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从护生自身的角度了解其护理差错危险行为的现状及相关因素。方法采用护生实习差错危险行为自评量表对148名实习护生进行问卷调查,分析诱发差错的潜在危险行为及其相关因素。结果 35.14%的实习护生出现过护理差错;护生存在多种差错危险行为,主要为求成心理、法律意识淡薄和严谨性缺乏;不同学历护生严谨性缺乏、法律意识缺乏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选取护理专业不同方式的护生严谨性缺乏及求成心理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学历与严谨性缺乏呈负相关(P<0.01)。结论实习护生差错发生率较高,存在求成心理、法律意识淡薄、严谨性不足等导致差错发生的危险行为,建议护理教育者加强对实习护生尤其是调剂生在护理安全方面的培养,纠正求成心理,增强法律意识。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实习护生专科工作指引在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72名实习护生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6名,按常规教学计划带教;观察组36名,严格按照自行设计的实习护生专科工作指引进行带教.结果 观察组的理论和操作考试成绩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1);教学效果评价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实习护生专科工作指引的应用,规范了临床带教模式,教学过程体现PDCA循环,提高了实习护生的理论、技能水平和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3.
大专护生不同阶段毕业实习效果比较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目的 探讨大专护生在不同毕业实习阶段的实习状况及实习效果.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307名大专实习护生(下称护生)进行实习早期、中期及后期问卷调查.评估护生在不同时期的专业态度与专业技能情况.结果 专业技能方面,操作技能随实习时间的延长而显著提高(均P<0.05);沟通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与科研能力,实习中期显著优于初期(均P<0.05).后期无显著提高(均P>0.05);专业态度方面,服务态度实习中期显著高于初期、后期(均P<0.05).敬业精神实习中期显著高于初期与后期(均P<0.05).热爱护理实习初期显著高于实习中、后期(均P<0.05);检查知识与技能随实习时间的延长而升高和显著升高(均P<0.05).结论 实习初期.护生专业技能掌握较差,专业态度较好;实习中期.护生专业技能提高快.专业态度好;实习后期,护生操作技能好,专业态度退步.教师应于护生不同实习时期采取针对性教学管理措施,引导护生在提高专业技能的同时,建立良好的专业态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大专护生在不同毕业实习阶段的实习状况及实习效果。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307名大专实习护生(下称护生)进行实习早期、中期及后期问卷调查。评估护生在不同时期的专业态度与专业技能情况。结果专业技能方面,操作技能随实习时间的延长而显著提高(均P〈0.05);沟通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与科研能力。实习中期显著优于初期(均P〈0.05),后期无显著提高(均P〉0.05);专业态度方面,服务态度实习中期显著高于初期、后期(均P〈0.05),敬业精神实习中期显著高于初期与后期(均P〈0.05),热爱护理实习初期显著高于实习中、后期(均P〈0.05);检查知识与技能随实习时间的延长而升高和显著升高(均P〈0.05)。结论实习初期。护生专业技能掌握较差,专业态度较好;实习中期,护生专业技能提高快,专业态度好;实习后期。护生操作技能好,专业态度退步。教师应于护生不同实习时期采取针对性教学管理措施,引导护生在提高专业技能的同时,建立良好的专业态度。  相似文献   

5.
蒋红  许颖  黄文莉 《护理学杂志》2001,16(4):248-249
对1999年9月至2000年6月在我院实习的31名大专生撰写的综述进行分析,结果在综述撰写的规范性方面,无工作经历的大专生与工作经历的大专生相比,P<0.0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在先进性、实用性、深刻性方面,两者比较,P<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提出在大专生实习期间进行护理综述的撰写有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大专生尤其是有工作经历者书写规范性和逻辑思维的训练应为专科教育中不可忽视的内容。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实习护生护理关怀行为实施现状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方法,使用美国学者Wolf关怀行为量表修改版,对在江苏省某三甲医院实习的150名护生进行调查。结果实习护生护理关怀行为得分为(80.98±8.92)分。护生的护理关怀行为主要体现在对患者信息保密(3.76±0.49)、懂得注射和滴注(3.69±0.54)、倾听主诉(3.71±0.50)、对患者表示关心(3.63±0.52)、按时治疗和给药(3.61±0.64)方面;但帮助患者成长(2.91±0.77)、让患者参与护理计划制定(2.88±0.91)得分最低。影响实习护生实施护理关怀行为的因素为护理关怀课程的学习及学历(P<0.05,P<0.01)。结论实习护生护理关怀行为得分呈中等偏上水平,并主要侧重于治疗性关怀,对患者的人文关怀尚欠缺。护理教育者应探讨合适的教学方法,开设护理关怀课程并付诸实践,不断提高护生护理关怀意识和行动力。  相似文献   

7.
