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为了掌握本县钩端螺旋体病(简称钩体病)流行规律,加强防治,制定控制对策,我们于1997~1998年选择近三年均有钩体病人发生的城关镇近郊为监测点,开展钩体病宿主动物的监测,以及全县钩体病疫情监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材料与方法1.病例由疫情报告系统提供,并经个案调查、血清抗体测定,按全国法定传染病标准诊断,人口资料等基础资料由仙居县统计局提供。2.传染源调查:(1)鼠密度、种群组成及带菌率:每年5月下旬、9月下旬(即流行前期、流  相似文献   

2.
浙江省钩端螺旋体病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和掌握我省钩端螺旋体病(钩体病)流行的特点和规律,以便采取针对性措施,控制钩体病的流行强度,我们分析研究了1952~1996年全省钩体病资料,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一、资料与方法:资料来自全省各县市调查上报资料、疫情报告和浙江省钩体病地理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各监测点用夹夜法定期在室外捕鼠,鉴定鼠种,计算鼠密度,用背式法解剖取双肾分离培养病原体。二、结果:(1)流行概况:我省自1952年在临海市首发钩体病以来,到1996年的45年间,累计发病137570例,死亡919例,年平均发病率为7.09/10万,病死率为0.67%,年发病率波动在0.18~140.38/10万之…  相似文献   

3.
鼠类种群数量变动对钩端螺旋体病流行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鼠类种群数量变动对钩端螺旋体病(简称钩体病)流行的影响,以便制定控制钩体病流行的对策。方法 采取回顾性研究和现况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收集发病情况,按全国爱卫办颁布的鼠情调查方法开展鼠情监测。将获得的资料进行直线相关等统计学分析。了解鼠密度与钩体病发病之间的关系。水文气象与鼠类密度之间的关系。结果 鼠密度和钩体病发病关系密切。鼠密度(夹夜法)达10%以上即可能造成钩体病流行。结论 鼠密度对钩体病发病影响很明显。鼠密度可以做为钩体病流行预测的一项重要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4.
仙居县 1974年报告首例钩端螺旋体病 (以下简称钩体病 ) ,在仙居县曾一度引起暴发和流行 ,进入 90年代以后仙居县钩体病发病率呈下降趋势[1] 。了解和掌握钩体病的流行特征 ,为预防和控制提供依据。本文对仙居县 1991~2 0 0 0年钩体病流行特征进行分析 ,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1 钩体病病例 由仙居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疫情报告系统提供 ,逐个病例进行个案调查 ,血清学抗体测定 ,病例按国家法定传染病标准诊断[2 ] 。人口等基础资料 ,由仙居县统计局提供。2 钩体菌株 来自仙居县 1991~ 2 0 0 0年发病的钩体病人及仙居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相似文献   

5.
钩端螺旋体病 (简称钩体病 )是一种分布广泛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为了解 2 0世纪末浙江省钩体病的流行特征和规律 ,进一步落实钩体病防制措施 ,我们于 1997~ 1999年间开展了钩体病人群病原学、血清学监测和宿主动物间疫情调查。现将监测结果分析如下。材料与方法  (1)资料来源 :全省监测点调查资料、各县市疫情报告资料。 (2 )血清学试验 :无菌采集全省各医院临床确诊病例静脉血 3~ 5ml,用MAT法检测抗体 ;同时无菌采血 1~ 2滴分离培养病原体。 (3)鼠类来源 :各监测点用夹夜法定期在室外捕鼠 ,鉴定鼠种 ,计算鼠密度 ,用背式法解剖取双…  相似文献   

6.
宜昌地区钩端螺旋体病的流行特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探索二十多年宜昌地区钩端螺旋体病(简称钩体病)的流行规律,提供预防的科学依据,我们综合历年的流行病学资料,对宜昌地区钩体病的流行病学特点探讨如下: 材料及方法1.资料来源:1960—1984年宜昌地区钩体病疫情资料,疫情报告病例17441,个案调查病例3156。2.人群血清学调查:全地区8个县各一  相似文献   

