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背景: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成为造血干细胞移植的主要方式,近年来HLA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因供者来源广泛在临床应用较多,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仍是影响移植成功率的主要因素。目的:观察亲缘HLA单倍体相合与全相合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生特点,探讨降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率的方法及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应用于临床的意义。方法:行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52例,其中HLA全相合组31例,单倍体组21例。HLA单倍体组采用改良马利兰,环磷酰胺+兔抗人胸腺T细胞免疫球蛋白预处理方案,HLA全相合组采用改良马利兰,环磷酰胺预处理方案。移植物抗宿主病的预防采用短程甲氨蝶呤+环孢素A+吗替麦考酚酯的方案。结果与结论:52例患者均获得完全持久干细胞植入。其中,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病率为48%(25/52),III-Ⅳ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病率为23%(12/52);全相合组及单倍体组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累积发病率分别为39%(12/31)和62%(13/21)(P〉0.05);全相合组及单倍体组III-Ⅳ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累积发病率分别为10%(3/31)和43%(9/21)(P〈0.05h发生于移植后+30d、+31d-+60d、+61d-+100d的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类型分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发生在移植后+30d内的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率高于移植后+31d-+60d和+61d-+100d;发生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组和无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组复发率、2年无病生存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全相合组与单倍体组相比复发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2年无病生存率前者高于后者(P〈0.05)。说明采用上述移植方案,单倍体组安全性与疗效接近全相合组;在缺乏HLA相合供者时,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恶性血液病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讨单倍体相合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hi—PBSCT)治疗恶性血液病的疗效和相关并发症,对15例高危患者进行体外不去除T细胞的hi—PBSCT。预处理采用改良的Bu/Cy或TBI/Cy方案,用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环孢素A(CsA)、霉酚酸酯(MMF)和短程甲氨蝶呤(MTX)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4例加用抗CD25单克隆抗体。回输G—CSF动员的外周血干细胞,输注MNC中位数为8.16(3.92—10.86)×10^8/kg,CD34^+细胞中位数为4.51(1.27—5.95)×10^9/kg。结果显示:所有患者均植入成功,ANC≥0.5×10^9/L的中位时间为14(11—19)天,Plt≥20×10^9/L的中位时间为22(11—52)天。I-Ⅱ度急性GVHD6例,慢性GVHD2例。移植后100天内均出现感染,病原学确诊为细菌感染8倒,CMV感染6例。5侈;患者出现复发。中位随访213(42—589)天,死亡8例,存活7例。结论:hi—PBSCT治疗无HLA相合供者的恶性血液病患者是可行而且有效的,进一步降低移植相关并发症是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3.
骨髓联合外周血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白血病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研究探讨(G—CSF)动员骨髓加外周血联合进行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hiBM+PBSCT)治疗白血病的可行性及疗效。125例白血病患者接受了单倍体相合未去T细胞的造血干细胞移植。所有供者应用G—CSF5μg/(kg·d),皮下注射,连用7天。实验组(A组)29例患者在供者动员的第7、8天分别接受1次hiBMT+PBSCT移植;对照组(B组)96例仅接受1次单倍体相合骨髓造血干细胞移植(hiBMT)。对两组患者应用相同的免疫抑制剂预防急性GVHD,观察临床的移植效果。结果表明:除hiBMT组有1例慢性髓系白血病合并骨髓纤维化患者移植失败外,其余全部患者移植后经检测证实为完全供者造血,hiBM+PBSCT组和hiBMT组中性粒细胞数〉0.5×10^9/L的中位时间分别为15(10-23)天和19(11—26)天;血小板数〉20×10^9/L时间分别为18(9—33)天和23(13—35)天。hiBM+PBSCT组和hiBMT组急性Ⅱ-Ⅳ度aGVHD的累计发生率分别是31.03%和12.5%,二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但急性Ⅲ-Ⅳ度aGVHD的发生率分别是13.79%和10.41%(P〉0.05)、aGVHD相关死亡率分别为3.45%和5.21%(P〉0.05),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骨髓联合外周血移植组和单纯骨髓移植组慢性GVHD的累计发生率分别是48.2%和35.4%(P〉0.05),二者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广泛型慢性GVHD发生率两组分别为23.3%和15.6%(P〉0.05),差异无显著性意义。骨髓联合外周血移植组和单纯骨髓移植组疾病复发率分别是6.8%(2/29)和18.7%(18/96)(P〈0.05),二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G—CSF动员骨髓联合外周血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后造血重建更快,急性Ⅲ-Ⅳ度GVHD发生率和死亡率无明显增加,高危白血病的复发率下降,可以有效安全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4.