实习护生受临床护理教师影响调查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了解实习护生受临床护理教师的影响程度.为临床培养和选拔优秀教师提供依据.为科学管理临床教师提出建设性意见。方法应用自设问卷对196名实习护生进行调查。结果临床护理教师对护生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实习效果、工作态度、专业思想、求知欲和心理压力;专科护生在专业思想、求知欲、心理压力3个方面受:晦床教师的影响高于泰科护生(P〈0.05.P〈0.01)。结论护理管理音应科学地培养和管理临床高素质师资队伍;临床教师应注重自身建设.以楷模形象影响护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渐进式教学模式在实习护生基础技能训练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7名全日制本科实习护生按照学号单双号分成对照组(n=76)和实验组(n=51),两组均强化基础护理、护患沟通及健康教育,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按照常规教学方法进行基础护理技能训练,实验组采用渐进式教学模式进行基础护理技能训练。结果实验组护生理论知识、实践操作技能、带教老师总体评价、实习护生自评临床实践能力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渐进式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临床护理教学质量,促进实习护生角色的转变。  相似文献   

9.
职业本无性别之分,可提起护士,人们脑海中总会浮现一个白衣飘飘、温婉可人的女性形象。然而作为男护生,在妇科实习,能得到患者的认可吗?在实习即将开始的时候.我们一群男护生就在谈论这样的问题。在妇科实习将是我们面临的最大困难,它涉及到异性隐私方面的问题,再加上“男女授受不亲”等封建礼教与陈规陋习的影响与束缚,男护生想在妇科实习取得成功,将是非常艰巨的事情。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本科实习护生所具备的临床护理评估能力。方法由5名教师组成评审组,随机抽取50名实习结束的本科护生,采用自行设计的本科实习护生临床护理评估能力评价表进行评价。结果50名本科实习护生临床护理评估能力及格率92.0%;中等及以上水平占72.0%,其中基本资料评估中等及以上成绩占84.0%、症状评估58.0%、体格检查52.0%、辅助检查58.0%、心理社会评估84.0%、评估汇报76.0%。结论本科实习护生临床护理评估能力达到本科护理培养目标。但体格检查、症状评估、辅助检查的评估能力相对较弱,应采取针对性措施提高护生护理评估整体能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护理本科生实习后基护技能操作考核成绩的影响因素,为制订提高教学质量举措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目的抽样的方法,抽取实习后参加基护技能操作考核的576名护理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护理本科生实习后基护技能操作考核成绩的影响因素。结果护生基础护理技能操作成绩为(96.73±15.15)分,影响护理本科生实习后基护技能考核成绩的主要因素有校内基护理论考核成绩、实习时间、学校和临床操作用物和操作流程差异程度、考核项目示教规范程度、考核项目临床实践指导频次(P0.05,P0.01)。结论建议重视护生基护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校内教学;学校和临床实践教学定期交流,缩小两者差异;选拔临床带教护理人员;建立护生基础护理技能操作学习档案,提高带教效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护理学专业大学生志愿者对农村空巢老人健康促进的干预效果。方法 2021年3~5月采取抽签法随机将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某两个村落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干预组和对照组村落中的空巢老年人分别采用便利抽样法抽取符合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的老人各35例。干预组采取护生志愿者入户进行10次一对一的慢病防护健康教育、营养支持、运动锻炼以及心理护理等健康促进干预方法,对照组采取空白对照。采用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老年抑郁评估量表、孤独感量表对两组老人干预前、干预5周后、干预10周后进行效果评价。结果 干预5周后两组老人健康促进生活方式总分、健康职责、营养行为以及自我实现等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10周后两组老人健康促进生活方式总分、健康职责、营养行为、运动锻炼、压力应对、自我实现、抑郁总分以及孤独感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护生志愿者入户对农村空巢老人实施一对一的健康促进干预,有助于提升其健康素养,改善其健康行为,减少其负性心理,从而促进农村空巢老人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教师在静脉输液实训中给护生实施关怀的效果,探讨在教学中渗透关怀教育的可行性。方法在实训前将4个班的高职护生分成两组,对照组(60人)行常规操作指导,观察组(56人)在常规操作讲解基础上实施关怀,包括了解护生对实训的认知,尊重护生选择,接纳心理反应,调节焦虑水平,提供情感支持。结果观察组主动作为被穿刺者、一次穿刺成功和穿刺失败后再操作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主动运用人文关怀情况和情绪反应相对好于对照组。