7.
旺苍县钩端螺旋体病暴发疫情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旺苍县 195 6-1982年间无钩端螺旋体病 (以下简称钩体病 )病例发生 ,县志中亦无记载 ,1983年出现第 1次暴发流行 ,并经四川省卫生防疫站证实 ,现对 19年来 (1983 -2 0 0 1年 )的钩体病暴发疫情进行流行病学分析 ,为今后防制措施、策略的制定和实施提供科学依据。1 对象和方法1 1 对象 旺苍县 1983 -2 0 0 1年所发生的钩体病暴发疫情(计 8起 )。1 2 内容 钩体病暴发疫情中发病人群的性别、年龄、职业、地区及当年气候条件、鼠密度、预防接种率情况等。1 3  方法  2 0 0 1年钩体病暴发疫情进行实人实地调查 ,其余年份以旺苍县疫情室统…  相似文献   

8.
黑线姬鼠是我县钩端螺旋体病(简称钩体病)的主要传染源。为摸清该鼠各年的带菌动态及其影响因素,预测本病流行强度,我们于1978~1984年进行了此项工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一、材料与方法: 1.鼠密度及标本采集:选择本县疫区,每年8~9月采用笼夜法进行鼠密度测定;同时挖鼠洞,捕捉野鼠送实验室待检。2.带菌率调查:将被检鼠別乙醚麻醉,无菌剖取双侧肾组织块如米粒大小,分别按种于含兔血清  相似文献   

9.
钩端螺旋体病(钩体病)是由不同血清型致病性钩端螺旋体引起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潍坊市自1964年开始有疫情报告,至1985年每年都有病例发生,1985年后仅于1995年在局部地区发生流行,现将潍坊市钩体病发病及部分监测做一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0.
黄金英  孙小康 《现代预防医学》2006,33(10):1846-1848
目的:探讨钩端螺旋体病(钩体病)流行规律。方法:对清远市1988~2004年钩体病流行病学调查及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全市钩体病年均发病率为1·67/10万,死亡率为0·09/10万,病死率为5·31%;钩体病发病有明显的地区、时间和人群分布特征。(2)从病人血和动物脏器中分离鉴定了16株钩体,分属4种菌群,分别为犬热群、秋季热群、赛罗群和爪哇群;健康人血清和疑似病人血清抗体阳性率分别为25·25%和12·86%,菌群均以黄疸出血群为主;鼠血清抗体阳性率为27·84%,菌群以爪哇群为主;水禽(鸭)血清抗体阳性率为4·00%。结论:清远市人群钩体隐性感染和鼠带菌率均处于较高水平,从人群中分离出赛罗群钩体以及从水禽类(鸭)血清检出拜伦群和致热群钩体抗体在广东省属首次报告。需继续对钩体流行菌株和流行特征进行监测调查,控制钩体病的流行。  相似文献   

11.
仙居县钩端螺旋体病菌群监测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仙居县钩端螺旋体病 (以下简称钩体病 )于 1974年首例报告以来 ,因菌群复杂多次引起暴发和流行。进入 90年代以后 ,我县钩体菌群发生变化。为了更好地掌握钩体菌群变化规律 ,加强防制 ,控制暴发和流行 ,1997~ 1999年开展了钩体病人血清学和宿主动物监测。现将本次监测结果结合我县 1985~ 1989年监测情况分析如下。材料与方法1 资料来源 病例由疫情报告系统提供 ,逐个进行个案调查 ,按国家法定传染病标准诊断[1] 。2 血清学试验 无菌采集临床确诊病例静脉血用MAT法检测抗体和分离培养病原体。3 宿主动物监测 在监测点用夹夜法定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调查钩端螺旋体病(钩体病)疫源地主要传染源及感染情况,为钩体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08年8月宁德市霞浦县水门乡钩体病暴发流行后疫源地主要宿主动物及其带菌情况、血清抗体与人群感染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钩体疫源地平均鼠密度为25.3%,黄毛鼠占93.8%;鼠血清抗体阳性率为43.5%,感染血清群主要为爪哇群(...  相似文献   

