,通过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胃电图的分析,评价背俞指针疗法对胃电节律的影响;同时检测治疗前、治疗第7天、治疗第14天任督二脉穴位皮温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主频率、主导功率均较治疗前增高显著(P〈0.01),有统计学差异;节律紊乱系数均较前下降显著(P〈0.01)。治疗后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第7天、第14天任督二脉穴位皮温均较治疗前上升明显(P〈0.05);而对照组则较治疗前下降明显(P〈0.05)。治疗组第14天与第7天相比任脉穴位皮温下降明显(P〈0.05)。结论背俞指针疗法能提高患者任督二脉穴位皮温;可增强胃主频率、主导功率,减少胃电的紊乱系数;这一作用考虑与背俞指针治疗改善任督二脉交会,改善脾胃、肝胆枢机,补元气、泻阴火促进胃动力进而改善胃电生理活动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针刺督脉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按随机对照原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针刺督脉穴,对照组针刺常规穴。结果:治疗组愈显率为60.0%,对照组愈显率为33.3%,治疗组愈显率高于对照组(P〈0.05)。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评分(JOA)及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2组治疗后均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改善更显著(P〈0.05)。结论:针刺督脉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双黄连口服液对豚鼠宫内感染巨细胞病毒(GPC-MV)孕鼠妊娠结局及感染致子代脑损伤的影响.方法 将30只孕早期Hart-ley豚鼠随机分为正常组、GPCMV组和双黄连组,每组10只.正常组无特殊处理,GPCMV组和双黄连组均经腹腔接种GPCMV,双黄连组在接种的同时灌胃双黄连口服液(2 mL/kg),连续灌胃...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感音神经性聋患者耳蜗或听觉传导通路的受损程度对穴位按摩疗效的影响。方法根据听觉脑干诱发电位检测结果,随机抽取双耳均无波形的感音神经性聋学生15例(30耳)为治疗组,随机抽取双耳有低幅(或隐约)V波且潜伏期延长的感音神经性聋学生15例(30耳)为对照组。2组均采用穴位按摩治疗法,每次所选穴位基本相同,总疗程12个月,治疗前后均进行听觉脑干诱发电位检测。结果经治疗12个月,治疗组:原无波形的30耳中,9耳分化出Ⅰ、Ⅴ波,15耳分化出Ⅴ波且潜伏期已达正常范围,6耳无效,显效率为30%,总有效率为80%。对照组:原低幅或隐约Ⅴ波的30耳中,22耳分化出Ⅰ、Ⅲ波,6耳分化出Ⅰ波且潜伏期已达正常范围,2耳无效,显效率为73%,总有效率为93%。经统计学处理,2组的显效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感音神经性聋患者耳蜗或听觉传导通路的受损程度对穴位按摩疗效具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