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蓝氏贾第鞭毛虫(简称贾第虫)细胞内的磷酸丙糖异构酶(tim)基因编码磷酸丙糖异构酶。对扩增后的tim基因做序列分析,可对来源于不同地理位置和/或不同宿主的贾第虫株进行基因分型,并以此确定它们之间的遗传学关系。为了确定中国虫株的基因型,我们对分离自北京(C1),四川(C2)和福建(C3)3株人源贾第虫tim基因序列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C1和C2具有相同的遗传学特性,可划归为目前公认的分型系统中的第  相似文献   

2.
人们已经使用聚合酶链反应来扩增编码不同的变异性表面蛋白的基因片断。9个瑞士蓝氏贾第虫无菌虫株被用于基因分析。根据产量、大小和限制性片断长度的多态性分析鉴定3个基因型。其中有5个蓝氏贾第虫株(01,B1,B2,B3-1A1和C1)被分类属于基因组Ⅰ。一个从人类获得的虫株(H2-17A)被分类属于基因组Ⅱ,它产生了一个特殊的VSP1267的PCR产物。这个虫株也产生了1.8kg tsp11和0.52k  相似文献   

3.
人们已经使用聚合酶链反应来扩增编码不同变异性表面蛋白的基因片断。9个瑞士蓝氏贾第虫无菌虫株被用于基因分析。根据产量、大小和限制性片断长度的多态性分析鉴定3个基因型。其中有5个蓝氏贾第虫株(01,B1,B2,B3-1A1和C1)被分类属于基因组Ⅰ。一个从人类获得的虫株(H2-17A)被分类属于基因组Ⅱ,它产生了一个特殊的VSP1267的PCR产物。这个虫株也产生了1.8kbtsp11和0.52kb类似tsa417/tsp11的PCR产物,这个产物具有基因组Ⅱ型虫株的限制性片断长度的多态性。3个虫株(O2-4A1,O3和H3-15K2)代表了一个新的基因型,它和基因组Ⅰ和基因组Ⅱ密切相关。这3个虫株显示了在tsp11PCR产物中完全相同的限制性片断长度的多态性,同时未能产生1个VSP1267PCR产物。这个结果表明能用这种方法划分肠道蓝氏贾第虫的不同基因型。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告了中国广西狂犬病毒野毒株(CGX89-1株)糖蛋白基因cDNA的核苷酸序列及其推导的氨基酸序列。CGX89-1株的糖蛋白基因从起始密码ATG到终止密码TAA共有1575个核苷酸残基,可编码形成524个氨基酸残基的多肽链,经修饰后形成具有505个氨基酸残基构成的狂犬病毒糖蛋白。CGX89-1株的糖蛋白基因和核苷酸组成分别为:A占27.11%,T占26.29%,C占21.97%和G占24.63%。核苷酸序列和巴斯德株(PV株),国际标准攻击毒株(CVS株),中国狂犬病毒疫苗株(3aG株)相比,同源性分别为84.1%,83.1%和84.5%。其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和PV株、CVS株和3aG株相比其同源性分别为92.4%,89.7%和89.5%。CGX89-1株也具有3个N-糖基化位点,分别位于第37位、157位和319位的氨基酸残基上。糖蛋白的膜外区部分重要抗原位点和PV株、CVS株及3aG株具有较高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5.
用PCR扩增tim基因检测蓝氏贾第鞭毛虫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对蓝氏贾第鞭毛虫 (Giardialamblia)的磷酸丙糖异构酶 (triosephosphateisomerase ,缩写为tim)基因进行特异性扩增 ,结果扩增出 1条 6 83bp的DNA片段。此方法的特异性可高达10 0 % ,而其它DNA样本 ,如日本血吸虫 (Schistosomajaponicum)、刚地弓形虫 (Toxoplasmagondii)、微小隐孢子虫 (Cryptosporidiumparvum)、溶组织内阿米巴 (Entamoebahistolytica)、旋毛虫 (Trichinellaspiralis)和阴道毛滴虫 (Trichomonasvaginalis) ,以及人体血细胞等均未出现扩增反应。本法的敏感性也很高 ,可检测到0 4pg贾第虫包囊的DNA。 13株来自不同地理位置和 或宿主的贾第虫DNA样本在PCR中均各产生 1条长为 6 83bp的目的片段。上述结果表明本实验建立的检测贾第虫的PCR方法有效  相似文献   