5.
背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恶性血液病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单倍体相合的造血干细胞移植扩大了移植的应用范围,是无HLA相合供者患者的一种重要选择。目的:比较HLA单倍体相合与全相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79例恶性血液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HLA单倍体相合组26例、全相合组53例,对比两组受者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生率、复发率、2年生存率等。结果与结论:78例受者获得完全、持久供者干细胞植入;1例受者在移植后28 d尚未植入,后因感染死亡。两组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率、复发率和2年无病生存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单倍体相合组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率高于全相合组(P<0.05);2年总生存率低于全相合组(P<0.05)。提示血缘HLA单倍体相合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的安全性及疗效接近于全相合移植,在缺乏HLA相合供者的情况下,行HLA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是切实可行的选择。  相似文献   

6.
HLA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外周血树突细胞重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HLA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后外周血树突细胞(DC)亚群重建的特点和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1例HLA单倍体相合的HSCT患者进行研究,12名健康供者作为对照。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DC亚群重建及其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的关系。结果白血病患者外周血DC、髓样树突细胞(MDC)和髓样树突细胞1型(MDC1)的百分比分别为0.13%、0.05%和0.03%,绝对值分别为7.89×10^6/L、1.52×10^6/L和1.33×10^6/L;健康对照百分比分别为0.76%、0.65%和0.44%,绝对值分别为42.66×10^6/L、35.56×10^6/L和26.70×10^6/L,白血病患者均明显低于健康对照(P<0.05)。而白血病患者髓样树突细胞2型(MDC2)、浆样树突细胞(PDC)的百分比分别为0.01%和0.07%,绝对值分别为0.15×10^6/L和2.60×10^6/L;健康对照百分比分别为0.44%和0.14%,绝对值分别为2.40×10^6/L和8.50×10^6/L,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DC/PDC比值明显减低(P=0.001)。移植后14天(+14天)MDC1、MDC2及PDC绝对值分别为1.45×10^6/L、0.32×10^6/L和1.60×10^6/L,达到患者移植前水平,但+100天内均未能恢复正常水平;MDC/PDC比值+14天(1.40)与移植前(0.50)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4),至+30天恢复正常(P=0.602)。+14天高PDC、DC组和低MDC/PDC比值组Ⅱ~Ⅳ度aGVHD的累计发生率较低PDC、DC组和高MDC/PDC比值组明显增高(P<0.05)。结论白血病患者移植前外周血DC百分比、绝对值及MDC/PDC比值均减少;移植后MDC/PDC比值恢复较快,+30天恢复正常,其他指标恢复较慢,+100天内均未恢复正常;且恢复情况与aGVHD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前,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主要分为体外去除T细胞和非体外去除T细胞两种移植模式,本文从非体外去除T细胞的单倍体相合HSCT的免疫学基础、预处理方案、免疫重建和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等方面综述了其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分析猕猴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前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细胞因子(TGF-β,IL-2,IL-6,IL-10,IFN-γ,TNF-α,FAS-L)mRNA的表达并探讨这些细胞因子在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发生和病理变化中的作用,以寻找能够早期预测和鉴别诊断aGVHD的指标.5例猕猴经非清髓预处理后接受单倍体相合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RT-PCR)检测移植前后8种细胞因子mRNA的表达,动态观察这些细胞因子在移植后aGVHD中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5例猕猴均成功获得造血重建.1例移植排斥,长期无病存活;其余4例为混合嵌合和完全嵌合植入,1例低比例嵌合植入经第二次;注供者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后获得高比例嵌合植入;1例发生肠道Ⅲ度GVHD.移植前后体内Th1和Th2类细胞因子都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在aGVHD期间TGF-β呈下调表达,其余均为上调表达;植入比例减低的猕猴各细胞因子也下降至移植前水平.结论:TGF-β在aGVHD发生前的下降趋势可能是GVHD预测指标,并且能够作为肠道GVHD的鉴别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9.