13.
钩端螺旋体病 (下称钩体病 )是由致病性钩端螺旋体引起的动物源性传染病 ,严重危害群众身体健康。 195 8年在大竹县被临床证实 ,以后每年均有病例发生。为了解钩体病在大竹县的流行特征及影响发病因素 ,为制定钩端螺体病防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现将 1970 - 2 0 0 2年钩体病发生和流行情况统计分析结果报告于后。1 资料来源统计资料来源于全县法定传染病月报表、年汇总表。人口资料摘自县统计局每年统计的人口数。2 结果2 1 流行概况 共报告病例 1340 6例 ,年均发病率4 7 17/ 10万 ,死亡 98例 ,死亡率 0 34/ 10万 ,病死率0 73%。 33年…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江油市2002-2006年钩端螺旋体(以下简称钩体)病疫情动态及健康人群对钩体的免疫水平,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全国钩体病监测方案,进行鼠密度、鼠带菌率和健康人群钩体抗体水平调查。结果平均鼠密度为5.10%,最高为9.55%。平均带菌率为0.73%,褐家鼠带菌率最高,为2.50%。健康人群血清钩体抗体以澳州群为主(37.88%)。结论江油市鼠密度,鼠带菌率较低。野鼠是稻田型钩体最重要的传染源,褐家鼠带菌值得重视。健康人群血清钩体抗体水平正在下降,钩体病监测力度应加强。  相似文献   

15.
仙居县1974~2005年共报告钩端螺旋体病(钩体病)582例,钩体病疫情经过了由上升至下降的过程。为探讨钩体病在仙居县的流行演变的趋势和规律,对1974~2005年发病的582例钩体病进行分析,结果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资料来源疫情资料来源于仙居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每年的疫情年报表,人  相似文献   

16.
近 10多年来罗田县是钩端螺旋体病 (以下简称钩体病 )的重点疫区之一 ,全镇 10年间共计发病 333例 ,死亡 6例 ,为总结和探讨本病在全镇范围内流行规律、影响因素和防治效果等问题 ,进行了有关流行病学资料的调查分析 ,现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病例来源于罗田县骆驼坳镇 1980~ 1996年间疫情报告登记和住院病历记载 ,其中 2 0 5例为医院住院病人。1.2 使用的人口资料 (包括总人口、性别、年龄构成 )均来自骆驼坳镇政府办公室提供的年报数 ,平均人口为 17年人口相加除以 17所得。1.3 病例诊断依据  1流行病学资料 ;2临床…  相似文献   

17.
鼠类为四害之一,是多种自然疫源性疾病的重要传染源。近年来,流行性出血热(EHF)及钩端螺旋体病现我市一些农村曾发生与流行。为了摸清鼠情,为今后疾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曾对我市鼠类对EHF及钩体病带毒情况进行了调查,现报告如下:一、调查方法:根据疾病疫情分布,1983年11月份我们选择了山区(钩体病疫区)、丘陵(EHF老疫区)和平原(EHF新疫区)为调查点,采用夹日  相似文献   

18.
安陆市1983~1989年钩端螺旋体病监测结果提示,鼠密度波动在3.9~15.1%之间;鼠带菌率波动在4.9~26.9%之间;人群抗体几何平均滴度在1∶20左右,监测期间连续七年未发生钩端螺旋体病流行.鉴于本地流行菌型单一,只要加强有关流行因素监测,可不必大面积、连年接种钩体菌苗.  相似文献   

19.
四川省1993-2001年钩端螺旋体病传染源监测分析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目的 调查研究四川省1993-2001年钩端螺旋体(简称钩体)病传染源情况。为防治该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全国钩体病监测方案全省选择10个监测点,进行钩体病主要传染源调查。结果 黑线姬鼠带菌率占第1位。主要携带黄疸出血群钩体,首次从牛尿中检出七日热群钩体。结论 鼠密度,鼠带菌率,带菌鼠密度分别与钩体发病率呈正相关。黑线姬鼠是四川省稻田型钩体主要传染源,耕牛作为七日热群钩体宿主和重要传染源应继续调查。  相似文献   

20.
江苏省洪涝灾害后钩端螺旋体病监测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解洪涝灾害之后我省健康人群钩端螺旋体(简称钩体)自然感染及主要宿主动物猪、鼠带菌状况,探讨钩体病流行规律,为今后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于1998年12月在我省钩体病监测点江宁县进行了钩体抗体检测以及主要宿主动物带菌调查,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基础资料 历年钩体病疫情资料来自本站疫情年报。1.2 健康人群自然感染状况调查 用MAT(显微镜凝集试验)法检测抗体,标准菌株由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流行病学微生物学研究所提供,以抗体效价≥1∶100判为阳性。1.3 传染源调查(1) 鼠密度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