6.
对四株蓝氏贾第虫「三株分离自中国(C1、C2、C3)」,一株分离自美国(CDC)的可溶性蛋白和同工酶分别用SDS-PAGE和PAGE法进行分析,每一受试虫株在SDS-=PAGE中均显示出众多蛋白带,其主要数目分别为9、13、13、1。我数带的分子量介于17.5KDa-94KDa之间,同工酶分析结果表明,在酯酶EST)分析中,CDC出现4条带,其中3条深染,C3呈现3条浅带,但C1和C2未邮条带出现  相似文献   

7.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对蓝氏贾第鞭毛虫(Giardia lamblia)的磷酸丙糖异构酶(triose phosphate isomerase,缩写为tim)基因进行特异性扩增,结果扩增出1条683bp的DNA片段.此方法的特异性可高达100%,而其它DNA样本,如日本血吸虫(Schistosoma japonicum)、刚地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微小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 parvum)、溶组织内阿米巴(Entamoeba histolytica)、旋毛虫(Trichinella spiralis)和阴道毛滴虫(Trichomonas vaginalis),以及人体血细胞等均未出现扩增反应.本法的敏感性也很高,可检测到0.4pg贾第虫包囊的DNA.13株来自不同地理位置和/或宿主的贾第虫DNA样本在PCR中均各产生1条长为683bp的目的片段.上述结果表明本实验建立的检测贾第虫的PCR方法有效.  相似文献   

8.
建立蓝氏贾第鞭毛虫感染动物模型 ,用PCR技术对感染动物粪内该虫tim基因进行检测 ,探讨蓝氏贾第鞭毛虫基因检测方法。用人源蓝氏贾第鞭毛虫河北株 (CD)和江苏株 (XZ)的包囊分别接种两组C5 7BL 6N小鼠 ,于接种后第 6天、1 0天和 1 4天收集粪便标本 ,采用酚 氯仿法提取总DNA。将提取液分别按 1 0 0 、 1 0 - 1 、 1 0 - 2 和 1 0 - 3稀释并纯化。根据该虫磷酸丙糖异构酶 (Triosephosphateisomerase,tim)基因合成 1对特异性引物 ,采用PCR技术分别扩增各个稀释度的样本。结果贾第虫阳性样本均被扩增出相应基因的 1条 683bp长的片段 ,纯化后的各个稀释度样本的PCR检测阳性率随稀释倍数的增加而增高。本研究结果为贾第虫感染基因检测方法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实验资料。  相似文献   

9.
先天性尿道下裂与SRD5A2及SRY基因突变关系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探讨中国人先天性尿道下裂的发生与5α还原酶2( S R D5 A2) 基因突变及 S R Y 基因突变的关系。方法 收集先天性尿道下裂患儿静脉血23 例,抽提 D N A。经 P C R 分别扩增 S R D5 A2 基因的第1 至第5 外显子及 S R Y 基因的 D N A 片段。对各扩增片段采用单链构象多态性诊断法( P C R S S C P) ,筛选基因突变标本,有电泳异常的标本进行测序分析。结果 经 P C R S S C P 发现3 例 S R D5 A2 基因的第4 外显子 D N A 扩增片段电泳带位置异常,经 D N A 序列分析证实2 例为纯合子型第227 位密码子由 C A A 替代 C G A( Arg227 Gln) ;1 例为双重杂合子型突变,第227 位密码子由 C A A 替代 C G A,同时第186 位密码子由 T T G 替代 T T T( Phe186 Leu) 。 P C R S S C P 检测 S R Y 基因片段未发现异常电泳带。结论  S R D5 A2 基因突变,可能是先天性尿道下裂的病因之一, S R D5 A2 基因的第227 位密码子可能为中国人该基因的突变热点,而尿道下裂中 S R Y 基因的突变少见。  相似文献   

10.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对蓝氏贾第鞭毛虫(Giardia lamblia)的磷酸丙糖异构酶(triose phosphate isomerase,缩写为tim)基因进行特异性扩增,结果扩增出1条683bp的DNA片段.此方法的特异性可高达100%,而其它DNA样本,如日本血吸虫(Schistosoma japonicum)、刚地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微小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 parvum)、溶组织内阿米巴(Entamoeba histolytica)、旋毛虫(Trichinella spiralis)和阴道毛滴虫(Trichomonas vaginalis),以及人体血细胞等均未出现扩增反应.本法的敏感性也很高,可检测到0.4pg贾第虫包囊的DNA.13株来自不同地理位置和/或宿主的贾第虫DNA样本在PCR中均各产生1条长为683bp的目的片段.上述结果表明本实验建立的检测贾第虫的PCR方法有效.  相似文献   