结论教师在静脉输液实训中渗透关怀教育有助于护生对此理念的习得和应用。应在教学中更多地践行关怀、渗透关怀,给护生提供体会关怀、付出关怀机会。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调查本科实习护生的自我超越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昆明市3所三级甲等医院441名本科实习护生为研究对象,采用自我超越量表、心理自立量表、成就动机量表进行调查.结果 本科实习护生自我超越总分为(46.15士6.00)分;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家庭居住地、对护理专业的看法、心理自立、成就动机是本科实习护生自我超越得分的主要影响因素,共解释本科实习护生自我超越总变异量的45.3%.结论 本科实习护生自我超越处于中等偏高水平,但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学校及实习医院可通过认知干预、自我反思、正念训练等措施,提升本科实习护生自我超越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临床学习环境对实习护生关爱能力的影响,为营造良好的临床学习环境、提高护生关爱能力提供依据.方法 以方便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合肥市6所综合性教学医院的346名临床实习护生,采用实习护生一般情况调查表、关爱能力评价量表和护理临床学习环境评价量表进行调查.结果 实习护生关爱能力总分为(203.40±14.25)分,各维度得分为理解(78.88±8.37)分、勇气(66.43±5.75)分、耐心(58.09±4.37)分.实习护生关爱能力各维度及总分与临床学习环境各维度及总分呈正相关(均P<0.01),工作氛围和团队文化、人际关系、创新性、个性化及任务定位对关爱能力总分有积极影响(P<0.05,P<0.01).结论 实习护生关爱能力较以往有进步,但仍需进一步提升.良好的临床学习环境有利于提高实习护生的关爱能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护理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方法进行改进,以提高其科研能力。方法用整群抽样法抽取2008级和2009级护理本科生114人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临床实习方法,2010级和2011级护理本科生180人作为观察组,在进行传统临床实习的同时安排其定期参与临床科研指导老师的科研项目,并使用护理本科生科研能力自评量表将护理本科生在参与临床科研实践前后的科研能力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护理本科生自评科研能力得分64.05±23.38;两组比较,观察组除问题发现维度外,总分及各维度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护理本科生的科研能力整体偏低,让其参与临床科研工作有利于提高科研能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实习护生行为安全管理方法,以提高临床实践中的识险避险能力。方法按实习时间将2011年7月至2013年4月的实习护生587名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2013年7月至2015年4月的实习护生533名作为实验组,在常规教学基础上实施安全训练观察程序。结果实验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及锐器伤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手卫生认知、手卫生依从性率及技术操作规范合格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将安全训练观察程序应用于护生临床实践环节中,有助于规范实习护生安全行为和技术操作,提高临床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护理本科生创造力倾向与心理特质的关系。方法以方便抽样方法抽取山东中医药大学二年级至四年级五年制护理本科生402人,采用威廉斯创造力倾向问卷、心理弹性问卷中文简化版、轻躁狂人格问卷、创造性体验问卷进行调查。结果护理本科生创造力倾向总分为106.39±11.45;不同年级护理本科生创造力倾向得分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创造力水平的护理本科生的心理特质存在统计学差异(均P<0.01);护理本科生创造力倾向总分及各维度得分与心理弹性、轻躁狂人格及幻想倾向得分呈显著正相关(均P<0.01)。结论高创造力水平的护理本科生,其心理弹性相对较高,且具有轻躁狂人格和幻想倾向。需重视增强护理本科生的心理弹性,正确对待具有轻躁狂和幻想倾向的学生,实时地引导其发挥自己的创造力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恶性事件对护生心理的影响及其对待继续“助人”的观点与态度.方法 针对一起恶性护生被害事件,对25名护生进行质性研究分析,采用半结构性访谈了解该事件发生后对护生心理的影响及其对事件、“助人观”的认知,并促使其进行反思.结果 恶性护生被害事件对护生心理普遍造成负面影响,并由此产生了“不再愿帮人”或“逃避助人”的消极态度.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教育、指导及讨论,使其重新建构自己的助人观,即“在安全控制的基础上尽力助人”.结论 加强心理疏导,重塑积极的助人观,建立护生助人行为中的安全防范措施,能有效帮助其客观、理性地认识事件并恢复心理平静;建立“奖善惩恶”的社会风尚及保护“助人者”权益的社会制度能真正让助人者无后顾之忧,使助人成为公众乐意选择的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