HLA完全相合供者是造血干细胞移植成功的关键因素。父母与子女多数为半相合,两代间HLA完全相合的情况很少见。本室采用PCR-SSP技术对患者及其亲属进行HLA低分辨分型检测。结果在两代间HLA低分辨配型结果中共发现3例父子间完全相合病例,其中1例在本院按单倍型移植预处理方案行造血干细胞移植术,术后造血恢复良好,未发生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术后定期随访嵌合体检测结果均为100%供者型嵌合,融合基因MLL-ENL定量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现已健康生存2年余。结论:子女与其父母HLA完全相合是因为父母间具有1条相同的单倍体,这条相同的单倍体多见于人群中高频且呈显著连锁不平衡单倍型。1例HLA完全相合父供子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病例,术后未发生GVHD,且长期健康生存,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旨在探讨非清髓异基因造血干细胞HLA全相合移植(HLA-identical nonmyeloablative allogeneic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iNAHSCT)和单倍体相合移植(HLA-haploidentical nonmyeloablative allogeneic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hiNAHSCT)患者血清细胞因子表达的差异性,用流式细胞微珠阵列法(flow cy-tometric bead array,CBA)检测20例白血病患者移植前后不同时间点IL-2、IL-4、IL-6、IL-10、TNF-ɑ、γ-IFN、IL-17浓度的变化。结果表明,IL-2分别在iNAHSCT及hiNAHST后1周、2周起表达上调,两类移植各时间点比较无差异(P〉0.05);γ-IFN都在移植后4周起上调,两类移植后的浓度无差异(P〉0.05);IL-4在iNAHSCT及hiNAHSCT中分别于移植后2周、移植后1周起增高,iNAHSCT的IL-4浓度高于hiNAHSCT(P〈0.01);IL-6在iNAHSCT及hi-NAHSCT中分别在移植后1周、移植后2周起上调,移植后4周为峰值,且hiNAHSCT的IL-6浓度高于iNAHSCT(P〈0.02);IL-10在iNAHSCT、hiNAHSCT中分别于从移植后1、2周起增高,iNAHSCT中IL-10的表达高于hiNAH-SCT(P〈0.05)。TNF-ɑ在hiNAHSCT中从移植后1周、在iNAHSCT中从移植后2周起上调;hiNAHSCT中TNF-ɑ增高的幅度高于iNAHSCT(P〈0.01)。IL-17分别于hiNAHSCT及iNAHSCT后移植后1周、移植后4周时增高,hi-NAHSCT IL-17增高的幅度高于iNAHSCT的(P〈0.05)。结论:两类移植后所检测到的细胞因子水平均明显增高,移植后4周为峰值。IL-6、TNF-ɑ、IL-17在hiNAHSCT中增高明显,而IL-4,IL-10在iNAHSCT中增高显著。  相似文献   

11.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是治愈恶性血液系统肿瘤的有效方法,但清髓性allo-HSCT的高移植相关死亡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单克隆抗体(以下简称单抗)可用于去除供者T细胞,达到减轻移植物抗宿主病和/或去除宿主T细胞预防排斥反应.同位素结合型单抗在减低预处理强度的allo-HSCT中的应用,可增强针对肿瘤细胞的细胞毒性作用,同时降低对正常器官的相关毒性反应.本文就单抗在造血干细胞移植预处理和去除移植物中T细胞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背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高危白血病的主要方法,单倍体相合的造血干细胞移植扩展了移植的应用范围。目的:观察"改良Bu/Cy+ATG"为预处理方案的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高危白血病的疗效。方法:对19例高危白血病患者,均采用"改良Bu/Cy+ATG"预处理方案,采用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5例,外周血+骨髓造血干细胞移植14例。应用甲氨蝶呤,环孢素A,吗替麦考酚酯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结果与结论:①短期疗效:中性粒细胞恢复的中位时间为12(8~20)d;血小板恢复的中位时间为13(10~31)d;移植后100d内,移植相关死亡率为(15.8±8.4)%。②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情况:Ⅰ~Ⅳ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总发生率(63.1±11.1)%,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率(54.54±15.0)%。③远期疗效:2年无病生存率为(28.2±15.5)%,2年总体生存率为(46.9±16.5)%。结果提示,高危白血病无人类白细胞抗原相合血缘供者及无人类白细胞抗原相合非血缘供者,而又急需进行挽救性移植时,"改良Bu/Cy+ATG"为预处理方案的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是一种可行的选择。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降低预处理强度对HLA半相合异基因干细胞植入的影响。方法 用氟达拉宾 (30mg m2 × 6d)、白消安 (4mg kg× 2d)、环磷酰胺 [(30~ 6 0 )mg kg× 2d]组成FBC方案。