11.
从羊、牛和人各自分离出的贾第虫株都具有一个大的膜蛋白。用生物素和放射性碘标记后,SDS-PAGE显示此膜蛋白分子量的大小,在不同种群之间有着明显的差异。[35S]半胱氨酸代谢标记及电泳分析表明每个克隆化虫株都有一个主要蛋白,此蛋白的大小与表面标记技术展示的表面蛋白相似。贾第虫株富含半胱氨酸表面蛋白(CRISPs)具有变异能力。虫株在连续体外克隆化培养几代后,在克隆化的群体中自发的出现了一些新的CRISPs,用抗O2-4A1虫株表面抗原的特异性抗血清对此虫株进行攻毒反应,结果发现在O2-4A1的培养液中,这一克隆却存活下来。对重新克隆存活下来的滋养体进行半胱氨酸代谢标记,发现大量新的变异子,而不同克隆的CRISP其分子量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本文研究提示来自不同宿主的贾第虫株都存在着富含半胱氨酸表面蛋白(CRISP)。CRISPs的变异不仅限于从人分离的贾第虫株,而在各类贾第虫株之间是一种普遍现象。  相似文献   

12.
对四株蓝氏贾第虫[三株分离自中国(C1、C2、C3)],一株分离自美国(CDC)]的可溶性蛋白和同工酶分别用SDS—PAGE和PAGE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每一受试虫株在SDS—PAGE中均显示出众多蛋白带,其主带数目分别为9、13、13、11。大多数带的分子量介于17.5KDa~94KDa之间。同工酶分析结果表明,在酯酶(EST)分析中,CDC出现4条带,其中3条深染。C3呈现3条浅带,但C1和C2未见条带出现。在酸性磷酸酶(AP)分析中,三个中国虫株均各出现1条浅带和1条深带,而在CDC中只出现1条。在苹果酸脱氢酶(MDH)分析中,C1可见1条带,而在C3为2条,C2和CDC未见条带。在苹果酸酶(ME)分析中,中国三个虫株均各出现1条带,而CDC则无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道1987年从广西病人血清中分离的登革2型(D2)病毒D2-43株和1985年从海南病人血清中分离的D2-04株乳鼠致病性的差异与基因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D2-43株对乳鼠致病,D2-04株不致病。D2-43株和D2-04株C到NS1基因的读码框架基本相同,均由3381核苷酸组成,编码氨基酸总数1127。包含三个结构蛋白C.PrM(M)、E和一个非结构蛋白NS1。该两株病毒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3.8%,氨基酸序列的类似性为91.3%。C和E基因同源性为95.0%~95.8%,NS1基因为92.2%,M基因为86.7%,两株之间核苷酸序列的主要差异是在M基因。两株病毒的C-NS1基因与国际参考毒株比较,43株与JAM株类侧性最高,其次是NGC株,与S1株类似性最小。而04株只有C、E和NS1与JAM株最高,PrM(M)都与NGC株最高。43株与04株的M基因相比较,04株的PrM(M)基因的同源性低于43株,说明两株与国际参考毒株比较,主要差异也在M基因,乳鼠致病性差异可能与M基因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14.
本工作探讨了雌二醇(E2)诱致的雄性SD大鼠垂体催乳素(PRL)瘤中PRL基因含CCGG位点的第1、2、4外显子中CCGG位点甲基化状态的改变。提取基因组DNA并分别用对非甲基化CCGG位点不敏感而对甲基化CCGG敏感的HpaⅡ及对甲基化和非甲基化CCGG位点均不敏感的MspⅠ进行完全消化后,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对含有CCGG位点的PRL基因第1、第2和第4外显子的部分序列进行扩增。结  相似文献   

15.
最近研究表明〔1,2〕,世界各地分离的GBVC/HGV株间存在不同的基因型,即1型、2型和3型。上述分型所采用的核酸序列大多数来自非洲、欧美和日本等地,我国GBVC/HGV分离株的基因型及其分布则报道较少。为此,本研究应用分子进化学方法对从我国5城市分离的10株GBVC/HGV5′UTR部分序列进行基因分型。结果报道如下:材料与方法1-血清标本:HGVRNA阳性的血清标本共10份,其中BJ1和SJZ1~2分别采于北京市和石家庄市的献血员血清;BJ2和NC1为北京市和南昌市急性乙型肝炎病人…  相似文献   

16.
用腮腺炎病毒小疏水蛋白(SH)基因及其旁侧区的逆转录(RT)套式聚合酶链反应(N-PCR)产物进行银染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分析,建立了较适的样品变性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条件。根据单链电泳模式可将所测6株腮腺炎病毒分为四种SSCP模式,3株兰州野毒株Wlz1,Wlz2,Wlz3呈现一种模式,这3株病毒的SH基因及其旁侧区cDNA序列之间平均差异仅为0.96%;两株上海野毒株Wsh1和Wsh2株的相应序列之间差异为4%,呈现另两种模式。Enders株呈现一种与野毒株差别较大的特殊模式。3株兰州野毒与2株上海野毒相应区域序列之间差异为3.4%~4.5%,故本法可区别SH基因及其旁侧区cDNA序列之间差异为3.4%的野毒株,且SSCP模式的相近程度与相应区域中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大小一致。此法可用于腮腺炎病毒株分子特性和遣传变异的初步鉴定和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相似文献   

17.
铜绿假单胞菌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指纹法基因分型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建立了铜绿假单胞菌(PA)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指纹图基因分型方法,并应用于流行病学相关或不相关的75个PA菌株的基因分型。分型率为100%。32株新生儿暴发感染菌株,可分成4个血清型和5个RAPD谱型,其中25株属于同一谱型。在8例患者的垂直追踪菌株中,除有1例其第1和第3个分离株的血清型和RAPD谱型均相同,但与第2个分离株的血清型和RAPD谱型不同外,其余7例前后菌株的谱型相同。13株散发菌株可分成3个血清型和10个RAPD谱型;12株流行病学无关菌株的RAPD谱型均不相同。本研究结果表明,RAPD指纹图基因分型法具有分型率高、分辨力强、比较快速简便等优点,并且不需要已知核酸序列,是在分子水平上对微生物感染的病原学、发病机理及流行病学研究的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人朊蛋白基因外显子Ⅰ及其上游序列具有启动子样活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鉴定朊蛋白(PrP)基因转录启动子位置。方法 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人PrP基因外显子Ⅰ及其上游序列,序列鉴定后插入CAT报道质粒pBL-CAT6,分别转染HeLa、COS7和Sh-sy5y细胞系,检测CAT表达值;提取三种细胞蛋白,以条带移动实验检测细胞转录激活因子SP1含量。结果 人PrP基因外显子I及其上游序列为GC富含,带有多个SP1可能性综合位点,但无明显TATA盒;瞬时转染结果显示这段序列可诱导2~3倍的CAT表达增强;定量移动条带实验证明HeLa细胞中含有较高浓度的SP1,而COS7和Sh-sy5y细胞中SPI含量极低。结论 人PrP基因外显子I及其上游序列具有启动子样功能,为弱的非TATA盒启动子;不同组织来源的细胞中SP1含量不同,在神经细胞系Sh-sy5y中人PrP基因外显子I  相似文献   

19.
选用具有动物体内高保护作用的抗HSV-1/HSV-2型共同性糖蛋白C(gC)单克隆抗体1A12,从其杂交瘤细胞中提取总RNA,以Oligo(dT)15为引物反转录合成cDNA,用一对鼠抗体通用VH引物和一对V引物进行PCR,扩增出1A12VH和1A12VL基因,并分别克隆入pUC18质粒中,序列分析结果表明,1A12VH基因由336bp组成,编码112个氨基酸,隶属于小鼠重链第3组亚组(D);1A  相似文献   

20.
报告了中国狂犬病固定毒aG株核衣壳蛋白(N蛋白),核蛋白壳磷酸蛋白(NS蛋白,又称M1蛋白)和基质蛋白(M蛋白,又称M2蛋白)蛋白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和氨基酸推导序列。各基因编码区的全长分别是:N基因1352,NS基因894和M基因609个核苷酸。aG和CVS株的N,NS和M基因的核苷酸序列都具有高的同源性,分别为91.95%,90.27%和90.8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