将 12例白血病患者分成两组 ,HLA完全相合移植组 4例 ,移植前患者处完全缓解状态 ;HLA半相合移植组 8例 ,皆为难治性白血病 ,其中 1例HLA 3个位点不合 ,6例二个位点不合 ,1例一个位点不合 ,接受本处理方案后 ,进行G CSF动员的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并于移植后第 30天 (+30天 )、+6 0天、+90天输注供者淋巴细胞 ,观察异基因干细胞植入和长期植入情况。结果 HLA半相合组患者平均接受 4.87× 10 8 kg供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其中CD3 4+细胞平均数为 4.5 8× 10 6 kg,HLA全相合组平均接受 4.85× 10 8 kg供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其中CD3 4+细胞 4.47× 10 6 kg。HLA半相合组 7例白细胞升至 1.0×10 9 L的平均时间为 2 9d(11~ 90d) ,血小板升至 2 0× 10 9 L的时间为 36d(14~ 96d) ,1例HLA 3个位点不合的患者移植失败 ,但该患者于 +5 0天恢复自体造血。而HLA全相合的 4例患者白细胞升至 1.0×10 9 L平均需 14d(11~ 18d) ,血小板升至 2 0× 10 9 L平均需 15d(11~ 18d)。经STR PCR检测 ,两组患者除 1例表现为混合嵌合体 ,其余均呈完  相似文献   

14.
背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高危白血病的主要方法,单倍体相合的造血干细胞移植扩展了移植的应用范围。目的:观察"改良Bu/Cy+ATG"为预处理方案的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高危白血病的疗效。方法:对19例高危白血病患者,均采用"改良Bu/Cy+ATG"预处理方案,采用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5例,外周血+骨髓造血干细胞移植14例。应用甲氨蝶呤,环孢素A,吗替麦考酚酯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结果与结论:①短期疗效:中性粒细胞恢复的中位时间为12(8~20)d;血小板恢复的中位时间为13(10~31)d;移植后100d内,移植相关死亡率为(15.8±8.4)%。②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情况:Ⅰ~Ⅳ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总发生率(63.1±11.1)%,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率(54.54±15.0)%。③远期疗效:2年无病生存率为(28.2±15.5)%,2年总体生存率为(46.9±16.5)%。结果提示,高危白血病无人类白细胞抗原相合血缘供者及无人类白细胞抗原相合非血缘供者,而又急需进行挽救性移植时,"改良Bu/Cy+ATG"为预处理方案的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是一种可行的选择。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探讨减低强度预处理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的疗效和安全性。采用减低强度预处理的allo-HSCT治疗北京军区总医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3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供者全部为HLA全相合亲缘性同胞,供者接受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动员,采用骨髓加外周血干细胞联合移植,预处理方案为降低预处理强度的氟达拉滨联合马法兰及抗人胸腺细胞球蛋白等,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预防采用经典的环孢菌素A(CsA)联合氨甲蝶呤(MTX),移植后3个月进行预防性供者外周血干细胞输注,输注单个核细胞数(MNC)为0.2×108/kg,移植后观察患者毒副反应、GVHD和无病生存等情况。结果显示:3例患者均获造血重建,中性粒细胞数≥0.5×109/L及血小板数≥20×109/L的平均时间分别14.3 d及15.3 d,植入证据检测为100%完全供者造血,随访至2013年1月,中位随访时间13个月(12-15个月),无1例合并GVHD、感染等严重并发症,全部患者目前仍处于完全缓解状态,最长无病生存时间已达15个月。结论:减低强度预处理的allo-HSCT对MM是一个有效方法,该方案安全系数大、疗效确切,早期进行移植完全缓解率高,患者有可能长期生存。该方案可作为MM治疗的关键技术在临床广泛开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HLA单体型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治疗白血病的疗效。方法对2005年1月~2009年6月我院的107名白血病患者进行HLA单体型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采用大剂量的预处理、联合免疫抑制、体内去除T细胞;G-CSF动员的外周血加骨髓干细胞混合移植方案。结果所有患者均植活供者干细胞,造血重建。54名患者(50.5%)发生aGVHD,其中Ⅰ级33例,Ⅱ级11例,Ⅲ级7例,Ⅳ级3例;Ⅲ~Ⅳ级占18.5%。38名患者(35.5%)发生cGVHD,有4例为广泛性cGVHD。造血重建后完全缓解率(CR)为94.4%,68例患者存活,1年总生存率(OS)为70.4%,无病生存率(DFS)为68.2%,复发率为21.8%,移植相关死亡率为15.9%。结论预处理方案、GVHD预防措施及移植物成分的优化改良,使HLA单倍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的疗效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7.
患者 ,女 ,17岁 ,2 0 0 1年 11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诊断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CML)慢性期 ,Ph染色体阳性(p2 10 ) ,予羟基脲、干扰素联合治疗后达血液学缓解 ,WBC维持在 10× 10 9 L左右。 2 0 0 2年 8月复查WBC升至 30× 10 9/L ,原始细胞达 0 .14 ,骨髓检查示急粒变 ,给予口服格列卫 6 0 0mg d治疗 ,2周后外周血细胞分类正常 ,减量至 4 0 0mg d维持。 2 0 0 3年 3月出现双下肢酸痛 ,脾肿大 ,WBC 34.9× 10 9 L ,原始细胞 0 .12 ,骨髓原始细胞 早幼细胞占 0 .2 30 ,给予联合化疗 ,亚砷酸和格列卫治疗后无好转 ,遂进行异基…  相似文献   

18.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恶性血液病最有效的手段之一,但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屏障限制了其广泛应用。随着免疫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理论和技术的不断发展,HLA半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日益受到关注。本文就其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恶性血液病最有效的手段之一,但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屏障限制了其广泛应用。随着免疫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理论和技术的不断发展,HLA半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日益受到关注。本文就其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减低预处理剂量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预处理方案剂量强度弱于清髓性移植且又强于真正的非清髓移植,期望在降低毒副反应的同时能够减少复发。评价减低预处理剂量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白血病的复发情况及主要影响因素。 方法:①对象:选取2003—03/2005—06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血液科收治的23例白血病患者,急性粒细胞白血病6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7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10例。供者同胞HLA全相合10例,同胞或亲缘供者不全相合12例,非血缘1例。供受者对治疗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实验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②实验方法:23例白血病患者均采用减低预处理剂量方案,马利兰4mg/(kg·d),2-3d;环磷酰胺50mg/(kg·d),2d。其中19例患者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加用氟达拉滨30mg/(m^2·d),3-5d;10例患者同时加用阿糖胞苷(1.0~2.0)g/(m^2·d),1~3d。供受者HLA位点不合时用兔抗胸腺细胞球蛋白(3.0~5.0)mg/(kg·d),3-5d。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前行供者外周血干细胞动员,4-5d后连续采集2次,23例白血病患者输入CD34^+细胞中位数为4.02×10^6/kg。采用骁悉+环孢素+短程甲氨喋呤方案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③实验评估:采用STR—PCR方法检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植入证据。 结果:①造血功能重建检测:2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造血功能重建,无一例发生预处理相关死亡。经预处理后外周血白细胞最低值为(0.01~0.30)×10^9L^-1,血小板最低值为(5~20)×10^9L^-1;中性粒细胞恢复到0.5×10^9L^-1的中位时间为术后11d,血小板恢复到30×10^9L^-1的中位时间为术后12d。术后30d经STR—PCR检测22例患者为完全供者型,骨髓象均完全缓解,剩余1例复发患者未行STR—PCR检测。②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情况:23例患者中,9例(39.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